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2023-11-18 13:33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9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监测大气

吴 梅

(凯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贵州凯里 5560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重工业、制造业等行业迅猛发展使得大气污染物成分越来越复杂,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环境监测技术的能够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促进大气污染治理高质高效开展。因此,相关部门需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水平,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生存环境。

1 大气污染特征及危害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环境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相关标准,对生物生长、人类生存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大气环境治理,并于2022 年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23)》《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等各项政策助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截至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已取得PM2.5浓度下降了57%等显著成效[1]。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仍面临极大挑战,大气污染相较于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可视化环境污染而言,具有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污染物种类复杂等特点。我国大气污染依然较为严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较少,而空气质量不断下降也给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大气污染治理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1.1 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能够为人类及各类生物安全生存提供重要保护。作为保护层,臭氧层有效阻隔了大部分太阳光以免生物遭受辐射伤害。与此同时,透过臭氧层的少量紫外线能够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对生物生存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人类各项活动对臭氧层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各种废气、污染物排放至大气环境之中,使得臭氧层与诸多污染物发生反应,打破了臭氧层的平衡,导致地球紫外线辐射大幅增加,对地球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1.2 引发酸雨

酸雨是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与水蒸气相遇所产生的一种现象。酸雨具有腐蚀性强的特点,落在地面会对地表建筑物、植物等造成损害,而落入江河湖泊中则会污染水环境,导致饮用水环境质量大大下降,给人类及各生物生存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1.3 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主要环境,大气中存在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氧气。但大气环境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含量大大增加,且这些物质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伤害,使得呼吸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

2 环境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途径之一,工作人员借助环境监测技术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相关工作,对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2]。

2.1 实现大气环境污染科学化、动态化治理

在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时,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可以依照环境监测技术所得数据信息、大气环境实际情况,对当下大气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做出判断,还可以依照相关标准对所得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促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2.2 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指明方向

环境监测技术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整理,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区域内大气污染类型、污染源等各项信息,并明确未来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向,增强治理方案针对性。

2.3 提升执法部门工作精准度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正开展的如火如荼。通常情况下,执法部门会依照环境监测数据对相关企业及负责人员进行追责,因此环境监测技术可为执法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执法部门还能依据环境监测数据中大气环境污染主要物质对当地企业进行排查,大大缩小排查范围,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效率。

3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大气污染治理相较于其他污染治理工作而言,所涉范围较广,内容较为繁杂,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相关部门应提升对大气环境治理工作重视程度,深入推进大气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并科学、合理地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各项工作,使环境监测的作用在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3]。

3.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为促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增强环境监测数据实用性,相关部门应不断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为治理工作开展提供坚实制度基础。一方面,相关部门需依据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目的、内容及现实需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各项指标进行明确完善,如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监测所得数据格式等,在明确完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国家统一标准,为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后续工作提供便捷条件。另一方面,为保障环境监测所得数据准确性与真实性,防止部分工作人员因利益驱使对数据进行篡改编造,相关部门需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运营法律条文约束工作人员、企业及监测机构。与此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明确大气环境治理工作所涉及各方主体责任,将责任进行细化,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职责,严格认真完成各项工作,进而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此外,相关部门还应明确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各环节及工作流程,促进各环节高效顺利衔接,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序、高质量地开展各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4]。

3.2 合理运用新兴技术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应不断更新与进步。首先,为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水平,增强环境监测效率及监测结果准确性,相关部门可在环境监测技术基础上融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目前,有许多环境监测机构已经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手机等搭建了综合性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在这些先进技术功能优势加持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监测数据整合度,还能减少甚至避免计算误差的出现,填补传统监测方式缺陷,进而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与效率。其次,相关部门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搭建云监测系统,并邀请其他区域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加入云监测系统平台,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实时监测,还能够促进监测数据资源共享,助力相关工作人员快速锁定大气污染区域,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气问题做出预防策略,减少或避免大气污染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大气环境污染的防护与治理。最后,相关部门还应不断创新环境监测技术,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并依照现阶段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现状、大气污染实际情况及治理需求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完善更新,使其更加适应现下的大气环境监测需求,让环境监测优势得以充分发挥[5]。

3.3 加大环境监测力度

大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虽导致一些污染问题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高强度干预降低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程度,如严格管控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排放量有效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等。

3.3.1 对工业区域重点监督

相关部门可以充分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对辖区内工业、重工业区域进行重点监管。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较大,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环境监测技术对工业区域进行重点监督,并依照环境监测所得数据对工业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物含量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将分析结果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一旦大气环境中污染物含量高于国家标准,则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并借助环境监测技术找出污染源,责令污染物排放超标企业停业整改,然后依据相关法律条文对其进行处罚,以防止其后续超标排放。

3.3.2 引导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

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运用绿色化生产措施、先进机械等开展生产活动,并对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绿色化生产的企业予以一定的资金补贴,派遣技术人员对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指导,以吸引更多企业积极推进绿色化生产方式,进而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3.3.3 多部门联合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关部门可以与交通部门进行联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重点监测。对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进行严肃处理,严禁其上路;对违规者按照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进而有效减少交通运输对大气环境污染。

3.4 升级完善预警系统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环境监测技术中已充分融入了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升级并完善环境预警系统,可实现对区域内大气环境污染的及时有效预警。相关部门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预警系统中增添问题的分析功能,一旦辖区内大气环境污染物含量超标,预警系统将能自动对污染物含量、污染物主要成分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并发出警报,不仅能提升预警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还能使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及时治理,从而有效防止大气环境污染程度进一步加深,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从城市整体布局进行治理区域划分,利用环境监测技术所得数据,对各区域内大气环境实际状况进行充分分析,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程度、污染物种类及含量等,同时依据相关数据制定可行性更高的治理规划策略,为后续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还应充分结合城市气候条件、工业区域具体位置、城市地理概况、地形特征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规划,让治理措施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人类生存提供更加优质地大气环境。

3.5 加大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是提升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而提升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大气环境污染,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首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在抖音、微博、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大气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相关视频,并采取直播方式为人们讲解大气污染危害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自觉树立大气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其次,将环境监测数据上传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并结合具体数据为人民群众普及大气环境治理的各方面知识,引导人民群众从生活中小事做起,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出贡献。最后,让基层政府深入到各村、各小区之中,为居民开展环境保护讲座,派发环境保护手册,使辖区内人民群众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大气环境对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而促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顺利高效推进。

3.6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能否高质高效开展,因此相关部门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规划与调整,对以往发展经验进行总结,限制高能耗、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规模,并要求这些企业不断升级生产设备与污染物处理技术、生产结构等,以推动其向环保标准靠拢。另外,相关部门还可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控,督促企业落实环保责任,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实现清洁生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此外,由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使用这些能源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且经过长期开采,我国资源储备量逐步减少,为保障今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求,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相关部门还应优化能源结构,不断加大太阳能、风能、天然气、核能等可在生资源推广力度。同时,要求各地政府做好区域内能源结构调整,严格依照各机制助力当地污染排放企业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提升企业对可再生资源利用程度,进而对不可再生资源污染问题实现有效控制,降低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形势,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完善升级预警系统、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及合理运用新兴技术手段等措施,助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落入实处,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监测大气
大气的呵护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水之后,土十条来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