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颜真卿书法艺术探析

2023-11-20 13:35艾红云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索绪尔颜真卿符号学

摘 要:索绪尔在符号学中提出符号具有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而书法包含于文化符号中,同样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基于此,对于代表符号形式的能指和代表符号内容的所指在书法符号中可以如何对应和联系起来,以及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对其能指和所指的性质在《祭侄文稿》中的具体体现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能指从书法作品的形式,即结体、章法、用笔等方面进行分析,所指则从《祭侄文稿》形式中所传递出的情感进行解析,并以此在更深层次上对书法符号的意义做丰富的阐释。

关键词:符号学;索绪尔;颜真卿;书法

一、符号学与颜真卿书法之间的联系

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符号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音响形象就是能指,概念便是所指。索绪尔认为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综合产物,任何符号都由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组成,作为文化符号的书法,同样也包含着能指、所指两个部分。按照索绪尔的定义,书法符号的能指就是书法符号物理性质的总和,即指的是书法作品本身,如线条、字形结构、章法等风格性变化,是书法符号可以直接被审美接受者感知到的部分。不过它不单单是指由笔画构成汉字的字形结体,还是以艺术性的线条与空间所组合的特殊符号形式。书法符号的所指则是在书法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书法家作为书法创作主体所表达的审美、情感、修养、认知等等。本文即结合符号学的方法去赏析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

颜真卿是盛唐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面貌既呈现了盛唐意气风发的民族精神,又體现了自身积极奋进的性格特点。颜真卿一方面继承了初唐的经典面貌,另一方面汲取民间行书及北方楷书中的特点,此外,他在篆书、隶书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尝试与磨合,最后形成了宽博雄浑的艺术风貌。颜真卿的楷体既能体现前人书法的气韵法度,又不拘泥于传统,与初唐时的秀丽相反,改用篆籀笔法,由瘦硬的字形转变为丰腴饱满,打破了唐代初期书法的墨守成规,创立了一种新的楷书典范,结体宽阔,气势磅礴。

颜真卿的书法风貌完美体现了唐朝人重气象、求气势的审美追求。第一,从他的书法特征来看,颜真卿书体的形体、法度、气势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从审美上看,颜真卿的书体不仅字体结构端庄秀美,并且在线条中展现了丰腴但具备力量的阳刚美。一种书法字体给予人多重且丰富的审美感受,实属不易。第三,把书法风貌和时代背景、道德品质联系起来,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特征不仅突出了大唐的繁华景象,并且这与颜真卿高尚的品格相辅相成,是一种艺术美和人格美的完美结合。所谓“字如其人”,他一生忠贞的壮举,更使他在书法界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颜真卿端庄大气、法度严谨的楷书风格正是其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个性体现。反过来说,颜真卿严谨、端庄的个性形象也促使他形成了笔力雄浑、气势磅礴的书写风貌,与他的人格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索绪尔把语言符号解释为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他所说的能指,就是符号形体,指图式本身;所指,即符号内容,也就是符号能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正因如此,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不仅仅有他作品形式中所传达的能指,并且在其书法作品形式语言的背后,我们也能明显窥见其丰富的情感内涵、人格特征,即所指。透过其能指的表现形式,能反映其所指的内容,即他外拓雄强、宽博劲挺的书法风格和他坚韧不拔、正直贞洁的人格品性相得益彰。

二、能指与所指在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体现

《祭侄文稿》(图1)是颜真卿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内容是追悼其侄子颜季明。这篇文稿叙述了颜杲卿父子在遭遇安禄山叛乱时,坚决抵抗,并先后遇害之事。全篇用笔情如潮涌,气势恢宏,下笔大胆豪迈,气息贯通。

从能指的这一层含义上看,首先,在结体上,《祭侄文稿》不同于晋唐以来结体茂密、字形偏长的清秀飘逸的书法风格,转变成了一种往外扩张的体势,结构宽博。其次,在章法上,恣情挥洒、浑然天成。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在不是特意的安排下反而更自然,因作者情绪悲愤写得较快而文中有几处涂抹。其章法自然天成,毫无雕饰。再从全貌上看,《祭侄文稿》宽阔舒展,外紧内松,字形结构大多以平正取势,显得端庄大气,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平正中又暗含着一些奇险的意味。在《祭侄文稿》中,个别单字的俯仰变化比较大,而之所以能呈现这一书法风貌,缘由是颜真卿在创作这幅书法作品时内心无意识地对悲愤、沮丧心情的抒发。再次,在笔法上,运用了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祭侄文稿》全卷是用秃笔写出来的,用笔时中锋铺毫,再裹锋使转,从而去让点画更加具备质感和敦厚感,如同绵里裹铁,使得《祭侄文稿》与晋唐呈现出来的清瘦感不一样,凸显出了古朴淳厚之气。而这种篆籀笔法运用于线条中,用笔圆转,藏锋起笔,使得线条的质感遒劲而舒展,浑厚圆劲。最后,在用墨上,《祭侄文稿》的墨色有浓有淡,变化丰富,渴笔枯墨,燥而无润,娴熟流畅,挥洒自如,这种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在视觉上加强了观赏者看到作品时的视觉冲击力,进而使观者真切地体会到颜真卿这种将自己悲情国恨付诸笔墨的意境。

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书法的艺术特征,最先讨论的便是书法符号的能指问题。书法在符号学中的能指,处于共时系统或历时系统中也许具有不同的阐释,所以同一书法作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世人对它的理解,和在这之前或之后的时代里世人对它的解读可能会出现差异。也就是说,唐朝的人理解《祭侄文稿》和21世纪人们的理解会不一样,现代的人以成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眼光,可能就从画面中发现新的解读。正如在古代书法美学理论中,“筋、骨、肉”“肥、瘦”等这些概念本应是对人的形体外貌的评论,却被引入书法批评的范畴之中,这些实际上都是被重新赋予意义的形符,均超越了具体的自然形象的原有本义,而在引入之前的时代,人们仅仅以人的外在特点去理解这些词语。

从符号构成的另一方面,即所指的这层含义上看,能在《祭侄文稿》的行文过程中感受到颜真卿在亲人逝去后的极度悲愤之情。全文只蘸了7次墨,却写了200多字,第一笔墨写完写了53字,笔中无墨仍然继续书写,这是其悲痛不能止的情绪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文稿中可看出颜真卿思如泉涌,行笔之迅疾,但手不能追上,多次因急切的心情写错文字而用笔涂抹,然而正因如此,这幅字才能写得在沉凝峻涩中又带着神采,笔势浑圆雄奇的同时姿态婀娜,不刻意造作而得自然之妙。文稿全篇存在着7处明显的涂抹修改,这些修改大多是墨已几乎用尽而不停笔,继续书写而留下的枯笔印记,这种呈现出来的墨色变化并非是颜真卿刻意营造出来的书法艺术效果,而是因为当时颜真卿正沉浸在侄儿因抵御叛乱壮烈为国牺牲的悲恸状态中,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心思去思考如何精心设计书法的要素布局,随着心情率意书写,这反而使作品能够流传后世,成为一件经典的书法作品,达成了“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祭侄文稿》是一种压抑且蕴含着愤怒的情绪迸发,所以在这件书法作品中流露出了作者强烈的情绪波动,可以说是书法作品中抒发心情的最高典范之一。

从符号学的其他角度去看,比如罗兰·巴特提出的玫瑰之说,玫瑰只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花卉植物,但是假如将玫瑰赠予他人,玫瑰花就从自然物变成表达情感的一种符号了。因为玫瑰既承载了赠予人的情意,而这情意又是能够被赠予者所感知到的。这种符号性的情感赋予和认知就是书法图像符号化意象思维的情感基础。在《祭侄文稿》中便能充分地从文稿的视觉图像上看出,因为其文稿中注入了颜真卿充沛的情感而成为一种情感的符号,这也和《祭侄文稿》中所体现的所指内涵有所关联。

在符号学中,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可以从结体、章法、笔法、用墨等书法作品本身的形式反映出其能指,而对所指而言,其是《祭侄文稿》作品的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并映射出的颜真卿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三、书法在符号学中的意义

书法能够通过作品传递情感,因此书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是由书法图像中蕴含的画面表现力所构成的,作品中包含能指、所指两方面,以书法的意指或意蕴的意义变化为基础,通过书法符号系统的动态本质,即不拘泥于一种书法范式,而能展现出别样的书法风格,来使书法观赏者的心里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所以说,书法意义的生成是一个值得探討的问题。书法意义的生成过程,也是索绪尔所说的所指生成的过程。在艺术品的能指中涵盖着所指的基本要素,所指只有和审美接受者产生审美关系时才能展现出来。

可以这么说,书法符号的意义,一方面生成于书法家的意指过程完成之后,另一方面生成于欣赏者的审美活动之后。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说:“意指则可被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将能指与所指结成一体的行为,该行为的产物便是符号。”故尔,对于书法家来讲,意指过程是书法符号的意义生成的过程,也是书法家将书法的能指与所指建立意指关系的过程。“书如其人”的说法从古流传至今,在古代书法理论里便有不少阐述。譬如,刘熙载就曾写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将书法家的作品与其人格品德相关联,使书法作品成为其品性操守的佐证。正如颜真卿的书法具有庙堂之象,世人称这和他赤诚忠烈、正直无私的人品秉性相一致。颜真卿书法作品中所具备的中正端庄的结体、丰腴外拓的线条、浑厚有力的用笔等方面,这些在符号学中是代表能指的性质,而从所指方面去解读,他的人格品性也就像他书法作品形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气势一样,刚正不阿、忠贞不屈,这也便和古代书法理论家所提出的“人品即书品”的观念相吻合。从这个意义上看,书法不光能单纯在作品形式、技法上进行赏析,还能进一步透过浅层而表面的书法作品形式,去和蕴藏在作品背后的作者的人格气质进行联系。

古代不少书法理论家都对书法的意义阐发过自己的观点,比如说西汉的扬雄在《法言·问神》中说:“书,心画也。”这说的是文字可以反映作者的精神面貌,指出了书法具有表意抒情的性质。唐代张怀瓘在《文字论》中写,“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以上都是从书法的功能或意义的角度给予的论述,可以发现书法理论家将书法作品外在形式与其蕴藏的精神内涵相联结,换句话说,是把书法的意义当作包含了情感的符号特质,由书法视觉形象的能指引导出了精神意蕴上的所指。书法理论家强调书法创作主体的作用,将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视觉画面与书法家本人的性情、品性、情感联系得十分紧密。

有关语言符号,索绪尔主张分为表音和表意两种体系。表音就是通过声音便能传达其意,而表意和声音没有关联,一个字就表达一个符号,每个字都单独作为一个载体,独立表达其释意。书法的图像在单字范围内就足以形成审美意象,正如上文张怀瓘所述的“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并可以由点带面,以单字为基准拓展至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乃至整体章法构成中的意象连接。因此,在观赏书法作品时不应只困囿局部,还应和书法中各部分相关联着去赏析。书法符号的意义不仅仅只是表达文字本身的含义,还要从图像中欣赏到独立于汉字表达之外的书法独特的美感,能从单字到整体、从细节到全貌地去感受书法的意趣。并且观赏者能从书法的形式语言中,感受到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

苏珊·朗格是符号美学家,她提出艺术是生命的逻辑形式,即艺术是有生命力的。用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去理解,能指就是符号表面的躯体,所指便是隐藏在躯体背后的灵魂,二者所代表的事物或者抽象意义就是其生命的价值。从生命的这个角度上来看,书法与符号之间的情感表达是互通的。书法家用书法技法去表现书法的形象,用不同的书写节奏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和状态,并用作品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乃至品性,这种极具生命力的表达,将书法符号的能指传达至所指这种更深层的含义,也是书法作为符号的一种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菁.作为二维平面艺术的书法在符号学中的应用价值[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王耿晨.颜真卿书法艺术探究[J].美与时代(中),2023(2):123-125.

[3]范伟.符号学与书法图像的生成机制[J].中国书法,2018(18):157-159.

[4]傅京生.书法符号研究札记[J].中国书法,2005(12):88-90.

[5]杨硕.中国书法艺术“符号学”表达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4):195-196.

作者简介:

艾红云,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索绪尔颜真卿符号学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劝学诗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笔道颜真卿
符号学理论初探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