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构建与运行

2023-11-21 16:26丛懿洁耿建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与药品系
食品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食品类双创

+文|丛懿洁 耿建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与药品系

创新是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力量。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将专业教育融合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与深化,将更加有利于创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偏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体现在实践体系的构建。本文将从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存在的部分问题入手,重点探索构建食品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为其他同类专业提供借鉴。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现状

1.1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理念落后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地处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山东省为教育大省,教育资源丰富,但与一二线城市相比,荣成市为县级市,大中小微型企业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一定差距,教育观念难免也有滞后,尤其是在创新创业的育人观念上远不及大城市。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外在的因素,导致学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较低,依旧是鼓励学生按部就班地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企业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对口工作。因此,在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方面还存在欠缺。甚至出现学生从进入学校到毕业时对创新创业的意识几乎为零,有少部分同学有印象也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双创”比赛,关于其他方面的政策或者课程很少有听说。

1.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低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主要设置相关的课程,例如,在第四学期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课程,就业与创业类课程由招生就业处的教师统一承担,并没有将就业与创新创业类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但是在一些比赛中,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根据各自所学或所擅长填写申报材料,进行专创融合,指导教师在辅导时也多会融入专业内容。总之,对于专创融合,我院的融合度还比较低。

1.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部是理论课程,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各个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也尚未将创业实践课程考虑进去,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是通过大一的创新创业课程了解了关于创新创业的一些皮毛,而不知其具体涵义,更不知道如何通过所学专业去创业。

1.4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交流和实践平台

从大的方面说,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缺乏交流融合。政府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但学校缺乏资源聚集机制、信息交流机制,没有充分利用好相关的政策。学校与企业缺乏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往往只是喊口号,没有真正地做实、落地。企业有好的平台,但尚未与学校达成一致,无法提供给学生实践、创新,学生没有配套的平台去进行创业实践,空有理论,犹如纸上谈兵。

1.5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弱

“双创”师资不足。目前我院的“双创”教师大部分是招生就业处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在授课时向学生传递真正的创业经验。同时,也缺乏相关的工作经历,理论性较强,实践性弱。各个专业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大赛时,只有部分教师有企业经历。因此,可以将这部分教师与创业教师相互融合,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双创的师资队伍力量。

2.专创融合的必然性

2.1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

大学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责任,各个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是要满足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但同时也是为未来储备专业的创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中要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这是对于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

2.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

专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对专业教育的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发现问题的前瞻性。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2.3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似

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双创基础课、双创成长课、双创实践课。二者的课程体系都是由一般到具体,由基础到实践,具备融合的基础。

3.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构建

3.1 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我院食品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大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仍存在少部分专业课程,如专业基础课中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法律法规等课程是纯理论课程,应加强这部分课程的实践课程的开发。同时,创新创业课程也是纯理论课程,应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选取有企业经验和相关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结合自身经历融入真实案例,扩大实践占比,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真正地体验创业的过程,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建立主体创意产业园,与企业导师建立联系,结合校外实践基地,保证学生进入校外基地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学习企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和创业作基础和铺垫。通过建立产业园,在园区内,各个实践基地有效运行,学生可以有较好的实践平台,进行专业课实训、企业实习、就业创业等。同时,产业园和实践基地为教师的实践教学和企业实践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从而优化完善了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产业园的构建,加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解决当下食品类专业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偏差的问题。

3.3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双创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课程。参加创业成功人士开展的创新创业讲座,结合“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做到结合专业进行创业,真正实现“双创”活动全覆盖。重点设置创新创业项目,选拔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的学生进行申报书的撰写、模拟创业、创业实战等,起到标杆作用。同时,邀请创业成功的学生回校分享经验,在“学哥学姐说创业”“创业心路历程”等活动中熏陶,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3.4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山东省创业大赛、威海市创业大赛、“食品研究与开发”创新创意大赛、食品加工与创新设计大赛、食品烘焙大赛、食品营养健康菜大赛等双创大赛。设置相应的鼓励机制,如设置一定的奖金、去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等。提升学生参与创业大赛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比例。

3.5 打造创新创业文化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掌握食品类创新创业知识,定期开办创业讲座以及创新科技成果展览、“双创”小达人评选、创新创业故事分享等活动,打造创客文化。

3.6 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具有创新创业经历和经验的企业导师作为我院食品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同时其他专业也可以借鉴参照,充实全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团队,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基础和经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同时,将现有招生就业处有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进行培训,打造既有理论又有相关经验的教师队伍,积极与各专业教师进行探讨,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3.7 建立新模式的考核评价

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采用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如引入企业导师、社会组织、学生家长、学生个体等多主体参与评价,采用理论课堂教学、实践平台实战、竞赛获奖、创新创业项目参与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4.1 构建了较完善的双创实践教学平台

按照“依托专业、分类孵化、一站服务”的思路,依托食品类专业,打造“农产品生产项目孵化区”“食品检测项目孵化区”;依托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专业,打造“互联网+现代食品孵化区”;依托学生兴趣特长打造“综合创业孵化区”。搭建食业家食品创客中心、土特产创客空间、家乡伴手礼一站式服务平台、跑腿儿配送平台等多个专创融合的创客实践平台,形成了“一园四区多平台”的立体化实践平台。

图1 一园四区多平台立体化实践平台

4.2 培养创新型人才,反哺服务社会

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培养了大量的食品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部分优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实现了个人创业的目标。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实现了科技服务社会,反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激发更多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近五年来,食品专业学生创业比例明显提高,2015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自主创业Harry Kitchen哈里小屋亲子烘焙房。2016级学生在学校内自主创业海院食品屋,主打产品为面包、蛋糕、冰淇淋、炒酸奶等,受到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学校近几年为中小微型企业培养技术骨干1000余人,向威海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输送了大量的“双创”人才。学生依托社区开展健康宣讲、老人照护、营养配餐等培训,以培育双创项目。

结语

构建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并运行是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有效途径,更是高职食品类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以及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当前社会对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将其与专业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加强实践体系的构建,提升食品类专业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食品类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