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门诊“兴”与“衰”

2023-11-22 10:29买佳豪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中医院浙江省门诊

文/本刊记者 买佳豪

洪寿海 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一些医院正在探索夜间门诊更为高效的开设方法,更多的医院则选择原地踟蹰。

2023年9月21日下午4点,一身疲惫的洪寿海迈着轻快地步伐走出教室。身为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的他,刚刚结束近两个小时的专业学习课程。但他明白,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他必须马上赶回医院,因为半个小时后,他所在科室的“夜间门诊”就要开放。从去年11月开始,每周四下午4点到晚上8点,一大批患者都会直接找到洪寿海预约针灸。

第二天,他依然要准时到医院打卡坐诊。像这样“连轴转”的工作时间,已经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也许今后还要如此。洪寿海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他不知应该高兴还是苦恼。一方面,有那么多人信任他,他可以用自己的针灸帮助更多的患者解决痛苦确实功莫大焉。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他也希望得到足够的休息,但夜间门诊的开设确实占用了他不少的私人时间。

令洪寿海如此紧张的夜间门诊,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2003年,上海仁爱医院就已经开设了针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外企白领等人群的夜间门诊,为他们诊疗慢性病提供更为充裕的就诊选择。而后,许多公立医院也纷纷效仿。比如2004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以及2012年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都开设了夜间门诊。

然而,叫好叫座的夜间门诊模式,却未能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在全国推广。

许多医院在尝试开设之后不久便紧急叫停,一部分医院甚至至今都不敢开设。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夜间门诊的运营成本巨大;二是来自基层医生,尤其是专家医生的质疑。夜间门诊也随之逐步“衰落”。

如今,面对三年疫情后的需求爆发,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等地的部分医院夜间门诊重启开设。但与20年前不同的是,这些医院吸取了不少此前的经验教训,对夜间门诊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在科室设置和绩效方面科学管控,力求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医生的积极性。一时之间,夜间门诊又再次“兴起”。

“我举双手同意”

仅用了15分钟,洪寿海就从上课点赶到了医院门口。脸憋得通红、大口喘着粗气,他在医院大门外缓慢地停下了快速奔跑的步伐。熟练地调整呼吸节奏,不多时便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他从背包里拿出了一张湿纸巾和一把梳子,简单地整理后缓步走向夜间门诊的科室。

不出所料,还不到就诊时间,门诊外就已经排起了长队。上班族和附近的居民是主流,他们早已将候诊室里的座椅挤满,一些患者只能斜靠在窗户边。“我就在附近上班,最近才听说医院开了夜间门诊,这才能挂得上洪医生的专家号。”张继华表示,由于长期伏案劳作,脖子疼得厉害,想着能来医院调理一下,但这种病并非急病,请假不好请。“好在有夜间门诊。”她说:“不用再想着如何与单位请假,直接等下班后来就行,太方便了。”

无独有偶。晚上6点半,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依旧灯火通明。当晚出诊的,是医院里著名的儿科专家。候诊室内一位怀抱着正在不停咳嗽的3岁孩子的女士说:“要想在白天抢到号并不容易,好在有夜间门诊。”该女士称,最近孩子老是莫名咳嗽,想着到医院做个彻底的检查,但白天的专家号总也挂不上,如果不是夜间门诊,自己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说起夜间门诊,广东省中医院夜间门诊神经科外,一位正在候诊的老大爷说:“我举双手赞成。”他表示,自己年龄大了,身边的亲属都不在。抢号在白天抢不过年轻人,而且白天人太多,他自己也怕“出意外”。“晚上好,晚上不仅人少而且还容易挂上专家号。”大爷称,像这种便利老百姓的门诊模式就应该大力推广。他把拐杖斜靠在背椅上,打趣地说:“我双手赞成这种模式,年龄大了,脚抬不动了,不然,我双手双脚都赞成。”

夜间门诊的开设在令老百姓额手相庆的同时,也让政府相关部门看到了改善就医服务体验的新思路。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通知,于2023—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提供夜间诊疗服务,是改善就医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

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日前印发通知,于202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目前,多地已推进夜间诊疗服务,分流医院白天就诊压力,让患者可以白天上班、晚上就医。北京日前发布《医疗机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管理规范》,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晚间、周末、节假日开设知名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

一些顾虑

无疑,夜间门诊在患者看来是一件好事,但在业内这种延长医生工作时间的方式却备受质疑。某位业内专家就曾公开表示,不能让开设“夜间门诊”成为一种“潮流”。在他看来,这种开设在“特殊时段”的门诊服务,要兼顾医务人员利益,要考虑医院常规接诊量、患者需求、医务人员成本等诸多因素,有能力、有需求才能进一步推进。

然而,医生的个人利益往往不是医院领导层考虑的首要因素。“我们开设夜间门诊主要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是以患者为中心,我们注重的是社会效益,不计成本、不计代价。”浙江省中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孙华琴表示,医院开设夜间门诊就是为了公众健康服务。虽然她承认门诊正常运转的背后,是一套规范且庞大的医疗体系在支撑,但她拒绝回答任何有关夜间门诊运营成本方面的问题。在她看来,医生就是要有一种自我奉献的精神,孙华琴说:“我们不能因为钱的原因和某些反对的声音就放弃这种对公众健康有利的服务模式。”她接着反问道:“就像疫情期间,难道我们因为成本太大就不去做抗疫的工作了吗?”

对此,洪寿海坦言:“确实如此,但我有些时候还是会感到一些疲惫。”晚上7点,在连续工作了近3个小时后,洪寿海终于停了下来。他站起身子伸了个腰,端起手边早已放凉的茶水抿了一口,站在诊室的窗口向外眺望。夜色下的城市在红绿霓彩中熠熠生光,穿梭的车流来来回回。“其实我的顾虑并不是自己的工作时间问题。”他指着窗外那片亮光说,医院的周边有很多的中医堂(私人诊所),由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医保水平相较于其他省市比较高,就回报率而言,医院外的这些私人诊所比医院本身高出好几倍。“如果非要在夜间出诊,那我为什么不选择去那些私人诊所呢?”洪寿海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担忧:“且不说医院是否允许医生私自去医院外出诊,但这种诱惑确实太大了。”

1 洪寿海在为患者诊治。

2 广东省中医院夜诊现场。

实际上,为了鼓励更多的专家医生出诊夜间门诊,浙江省中医院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允许提高夜间门诊专家号的绩效提成比例。据了解,这也是大多数现行夜间门诊医院的通用做法。和许多人想的不一样,在近两年重启夜间门诊的医院中,直接给医生固定补贴的医院并不多。更多的医院则是将医生出诊的绩效提成比例提高。换句话说,同样是出诊,在夜间看一个患者的收益往往比白天要高,以此调动医生出诊夜间门诊的积极性。据记者采访了解,除浙江省中医院以外,广东省中医院以及南方的多家医院采取的都是这种方法。

成效确实显著,洪寿海说:“我们虽然累,但每多看一个患者,自己的收益就多一分,所以我们也乐于上夜间门诊。”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主任招远琪就直言称自己“一点儿也不累”。

通过增加绩效提成比例,广东省中医院和浙江省中医院确实调动起了夜间门诊专家医生的积极性。但新的问题却也随之产生。

洪寿海半开玩笑地表示,正因为夜间门诊的收益要高于日间门诊,因此如果某位医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患者导向夜间,那不就间接影响了医院白天的就诊量了吗?他说,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发生在了杭州市境内的许多开设了夜间门诊的医院之中。“具体是哪些医院哪些科室,我不方便告知。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据我了解,这样的现象确实已经出现,在圈子里我们将其称之为‘商业机密’。”同时,他呼吁医院的院长和管理层重视这一问题。“虽然夜间门诊的就诊量很大,但依旧不如日间门诊。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对医院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希望能通过管理手段‘查漏补缺’。”更高效的方法

洪寿海的顾虑,孙华琴可能还没有关注到。她更在意的是如何能提高夜间门诊的运营效率。孙华琴在某次媒体采访中表示,患者到普通门诊就诊,首先需要在收费处挂号或自助机取号,然后找门诊医生就诊,之后还会到检验科和放射科治疗。而在整个就诊流程中,导医、分诊、药房、电梯等都会成为患者需要接触的对象,因为要与日间门诊同质化,一些医技科室如超声室、心电图室和换药室等也需要加入其中。这给医院在管理方式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王国强,则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算上水电费、人工费、保安和医生补助,每晚的夜间门诊运营成本在3万元左右。”对于国内任何一家公立医院而言,这样的运营成本明显是很大的。

据业内专家分析,这也是导致很多医院至今迟迟不敢开设夜间门诊的直接原因。如今,一些医院正在探索夜间门诊更为高效的开设方法,更多的医院则选择原地踟蹰。

在去年开设夜间门诊的浙江省中医院,就是探索的先行者之一。据孙华琴介绍,该院提高夜间门诊运行效率的秘密就在于提前进行“画像数据分析”。她说:“最关键的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对患者进行调研。”据她介绍,在开设夜间门诊前,浙江省中医院对当年度前三季度的就诊人群进行了“画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全院当时200万就诊人群中,18~40岁的青年人群和41~65岁的中年人群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分别达到52.48%和28.20%。同时,浙江省中医院进一步对就诊患者病种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男性患者中,腰痛、睡眠障碍、疲劳综合征、痤疮、颈椎病等已经成为高频疾病诊断;而在女性患者中,高频诊断包括月经不规则、痤疮、乳腺病、腰痛、睡眠障碍、颈椎病等。这些人群的就医需求往往集中在该院具有中医优势治疗技术的门诊科室,如中医内科、推拿科、针灸科等。

在此调研下,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夜间门诊于去年11月7日在中医内科、针灸科、推拿科3个科室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4点半至晚8点。数据证明了浙江省中医院的相关探索成效。截至7月底,浙江省中医院夜间门诊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平均每天接诊近200人次。其中95%以上均为65岁以下中青年上班族和在校学生。

同样进行“画像数据分析”的,还有广东省中医院,据该院医务处处长陈全福介绍,据该院最新数据统计,夜诊年龄分布:50岁以下占总人数的70%,50岁以上占30%;夜诊科室主要集中在内科、妇科、皮肤科、儿科、乳腺科、肿瘤科等科室。

不做全科开设,通过“画像数据分析”,只开设有需求的数个科室,是浙江省中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提高夜间门诊运营效率的方法。

这样的方法,则与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不谋而合。据王国强透露,作为已经连续开设夜间门诊近12年的医院,其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在科室设置上进行“动态调整”。据他表示,医院会在每季度根据夜间门诊真实的就诊数据对夜间门诊的开放科室进行“动态调整”,从2012年到今天,该院开放的夜间门诊科室从11个调整为了9个,今后可能还会增加美容类等科室的夜间门诊,针对有该项需求的年轻人再做调整布局。

此外,对于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也有助于夜间门诊提高运行效率。

王国强介绍称,他们医院会对夜间值班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且不限于到岗时间、执勤时间以及服务质量等。他说:“我们会对夜间门诊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这不仅限于医生群体,对于导诊服务、分诊服务以及药房、检查科室等都是一样的。”

陈全福则表示,为了能节省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夜间门诊的运行效率,该院将开放的夜间门诊科室集中在一个场所运行。“患者不必再跑上跑下的折腾,在一栋楼就可以解决问题。”

晚上8点,结束了夜间门诊的洪寿海横躺在门诊的病床上做短暂的休息。他一边划着手机,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希望领导们能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案让夜间门诊持续运营下去,而不是像往年那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猜你喜欢
中医院浙江省门诊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初心》
赵县中医院
门诊支付之变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