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卷人、答卷人、阅卷人”的辩证统一和重要启示

2023-11-23 11:24陶少威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考试

陶少威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100)

2018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指出“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彩论述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赶考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论述中的三个比喻不仅具有深刻寓意,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而且逻辑关系紧密。“出卷人、答卷人、阅卷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回答时代之问有着重要启示。

一、“出卷人、答卷人、阅卷人”的深刻寓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运用的这三个比喻有着深刻的寓意。广义而言,出卷人是指不同的时代,答卷人指执政党,阅卷人则指社会公民。狭义而言,出卷人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答卷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阅卷人则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出卷人、答卷人、阅卷人”应在广义范畴的基础之上,重点从狭义范围来理解。

于一场考试而言,出卷人是考试举行的前提,答卷人是参与考试的主体,阅卷人便是评价考试的关键。立足我国国情,三个比喻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这场“大考”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是作为“考生”参与“考试”的主体,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便是“评卷者”,是整场“考试”的关键,“考题”便是时代之问。

(一)时代是出卷人

出卷人是一场考试举行的前提,没有出卷人就没有考题,没有考题,考试也就无从谈起。将“时代”比作出卷人,意味着时代作为一种大环境、大背景,就好比数学题目里面给出的已知条件,执政党需要在充分考虑已知条件的情况下“解题”,社会公民同样需要在这种条件下“阅卷”。因此,时代就是前提,时代规定了当下社会发展的问题。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难题,特定的时代有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时代不同,社会面临的难题就会不同,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成的目标也会不同。比如战争年代的主要任务就是争取和平与解放,和平年代的主要目标便是谋求发展。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同样会得出此结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中国处于革命战争年代,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便是时代给出的前提条件。社会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便是谋求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解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56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第二阶段则是1956年到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这便是这一时代的前提。当时社会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外交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及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需要达成的目标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过渡转型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中国处于和平年代,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这一时代的前提。这一前提条件下的社会难题是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完成的任务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 至今),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年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便是时代的前提。新时代面临的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达成的目标便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由此可见,时代便是前提。如果没有时代的大背景作为支撑,我们就无从把握当今社会的“症结”,无法判断当今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更无法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二)我们是答卷人

答卷人是参与考试的主体,如果没有答卷人,考题也就无人作答。将“我们”比作答卷人,也就是把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比作答卷人。这意味着在不同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考题”,执政党作为社会主要成员的一环始终起着“执笔答卷”的重要作用,是应对“考试”的主要力量。因此,执政党与解决社会矛盾有着紧密联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整个社会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不同年代始终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民排忧解难。

在内忧外患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的舞台,明确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如何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命运的时代难题,中国共产党以舍我其谁的革命勇气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历经28 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推翻了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时代又给出了如何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外交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及如何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难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迎难而上,带领人民创造了奇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了军威国威,通过“一化三改”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转型,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代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由此看来,中国共产党便是赶考先锋,是时代的楷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在每个时代遇到的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社会就只能停滞不前,广大人民群众也就不会获得幸福生活。

(三)人民是阅卷人

阅卷人是评价考试的关键,没有阅卷人,考试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把人民比作阅卷人,这说明在“时代大考”之下,人民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执政党的“试卷”及不及格取决于人民,取决于执政党的答案是否满足了人民的真实需要。因此,人民就是关键、就是核心,人民创造了社会历史,选择了执政党,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回眸近代史,中国的政治舞台可谓“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接二连三地失败了,封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答卷”都不能让人民满意,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答案”都无法拯救饥寒交迫的中国人民。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带领中国人民从泥潭里站了起来。这份“答卷”让人民满意,让人民相信唯有作为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可以救中国,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再接再厉,屡创佳绩,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时代的迫切需求,交上了一张张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于是,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选择中国共产党,决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既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又决定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

二、“出卷人、答卷人、阅卷人”的辩证统一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精妙的比喻,生动地阐明了“时代、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民”三者的密切联系,其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值得进一步推敲和解读。

(一)出卷人:规定答卷人的答题范围,影响阅卷人的评判标准

1.出卷人:规定答卷人的答题范围

出卷人之于答卷人而言,规定了答卷人的答题范围。换句话说,出卷人规定了一场考试的科目、题型和重点,答卷人需要在出卷人给出的范围内作答,不可以答非所问,否则就是无效作答。如果答卷人忽略题目,放弃审题,直接作答,那么就容易跑题偏题,得分自然就不会理想。反之,如果答卷人认真审题,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解后作答,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把握题目,紧扣主题作答。因此,时代作为“出卷人”,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主题,作为“答卷人”的执政党要根据时代主题来施展治国方略,才能实现政治目标。为此,执政党要深耕时代现状,了解时代背景,在充分了解时代给出的已知条件下把握时代重点,从而解决社会难题,推动社会进步。如若不然,执政党就会脱离实际,一切方针政策也就变成了空谈,难以落实。比如在战争年代,时代主题赋予执政党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战争谋取和平,如果这个时期执政党提出大力发展经济的政策,那么就很难落实下去,因为它与时代的主题、人民的迫切需求相悖,无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这一政策如果在和平年代提出,效果就会相反,政策会得以支持和落实,因为它不仅符合时代主题,还满足了人民当下的需要。

问题规定了答卷的范围,时代主题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对于我国当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精准判断,就是我们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审题”的结果,是对于新时代“题眼”的精准把握。我们党正是认识到了新时代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难题,才提出了“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五个必由之路”战略思想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从而对症下药,有重点地解决社会矛盾。新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围绕“如何行稳致远”这一考题范围来作答。

2.出卷人:影响阅卷人的评判标准

出卷人之于阅卷人而言,影响着阅卷人的评判标准。换句话说,每张试卷、每个题型都有相应的评分细则,随着出卷人规定的考试科目及题型的变化,阅卷人的考评标准是要进行相应调整的。比如考试科目不同,阅卷标准就不同,考试题型不同,阅卷标准也不同。客观题和主观题的阅卷标准便不一样,客观题普遍上来讲是有标准答案的,非对即错,而主观题一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主旨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时代作为“出卷人”,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为“阅卷人”的人民的评判标准。时代不同,社会矛盾就会不同,社会发展的难题就会不同,人民评判执政党政绩的标准就会随之改变。战争年代,人民来评判执政党政绩的主要标准为是否争取了和平和人民解放;和平年代,人民来评判执政党政绩的主要标准则改变为是否推动了社会发展及是否造福了人民。

就算在同一时代,人民对于执政党政绩的评判标准也会有所区别。对于执政党在某一时代的大政方针而言,就好比是在回答试卷的客观题,人民对这一“题型”的评判标准是有标准答案的。如果在革命战争年代,执政党提出“反革命”的大政方针,那么这就是错误的客观题答案,与“革命”这一标准答案相悖,执政党自然不会取得好的结果。对于执政党在某一时代如何实现大政方针而言,就好比是在回答试卷的主观题,人民对这一题型的评判标准没有标准答案但需要实践检验其合理性。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执政党提出“革命”的大政方针,辅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径方案,通过实践检验了其可行性,那么这个主观题答案就会取得高分,原因在于答案的主旨正确,言之有理,切实可行。

新时代以来,时代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时代的改变影响着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绩评判标准,中国人民对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大政方针,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稳扎稳打,完成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给中国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同时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符合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

(二)答卷人:以让阅卷人满意为奋斗目标,影响出卷人的出题方向

1.答卷人:以让阅卷人满意为奋斗目标

答卷人的奋斗目标是让阅卷人满意。答卷人都希望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好成绩不仅彰显了答卷人的才华,而且说明取得了阅卷人的认可。同理,作为“答卷人”的执政党同样是以让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执政党想要长盛不衰,就必须懂得这个道理。人民如果对执政党的政绩表示满意,那么就会支持政府出台的政策,执政党就有理由继续执政。反之,如果人民对执政党的政绩感到不满,不认可其方针政策,执政党又不加以纠正,那么它终究会被取代。

自1921 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是“优等生”,能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解决时代难题,总能给中国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回望党史,中国共产党曾在革命战争年代依靠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依靠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一道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满足了中国人民的真实需求,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中国共产党总能及时修正错误的方针政策,是勇于纠错、知错就改的“好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过程中也难免犯过思想上的错误,如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及时纠错,在失败中不断总结先进经验,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让人民满意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排忧解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让中国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

2.答卷人:影响出卷人的出题方向

答卷人之于出卷人而言,答卷人影响出卷人的出题方向。通常来讲,考场上考过的题,一般不会重复出现,除非答卷人给出的答案很糟糕。这就意味着一场考试的考题方向会受到上一场考生答题状况的影响。如果答卷人能够回答并解决考题,阅卷人就会满意,出卷人就会随之改变下一次的命题方向。反之,答卷人如若无法回答并解决问题,出卷人的命题方向就不会改变,同时答卷人的能力也会受到质疑。屡考屡败的答卷人就会被视作“问题生”淘汰出局。同理,作为“答卷人”的执政党同样影响着时代发展的方向。如果执政党能够同人民一道解决当下时代的难题,社会就会随之发展进步,时代的主题就会相应地发生改变。如果执政党无法解决时代背景下的主要矛盾,社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时代也就不会进步,而是停滞不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因此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始终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三)阅卷人:决定答卷人的成绩好坏,决定出卷人的命题方向

1.阅卷人:决定答卷人的成绩好坏

阅卷人决定答卷人的成绩好坏,体现了阅卷人对于答卷人的重要性。面对一场考试,考生的试卷是由阅卷人进行批阅的,最终成绩由阅卷人来评定,想要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符合出卷人的客观要求,更要符合阅卷人的评价标准。把人民比作“阅卷人”,执政党比作“答卷人”,意味着人民决定了执政党的一切,包括方针的制定、政策的实施、政绩的评价等。

中国人民同样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政绩的优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始终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使得政治决定权牢牢地掌握在广大人民群众手中。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4]46共产党人作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也就是答卷的过程,答卷答得好不好,最终还是由人民来决定,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民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是否守住了“人民的心”。

2.阅卷人:决定出卷人的命题方向

阅卷人决定出卷人的命题方向,体现了阅卷人对于出卷人的重要性。考试结束后,阅卷人会根据答卷人的答题情况给出成绩,从而决定下一场考试的命题方向。当答题人出色地回答了出卷人给出的题目时,阅卷人会感到满意并决定新的考题方向。反之,当答卷人没有完成出卷人的试题时,针对下一场考试,阅卷人则会考虑挑选新的答卷人来回答同样的考题,直到阅卷人满意,再决定更换命题方向。作为“阅卷人”的人民同样决定了时代的发展方向。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改变着历史,也决定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人民在选择和评价执政党的同时就是在选择时代前进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通过革命斗争的形式朝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立民主政权的目标努力奋斗并取得了胜利,从而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由此可见,当今的时代由过去的人民所创造,未来的时代又由现在的人民所选择,中国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始终由中国人民决定。

综上所述,时代作为“出卷人”,执政党作为“答卷人”,人民作为“阅卷人”,三者构成了一场“历史大考”,彼此之间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阅卷人——人民群众的选择。一场场“考试”实际上代表着社会历史的一次次变革,代表着人类社会历史形态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出卷-答卷-阅卷”作为最基本的一环代表着某一次社会历史的变革,一环结束之后,变革并没有停止,而是在接续酝酿着下一次变革,其中作为“阅卷人”的人民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时代是人民创造的,执政党是人民选择的。出卷人是由上一代阅卷人创造的,答卷人是由上一代阅卷人选择的。我们这一代阅卷人又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选择成绩最优的执政党来解决时代难题。因此,人民“阅卷”的过程就是在为下一次的“出卷”做准备,即“出卷-答卷-阅卷(再出卷)”。出卷、答卷、阅卷(再出卷)、再答卷、再阅卷,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出卷、答卷和阅卷的每一次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5],相对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群众史观。

三、“出卷人、答卷人、阅卷人”的重要启示

搞清楚“出卷人、答卷人、阅卷人”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有着重要启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把握时代脉搏,争做“优等考生”;坚持人民至上,发扬“赶考精神”;勇担历史使命,迎接“时代大考”。

(一)把握时代脉搏,争做“优等考生”

时代是出卷人。出卷人是考试举行的前提,规定答卷人的答题范围,影响阅卷人的评判标准。新时代作为出卷人,是当今中国社会历史的大前提、大背景,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任务,影响着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评判标准和政绩要求。因此,“时代是出卷人”这一比喻启发中国共产党要把握时代脉搏,争做“优等考生”。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要充分把握时代脉搏。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矛盾,规定了执政党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如今,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我们党发扬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立场,深耕时代基层,立足时代现状,了解时代动向;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刻把握时代的“题眼”,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去解决问题;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我们党认识新时代的新方位,把握新时代的新任务,明确新时代的新要求[6]。

除了把握时代脉搏这一客观条件外,共产党人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做“优等考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成绩最优的答卷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是考场上的“优等生”,其成功经验可归纳总结为:做到与时俱进,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4]14。要想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一直做“优等生”,除了需要阅卷人的检查(即人民监督),更需要答卷人勇于做出改变,回答不同的时代之问,满足不同的时代之需,这就是党的自我革命。因此,想要成为新时代的“优等考生”,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时代主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时,中国共产党要保有革命斗志,发扬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敢于主动纠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坚持人民至上,发扬“赶考精神”

人民是阅卷人。阅卷人是评价考试的关键,决定答卷人的成绩好坏,决定出卷人的命题方向。中国人民作为阅卷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决定中国共产党人政绩的优劣,决定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因此,“人民是阅卷人”这一比喻启发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人民至上,发扬“赶考精神”。

坚持人民至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原则之一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这一重要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4]27。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作“主考官”,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做人民的公仆。坚持人民至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相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有助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及群众史观,有助于我们党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我们党彻底地理解并坚持人民至上。

发扬“赶考精神”,要求中国共产党以“备考”的严谨态度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阅。1949 年3 月,党中央决定从西柏坡转移至北平,准备筹建全国政权。同年3 月23 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7]由此可见,毛泽东并没有把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视作终点,而是将其视为接续奋斗的“赶考”新起点。毛泽东的“赶考精神”凝结了毛泽东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忧患思考和清醒认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先进品格、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及勇于担当的历史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正是对毛泽东“赶考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不论是毛泽东的“进京赶考”,还是习近平“出卷人、答卷人、阅卷人”的精彩比喻,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代都要不忘初心,发扬“赶考精神”,端正工作态度,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服务好人民群众。

(三)勇担历史使命,迎接“时代大考”

我们是答卷人。答卷人是参与考试的主体,以让阅卷人满意为奋斗目标,影响出卷人的出题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答卷人,是应对时代大考的“主力军”,是时代发展的先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影响着时代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是答卷人”这一比喻启发中国共产党要勇担历史使命,迎接“时代大考”。

勇担历史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拥有舍我其谁的政治魄力。中国共产党有着百余年光荣的历史,回首过往,我们党总是能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这种舍我其谁的政治魄力是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独有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4]1-2。“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传承和发扬,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的时代化要求。新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中华民族的答卷正在写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要勇担历史使命,拿出舍我其谁的政治魄力,与中国人民一道铸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迎接“时代大考”,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有面对重大考验的勇气力量。新时代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就国际态势而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就国内情况而言,我国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党的建设面临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4]2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4]26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国共产党要以强大的勇气力量准备迎接“时代大考”,做好万全准备,遇到“惊涛骇浪”的风险考验时敢于亮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应胸怀“两个大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敢于做新时代的答卷人。在21 世纪的考场上书写时代华章,答好时代之问,发出中国之声,为中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考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准备考试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