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2023-11-23 10:13刘爱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林组瑞克氯吡

刘爱萍

(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病房,河南 洛阳 471900)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40.0%。急性脑梗死具有死亡率高、发病快、致残率高等特点,主要病因是脑血管堵塞或脑血流量变小导致脑组织器官损伤或休克[1]。但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若可快速恢复血流,有利于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2]。传统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多采用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需加强二级预防治疗。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可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氯吡格雷的单独应用效果不佳,多需配合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3]。尤瑞克林可减少缺血缺氧对神经细胞的破坏,有益于增强局部缺血病灶的血氧供应,也具有减轻脑水肿、减少梗死后出血综合作用,进而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4]。本研究主要探讨氯吡格雷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降低脑梗死面积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12 月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首次发病,发病后1d 内入院;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意识清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20分。排除标准:备孕、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合并肿瘤患者;心房颤动等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合并传染性疾病者;对所研究的药物过敏或有过敏体质者;合并肿瘤患者;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患者。根据1∶1 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尤瑞克林组与对照组,各3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岁) 梗死部位(基底节/脑叶/脑干)中心动脉压(mmHg)空腹血糖(mmol/L) 病程(h)尤瑞克林组 38 20/18 58.33±3.92 32/5/1 118.19±13.16 4.98±0.43 8.72±0.24对照组 38 21/17 58.13±2.89 33/3/2 118.10±12.94 4.92±0.32 8.49±0.84 t/χ2 值 0.053 0.222 0.849 0.137 0.102 0.325 P 值 0.818 0.788 0.654 0.886 0.912 0.716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发病1 d 内,溶栓时间窗外,未给予溶栓治疗,及时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与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30083,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75mg/次,1 次/d。尤瑞克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国药准字H20052065,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将0.15PNA 单位尤瑞克林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混匀后进行静脉滴注,每次60min 左右,1 次/d。两组均治疗观察14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痊愈为NIHSS 评分降低幅度91%~100%;显著进步为NIHSS 评分降低幅度46%~90%;进步为NIHSS 评分降低幅度18%~45%:无变化为NIHSS 评分降低幅度小于或等于17%甚或增加NIHSS 评分;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0%。②炎症因子表达: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3ml,离心分离血清后,在零下20℃保存待测,采用ELISA 检测血清TNF-α 和IL-6 含量。③脑梗死面积: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MRI 检查,使用设备为Philips 公司的Achieva Tx 1.5T,判断脑梗死面积变化情况。④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进行评估,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清TNF-α 和IL-6 含量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 和IL-6 含量低于治疗前,且尤瑞克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TNF-α 和IL-6 含量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TNF-α 和IL-6 含量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 IL-6(ng/L) TNF-α(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尤瑞克林组 38 103.29±8.28 42.98±8.92 1.98±0.21 0.72±0.10对照组 38 103.09±8.77 81.89±9.18 1.97±0.22 1.00±0.12 t 值 0.111 17.922 0.076 8.982 P 值 0.892 0.000 0.954 0.002

2.3 两组脑梗死面积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脑梗死面积低于治疗前,且尤瑞克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脑梗死面积变化比较[(±s),cm2]

表4 两组脑梗死面积变化比较[(±s),cm2]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尤瑞克林组 38 39.48±4.58 24.02±3.10对照组 38 39.58±5.10 31.83±5.09 t 值 0.154 11.003 P 值 0.867 0.000

2.4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尤瑞克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尤瑞克林组 38 47.47±11.01 79.60±12.83对照组 38 47.13±11.03 62.36±15.43 t 值 0.391 13.101 P 值 0.655 0.000

3 讨论

3.1 疗效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氯吡格雷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分析可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要求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确保脑血流灌注,尽快恢复脑组织缺血区血液供应,防止梗死灶周围组织扩大和坏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保护大脑正常功能[5]。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并吡啶类的抗血小板药物,为非竞争性二磷酸腺苷(ADP)抑制剂,经不可逆地结合血小板表面的ADP 受体,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预防血栓形成、活化扩增与聚集[6]。尤瑞克林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超氧化物的产生、降低还原型辅酶Ⅱ的活性,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此外,尤瑞克林可减少缺血诱导的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减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神经元再生[7]。因此二者合用,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3.2 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尤瑞克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 和IL-6 含量低于治疗前,且尤瑞克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氯吡格雷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 和IL-6的表达。分析可知: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由周围缺血半暗带和中央坏死区组成,中央坏死区脑细胞缺血严重,可导致患者的脑功能完全丧失。同时,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炎症因子、血管损伤等病理性刺激下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生异常,而及时恢复脑组织缺血区血液供应,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确保脑血流灌注,是改善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键。炎症因子-TNF-α、IL-6 可由脂肪组织分泌,并影响脂质代谢,参与并促进了脑梗死的发展[8]。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够消除形成的血栓,但是对于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还不明确[9]。尤瑞克林注射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质水解酶或称为组织型激肽原酶,能水解血浆激肽原释放血管活性激肽,增加线粒体膜流动性,并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保护机体的神经元细胞。同时,尤瑞克林能够提升人体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限制脑梗死的范围扩大,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10]。

3.3 对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治疗后,两组脑梗死面积低于治疗前,且尤瑞克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氯吡格雷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分析可知:氯吡格雷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 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进而减少血栓形成,减少脑梗死面积。尤瑞克林注射液是由男性尿液中的糖蛋白精制而成的药物,无人类抗原性,具有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收缩、减少微血栓形成等综合作用,且其可通过抗氧化等作用减少血栓形成,还可有效穿过内皮细胞到达血管壁和脂质斑块物质之间,促进缩小脑梗死面积,并改善脑血管扩张状态[11]。

3.4 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治疗后,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尤瑞克林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氯吡格雷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可知:溶栓为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很多患者在溶栓后需要积极进行二级预防性药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氯吡格雷口服吸收后可对纤维蛋白原受体产生抑制作用,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脑保护效应[12]。尤瑞克林属于人尿激肽释放酶的一种,可增加局部血氧供应,纠正局部缺血缺氧,还可增加血管扩张素的合成,促进激肽原释放激素物质激肽,有利于实现脑血管的扩张,从而促进患者预后改善。且氯吡格雷与尤瑞克林是通过不同途径实现对脑血流循环的调节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叠加的治疗效果,通过不同途径激活血管舒缩调节,改善脑代谢,进而改善患者机体因疾病所产生的障碍,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13]。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抑制血清TNF-α 和IL-6 表达,降低脑梗死面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样本量较小,未分析药物剂量,也未随访调查远期预后,将在后续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林组瑞克氯吡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尼麦角林片结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调节作用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
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