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2023-11-23 10:13郑一贤邱志浩王琼瑜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舒血宁达拉氧化应激

郑一贤,邱志浩,王琼瑜

(漳浦县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漳浦 363200)

急性脑梗死是指机体供应脑部血液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血液对应支配区域出现软化坏死,影响患者神经功能[1]。针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主要以溶栓药物为主,依达拉奉是最常见的溶栓药物,其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可阻滞脑梗塞进程,缓解相关临床症状,进而改善脑功能障碍,但在治疗期间部分患者会出现血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对炎症反应抑制效果有限,一定程度影响疾病治疗效果[2]。而舒血宁注射液作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可减轻脑水肿及脑组织损伤,并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血小板凝聚,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升脑组织血流量,减轻脑缺血[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漳浦县医院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 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诊断标准[4];(2)经头颅CT 检查脑组织出现明显坏死;(3)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颅内压升高,且血管出现狭窄。排除标准:(1)合并生理机能低下者;(2)合并肝肾功能严重衰竭者;(3)合并脑死亡者;(4)合并对严重药物存有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根据随机计算机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55~86 岁,平均年龄(68.63±1.36)岁。研究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55~85 岁,平均年龄(68.23±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漳浦县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伦理审批号为2022-011-01,且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依达拉奉注射液(生产厂家: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80;产品规格:20 ml∶30 mg)治疗,注射剂量为30 mg/次,2 次/d,注射期间应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稀释后再次进行静脉滴注,30 min 内滴完,一个疗程为14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舒血宁注射液(生产厂家: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795;产品规格:5 ml/支,5 支/盒)治疗,静脉滴注每日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50ml 或500ml 后使用,14 d 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氧化应激变化:应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光谷甘肽过氧化物酶(Optical Valley glycerpeptide peroxidase,GSH-Px)、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2)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3)颈动脉超声指标:经脑血管CT 诊断结果,分析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iddle layer thickness of the carotid intima,IMT)。(4)脑意识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评估,>16 分的患者很有可能死亡,<6 分的患者则很有可能恢复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MDA 低于对照组,GSH-Px、SOD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MDA(nmol/ml) GSH-Px(U/L) SOD(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12.36±2.15 5.36±1.27* 45.32±1.25 89.69±10.32* 172.36±6.52 198.36±12.59*研究组 43 12.12±2.14 4.35±2.15* 45.13±1.06 96.35±9.58* 172.96±6.42 206.38±9.85*t 值 0.519 2.652 0.760 3.101 0.430 3.290 P 值 0.605 0.010 0.449 0.003 0.668 0.002

2.2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纤维蛋白、红细胞刚性、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纤维蛋白(g/L) 红细胞刚性指数 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6.45±0.36 3.56±0.45* 4.39±0.28 3.61±0.37* 22.36±1.25 20.35±5.26* 2.06±0.32 1.68±0.36*研究组 43 6.32±0.58 3.32±0.38* 4.26±0.38 3.42±0.21* 22.42±1.52 17.36±4.16* 2.04±0.24 1.25±0.28*t 值 1.249 2.672 1.806 2.929 0.200 2.924 0.328 6.183 P 值 0.215 0.009 0.075 0.004 0.842 0.004 0.744 0.000

2.3 两组颈动脉超声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IMT、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超声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颈动脉超声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IMT(mm) 斑块面积(m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1.63±0.32 1.26±0.52* 24.32±3.55 18.63±5.26*研究组 43 1.58±0.31 1.05±0.12* 24.15±3.25 16.27±3.24*t 值 0.736 2.580 0.232 2.505 P 值 0.464 0.012 0.817 0.014

2.4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NIHS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11.36±3.36 6.38±2.48*研究组 43 11.25±3.25 4.58±1.69*t 值 0.154 3.715 P 值 0.878 0.000

3 讨论

3.1 对患者氧化应激酶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MDA 低于对照组,GSH-Px、SOD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酶水平。分析认为,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其主要作用是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可能减缓疾病的进展[5]。舒血宁通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压或增强血管的弹性等作用[6]。两者药物联合应用既有恢复损伤效果,还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3.2 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纤维蛋白、红细胞刚性、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作为脑保护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进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在治疗期间可避免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情况[7]。同时,联合舒血宁可抑制脑部血流量,并避免脑水肿及脑梗死发生情况,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3.3 对患者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患病期间周围存在不可逆的半暗带区,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可调节动脉血流情况,并延迟脑神经细胞死亡,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阻止脑血管内细胞损害[8]。

3.4 对患者NIHSS 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NIHS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依达拉奉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从而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促使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帮助溶解血管内形成的血栓,从而恢复血流[9]。舒血宁为中成药物注射液,其含有银杏黄酮苷、苦内酯、白果内酯,可降低血管阻力、扩张血管、改善脑血管循环状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升脑血流量并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同时可降低依达拉奉引起的血红细胞下降不良反应[10],因此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缺氧脑细胞的能量代谢,提升脑细胞耐缺氧能力,促进血红细胞活性并抑制细胞膜过氧化,提升患者脑屏障通透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二者治疗期间具有协同和相加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舒血宁达拉氧化应激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舒血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Lac、Presepsin和NOS水平的影响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舒血宁注射液指纹图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