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外洗辅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2023-11-23 10:13刘丽丹陈雷李滟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茵陈蒿二联活菌

刘丽丹,陈雷,李滟

(1.汉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天津 300480;2.天津宁河区中医院中医科,天津 301500;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院儿科,天津 300480)

研究发现,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出生1 min 的Apgar 评分、胎粪排泄延迟、羊水污染、胎龄、宫内窘迫、出生体质量、喂养不当、入院日龄(3 d 内)、母亲初产年龄、感染因素、低蛋白血症、胎膜早破、妊娠并发症、溶血因素、血清总胆红素峰值以及头颅血肿等紧密相关[1]。在早产儿中,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可高达80%,在足月儿中的发病率约为50%~70%,如未及时治疗,会损伤患儿的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脏器功能和血液系统,极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后遗症,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2]。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可使机体内正常的生理性细菌得到补充,有效调节肠道菌群。茵陈蒿汤具有清热、退黄和利湿的效果,对新生儿黄疸有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关于二者联用的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茵陈蒿汤外洗辅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汉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0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Apgar 评分≥8分,且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由于患有肝炎综合征或者胆道先天性疾病而引发的黄疸患儿;先天畸形患儿;对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和茵陈蒿汤过敏的患儿;患有血液性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患儿。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4 例,女21 例;日龄1~15d,平均日龄(4.79±0.54)d;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40.35±0.72)周;体 重2.75~3.92 kg, 平 均 体 重(3.34±0.47)kg。对照组:男25 例,女20 例;日龄1~15d,平均日龄(4.83±0.67)d;胎龄37~42 周,平均胎龄(40.29±0.75)周;体 重2.75~3.92 kg,平 均 体 重(3.38±0.65)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温水冲服0.5 g 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国药准字S20020037,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2 次/d。观察组联合采用茵陈蒿汤外洗治疗,组成如下:金银花15 g、柴胡15 g、熟大黄15 g、茵陈20 g、生栀子15 g,加250 ml 水进行常规煎制,然后往药液中兑入5000 ml 的温开水对黄疸患儿进行熏洗治疗,每次大约15 min,每天熏洗2 次。两组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3]:治愈为患儿的发热、皮肤黄染、便秘和腹胀症状基本消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为正常范围,皮肤黏膜基本恢复红润;有效为患儿的发热、皮肤黄染、便秘和腹胀症状有所减轻但是依然存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无效为患儿的发热、皮肤黄染、便秘、腹胀症状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改变。(2)血清指标:采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SB)、总胆汁酸(TBA)、经皮黄疸指数(TCB)及直接胆红素(DB)水平;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均购自北京易科生物公司。(3)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TSB、TBA、TCB 及DB 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TSB、TBA、TCB 及DB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TSB、TBA、TCB 及DB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TSB、TBA、TCB 及DB 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TSB(μmol/L) TBA(μmol/L) TCB(μmol/dl) DB(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162.14±13.29 51.38±6.15# 33.82±4.59 24.25±3.89# 19.26±2.14 11.14±1.29# 79.28±13.57 32.27±4.39#观察组 45 161.36±12.47 23.36±2.47*# 34.33±5.62 12.34±1.57*# 19.57±1.32 5.36±1.47*# 80.34±12.56 8.58±1.36*#t 值 0.287 28.361 0.471 19.046 0.827 19.825 0.385 34.579 P 值 0.775 0.000 0.636 0.000 0.410 0.000 0.701 0.000

2.3 两组血清IL-8、TNF-α、PCT、CRP 和IL-6 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IL-8、TNF-α、PCT、CRP和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IL-8、TNF-α、PCT、CRP 和IL-6 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IL-8、TNF-α、PCT、CRP 和IL-6 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IL-8(µg/L) TNF-α(ng/L) 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38.49±4.17 24.46±3.39# 32.76±3.58 21.57±2.42# 2.93±0.45 2.14±0.36#观察组 45 39.52±5.38 13.55±2.14*# 31.42±4.39 12.13±1.57*# 2.97±0.43 1.38±0.17*#t 值 1.015 18.256 1.587 21.952 0.431 12.806 P 值 0.313 0.000 0.116 0.000 0.668 0.000组别 n CRP(mg/L)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15.83±2.42 10.38±1.54# 21.36±2.25 16.53±1.28#观察组 45 16.25±2.76 7.49±1.17*# 21.44±2.76 10.36±1.24*#t 值 0.902 10.024 0.151 23.225 P 值 0.369 0.000 0.880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恶心2 例、皮疹1 例、颜面潮红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发生恶心2例,皮疹1 例,颜面潮红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748)。

3 讨论

3.1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茵陈蒿汤外洗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可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包括肠球菌以及枯草杆菌2 种活菌,可以保持患儿肠道的生态平衡,有效改善胃肠的吸收功能和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功能[4]。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因为小儿的脏腑比较娇嫩,容易受到外邪,如寒、热、湿和邪毒的侵袭,使患儿的脾、胃、肝和胆功能受到损伤,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去有效的调节,导致胆汁不断瘀积在患儿机体中,从引起黄疸的发生[5]。茵陈蒿汤原方出自《伤寒论》,为治疗阳黄的代表方,方中茵陈为君药,清热利湿退黄、疏肝利胆;生栀子为臣药,泻热降火,清利三焦湿热;佐以金银花清热解毒,芳香透达;熟大黄泻热利湿,通利大便;柴胡为使药,疏肝理气、解肌退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利湿与泻热并进,黄疸自退[6]。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3.2 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TSB、TBA、TCB 及DB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茵陈蒿汤外洗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子可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散剂在冲服后不但能在短时间控制住肠道内的菌群,还能抑制直接胆红素向间接胆红素的转变,并以尿液的形式把结合胆红素排出体外,降低肠肝内的胆红素水平[7]。茵陈蒿汤中的茵陈包括β-蒎烯和茵陈酮等有效成分,具有提高胆红素的排泄速度、抗溶血和降低丙氨酸转氨酶的效果[8]。二者联合使用可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

3.3 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L-8、TNF-α、PCT、CRP 和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茵陈蒿汤外洗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明显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其原因可能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直接补充肠球菌和枯草杆菌含量,提高有益菌群占比,同时可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情况,改善机体内循环,进而降低炎症因子表达[9]。茵陈蒿汤中的生栀子具有清利三焦湿热和泻热降火的效果;茵陈具有疏肝利胆和清热利湿退黄的效果;金银花具有芳香透达和清热解毒的效果;熟大黄具有通利大便和泻热利湿的效果;柴胡具有疏肝理气、调和诸药和解肌退热。诸药合用,能有效发挥泻热和利湿之功效,降低炎症反应[10]。

3.4 不良反应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用茵陈蒿汤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分析认为:新生儿的体表面积大,皮肤嫩薄,采取外洗法治疗,药物很容易透过皮肤进入到毛细血管中,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发挥利湿退黄的效果,还能促进排便,加快胃肠道蠕动。此外,茵陈蒿汤中熟大黄是经加工后保留了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减少对肠胃的刺激,进而降低患者发生恶心的情况;金银花性寒,过量柴胡可造成肝脏损伤,但是在此汤剂中用量适中,无毒副作用。单独的生栀子存在一定的肝毒性,但茵陈蒿汤中诸药的配伍却有效地削弱了栀子对于SOD 活性的抑制,在提高药效的同时也抑制了栀子、引起的肝细胞凋亡以及肝毒。此外,茵陈会导致部分患者面色潮红、头晕胸闷等症状,这也是为何观察组不良反应较高于对照组的原因。

综上所述,茵陈蒿汤外洗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良好,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胆红素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茵陈蒿二联活菌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律诗中二联漫说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Chemical characters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Baqi Lingmao formula(巴芪灵猫方)on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
运用OD值法快速进行乳酸菌活菌计数的研究
茵陈蒿汤煎煮工艺的优化
3“S”让自主教育在队建中发力——二联小学提升少先队员主体能力的探索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