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现状与培育建议
——基于G市的调查与思考

2023-11-23 05:15胡志桥
教育导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责任心集体个体

胡志桥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东广州 5114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立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责任心是个体道德品质的核心内容,对个体的道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责任意识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要提升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1〕。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责任心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其特征对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改进教育教学、培育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一、社会责任心的涵义

责任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结构。《心理学大词典》将责任心解释为“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任务的自觉态度,它包括认识、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也就是说,责任心是个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责任关系的反映, 是社会和他人的客观要求在个体身上引起的主观认识和内心体验,同时表现出一定的责任行为。

社会责任心是责任心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国内外学者基于社会责任心研究的重点和角度的不同,对社会责任心的定义和结构的划分差异很大。西方学者较多从个体的公正观和社会角色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社会责任心是在社会公共道德观背景下,个体利他和助人的行为表现,如Berkowitz &Lutterman(1968)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将社会责任心定义为:在没有报偿的情况下积极帮助他人的行为倾向〔2〕;Altman(2005)从心理社会学的角度把社会责任心定义为:个体在当他人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主动帮助他人的行动意愿〔3〕。Wentzel(1991)认为社会责任心由人际关系责任心、社会公德责任心和公民角色责任心构成〔4〕;Rachmond(1995)认为社会责任心由国际间责任心、国家责任心和全球责任心等组成〔5〕。我国学者较多从心理过程和责任对象的角度对社会责任心加以分类。李雪(2004)认为社会责任心是个体对其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如国家、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社区等)的责任承担程度的体现〔6〕,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出发,认为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由反映性、预见性、评价性、敏感性、灵活性、效能性、主动性、坚持性、自控性、独立性等10个因素构成〔7〕。姜勇与庞丽娟对幼儿责任心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幼儿的责任心由自我责任心、他人责任心、任务责任心、过失责任心、承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六个维度构成〔8〕。国内学者谭小宏(2002)初步编制了适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责任心问卷,认为社会责任心包括集体责任心、家庭责任心、同伴责任心、道德责任心、社会发展责任心〔9〕。一般认为,社会责任心是指社会个体(包括个人、团体等)基于对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关切的认识所形成的自觉为社会尽责任的意识,以及在这种意识作用下产生的经常性行为动机。社会责任心有以下几个特征:(1)责任对象是发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2)责任行为是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会责任心的集中体现;(3)利他性最强;(4)受社会成长经验影响。

当今社会环境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社会现象纷繁,各种价值判断随之而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于心智快速成长发展时期,随着他们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提升、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开始思索自己的行为、所承担的责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结合社会责任心特征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点,本研究从个体责任心、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社会环境责任心方面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会责任心现状和特点,并就提高学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为G市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四、五、七、八年级学生。对53626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1670份,有效率为96.4 %。有效问卷中,男生27228人,女生24442人;四年级15799人,五年级15240人,七年级10166人,八年级10465人。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采用G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中的《品德社会化水平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含有Likert自评式量表题目16条,采取5级记分制,包括个体责任心、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社会环境责任心四个维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出每道题与自己符合的选项。问卷采用的五级计分分别为“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有时符合、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示责任心越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小学样本中达到0.929,在中学样本中达到0.870。

(三)研究程序

研究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安排时间,采用计算机线上作答的方式完成测试。对采集的题目选项数据进行筛查,剔除无效数据后,将有效数据导入SPSS 20.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

1.个体责任心

个体责任心主要从珍爱生命、自律自强、诚实守信、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理想信念六个观测点来考察。

从题目的作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个体责任心意识较强,如,遇到危险知道自救的方法;答应别人的事认真去办;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等,总体来看对个体的责任心是积极向上的。但在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上缺少一定的责任心,如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遇到不同观点提出自己想法上,选择“有时符合”的人数占比较大,分别是34.4%和36.1%。题目作答情况如表1所示。

2.他人责任心

他人责任心从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尊重他人三个观测点考察。从题目的作答情况来看,有60%以上的学生能够主动帮助他人,对他人责任心强烈。在文明礼貌、尊重他人方面,均有超过五成的学生有良好的表现。题目作答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他人责任心题目作答情况

3.集体责任心

集体责任心从团结友善、热爱劳动、集体意识三个观测点考察。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班集体布置的值日任务,与同学和谐相处、团结友善。从集体意识观测点上可看出有29.1%的学生集体意识有逐渐淡化趋势,参与、融入班集体活动不够积极。题目作答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集体责任心题目作答情况

4.社会环境责任心

社会环境责任心主要从爱护环境、勤俭节约、遵纪守法、责任意识四个方面考察。调查结果表明七成以上的学生在节约水电、粮食,爱护环境以及维护公共场合秩序上的责任心非常强。说明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渐意识到社会环境、生态文明与自己息息相关,社会环境责任心日渐增强。题目作答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会环境责任心题目作答情况

(二)人口学变量差异

1.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从年级差异来看,整体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五年级学生社会责任心总体水平和各责任心水平相对较高,七、八年级学生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社会责任心、他人责任心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八年级学生在个体责任心和集体责任心水平上低于七年级学生,且达到显著水平。

表5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会责任心年级平均数差异检验

2.性别差异

以学生性别为自变量,对学生社会责任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社会责任心整体和各维度上,男女生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发展水平高于男生。

表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会责任心性别平均数差异检验

3.独生/非独生差异

以学生是否独生为自变量,对学生社会责任心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整体水平上,表现为独生子女略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差异并不显著。具体而言,独生学生在社会环境责任心水平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学生,而非独生学生在集体责任心水平上显著高于独生学生。

表7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会责任心独生平均数差异检验

四、讨论

社会责任心从责任对象出发,划分为个体责任心、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社会环境责任心。个体责任心主要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他人责任心主要指有利他人的行为和意识,如帮助家里做家务、在学校帮助同学;集体责任心指能为集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热爱班集体,遵守校规校纪;社会环境责任心指正确处理自己与环境之间关系,爱护环境,遵守维护社会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的社会责任心基本随年级升高而增长,但到了初中阶段社会责任心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个体责任心和集体责任心随年级升高而下降。这可能与其处于特定的时期有关,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思维和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他们试图从各个方面进行审查一番,从兴趣爱好到行为规范,再到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及态度,都体现出批判性、独立性,希望展现一个独特的自己;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利他的行为可能由于害怕非难而受到约束,导致在一些情况下,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

从性别差异来看,社会责任心同其他社会性发展一样,也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社会责任心发展水平高于男生。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比男生早,比男生有更成熟的社会责任认知,同理心更强,在完成社会责任行为上表现更好。从社会性别角色发展看,女生常常被要求是善良的、富于同情心的,由于此种性别角色发展观念影响着父母、教师的教育方式,致使男女有着不同的社会化历程。

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在集体责任心水平上得分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在非独生家庭中可以经历更多的责任分担行为,体验更多的当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时的责任情感,所以当处于需要与人交往的集体环境时,非独生子女学生的集体责任心水平较高。本研究中的社会环境责任心是从个体的行为与反应是否符合法律意识、道德规范的角度考察,结果表明,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得分较高。社会心理学中,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此,在社会发展水平上,非独生子女可能更多的受社会责任分散效应影响。

五、建议

责任担当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渗透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的所有学科,贯穿于学校育人活动和家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一)发挥《道德与法治》对培育社会责任心的“关键课程”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思政课程,也是对学生系统进行社会责任心教育的关键课程。本次调查问卷的观测项目均来自于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能够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课程标准还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断扩充的生活空间,从四个学段提出了责任意识的发展阶段性目标并对应安排了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这些课程目标和内容通过教材和教学活动贯穿到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围绕“社会责任心”着力解决学生的认知、认同、情感和导行的教育问题。从本调查的结论看,自我责任心的缺失,随着年龄和生活空间扩大导致的集体责任意识下降,首先的原因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的认知出了问题,认知的缺失必然导致行为的失范。因此,对学校而言,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好《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责任心培育,着力解决围绕社会责任心的系统知识教育成为首要任务,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科德育的落实和课内课外思政大课堂的融合,着力解决社会责任心培育的价值引导和行为实践问题。

(二)重视情境创设这一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责任行为养成的“关键环节”

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基于生活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良好责任行为的重要途经。在教科书学习的同时,给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创设适当的机会,以实地练习道德行为,是更重要的“关键环节”。对思政课教师而言,要着力提高课堂教书育人的实效性。因此,要针对学生社会责任心培育中的难点、堵点和盲点,认真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围绕社会责任心这个大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合和价值意蕴的深度挖掘,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和学习任务,采用议题式活动教学等方式,开展深度学习,有效组织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的学习过程,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的社会责任观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中,非独生子女的集体责任心高于独生子女,是因为他们参与或面临更多的责任行为情境,能够切身体验到责任心的重要性。所以,思政课教师可以创设多样的活动情境,采用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多种角色扮演和换位思考,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尊重他人的权利与感受、努力与合作、自我导向、帮助与领导、迁移等不同责任层级的责任行为。此外,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这些课程,均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置于具体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也是很好的实施场景。

(三)抓好初中阶段这个形成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关键时期”

通过对调查的四个年级社会责任心水平和分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小学阶段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而提高,初中阶段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个体责任心和集体责任心方面。这启示我们初中阶段是责任心水平发展的关键期,可结合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开设“自我探索”“自我管理”的心理课,培养学生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抱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情绪体验。从某种角度说,个体首先必须对自己负责,才可能对他人负责。初中阶段,除了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还需要在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等加强社会责任心的培育,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心的教育,这样才能抓住这一关键期,凝聚多维合力,促进学生良好社会责任心的形成。

(四)发挥家长在学生社会责任培育中的“关键角色”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意识,孩子就会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一个家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将会越来越多。本调查发现,当个体在面对自己的行为与反应是否符合法律意识、道德规范时,独生子女的表现要好于非独生子女。因此,对于多子女家庭,建议家长要重视道德榜样示范作用,以生动形象的典型事例影响孩子,使教育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就更容易领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有助于规范孩子的责任行为。学校要基于家校共育的理念,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好社会育人资源,促进学校与家庭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养成。

猜你喜欢
责任心集体个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警犬集体过生日
3-5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做一个幸运的父亲(八)——责任心养成于逆境之中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