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在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2023-11-25 08:05邓力铭周田园
四川水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渗水量顶管机泥水

张 勇 邓力铭 周田园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部分,包含城市道路、地下管线、隧道以及污水处理等工程,该类工程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存在紧密关联,是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条件。市政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明挖开挖对周围建筑物、公路造成影响,顶管施工则被大量研究和应用。顶管施工作为一种暗挖施工方式,具有较好的地层适应能力以及经济性,并且可极大程度避免施工影响周围建筑环境。但是,应用该技术时,作业面在施工时会导致土体发生扰动,影响施工效果,而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不会造成这样的影响。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属于一种机械自动化顶管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效率高、可连续顶进、安全性高等优势,采用全断面的方式完成土体切割,并利用泥水压力进行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的平衡以及弃土输出。通过该方式进行施工,能够极大程度降低土体和管道之间的摩擦阻力,保证开挖面土体的稳定性,可有效避免发生垮塌现象。本文以某地区的市政地下排水管道工程为例,分析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1 工程概况

某地区排水管道施工选用了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该工程穿越多条城市主干公路,并且施工范围内存在密集住宅楼,必须避免施工造成公路和建筑的沉降[1]。

该排水管管道总长为5km,管径为2m,管道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时采用分段施工完成。本文仅以其中的第2段顶杆施工为例,该施工段的顶进长度为805m,平均覆土厚度为8.5m左右,该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在地面下2m左右。对该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钻探勘测,获取土层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土层的钻探勘测结果

2 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

2.1 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工艺布置

结合上述地质勘测结果可知,该施工环境的土层属于淤泥地质,并且地下水丰富且水位较高,容易导致顶进施工过程中,发生掌子面坍塌以及地表沉降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地质勘测结果、水位情况以及施工需求,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完成排水管道施工。该施工技术的工艺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工艺布置示意图

2.2 施工设备选择

为保证顶管施工效果,避免发生坍塌以及地表沉降,选择岩盘破碎式顶管刀盘作为该工程使用的顶管机。该顶管机可有效避免滚刀磨耗、脱落造成的顶进效率降低甚至无法顶进等情况发生,并且该顶管机的动力性能更佳,二次破碎能力较好,可有效避免排泥管堵塞。

2.3 施工关键工艺控制以及参数计算

2.3.1 顶管施工参数计算

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过程中,需精准掌握管道允许顶力Fd、顶进阻力F1、迎面阻力F2,以此保证管道顶进施工效果。如果管道外径用D1表示,管道的顶进长度用L表示,管道外壁和土体的单位面积平均摩阻力用fk表示,则Fd、F1、F2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φ1、φ2、φ3、φ5——依次分别对应强度折减、强度提高、材料脆性以及强度调整系数;

fc——管道受压强度设计值;

Ap——管道的最小有效传力面积;

γQd——分项系数;

Dg——顶管机外径;

γg——土体容重;

Hg——覆土厚度。

除上述施工参数外,顶管施工过程中的泥水压力P也尤为重要,该压力能够影响开挖断面土体的稳定性,P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γs——水容重;

h2——顶管机顶部和地下水位的高差值;

h1——地下水位和顶管机底部的高差值;

Δh——泥水压力高出地下水的水头差;

γ——泥浆容重;

h3——顶管机外径。

依据上述公式计算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的相关参数,保证顶管施工效果。

2.3.2 基坑导轨安装控制

采用型号为YD-2000泥水平衡式顶管机进行排水管道顶管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导轨的安装是保证顶管机施工的基础。该导轨的间距为12m,长度为6m,在安装前需先确定和校正管道中心位置;施工过程中,需定时进行该位置校核,以此保证导轨的安装精度。导轨安装完成后,需将副导轨安装在预留洞内,并且其轴线高程和主导轨一致,以此避免机头进洞后发生低头现象,影响顶管施工效果[2]。

2.3.3 入洞控制

完成参数计算后,则进行顶管施工。顶管设备实际入洞前,需对泥浆数量以及密度进行检验,判断其是否满足施工需求。泥浆需选择具有一定比重的黏土成分,并且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合理调整泥浆相对密度,实现泥浆压力平衡,保证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效果。

在使用泥浆前,需采用机械设备对其进行搅拌,使其充分均匀后,将其灌入专用的储浆罐内,静置24h后检测泥浆的黏度、比重等性能参数,确保其满足应用标准后才能使用[3]。泥浆性能控制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泥浆性能控制标准

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整体流程为:引点测量→工作井施工→后墙安装→井下基坑导轨安装→地面辅助设备安装→顶管掘进机吊装就位→掘进机出工作井→顶进施工→顶管机进接收井。顶进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顶进参数(见表3所示)。

表3 顶进参数标准

2.4 沉降监测

依据上述内容完成排水管道的顶管施工后,分析该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采用设置沉降监测点的方式分析采用该施工技术后的沉降情况。

在施工段内,沿施工线路设置30个监测点,设置位置为轴线两侧5m处;存在建筑物的监测点则设置在转角处[4]。参考相关工程标准,确定地表沉降值上限为50mm,建筑物沉降上限为40mm;两者的风险预警值分别为40mm和32mm;变形速率上限值为4.2mm/d。

2.5 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是衡量顶管施工效果的重要标准,能够衡量顶管施工的密封性,闭水试验主要采用渗水量描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Di——管道内径。

该工程的允许渗水量为0.025m3/(24h·km)。

3 测试结果分析

3.1 沉降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监测方法,获取30个监测点的地表沉降结果和建筑物10处位置的沉降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地表沉降结果

表5 建筑物10处位置的沉降结果

分析表4和表5可知:该工程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完成排水管道施工后,施工段内沿线地表的沉降结果均在风险预警范围内,均小于40mm,其中地表不同位置的最大沉降值为33.6mm;施工后14d,存在建筑物位置的最大沉降为23.9mm,均在32mm范围内。因此,该工程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避免地表和施工范围内建筑发生较大沉降;极大程度保障了公路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满足施工需求[5]。

3.2 渗水量分析

依据上述计算方法获取顶管的渗水量,如表6所示。

表6 顶管的渗水量计算结果

分析表6可知: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完成排水管道施工后,在不同时间段内,渗水量结果均<0.025m3/(24h·km),其中最大渗水量为0.022m3/(24h·km),满足施工标准。因此,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地下工程施工中,具有较好的施工效果[6]。

4 结束语

市政工程是关系民生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工程,该工程包含多种地下工程项目,为避免传统明挖开挖施工对于周围建筑物、公路造成影响,同时保证流沙和淤泥地质的施工安全,其地下工程均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该项目的实践证明: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极大程度降低地下管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建筑物沉降,满足施工需求。

猜你喜欢
渗水量顶管机泥水
煤泥水处理智能控制研究现状
泥水加压平衡盾构
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棱镜铅垂装置与顶管自动导向系统在顶管施工中的应用
用泥水平衡顶管机施工管道的质量控制
上游式尾矿库一种新的初期坝型式的渗流计算分析
用于垂直顶管桩的垂直顶管机的研制与试验应用
顶管机在煤矿高抽巷掘进中的应用
矿山法施工的近海地铁隧道围岩注浆圈参数选择
改进的水封石油洞库群渗水量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