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刀马旦演员的表演特点和技巧运用

2023-11-26 05:01曾洁乐
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戏曲

曾洁乐

摘 要:刀马旦是戏曲中一种代表江湖女侠、巾帼英雄等女性形象的角色,与其他旦角在表演特点和技巧方面有着一定差异。基于此,对戏曲刀马旦演员的表演特点进行分析,从武功与唱功等方面阐述戏曲刀马旦关键表演技巧的运用,以期为演员更好地塑造刀马旦角色对应的人物形象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戏曲刀马旦的舞台表演效果。

关键词:戏曲;刀马旦;表演特点;技巧运用

刀马旦是戏曲舞台表演中对演员基本功、身段功架以及唱功等有着严格要求的一种行当,表演难度非常大。在实际戏曲表演过程中,刀马旦演员不仅要做到声情并茂,还要能够通过合理运用表演技巧准确地展现人物角色的心理特点和内在情感。基于戏曲刀马旦演员的表演特点,如何灵活运用关键表演技巧,是目前刀马旦演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戏曲刀马旦演员的表演特点

(一)刀马旦

刀马旦是戏曲表演中的角色名称,指担任军职的女性形象,如穆桂英等女将帅,其他武功高超的女性形象均为武旦,如以十三妹为代表的来自江湖中的女性。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武旦与刀马旦逐渐融合为新角色,代表有武功基础的女性。虽然二者融合为新角色,但在表演特点和技巧运用方面有着较大差异,武旦表演要求演员掌握翻打跌扑、打出手等技能;而刀马旦表演更加看重演员身段功架以及唱腔表达方面,如起霸、马趟子等身段的程式表演,“水仙子”“醉花阴”等曲牌的唱腔。由于剧情需要,戏曲作品对女主角的定位也各不相同,演员既要具备深厚的演唱功底,又要熟练运用武打技能,更好地保障戏曲刀马旦表演效果,同时精准地塑造戏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给予观众极致的舞台观看体验。由此可见,准确把握刀马旦表演技巧非常关键。

(二)服装及道具方面

刀马旦表演过程中通过相应服饰、化妆等对自身外在形象进行反映的要素,即“扮相”。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穿着的服饰以及脸上的妆容均要符合规定。通常情况下,需要从整体视觉呈现效果对演员的妆容等进行综合考虑,对不同种类服饰与穿戴的基本特征及风格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认识,这样既能保证演员的人物角色塑造更加立体和丰富,又能提高戏曲刀马旦表演效果,使观众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刀马旦不同种类的服饰特征。

如文武双全的穆桂英形象的服装道具就有特别的装扮,身穿靠旗,佩剑、大刀等一系列装备,对人物的表现力有着强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大刀马旦表演难度。不同类型服饰及道具的设计和使用,不单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物形象塑造,也是向现场观众呈现鲜明人物形象的关键要素,但由于部分戏曲中对刀马旦角色的设定要求,其刀具较重,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刀马旦演员的表演难度。因此,针对此方面问题的处理,则需要在表演前,以扎上大靠的方式保证演员背部不会在表演过程中与旗绳相互纠缠;而作为一种装饰设计形式,其能够起到对刀马旦表演内容进行有效丰富的作用,从根本上保障整个舞台表演效果。

(三)刀马旦表演中美的体现

戏曲刀马旦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对美的体现,具体涉及形象美和舞蹈美两个方面内容。

其一,形象美。眼神通常可以将一个演员的精气神在舞台上进行展现;无论是人物内心的情绪表达还是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均需要通过眼睛。戏曲表演过程中刀马旦演员所做招式非常精致,且不是独立存在,均要按照规范要求将手、眼、身、法体现在每一次的站坐和进退中,使整个身段动作表演中蕴含着韵律美,形体动作符合飘逸、潇洒的标准,以此将刀马旦角色的形象美加以呈现。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演员要注重个人神态的展现,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给观众,可以运用犀利、柔美的眼神来强化角色塑造。刀马旦是有武功基础的女性角色,在戏曲表演中也需要将其柔美的形象进行展现,以便让观众进一步加强对演员所表演角色人物形象的了解。例如,《杨门女将》和《三请樊梨花》中的穆桂英与樊梨花角色,其形象美的展现主要是演员将人物情感与身段动作表演有机结合,再合理运用手眼身法及唱念完成整个舞台表演,进行戏曲表演艺术的呈现。因此,刀马旦演员会将个人情感融入戏曲表演,从神态方面准确地展现人物形象,既要表现出英姿飒爽、坚韧无畏的神态,又要将气满神足的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形象展现给观众,让其切身感受刀马旦角色独特的魅力。

其二,舞蹈美。将多种艺术元素进行有机结合是戏曲表现形式明显的基本特征,戏曲演员诠释某个角色人物,常会借助舞蹈将人物的形象進行展现,舞蹈美在表演过程中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演员可以通过编排特定的舞蹈动作将人物的性格特点、神态等进行有效展现,不仅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还能增强戏曲表演的吸引力,激发观众对戏曲的兴趣。一般情况下,需要借助一些传统乐器辅助舞蹈表演,渲染刀马旦舞台表演氛围。例如,将琵琶、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融入舞蹈编排。演员可以在了解所演角色的基础上编排符合其人物性格特点的舞蹈动作,再搭配合适的乐器,既能将刀马旦角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舞台下的观众,又能为原有女性唯美形象赋予一定的英雄气概。

二、戏曲刀马旦关键表演技巧的运用

戏曲的唱段声腔、手眼身法步均是刀马旦演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常会根据不同的人物,运用合适的表演技巧对人物角色进行展现,如唱功技巧、武功技巧等,不仅可以将刀马旦演员深厚的功底、极强的表现力呈现给观众,还能保证将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从而将戏曲刀马旦独特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一)唱功技巧

唱是戏曲刀马旦演员登台表演过程中的内容之一,要求演员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以及吐字清晰的效果。从戏曲刀马旦舞台表演的角度进行分析,唱功不仅是刀马旦演员日常训练的重点内容,而且是对整个舞台表演效果呈现有着直接影响的关键因素。戏曲刀马旦在唱功方面的技巧运用,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气息控制。戏曲刀马旦唱功技巧中的气息控制是指利用兴奋情绪带动气息,再通过气息控制达到发声的目的。戏曲刀马旦演唱的气息控制思路和控制方式为“兴奋—扩胸—收腹—沉气”,所形成的控制思路及方式能够保证刀马旦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做到有效运用气息,并符合技巧运用的规范要求。以戏曲作品《盗仙草》演唱为例,戏曲中白娘子同众敌奋战的场面,不仅涉及起跳踢枪、抛枪等高难度动作的表演,而且要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保证动作的连贯性与流畅性。演员做动作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演唱过程中对气息的控制。为确保演唱效果,刀马旦演员在演唱过程中要重视气息控制,学会运用控制气息的方法。如在演唱时,收起小腹的同时蹦起尾部,以此做到气沉丹田,使气息控制更加有效,强调人物威武稳重的气质[1]。登台表演前的情绪调整,有助于刀马旦演员在演唱期间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让个人情绪、情感的表达更加饱满,强化对演唱中气体的带动效果,使其发出的声音足够响亮。

其二,气声调试。通过对戏曲刀马旦舞台表演情况的调研与分析发现,部分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并不能做到声与字同时存在,或者会出现声与字配合不协调的情况。与普通舞台表演不同,戏曲刀马旦表演过程中需要演员完成大量肢体动作,整个表演过程极消耗演员体力。发声对整体演唱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戏曲刀马旦演员应在表演过程中注重吐字清晰,将出音的方向控制于口腔后上部及共鸣部分。尤其是在声母发声方面,刀马旦演员需要在舌头、牙齿与嘴唇的作用下进行有效吐气,保证唱词与字音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性,使唱腔与字音之间的聚集距离缩短,以此增强吐字与唱韵之间的统一性。例如,刀马旦演员在演唱时,可弹开由字头阻气部位产生的气,让其产生的气通过咽喉部位得以吐出,该技巧的运用可以保证韵母始终在演唱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发音口型,降低刀马旦演员在演唱中发音错误问题的发生概率,减少吐字不准确、不清晰对整个舞台表演效果的负面影响。

其三,情腔融合。从戏曲发展历史来看,演员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必须做到声情并茂,确保舞台上的戏曲刀马旦演唱达到预期效果。若以声情并茂的演唱原则为切入点,唱词则是整个戏曲演唱表演的核心。在实际舞台表演过程中,刀马旦演员需要注重自身情感的合理运用,保证“音美”统一,切勿过于重视演唱当中对吐字清晰性的严格控制,而忽略了唱词内容和内在情感的有效表达,要确保表演的整体效果。就刀马旦演员而言,其需要学会在演唱过程中准确地控制吐字和发声,灵活运用控制吐字和发声的方法,从词曲演唱的角度有效表达美感,提升戏曲刀马旦整体演唱效果。

其四,唱腔把控。从现阶段戏曲刀马旦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情况来看,较常出现唱腔音律和字韵不协调、不统一的情况,致使整个舞台表演效果大打折扣。该情况的出现与刀马旦演员不够了解人物形象、无法准确地表达戏曲内容等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刀马旦演员在演唱过程中,需要结合人物形象特点详细了解戏曲内容,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对唱腔进行把控,使其能够在演唱过程中有效地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丰富表演效果,从根本上保证唱腔音律和字韵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二)武功技巧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极为重要的艺术瑰宝,其婉转悦耳的唱腔、优美的舞姿以及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等构成了戏曲独有的艺术魅力,不仅能为台下观众呈现具有冲击性的视觉体验,还能将戏曲刀马旦的形象和精气神进行良好展现。其中武功是戏曲刀马旦表演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技巧之一,其技巧运用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舞台“亮相”风采的展现。“亮相”动作是戏曲刀马旦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基本功。以戲曲作品《扈家庄》为例,作品中扈三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立体塑造必然离不开有效“亮相”动作的呈现,“亮相”动作可以对人物形象的精气神进行展现。如“二场鞭”这种定点“亮相”动作在舞台表演中的运用,可以将作品中人物形象特有的英气及清新气质予以充分展现[2]。

其二,“趟马”“起霸”“耍下场”技法的运用和展现。“趟马”“起霸”“耍下场”技法是整个刀马旦表演过程中完成难度最大的三个肢体动作,同时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表演动作。刀马旦演员在运用上述动作的过程中,动作的流畅性与连贯性是基本要求,特别是女性角色,可以通过身段动作充分展现女性角色的优美特征及风格。“起霸”与“耍下场”等动作的演绎效果,与刀马旦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剧情发展走向等情况有着密切联系,演员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有效运用相应的动作技法,能够很好地控制舞台表演节奏。如对戏曲作品《扈家庄》中人物角色扈三娘高超武功的表现,常用到“踹燕翻身双掏翎”这一动作技法,对这一动作技法进行准确运用,并把握关键技法要点,有利于提高戏曲刀马旦舞台表演效果。唱念做打融为一体,赋予了戏曲刀马旦及戏曲艺术极高的表现力,演员对相关技巧的正确运用,也是对戏曲艺术进行生动刻画的表现。

其三,脚步的运用。刀马旦这一行当尚未形成专用脚步,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基本步法均以青衣脚步为基础,十分考验刀马旦演员的肢体协调能力。如舞蹈和武打戏中常用圆场步,使刀马旦演员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的脚步更加轻快,加上舞动自如的双臂,充分呈现刀马旦演员肢体的优美性。以戏曲《白蛇传》为例,戏剧中“断桥”这一场面的表演主要涉及程派的步法,可以更好地向观众展现白素贞敢于追求幸福、向往自由的思想变化,利用柔中带刚的步法对戏剧中人物所处环境及心情加以烘托和渲染,提高戏曲刀马旦舞台表演效果。脚步是戏曲刀马旦表演技巧的组成部分,刀马旦演员要熟练掌握基本步法,从而在舞台表演中展示自身深厚功底,与服装、唱功以及其他技巧相互配合,全方位呈现戏曲刀马旦艺术独有的魅力。

综上所述,相较于戏曲中的其他角色,刀马旦在戏曲表演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因此对刀马旦演员的表演能力也有着严格要求,特别是扮相、唱功、武功等方面。为了提高戏曲刀马旦表演效果,演员必须学会对表演技法的灵活运用,理解戏曲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形象特点和内在情感,将其融入舞台表演,以此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李婷怡.武旦(刀马旦)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理念研究[J].艺术品鉴,2020(17):153-154.

[2]雷彩丽.探讨戏曲刀马旦演员的表演特点和技巧运用[J].戏剧之家,2020(6):21-22.

作者单位: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

猜你喜欢
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现代戏曲——养儿防老
明代戏曲乐师顿仁考略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清代中后期戏曲表演理论的演进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