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2023-11-26 05:01王世莹
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素养

王世莹

摘 要:纵观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美术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重要变革、人才培养的渐进式发展。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原有的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的实际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课程教学早已在各地中小学被研究和实施,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一线教师的阵地,应与现行核心素养本位的人才培养需求相切合。以新课标艺术核心素养教学改革为背景,分析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一线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需求,以连云港师专为例,提出与现行艺术核心素养相适应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关键词:美术教育;核心素养;人才培养

注:本文系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自筹项目“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连云港师专为例”(22LKT0107)研究成果。

一、核心素养与艺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经合组织(OECD)为增强成员国竞争力而启动的“素养界定和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以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05年开始,包括OECD等在内的国际组织,以及诸多发达国家均展开“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结合各自对未来人才的标准,发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尽管这些国际组织和国家间的价值倾向有所不同,但是仍然有一个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那就是培养适应21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这说明,当今国际教育界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热点命题。

2014年,我国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结合国际经验和自身实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受教育部委托,发布核心素养框架和与中国学生发展相适应的相应指标,并将核心素养一词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适合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充分反映新时代对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落到实处。

以此为基础,包括美术在内的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学科核心素养。2018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志着中国美术基础教育正式进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元年,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凝练。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四大艺术核心素养,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核心素养导向,鼓励以学习任务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这既是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继承,如“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部分的承续、“美术表现”扩展为“艺术表现”、“审美判断”衍生为“审美感知”,又是全面深化义务教育階段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成果的体现,该文件一经发布,就在我国美术教育界掀起了新浪潮。

二、当前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核心素养认知不足

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当前很多师生对于素养教学的思路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导致习惯原有只注重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师生对艺术核心素养的认知不足,存在理解性偏差,呈现割裂状态,这种转变需要师生对基本概念和内容进行学习和梳理。教学千变万化,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自我反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困难,鼓励加强教学工作。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如此,教师应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经验,在强调核心素养教学的今天,更应为学生提供引领和指导。

(二)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应用不足

从对连云港师专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和教师的访谈结果来看,对于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来说,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还处于不断摸索的实践阶段,教学实施起来是有难度的,这体现出教师的实际教学应用还不到位,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融合。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成本较高,需要通过加强美术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来促进师范院校、中小学、有关部门合作建立长效教科研机制,将艺术核心素养贯穿美育全过程。

(三)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还没有得到有效构建

核心素养下艺术课程理念更注重各学科的综合,充分发挥艺术与其他学科协同育人的作用,同时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这可能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不稳定。另外,核心素养背景下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有效构建核心素养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坚持素养导向,围绕艺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对学生艺术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关注对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是检验、提升核心素养本位的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方式和手段,然而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的,评价体系暂时还无法落实发挥诊断、激励、促使学生发展等作用,因此构建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已经是迫切需要。

三、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变革思路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第一,核心素养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人才的需求;第二,核心素养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科融合,即不同的艺术门类相互融合,这更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第三,核心素养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追求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结合笔者在连云港师专研究的实际,现提出以下五点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树立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观

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观,梳理出核心素养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动态、改革的背景与研究的内容,对相关的概念、框架、思路融会贯通。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愿意参与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艺术核心素养对应衔接的探索。教师可以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参与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要关注“教”,还要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习艺术”,把握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本质。如在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式要求:请学生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相关概念、动态框架进行梳理和解析。教师需要在课前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料,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纸质和网络资源,分组合作完成,然后由组长在课堂上展示汇报,鼓励班级同学间相互交流,并组织评价组对汇报的内容进行评价,最后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和补充。教师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动机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做到了“以学定教”。

(二)构建艺术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模式

当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育趋势引发教育工作者对美术教育专业的定位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核心素养本位的培养并没有太多的体现,因此,笔者梳理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四大艺术核心素养(审美感知、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艺术表现)所对应的人才培养相关专业课,以构建艺术核心素养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图1)。针对这四大核心素养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从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宏观分析,帮助广大师生形成一套与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相适应的美术师范生教学体系。

(三)解决真实性问题,注重真实性评价

信息时代学科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运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性问题,促进学科理解,发展学科素养。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是基于学科核心观念,重建课程内容。如在实际教学中,可将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这一课程与民间美术课程相结合,考虑到实际真实性问题,跨学科联合开发民间美术校本教材,寻找连云港本地的民间美术项目,采访当地的民间艺人,形成调研报告,再开发成校本教材,在过程中注重真实性评价。核心素养的真实性评价,既注重学习成果,又注重学习过程,通过随时发现和改进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有效保障学生的美术学习。

(四)体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大单元教学过程

中小学美术课立足于核心素养,通过杜威倡导的“做中学”,引导学生真正学起来,学深学透,体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大单元教学过程。“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包含6个环节,以“名画再创作”吹塑纸版画的教学设计为例,按照主题、赏析、技法、构思、创作、展评等流程进行(图2)。

(五)组建培训队伍,提高业务水平

对全体教师队伍开展培训工作,坚持培训者先培训的原则。将美术学科专家、美术教育专家、本土教研员与一线骨干教师等汇聚起来,组建培训队伍,加强与其他高校、中小学、研究机构等的密切交流,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实践基地的完善,构建以培养艺术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培养美术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以连云港师专为例,聘请优秀艺术家和美术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兼职教学,提升办学实力;与教育局、中小学、美术培训机构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积极与连云港当地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文创机构开展合作,建立连云港市苍梧小学、连云港师专附属小学、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等校外实训基地;依托美术学院专业优势,与连云港市有关部门共建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研究所、市文化创意发展研究所等多个合作平台,开展中小学美术教师与民间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展等展示项目。

四、结语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素养培养要能够满足全球化进程的人才需求,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那么简单,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是关键。艺术核心素养包含学生在审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修养和认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领悟相关知识,从而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同时,教师的素养也决定其能否在教育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其在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过程中必须对艺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专家式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林崇德.核心素养的构建:回到原点的教育追问和反思:访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J].基础教育课程,2016(9):8-13.

[2]尹少淳.中國美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2022[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

[3]尹少淳.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12):32-3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张华.论学科核心素养:兼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55-65,166-167.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