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2023-11-27 08:53张小慧黄瑞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段政治思想

张小慧 黄瑞新

[摘    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关系党的千秋伟业后继有人的重要战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工程。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要把控好每个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每一学段的教育效果,并把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一个系统中来,形成渐进衔接、螺旋上升和协同创新的一体化教育教学体系。首先,运用系统思维,从一体化的概念入手,阐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核心要义,并从多个维度揭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生成理路。其次,立足现实,梳理归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问题论域,并多元探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在分析问题和总结原因的基础上,以价值导向、教材体系、目标设定、内容模块、师资队伍、考评方法、保障机制等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七个一体化”的架构趋向。

[关键词]系统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架构趋向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领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渠道,也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遵循和强大动能。

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核心要义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一个复合概念,研究这一内容,首先需要对这一范畴进行梳理界定,从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等向度理清其相关内涵与外延。

(一)一体化的界定

作为一个概念,一体化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可以进行多维地解读,其内涵、外延各有不同。

从狭义来说,一体化是在整体观及全局观的指导下,将诸多要素相互联结统筹于系统之中,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序整体。“一体”是指关系紧密,仿佛一个整体。 一体化就是以目标为导向,在运转过程中遵守某种规则、采取某种方式、依靠某些联系将多种主体有机融合为一个彼此促进、互联互通的整体系统。一体化使得原本毫无联系的多个实体,在某种方式的运作下逐渐发展成一个相互联系、彼此合作的共同体。

从广义来看,一体化是整体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互融,这对于整体最终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整体思维,一体化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联结性,就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将几个彼此独立但又蕴含着某种联系的部分有机统一起来,使之紧密衔接,相互配合,协调有序,层次分明,发挥整体效用,共同促进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转,朝着一致的目标运作。

(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涵

一体化建设就是在系统观的思维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不丧失各部分实体主动性的基础上,加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密切配合,使系统内的实体联结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有序整体。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一体化建设”具有特定指向性,被赋予特殊作用。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不仅大学要落实,中学和小學也同样要以此为教育目标,因此,各学段要在学生成长路程中当好引路人,在具体学段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落细落实,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实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使其一同朝着最终目标迈进,打造架构有序、衔接有效、协同有力、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格局。以系统论考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其看成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等各个环节,协调运用价值导向、教材体系、目标设定、内容模块、师资队伍、考评方法、保障机制等各要素,最大限度发挥各要素的功能,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整性[2]。

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生成理路

在新时代,综合施力、协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理论价值前瞻

1.有助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论域,因此,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势必有助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更能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与时俱进地更新理论认知和建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至各个学段,形成系统统一的理论体系,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展现出螺旋式上升、阶梯式发展的特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有助于不断丰富育人方式,优化实践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各个学段学生道德认知、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的不断深化。同时通过探索实践育人的机制,探求适合本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结合本学段学生身心成长和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实践内容的开展。结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中理解和认同理论知识,将实践内容贯穿到各个学段。

2.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整且系统化的过程,有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理念、目标、结构等要素。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必然要通过明确目标设定,优化内容设置,改革育德方式,创新评价机制等方法去实现。在目标设定上,打破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分隔,科学设置各个学段的教育目标;在优化内容上,加强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全局谋划和系统规划,不断推进对教育内容的整体性研究和阶梯式发展;在改革育德方式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不断改革传统育德方式方法,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效对接各个学段的育德方式,实现逐步过渡;在评价机制上,建立起大中小一体化的评价机制和教师评价体系[3]。

(二)现实战略意义

1.有利于筑牢铸魂育人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系统化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它是否具有实效性,关键要看是否掌握了规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类认知规律,科学规划统筹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材,让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呈现出螺旋式上升,阶梯式发展,加强各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促进相邻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实现衔接工作,形成严密且完整的理论框架,增强教学效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和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思想发展规律同频共振。道德认知和思想發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生变化。道德认知和思想品质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符合各个学段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思想发展规律,才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能够实现课程无缝衔接。通过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了解到学生在相邻学段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在进入下一学段时候的道德认知和思想发展情况,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理论的传输、价值观的传递和思想道德教育。同理,了解到下一个学段学生的成长状况,有助于教师对于本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进行客观性评价,各学段教师通过把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总结课程教学经验,增强教学效果。

2.有利于强化思想引领,以历史主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在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螺旋上升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和客观要求。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考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和螺旋上升的统一性原则,结合各学段学生特点,统筹规划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内容,整体性谋划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架构方面存在脱节、重复和倒挂等问题,将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完整且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建设富有动态层次性的教育体系,更好地开展时代新人的培育工作,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4]。

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困境的多维归因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主体统一思想、协同共建。在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遵循主体性原则,应着力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四个论域分析困境的主要成因。

(一)一体化建设的统筹指导较为薄弱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概念和有关要求提出后,教育部门围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标准等方面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部分学者也结合实际开展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指导方面,还缺乏较为具体明晰的建设要求、建设标准、建设保障等政策和制度。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较为薄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思想认识上不清晰、不明确、不到位。

(二)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机制不够健全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当前,已经有不少地区和高校先后出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制度。比如,河南省推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集体备课会,聚焦党和国家发展重大主题,将主题活动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始终;华中师范大学搭建“同课异构、协同共研”平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议课等等。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虽然已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为各学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责任机制还在不断完善中,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合力不足。尤其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评价激励机制还处于摸索阶段,具体评价标准尚未出台,也无法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还不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各学段之间的评价激励机制也互不关联,不能有效衔接。

(三)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亟须加强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要素是教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力量也是教师。一方面,教师“量”的增长,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稳态作用,优化效能。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配备工作,并在出台的政策文件中规范编制和资源配备,但是,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与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数量的短缺,导致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较重,不得不开展大班授课,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水平,严重制约专业成长和教育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由其他老师来兼任或代课,专业背景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以在专业内容的把握能力有所欠缺,这一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尤为普遍和明显,直接影响下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四)一体化建设的客体能量有待激活

学生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问卷调查、访谈、听课情况,可以看出,在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等方面,各学段的大多数学生总体值得肯定,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不适应之处,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成效。一是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少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目的存在一定偏差。比如,在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学生并不是真心喜爱这门课,而是将其当成一门考入大学的“工具性”学科,因此学习多从“高分”“重点”等应试性、功利性目的出发。二是少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长期受到传统讲授性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多是被动者,形成了依赖老师学习、讨论、复习的学习模式,其实践能力和水平不高。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往往一节课结束之后,部分学生提不出与教育内容相关的问题,甚至是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是无话可说。三是部分学生知识基础不够扎实。从访谈中了解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在教师普遍认为教育内容的难度一般的情况下,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前一个学段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其对本学段一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出现困难,因此,大学,乃至中学学段教师不得不把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的侧重点,而能力目标、价值目标则相对弱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架构趋向

结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问题论域,深入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需要在系统论视域下打开视野,价值导向、教材体系等一体化核心要素精准、协同持续发力,多向度架构实践路径,优化建设样态。

(一)价值导向一体化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目标指导意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因此,要推进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价值导向一体化发展。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一体化建设,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协同思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在协同思维基础上,确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导向。二是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让信仰与青春同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是主流价值宣讲的主体,是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价值导向的关键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坚持“两个务必”和“四个自信”,理直气壮地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培育时代新人。

(二)教材体系一体化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工具,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一体化,一方面表现在教材统编部门要一致。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先提出要全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明确强调“国家统一開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 号】 (以下简称《方案》)再次强调“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另一方面,表现在教材性质特征要一致。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均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意见》提出:“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方案》指出:“各学段统一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编制的教材,课程内容要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优化教材内容,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

(三)目标设定一体化

加强目标一体化建设,对于加强学段联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安排、方法和路径的选择、队伍的建设和评估密切相关,约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指引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向。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目标设定一体化是指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总目标,每个学段以总目标为指导,各自设定本学段具体目标,确保思政元素在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性,形成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首先,立足整体目标,制定具体目标。总目标为各学段具体目标的制定提供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体化,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为指引,将其贯穿于各个具体目标,各学段目标要为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其次,理清层次,明确目标。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发展是不同的,所以教育学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以帮助他们实现个体成长,在总目标的指引下,依据大中小学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各学段的具体目标,确保总目标阶梯式推进[5]。

(四)内容模块一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块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首要在于整合和优化内容设置。整合和优化教育内容就是要避免在教育内容上出现重复、断层和倒置等现象,同时,不同学段的内容要注重循序渐进,完成梯度衔接。整合和优化教育内容离不开顶层设计,要注重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功能设定和科学谋划。

一方面,需要加强教育内容的统筹规划和有序推进。实现教育内容一体化,必须组建来自各个学段的专家团队,尤其要注意提高专家团队中来自各个学段、了解学情的一线名师比例,对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教育内容进行整体、全局谋划,将各学段内容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上升的系统。另一方面,需要深化教育内容的整体研究和系统设计。强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的统筹安排,以整体性和差异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为政策依据,以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为理论依据,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现状为现实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合理组织内容结构,并过滤繁、难、偏、久的内容,推进各学段内容的高度衔接与契合,确保整个逻辑体系科学合理,既要体现不同学段内容的差异性,又要体现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特点[6]。

(五)师资队伍一体化

国家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对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各自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细化实施方案,但是,这并不代表各学段教师要“各自为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师资队伍的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基础,也是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要素。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资一体化,其实质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一套机制和程序,在统一领导和管理之下,将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共同体,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优化。

师资队伍一体化的建设,需要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搭建大中小学教师沟通平台为切入点。第一,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师能力一体化是师资队伍一体化的基本保证。打破大中小学的学段间隔,教师到不同学段任教,一方面,可以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强化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另一方面,可以拓宽视阈,培养并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第二,打造教师线上线下沟通平台。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架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沟通模式。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出台相关具体文件,统筹规划,整体架构,安排专项经费,为各学段教师的沟通做好保障工作[7]。

(六)考评方法一体化

考评方法一体化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激励要素。教育考评是检验教育活动、教学结构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制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推动考评方法一体化发展。

一方面,评价原则一体化。考评一体化的建设遵循“三原则”,即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公平、公开的考评一体化机制可以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育者工作的热情,提高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考评内容一体化。传统的考评机制过于单一地关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失之偏颇,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构建一套内容丰富、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首先,政治关。教师要有坚定、鲜明的立场,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其次,师德关。师德为师之本,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美德。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是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的保证。最后,业务关。教师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科学、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8]。

(七)保障机制一体化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一个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且复杂的工程,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各部门的共同协作。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等要有明确的分工,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制定一系列科學合理的保障机制,确保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自上而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政策真正落地。立法部门应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中明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法律地位,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教育相关部门应制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具体措施,保障各学段一体化推进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明确政府、教育相关部门、学校三者的基本职责,探索出一条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和协同化育人的实施路径[9]。

总之,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提出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机理、丰富的价值意蕴和鲜明的实践逻辑,基于系统论探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架构趋向有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构建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全覆盖的铸魂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许瑞芳,纪晨毓.系统论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赜[J].思想理论教育,2023(06):28-29.

[3]王易,田雨晴.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3(03):50.

[4]石书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战略意义、本质要求和方法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3(06):14-15.

[5]沈壮海,刘灿.多重视野中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及其突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02):129.

[6]杨晓慧,弓昭民.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1):124.

[7]白显良,周梦瑶.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多维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3(06):22.

[8]胡新峰,陈麒.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04):78-79.

[9]冯刚,徐文倩.把握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在规律[J].中国高等教育,2020(02):19.

(责任编辑:刘莹)

*基金项目: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YJS2022AL072 );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项目(2021SXHLX019)。

猜你喜欢
学段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