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11-27 08:29赵春义王晓青刘宝林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英语教学

赵春义 王晓青 刘宝林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47。中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和[2],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与主流,构成当代中国文化优势的三大支点,共同构筑了当代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3]。《课标》强调“应以适当的方式介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及民主与法治教育”[1]70。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让英语作为传播文化、提升素养的纽带,更好地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勇于开拓创新和实践[4]。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将中华文化有机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将学科教学与文化育人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一、中华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涵养学生品格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5]。《课标》针对五六年级学段在“文化意识学段分项特征”中指出,通过英语教学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发现和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格”[1]82。可见,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学生品格,提升其人文素养。

(二)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有学者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英语教学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外国文化的代言人,与我国英语课程的目标背道而驰”[6]。将中华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加大中华文化的传承力度,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改善以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实施状况。因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定会接触到欧美国家大量英语文化,学生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西方文化对我国青少年学生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能够有效避免崇洋媚外的情况发生。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视角看,将中华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为文化输入与文化输出在外语教学中同等重要。只有当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掌握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7]。

二、依托教材Culture time 板块,传播中华文化

教科书是英语学习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将中华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首先要依托教科书,教师要善于发掘教科书中有关中华文化的元素,落实好中华文化进课堂活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包含很多体现中华文化元素的内容,英语教师需对那些蕴含中华文化内容的单元、章节有充分的文化感知力,精准把握其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教科书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中华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Culture time 板块中有关中华文化内容梳理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从五年级上册开始编排Culture time 板块,每册安排6 条文化知识,小学阶段共呈现24 条文化内容,其中12 个单元的Culture time 板块涉及介绍中华文化,具体见表1。

表1 译林版小学《英语》Culture time板块有关中华文化内容梳理

通过表1 可见,Culture time 板块中有关中华文化内容主要涉及中华饮食文化3 条,节日文化1 条,自然地理2 条,文学艺术2 条,习惯规范2 条,科学史实1 条,体育运动1 条。应该说教材中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编排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在涉及介绍中华文化的12 个单元中,大多以中西方文化共现的方式进行呈现,这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意在让学生“感知与体验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比较和识别中外文化异同的能力”[1]82,引导学生理解包容国外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为今后能在英语学习和交流中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二)Culture time 板块的教学主张与实践探索

基于Culture time 板块的内容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结合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在依托Culture time 板块教学中华文化时,遵循如下教学主张,能更好地将中华文化融入英语教学。

1.注重拓展性。客观地说,Culture time 板块中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非常精简,通常只有一句话加一幅插图,若局限于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则显得过于浅显。其实,教材中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介绍主要是起到“抛砖”的作用,后面的“引玉”还需要教师去适当挖掘。至于具体怎么挖掘,以及挖掘到什么程度,则需要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和真实学情来确定。通常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拓展延伸。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Culture time 板块呈现了中国人发明指南针的内容。The Chinese invented the compass.有关中华文化的教学内容只有这一句话(见图1),可以说教学内容非常精简,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的拓展补充。

图1

(1)深度方面,可以给学生补充指南针的背景知识:指南针,古代叫司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铁磁性认识的结果。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为人类的远洋航线指明了方向,更为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架起了桥梁。

(2)广度方面,在给学生补充完指南针的背景知识后,引导学生交流其他三大发明及中国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的学生提到唐宋时期中国整体科技水平处在世界发展前列,有的学生还提到现在中国的航空航天、超级稻、量子通信、3D 打印技术、高铁等技术发展同样令世界刮目相看。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介绍我国这些科技成就的时候,能很好地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可见,对Culture time 板块中中华文化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可以使相关知识学习更加系统,使教学更加饱满而立体。

2.注重趣味性。相对而言,文化知识的学习会比较枯燥。因此,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中华文化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文化教学的实效。实践表明,多运用绘画、视频等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激趣效果。

(1)绘画,让教学内容更形象。素描、简笔画等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中华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利用简笔画、图形等来展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Culture time 板块介绍了中国的熊猫。You can see pandas in China(见图2).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简笔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画一画相关教学内容,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内容更形象,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图2

(2)视频,让文化教学更丰富。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能够加大对学生的视觉冲击效果,变静态的知识为动态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参与中华文化学习的热情。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Culture time 板块涉及介绍中国风景名胜。在教学本板块内容时,可采用视频教学的方法。首先,教师要从网上下载有关我国风景名胜的精美图片,然后把这些图片制作成一个简短的视频,配上英文注释。课堂上,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会不知不觉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仅拓展了视野,更涵养了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将中华文化进行趣味化呈现,因为趣味化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中华文化学习的热情,进而提升文化教学实效。

3.注重实践性。《课标》强调“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1]3。有关中华文化的教学也应体现实践性,要尽可能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运用、内化相关文化知识。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Culture time 板块的内容涉及介绍中国特色美食。Chinese food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I love Chinese food.(中国菜闻名世界,我喜爱中国菜。)对中华饮食的了解,不能止步于知晓哪些饮食,也不能止步于“说饮食”,还应该引导学生学做一些中华饮食,知晓一些美食的大致做法。我校英语学科组针对此板块内容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研讨活动。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做“土豆肉丝”的生活场景,上课地点设在综合实践教室,教师用英语向学生介绍了做这道菜的完整程序,师生一起烹饪,一起交流,让学生在多感官的参与中体验美食的做法。通过“How to wash(清洗)”“How to cut(切割)”“How to cook(烹饪)”“Share and summarize(分享总结)”等教学步骤后,授课教师布置一个实践作业“Cook a dish for your family”,要求学生为家人做一道美食,用英语描述整个过程,在家长的帮助下,拍成视频发至班级群分享。该作业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学们的美食做得有模有样。

在本板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说美食”“尝美食”逐步过渡到“做美食”的层次,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又在实践中丰富了学生对中华饮食的感知,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弘扬中华文化

《课标》倡导“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的原则,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1]37。中华文化教学也应从课堂走向课外,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将语言学习与中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

(一)组建“中华文化”英语社团

社团活动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会用英语做事,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中国文化自信[8]。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适时开展英语社团来弘扬中华文化,厚植学生文化底蕴。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主要通过如下英语社团来弘扬中华文化。

1.“中国故事”社团。在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文学经典,如中国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小学《英语》教材中多个单元介绍了中华经典故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介绍了神话故事《哪吒传奇》《西游记》,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介绍了寓言故事《猴子捞月》等。由于篇幅限制,教材只是提及相关故事的名称,对故事内容并未进行完整呈现,并且因教学时间限制,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也不会有较多时间来把相关故事完整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以“中国故事”为主题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经典故事,丰富学生中华文化认知。

2.“中国戏剧”社团。戏剧是儿童的最爱。可依托“中国戏剧”社团精选一批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经典戏剧、文学作品、神话故事等让学生进行表演,如让学生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用英语进行演绎,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学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热爱。

3.“中国影视”社团。主题鲜明的优质电影视频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中国影视”社团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选取富含中华文化元素的电影、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如《功夫熊猫》《鸟瞰中国》等都富含中华文化元素。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英语学习节目,拓展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渠道,寓教于乐。例如笔者经常从“学习强国”—“传播中国”—“Culture”中选取合适的视频供学生观看,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

(二)开展“中华文化”项目化学习

《课标》倡导围绕特定主题,遵循项目学习的路径,将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有机融合,开展项目化学习[1]41。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中华文化的项目化学习,比如,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可以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联合开展以“Chinese Festivals”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海报,用英语完成海报设计、作品制作、成果展示等一系列项目任务。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用所学语言完成有意义的思考、建构、交流和表达,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另外,在项目化成果的书面表达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使用中华文化中的谚语、俚语等,如No pain,no gain;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内化运用中国文化知识,学用一体,学以致用。

(三)开设“中华文化”课外阅读课程

《课标》倡导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1]40。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小学生语言知识储备相契合的,介绍中华文化的英文书籍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中华文化认知,涵养其中华情怀。还可以在英语课外阅读中,适当加入一些中华古诗词的英文版让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品中华诗词佳句,鉴赏母语文化。

四、中华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华文化教学需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机融合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教师需要将中华文化教学融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协调发展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华文化教学不能孤立操作,绝不能把英语课上成纯粹的中华文化知识探究课,脱离英语教学的本真,致使英语教学变味。并且,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坚持渗透为主,倡导活动融合,力戒空洞说教。

(二)中华文化拓展教学需基于真实学情展开

中华文化教学要体现年龄和学段差异,适时适度开展,中华文化拓展教学的广度及挖掘的深度需基于真实学情展开。比如,针对起始年级学生开展中华文化教学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及社会阅历等因素制约,教师在教学时应更多地以书本内容为主,甚至不需要对书本上的文化内容进行拓展,防止超出学生的学习承受力,致使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而到了高年级,囿于教材内容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时需要教师补充相关中华文化的背景知识,需要引导学生对隐含在语言材料背后的中华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探究。同时,针对同一单元的不同课型,拓展的程度也应有所区别。如对于新授课,教师应以传授书本上的中华文化知识为主,而对于单元复习课,则可以对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进行拓展深化。至于拓展到什么程度,需由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整体学情酌情把握确定。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加大中华文化的传承力度,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厚植学生文化底蕴,对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决不能忽略、舍弃甚至贬低本民族文化,要使学生从内心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9]。同时,也不能排斥或贬低国外优秀文化。面对不同的文化,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性地、包容地对待文化差异[10]。

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文化感知意识,要基于课标、基于学情、基于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文化教学目标,把握好中华文化拓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优化中华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增强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英语教学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