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3-11-28 13:18顾浩月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德育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固有特征。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向确定,关键要坚持以生为本,要保证德育渗透的内容与方式能够契合小学生的成长需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当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是数学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最佳方式。德育渗透途径可以概括为:立足于学生的德育生长需要,精心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寻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然后设计出能够让学生形成德育体验的隐性教学过程。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的德育体验转化为内在认识,并对自身的言行产生持续的、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顾浩月(1981—),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课程标准的修订。从2001年正式全面开始的课程改革推进至今,已经经历了20多个年头,如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进入了新的阶段,其标志就是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布。对于数学学科而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相对于此前的版本而言,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且提出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课标当中明确了课程目标,即“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具有一定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既体现在帮助学生丰富数学学科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上,也体现在通过数学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上。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固有特征。

在新课标的视角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离不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这一大的背景。课标当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者常常被称为“三会”。在这样的阐述中,现实世界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客体,而学生自然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主体加工个体的时候,必须应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同时又必须掌握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那么这些要素与德育有怎样的关系呢?笔者以为,德育对于学生来说不应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应当是一些空洞的口号,真正有效的德育是指向学生的思想发展的,如果学生的思想经过了熏陶,并且对自身的语言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德育的效果。如此理解德育,就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下面就以苏教版教材的使用,来谈谈笔者对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相关理解与行动。

一、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向

明确德育的方向,对于德育渗透而言至关重要。只有保证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后续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学科德育”教育教学要求的必然产物,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要进一步认清德育和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明确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对此,笔者以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向确定,关键要坚持以生为本,要保证德育渗透的内容与方式能够契合小学生的成长需要。对此,可以形成两个方面的理解。

第一方面,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当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具体的教学载体,德育渗透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应当以具体的数学内容为载体。从当前小学数学内容的角度来看,相当一部分数学知识中都拥有德育元素,这也就意味着德育渗透的机会比较充足。尽管如此,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想进行德育渗透,还是应当精心選择教学内容,而不宜过于泛滥,以避免冲淡数学教学的主题。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更多地选择学生学习难度不太大、与数学历史直接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内容。要知道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候,来自数学知识本身的挑战是较多的,如果某一数学知识本身较难,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很难分出精力去接受德育的渗透,这种情况下无论教师如何努力,其结果一定是收效甚微。之所以强调数学知识,应当与数学史相关,是因为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当某一数学知识能够激活学生的历史认知时,学生对这些知识就会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愿意深度加工这些知识,从而打开德育渗透的大门;至于兴趣则不言而喻,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第二方面,“渗透”是数学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最佳方式。

德育不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这一结论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与其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概念的灌输,倒不如借助具体的数学知识教学过程,然后去寻找相应的时机,让学生完成良好的德育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能够影响自身言行的积极认识,这些认识也就是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种德育方式也就表现出高度的渗透特征。德育一定要追求润物无声的效果,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的渗透,从而让德育的种子慢慢地发芽,并且对学生形成可持续的积极影响。所以,同样的数学教学,在具有了德育渗透这一任务之后,往往会出现让学生进行感知、体验和领悟的环节,而德育的效果也就在这样的环节当中得以无声地发生。

以上两点明确了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向,这一方向指向学生的成长,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一脉相承。

二、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必须寻找到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只有发现这一途径,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德育的渗透整合在一起,并且能确保前者是有形的,而后者是无形的,但结果一定是有效的。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笔者归纳出来的德育渗透途径是这样的:立足于学生的德育生长需要,去精心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寻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然后设计出能够让学生形成德育体验的隐性教学过程。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的德育体验转化为内在认识,并对自身的言行产生持续的、积极的影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有“奇数”“偶数”等相关内容,从理解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两个概念都能够迅速理解,也能够对日常用到的数进行准确判断。在奇数和偶数学习的基础上,将哥德巴赫猜想引入其中,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认识视角,还能够拥有一个很好的德育渗透机会。在具体教学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首先,帮助学生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举例。这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过程,相对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用一个论述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20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例如,6=3+3,8=3+5,10=5+5,12=5+7。事实证明这一介绍确实能够让学生感到意外:如果说学生对偶数比较熟悉的话,那“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对几乎所有学生而言,起初都是无法置信的。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学史,也就是哥德巴赫于1742年6月7日写给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大数学家欧拉的信,并且告诉学生:欧拉将其中的“4”改成了“2”。

再次,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探究史。这里可以重点介绍陈景润的探究(可以在教材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要让学生认识到陈景润的研究成果被公认为最具突破性和创造性的结果。

通过上面三个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形成积极的认识,这种认识既是指向数学知识的,更是指向心理情感的。真正有效的德育必然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为前提,上面第一与第二个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而言,是认知平衡被打破之后,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想法:偶数有无数个,凭什么就说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要知道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是需要实证的,这种认识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而偶数无穷无尽,根本无法证明,那如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带着这种深深的矛盾认识,再去理解后面陈景润的探究,学生会感叹陈景润的探究过程与结果,也会因为这是中国人的研究成果而感到自豪,更重要的是,此时学生被激活的情感,就可以成为德育生长的种子而被种下。根据后续的观察以及跟踪研究,尤其是在后续教学当中,偶尔提及这一教学过程时,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无穷。比如,有学生说“欧拉作为大数学家都无法证明这一判断,但他依然相信这是正确的,这是多么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一定来自他多年的数学研究,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这样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可贵,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只是让学生去做到所谓的“不盲目自信”又是多么的空洞。再如,不少小学生对陈景润都有所了解,数个学生都提出陈景润“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笔者最初对学生运用“纯粹”这个词语来形容数学家感觉到诧异,后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才发现,他们所了解的“纯粹的人”就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而不为外界所干扰的人”。笔者坚信,当学生得出这一认识的时候,就是学生的德育得到了渗透的时候,这种学生自主形成的认识,远比外界施加的直接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完全可以在数学知识建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来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获得的核心素养发展,本质上与德育的渗透是同步的。

三、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前景

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要将德育与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德育作为引进的教学内容,渗透到显性的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过程中。新课程标准高度强调德育的价值,同时也明确了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由此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数学知识讲解,来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以及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而言显得非常重要。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的性格、品质等方面有充足的淬炼,使得学生通过数学教学能够获得心灵上、道德上的滋养。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推动德育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其必将引领小学数学教学未来数年乃至于数十年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思考在贯彻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德育渗透如何更好地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如果说新课标为数学教学列出了大纲的话,那教材就是基于新课标而衍生出了具体的教学内容。面对这些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思考其中的德育元素有哪些?在日常的教学中又如何将这些德育元素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前景,笔者以为德育渗透的生命力是强大的,空间也是足够的。唯一需要努力的,就是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德育渗透的重要程度提至与数学知识的教学与运用相同,让德育渗透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日常数学教学的两条主线,而且這两条主线应当是并存、并重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德育渗透一定会伴随着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同时落地。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