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对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创新素养的影响

2023-11-30 08:31
中学语文 2023年29期
关键词:跨学科笔者初中语文

郑 弘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关键所在。

而在知识爆发式增长和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今社会,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成了学生发展的重点。发展跨学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解决跨领域问题;发展创新素养,能让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者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引起了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是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订的一系列任务,涵盖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六个学习任务群。笔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结合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实践中进行跨学科学习和创新性表达,从而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发展;同时探究了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的影响,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为了探究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对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创新素养的影响,笔者选择两所初中学校进行研究。在学校A 中,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实施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而在学校B 中,也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继续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人数均为60 人。

为了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笔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学校A 和学校B 中分别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确保其在学生水平、性别、学习习惯等方面没有存在太大的差异。

在进行定量数据收集时,笔者一方面关注前后测试语文成绩,即在学习任务群实施前和实施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语文测试,记录成绩变化;另一方面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反馈意见和感受,比如是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此外,笔者还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观察实验组学生在学习任务群中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创意表达,记录学生在任务群教学中的表现情况。

在进行定性数据收集时,笔者首先要求实验组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并收集学生的作品,对其内容进行分析,以了解学生的创新表现。随后,笔者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观察实验组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任务中的口头表达情况,以了解学生在讨论中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表现。

对于定量数据,笔者使用配对样本t 检验或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语文成绩上的差异;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使用相关分析法探讨学生语文成绩与跨学科思维、创新素养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定性数据,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或主题编码的方法对学生的创意写作和口头表达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学生在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方面的表现情况。

依据以上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笔者对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对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创新素养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相关数据和结果,从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三、实施与结果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笔者所设计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包括学习任务的内容、形式、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

1.学习任务的内容

该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内容涵盖了他对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忆和感悟。学生将逐步阅读全书,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人物形象、情节脉络,体会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2.学习任务的形式

首先,课堂导读。教师介绍《朝花夕拾》的文化背景并选择书中的重要章节进行课堂导读,以帮助学生了解背景和文本意义。

其次,小组讨论。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讨论各章节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再次,个人写作。学生将完成个人读后感和心得体会写作,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

最后,朗读和分享。学生将有机会在班级或校内进行朗读和分享,展示自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和感悟。

3.学习任务的目标

第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朝花夕拾》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

第三,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使其能通过读后感和心得体会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

4.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

教师团队将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学习任务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安排和分阶段的学习目标。

第一阶段:教师通过讲解背景和重点章节,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第二阶段: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章节,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第三阶段:学生完成个人读后感和心得体会写作,表达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第四阶段:学生在班级或校内进行朗读和分享,展示阅读成果和感悟。

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程度,灵活调整内容,适时安排小测验或互动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全面感知《朝花夕拾》的文学魅力,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创新素养,并加深对鲁迅先生的文学与思想贡献的理解。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和分享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自我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实验组学生在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实验组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任务中展现出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创意写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这表明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对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能存在以下潜在机制。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不仅接触到语文学科的知识,还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参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面对真实的问题和挑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愿。通过创意写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得到更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机会,培养了创造性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对象只涉及少数学校或班级的学生,样本有限,因此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适性。由于受到时间和资源等限制,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无法完全控制其他干扰因素,这可能影响到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尽管有局限性,但本研究结果仍为教育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了启示。比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重视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应提供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素养。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对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的影响是显著的。学生通过参与跨学科学习任务,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展现了更高水平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

上述研究结果启示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实践,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历史、地理、科学等相关内容,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供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设计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任务,帮助每个学生发展潜力。

未来,相关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跨学科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核心素养的影响;可以比较不同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效果,探讨最佳实践路径;可以探析不同的创新教育策略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可以研究创意写作、项目设计等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可以探讨教育技术在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可以研究虚拟实验、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的应用效果;可以深化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探讨不同学生在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方面的表现和培养策略。

猜你喜欢
跨学科笔者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老师,别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