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解析与设计创新路径

2023-11-30 12:12张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门神梁平木版

张博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重庆 404020)

重庆市梁平区地处渝东,历史久远,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悠久的历史,经济的繁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艺术。梁平木版年画因春节文化而生,由历史、时代、社会文化而源,诞生于16 世纪,勃兴于18 世纪,极盛于20 世纪初。随着时代发展,梁平木版年画的存续状态堪忧,其文化基因中的部分文化遗传因子受到强烈冲击,手工艺生产方式毫无优势可言,工艺传承人的断代与缺失,传统年画消费市场的萎缩,画作品类的减少等等,都制约着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基因是生物学里的遗传因子,通过遗传的方式传承生命的物质性和信息性。文化基因则通过文化传承的方式来继承文化载体的物质性和信息性,延续生物基因的特性,是文化及其载体的复制单位。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密码,通过物质载体得以表现,是游离于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文化之间的活跃因子[1]。生物基因根据适当的载体产生遗传,文化基因也同样要有适当的载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承。梁平木版年画能有序传承三百余年,正是源于文化基因及其载体传承中的稳定性与继承性。文化基因依据其表性特征可以分为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是指可以被视觉、听觉、触觉等明显感知的基因,性状外显程度高,如色彩、材料、图像、工艺等;隐性基因是一种精神文化基因,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和遗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基因,例如信仰文化、生活习惯、地方风俗、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等[2]。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基因来源于其独特的地域、历史、民俗、艺术、文化等特征,是其特定的手工艺风格特点与文化象征形成的关键元素,其文化基因既有可以被视觉、触觉、听觉感知的艺术形式表现的显性基因,也有隐性的精神文化基因。具体可以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三大类,文化基因形式构成见图1。主体基因是梁平木版年画最显著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年画形式的主要文化特征元素;附着基因与混合基因作为梁平木版年画的隐性基因主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保留的文化特征元素,它们与主体基因一同构成了梁平木版年画的整体文化基因。

一、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主体基因解析

主体基因是梁平木版年画文化特征的典型要素,主要分为春节文化基因、题材基因、构图基因、色彩基因、造型基因,每一类基因都有典型的特征要素,是在传承创新中必须遵循的遗传法则。

(一)主体基因之春节文化解析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历史久远,寓意着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最为重要的传统佳节。年画是指过年张贴的画,除夕这一天张贴年画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幸福未来的憧憬,它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梁平木版年画反映了渝东地区人民祈求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富贵吉祥的生活愿景,既有张贴在正门两面的门神,也有张贴于厅堂的吉祥图画,还有张贴于厨房的灶王爷,更有张贴于窗户上的花纸等,成为装饰春节、营造喜庆祥和春节氛围的生活必需品。一张张年画表达与传递了中华民族年节文化中喜庆吉祥、和谐兴旺的春节文化主题。

(二)主体基因之题材解析

梁平木版年画的题材主要是根据年画表现的内容而定,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 门神类年画是梁平木版年画中出现最早的一类题材形式,最早的形象主要是尉迟恭与秦叔宝,除了武将门神外还有文官形象门神。但梁平木版年画因为门神使用寓意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样式,秦叔宝与尉迟恭的艺术形象也时时变化,时而威武扬鞭、时而立斧擎刀、时而跃然马上、时而身下童子环绕、时而富贵儒雅、时而手持帅旗或各持一宝。伴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大众审美的需求,门神年画不再作为梁平木版年画唯一的主题,年画题材也随之扩大和发展。

2. 戏文故事类年画开端于明清之后,随着梁平地方川剧表演、梁山灯戏、皮影戏、木偶戏等民俗文化的兴盛而兴起。这些戏曲故事的演绎丰富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也成为梁平木版年画的题材来源,成为其特有的创作和表现形式。戏文故事类题材中有一套代表系列作品——《八美图》,在八幅年画中,每一幅根据不同的戏文故事都由一男一女构成画面,这也使梁平木版年画在中国年画大家庭中独树一帜。除《八美图》外,戏文故事类题材还有《老鼠嫁女》《钟馗嫁妹》等其他民间故事场景。戏文故事类年画在梁平木版年画中颇具特色和代表性。

3. 吉祥寓意花笺多采用横版构图,中间套印四字吉祥用语,文字外由动、植物图案构成。也有的花笺直接以图形装饰手法为主,这种题材更为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用它来装点室内,年节氛围寓意突出、喜庆热烈。图案花纸采用二方或四方连续图案。花纸的品种图形多样,大约有几十个或百多个品种。套色不多,也就两三个色,一般在色纸上印单色或双色[3]。色彩鲜艳的图案花纸多用于民众生活中做包装,还可以装裱室内墙壁、屋顶,裱糊于窗户、柜子内等做装饰,色彩较为灰暗的图案画纸多用于民间的祭祀活动。这种图案类花纸在梁平的民间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是最常用和普及的一种题材。

(三)主体基因之构图解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平木版年画的构图方式也逐渐演变,从初期的摹写、组合、直观表达转向自由创作。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年画艺人们总结出故事人物构图起稿的“八字要诀”,即真、假、虚、实、宾、主、聚、散[4]。它是梁平木版年画固定的构图法则,但在一些题材的年画创作中有时也根据画面内容来决定构图形式,可见构图既按照程式化形式进行,偶尔也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

梁平木版年画中门神的主要构图形式,是头部形象占据画面的近三分之一,见图2。为了让构图显得均衡、内容丰富,大多数门神画都在两侧下角增加若干孩童,门神脸部以正面和四分之三侧为主。门神的构图除脸面、身躯稳重威武外,又以头顶、身边的装饰物构成点、线、面,稳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给画面增添无穷的意趣[5];戏文故事类构图主要突出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场景画面基本不作表现,画中人物左右呈相互对视状,场景的空白主要是突出戏文故事中人物直接的相互矛盾关系,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虚实疏密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巧妙而直接地展现了戏文故事中的戏剧冲突,使人百看不厌;吉祥寓意花笺类构图基本采用中心对称式,见图3。吉祥用语位于构图中央,主题文字外围采用中心围绕式运用花卉图案装饰,图画场景基本采用散点式构图,讲求画面的丰富与效果的饱满;图案花纸类构图主要是若干单独图案的重复构成,一般采用一个组合单位的图案反复连续循环排列的四方连续构图形式,构图规则、均匀、整齐,展现出强烈的装饰效果。

图2 梁平木版年画门神类结构图(张博绘制)

图3 吉祥寓意花笺类构图(张博绘制)

(四)主体基因之色彩解析

梁平木版年画的色彩遵循着传统民间乡土色彩的表现方式,色彩多原色,少或者不用间色,色彩鲜艳、浓郁、强烈、热烈而突出,从而表现出喜庆、热闹的欢乐氛围。在用色方面,“硬色”多是矿物颜料,色彩饱和度高,“软色”多是植物颜料,色彩明度高饱和度低。色彩的搭配技巧主要以当地流传的画诀为原则,如:“红配绿,嫩笃笃;红配黄,喜洋洋;黑配紫,臭狗屎;红配金,亮晶晶。”这些色彩的对比形式,必须是在目的性、设计性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观色彩[6]。

年画品级上也用色彩来区分,上品最多的有十三道套色,次之九道,再次之七道,中、低等品也有七、五、四道套色之分。在套版印制时,有多少套色就有多少色版,主体色块一般不超过五种。上品中画面形象中的一些细节色彩,采用手绘的方式填充,从而使色彩丰富、画面华美。通过色彩的面积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变化使画面变得生动且主题突出,再在衣边、袖边、底边处用黑色勾勒,细节处勾金画银,丰富了画面效果且耐人寻味。独具的用色技巧和色彩表现方式,是梁平木版年画主体基因中的显著因子,从而与其他地域年画产生一定的区别。

(五)主体基因之造型解析

梁平木版年画的造型总体表现上有很强的主观性,注重传神写意,人物造型上力求表现形象完整,互不遮挡,服装造型上采用明朝官服特征并做适当变化。尤其是门神人物画,造型打破常规比例限制,以艺人主观表现进行造型创造,夸大头部、刻画五官、突出神态,缩短身体比例,造型为避单调和加大力量感,人物身体姿态一般为“S”形,重心下沉,左右横向发展,更显雍容大度。在戏文故事类题材的造型形象中,面部造型多采用戏剧脸谱造型的形式,形象装扮也基本模仿戏剧舞台上的装扮造型,整体造型遵循画诀要领。这样一来戏文故事类年画就像是戏剧的定妆照片一样,像是身临其境在观赏戏剧舞台场景,通过造型形象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除了上述总体造型特征以外,还有如下一些特征是梁平木版年画在造型上独到之处:1. 由于年画构图上的需要,门神脸部形象主要是正面和四分之三侧,两眼均为标准的上挑丹凤眼,眼仁的距离拉得很近,眼珠均往中间靠,呈对眼状,使形象造型显得神气,气质彰显,俗称对对眼,见图4。2. 开脸。开脸就是抹红脸颊。其意义类似于画龙点睛之笔,在所有的工序完成之后,用开脸的形式来塑造最后的人物面部造型,在年画形象的人物造型脸颊上涂抹一撇腮红。梁平木版年画印完后,采用手绘方式开脸,像是最后给年画形象注入了生命的活力,面部造型楚楚动人、丰满立体,见图5。3. 特殊人物造型,见图6。扬鞭门神是梁平木版年画中重要的一类造型,既有单扬鞭门神也有双扬鞭门神,门神形影相对,身体前倾扬鞭起舞,身旁立有童子或童子身跨麒麟衍生出很多独特的扬鞭系列造型。五子登科则是另一独具的造型系列,有十几个品类之多,通常造型都是在正面门神造型形象腰部以下围绕五个童子,童子们熙熙攘攘,形态各不相同,有的身跨麒麟,有的或捧石榴或抱如意或戴金盔,热闹非凡。这种集合造型也将多种吉祥寓意集于画面一身,有麒麟送子之意,也有人丁兴旺、金榜题名、事事如意、多子多福之愿。独具特色的马儿门神,是梁平木版年画中造型动势最为活泼和特有的,由于川、陕、渝、黔往来多为山路,马儿作为辗转往来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深受重视,于是年画艺人创造出这种门神造型,威武的门神跃然纸上,手持兵器超越向前,动感十足,祈求一路平安。

图4 梁平木版年画对对眼(张博整合)

图5 梁平木版年画开脸(张博整合)

图6 梁平木版年画特殊人物造型(张博整合)

二、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附着基因解析

附着基因是梁平木版年画在一定时期形成的手工艺制作方法,由纸张载体、颜料、制作工具、雕版四部分构成。它们不是梁平木版年画特有的文化基因要素,每一类基因要素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形成,具有较强的社会时代性和变异性,是梁平木版年画发展创新的变异性要素。

(一)附着基因之纸张载体解析

梁平木版年画的载体就是当地盛产的竹纸,称二元纸。二元纸以梁平当地的白夹竹为原料,细而薄,柔而不脆,遇水不皴不卷,吸水性好墨迹易干,整体呈淡黄色,物美价廉。二元纸除了用于印制梁平木版年画,还是人民大众生活中的常用纸张,甚至远销东南亚。

(二)附着基因之颜料解析

制作梁平木版年画所用颜料皆取自自然,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综合使用,使得梁平木版年画色彩鲜艳、久不褪色,再加上后期的开脸、勾金描银,使整个画面显得生动且富丽堂皇。民国时期,一些年画也曾使用过进口的矿物颜料,终因价格昂贵被化学颜料取代。虽然化学颜料较廉价,适于民间、民俗产品的生产需要,但色彩保持度不如矿物颜料持久。到现在仅剩不多的年画艺人,依然采用矿物颜料配比印制年画,也使梁平木版年画制作成本偏高。

(三)附着基因之制作工具解析

梁平木版年画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先印后画。刻刀工具主要是用来制作年画印版的工具,种类繁多,以适应不同印版和色版雕刻的需要。印刷工具是年画印刷过程中使用的一系列工具,不同尺寸、颜色的色版用不同的刷子,印完一张便用扦棒翻挑到桌案下晾干,年画的制作便基本完成。描画工具用于年画印制好后,画龙点睛之笔的开脸和装饰性元素的勾金描银,有画发丝、眉毛、胡须的细笔,有画捋须的扁笔,还有点眼珠的小笔,不同的描绘工具用于年画中不同的造型部位,使梁平木版年画显得更加生动。

(四)附着基因之雕版解析

雕版的制作在梁平木版年画中颇有讲究,有选材、画稿、刻版三个主要工序,雕版选材方面,根据用途不同选择不同的木材作为刻版。上好老梨木作为线版,色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柏木、樟木。将创作出来的画稿紧密贴附在选择好的木板材料上,进行线版和色版的刻制。刻版是最为精细、复杂的一道工序,一般先刻线版再刻色版,色版通常有5 至9 块,但最多时可达到13 块,可见其工序的繁复程度。为了保证年画在大量的印刷中形象清晰稳定,刻版一般采用深刻,线条讲究粗细均匀、清晰可见,色版位置要对位准确,以达到完整统一的艺术效果。

三、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混合基因解析

混合基因在梁平木版年画主体基因和附着基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具有一定文化象征性的元素,并和主体基因展开互动,跟随附着基因变异性的特点,具有变异性、多维性、互动性特点,是有待进一步多维互动发展的文化基因要素。

(一)混合基因之品种解析

梁平木版年画的品种种类完善,适于各阶层和各场合使用,品种根据工艺及类型分为:水货、托货、清章、花笺。水货是年画中的上等品,最能体现出富丽堂皇、勾金画银、印画结合、制作精良的工艺特色,因此价格较高,主要供应高端市场。相比水货而言,托货的制作程序相对较少,属于中等品,整体风格稚拙、单纯、质朴,是寻常百姓家中张贴年画首选。水货与托货都是成对的门神题材,而清章类多是单幅门画,内容主要是戏曲故事、寓言神话,因为不需要成对表现,所以清章品种形式活泼多样,价格也较为低廉。最后一类品种是花笺类,主要由吉祥用语和吉祥图案构成,花笺的使用扩展了年画的适用空间和场合,更好地融入了民众日常生活,用于装点室内,喜气洋洋。

(二)混合基因之工艺流程解析

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包含以下七个步骤:选材、备料、造纸、画稿、雕版、印制、手绘。年画作坊中真正的流程是从画稿开始,通过画稿,艺人们将年画形象刻成线版和色版。雕刻好线版和色版就可以开始印制年画,用专门的印制工具将一张张喜庆的年画印制出来,通过晾晒以备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最后的手绘是梁平木版年画的点睛之笔,也是最具特色的。通过手绘的加持,梁平木版年画生动艳丽、栩栩如生,只待民众购买使用,装点年节。

(三)混合基因之受众解析

梁平木版年画因春节文化而源,因地方文化、经济、民俗而生,自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离不开人民大众,是渝东北片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种类之一。不论是供官宦人家使用的水货还是供百姓人家使用的托货,抑或是张贴于大门的门神和贴于厅堂、窗户的花笺,还是装裱家居、装点生活的花纸,年画种类齐全,适应各个阶层、各种庆典场合的使用。不论是威武神气的门神还是充满戏曲故事的情节,抑或是直观的吉祥用语和装饰图案,都满足了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与各种生活场所的需要。正是因为这种普遍的使用与适用性,使得梁平木版年画经三百多年而延续。梁平木版年画离不开人民大众的生活,更是三峡地区民间生活中人民大众最为乐见的艺术形式。

(四)混合基因之艺术价值解析

梁平木版年画因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三峡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一枝奇葩。梁平木版年画既作为商品销售,又是大众喜爱的民俗艺术品;既是民俗生活的写照,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体现;既是民间年节装饰的实用必需品,又承载着民众的精神信仰与寄托;满足了人民大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它将年画与神话、戏文故事、美好寓意相结合,具有典型的明劝诫、读图说话功能;将宗教哲理、人文故事、吉祥用语注入艺术形式中,使人民大众乐于生活、安居乐业,这正是它的艺术文化价值所在。

四、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与设计创新的关系

(一)文化基因是设计创新的源泉

解析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基因,是通过文化传承和遗传因子来探究梁平木版年画的独特性、遗传性、规定性、变异性、多维性和互动性,并从中挖掘梁平木版年画的稳定性、继承性、典型性的基因传承元素。通过将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三大部分,使梁平木版年画的整体构成清晰可见。文化基因揭示了梁平木版年画的构成组合,便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对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重组和发展起到总揽和框架作用,是梁平木版年画设计创新和创造性发展的源泉。

(二)文化基因是设计创新的原则

对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的解析,有利于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设计创新。文化基因中主体基因的传承法则、附着基因的时代变革、混合基因的多维互动发展,都是梁平木版年画设计创新的原则。基于主体基因的典型要素进行特征的复制传承,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对应性地发展改革附着基因的技术条件,顺应市场发展和大众审美,提高混合基因的文化价值。构建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运用可视化、视觉特征化方法,实现梁平木版年画的活化与进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与延续下去。

(三)文化基因是设计创新的特色

将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三个部分,可以清晰地看到主体基因是梁平木版年画的特色,也是最具特征的显性基因,其中的色彩、造型、题材、构图是创新发展的基础。附着基因与混合基因作为梁平木版年画的变异性、多维互动性特征基因。它们的创新变革与多维互动发展,激发受众对非遗内核的关注,让受众参与到非遗传承与传播的互动、体验之中,开辟乡村传统文化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7]。技术条件推动了非遗手工艺文化创新生态的演化,数字化平台通过不同的交互形式为大众创造多维触点与工艺体验[8]。这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需要,也是传统梁平木版年画寻求创新发展、创意设计、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的特色之路。围绕着变传统的民间传承方式为学校传承模式,我们提出了“四个融合”的思路:一是地方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二是文化“创作”与文化“育人”的融合,三是传承与创新相融合,四是非遗传承人与教育者的融合[9]。

五、梁平木版年画设计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传承经典再现辉煌

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基因是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载体和复制单位,主体基因是极具代表性的视觉形象。将主体基因的特征形象进行转移模写,可以直接展示梁平木版年画特色,主体基因中的形象、题材、色彩更是可以直接运用到视觉设计中,这种直接运用只需要较为简单的设计加工便能带来传统年画新的视觉效果,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另外,以主体基因中的色彩、造型、构图关系为基础,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和设计方法进行色彩、图形、符号、构成的视觉形式解构或者重构,既可以传承还原梁平木版年画的经典艺术形式,又能够衍生出以特征基因为基础的设计创新。符合现代文化、审美的意识形态所体现出的文化再生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的特点所在[10]。在解析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基础上展开的创新设计,更能够精准地进行文化特征的传承,同时还能够找准创新要点和设计重点展开新的形式延展,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二)丰富产品打造品牌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大众对文化消费和体验越来越关注,梁平木版年画应在原有文化基因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社会大众需求进行产品的衍生、拓展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路径。以产品的衍生设计为载体是新时代传承非遗的核心,设计打造一批梁平木版年画主题产品并形成品牌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时代传承方式,通过社会大众喜爱的形式展现地域民间美术之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将梁平木版年画应用于产品时,首先是要将传统的文化形态表现转换为与当下相适应的生活类产品形态,将年画原有的视觉形象、图案、色彩、造型在功能与设计形式统一的前提下,把这些元素融入产品形态的设计中,包括造型、颜色、包装、工艺和材质,形成具有主题特征鲜明的系列产品;其次是在产品设计呈现中要通过文化基因进行凝聚与创新性设计,营造主题明确、个性突出的文化品牌标签。在系列产品和文化品牌的形成中,既要融入传统的文化元素又要满足新时代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和体验需求,建立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特色的品牌产品;此外除了系列产品的设计打造和品牌标签的建立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市场化的推广运营方式和策划营销手段,进一步促进梁平木版年画品牌系列产品的创意价值转化,从而推动创意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繁荣发展。

(三)内在升华外在创新

只有在解读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梁平木版年画的主体基因是不能改变的,变动了主体基因就缺失了梁平木版年画的特征,相反,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是可以转化改变和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基于文化基因要素的特点,对具有显性特征的主体基因加以延展和开发利用,升华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特质。对具有隐性特征的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和产品形式与功能的创新,可以拓展梁平木版年画的市场消费空间。通过这种内在升华外在创新的手段,实现梁平木版年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在新时代文化消费中的创造性转化。升华最具特征的主体基因,创新转化与发展附着基因与混合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传承经典又要创新发展,既要有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消费的产品又要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产业建设中的价值。

六、结语

在新时代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下,梁平木版年画要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文化创意,对相关非遗文化合理地开发传承,设计具有典型非遗元素的创新型产品,使那些本不具有经济效益的非遗文化,转变为具有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基因加以提取、设计、利用,用于文化传承、推广视觉设计。将非遗典型元素与文化内涵结合,利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创新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视觉形象,延续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心理认同感[11],真正开发出具有梁平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的相关产品,这样梁平木版年画才能焕发新的生命与活力,完成梁平木版年画创造转化与创新升华,衍生出与时俱进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门神梁平木版
滩头木版年画
跟着总书记看桃花坞木版年画
中华蜜蜂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质研究
足球场上的“门神”
有趣的门神
昆士兰大学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The Color Purple
门神都是什么样
诗人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