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学风建设须警惕形式主义

2023-12-02 15:58陈广江
科教新报 2023年47期
关键词:犯规后排形式主义

陈广江

學风建设是高校教育重要一环。据报道,近期,全国多地高校开展了学风建设活动,部分高校着重强调了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不抬头、不做笔记等现象的检查。有的高校规定,若学生多次犯规,可能需要家长来校“陪读”。

(11 月20 日《羊城晚报》)

现实中,大学生上课“摸鱼”并非个案。多家高校不约而同地盯上课堂的前排率、抬头率等,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学风不正当然需要管,但如何来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旦“用力过猛”,搞“一刀切”,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和抵触情绪。说白了,狠抓学风建设,须力戒形式主义。

上课不坐前排、不抬头、不互动,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学生。有的课堂干货满满,老师风趣幽默,学生场场爆满,甚至走廊里都站着不少旁听生;有的课堂味同嚼蜡,老师照本宣科、应付了事,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会太高。如果是后者,强制要求学生坐前排、抬头听、多互动,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过于强调座位位置,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有的学生可能更适合在后排安静的环境中听课,而不是前排。如果强制要求学生坐前排,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一个真正爱学习、会听课的学生,无论坐在哪里,都不影响学习效果;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某节课不感兴趣,即使他被强制摁在前排,也作用不大。

前排坐不满就认定最后一排学生“犯规”,甚至要求家长“陪读”,已涉嫌侵犯学生的自主权。与中小学生不同,大学生都已成年,有选择坐在哪里听课的自由和权利,即使前排空无一人,学校也不能对后排学生实施惩罚。像对待中小学生一样对待大学生,像管理中小学课堂一样管理大学课堂,未免有点“小儿科”。

高校学风正不正,学生学习态度和效果如何,与学生坐在哪里听课、是否做笔记、现场有没有提问等情况没有本质的联系。过于强调前排率、抬头率、互动率等,实际上是形式主义思维作祟。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抓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努力避免形式主义的做法。

猜你喜欢
犯规后排形式主义
后排桩长度变化对双排桩的影响分析①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嘟你犯规啦!
等比例“犯规”
篮球比赛
两厢车后排乘员保护机制研究
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