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糖尿病性寒热错杂型腹泻患者腹泻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2-04 13:33刘尊居林宝华余亚信伍德娜陈秋旻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8期
关键词:乌梅性状研究组

刘尊居,林宝华,余亚信,伍德娜,陈秋旻

1.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医院中医科,福建厦门 361000;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中医科,福建厦门 3610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建厦门 361000

糖尿病是众多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该病可引起肠道菌群异常,进而引发腹泻发生,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时,两种疾病的双重危害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因此需积极治疗[1-2]。对糖尿病性腹泻的治疗,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方式,西医治疗药物主要为双歧杆菌等药物以调节肠道菌群紊乱,而该药物对肠道内炎性因子释放的抑制效果不明显,药物停用之后很容易复发。中医治疗糖尿病及腹泻均具有悠久的历史,疗效显著,乌梅丸便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3-4]。为此,本文选取2022 年1—12 月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医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腹泻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4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的腹泻均为糖尿病寒热错杂型引发: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咽干舌燥,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腹痛喜暖等;腹泻主要在夜间、清晨或餐后发生,主要表现为稀水样大便;患者大便次数3~9 次/d;患者无脓血等严重合并症。

排除标准:患者的腹泻类型为肠源性、胰源性、胃源性;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患者的腹泻原因为肝、胆道、甲状腺能亢进症。

1.3 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降糖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降糖药物为盐酸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37020561;规格:0.25 g),初始剂量为0.25 g/次,3次/d,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单日用药剂量最高不超过2 g;若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则为患者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 J20140052;规格:3 mL∶300 U/笔芯/预填充SoloStar),入睡前注射1 次/d,剂量为0.2 U/(kg·d);该次所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规格:0.5 g),剂量3 片/次,3 次/d,在餐后温水送服。

研究组采用常规降糖联合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药用乌梅30 g,肉桂6 g,党参20 g,黄柏6 g,炮附子12 g,川椒6 g,细辛3 g,干姜12 g,当归15 g,川黄连10 g,对合并腹痛者加用白芍、沉香、元胡,对泻下夹血者加用丹参、仙鹤草、地榆炭,对合并胸胁胀闷者加用芍药、陈皮、柴胡、香附,以上药物加入500 mL 水中,炮附子先煎30 min,后纳其他药物一起煮至2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1 剂/d,持续治疗1周为1 个疗程,总计治疗2 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要求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显效表示治疗后各项腹泻症状消失,大便性状和次数均恢复至正常;有效表示治疗后腹泻症状显著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大便性状和次数均明显改善;无效表示治疗后腹泻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性状和次数无改善[5]。

比较两组患者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包括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判定工具为简易生活质量量表[6],评分项目包括:生理、心理、情感,单项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及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对比

研究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对比[(),d]

?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心理、情感等生活质量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理、心理、情感等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对比[(),分]

?

2.3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目前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很多研究者认为该病与神经病理、胃肠道运动紊乱、肠道菌群异常等有着密切的联系[7]。糖尿病性腹泻患者常常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这种神经病理导致胃肠道运动紊乱和胃肠道分泌物的异常,而胃肠道运动的异常则会导致食物和消化液的聚集,导致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生。因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症,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长期的腹泻会导致病人无法正常吸收营养物质,容易导致营养不良[8]。

本文给予研究组患者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腹泻患者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参考组(P<0.05);研究组腹泻患者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两组腹泻患者治疗前生理、心理、情感等生活质量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理、心理、情感等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可见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腹泻症状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中药乌梅丸是中医治疗腹泻和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的常用药物,中医认为,腹泻属“泄泻”“下利”范围,糖尿病在中医体系中属于“消渴”范畴,消渴之人五脏失濡在先,继之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混杂而下,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便会引起肾阳不足,脾失温煦,阴寒内停,湿寒相裹,发注于下,而为泄泻。所以,从中医角度上讲,糖尿病性腹泻是由于木旺乘土,寒热错杂引发,在患者的治疗上应从温肠固涩、柔肝清热燥湿入手。乌梅丸方剂最早出自《伤寒论》[9-10],在《伤寒论》中有记录:“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由此可见,乌梅丸乃厥阴病主方,乌梅丸之组方遵循寒温并用的原则,乌梅丸方中的乌梅具有良好固涩功效,川黄连则是中医常用的止痢厚肠胃药物,黄柏则可以产生良好的清热效果,且入肾燥湿;炮附子、干姜则可以帮助患者逐中下焦之寒,提升温肾健脾之力,联合肉桂、党参、川椒、细辛、当归等药物,共奏良好的温肠固涩、柔肝清热燥湿功效,且随着患者症状加减用药,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药理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腹泻患者采用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该方可调节胃肠道运动,乌梅丸中的乌梅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以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减少水分的丢失,从而减轻腹泻症状,同时,乌梅丸中的黄芩、黄连等药物具有抑菌作用,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防止有害菌滋生,从而减轻腹泻症状[11-12]。

综上所述,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能有效促进症状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乌梅性状研究组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彭涛妙用乌梅丸加减验案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望梅止渴话乌梅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陆地棉数量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