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文化传播手段创新

2023-12-05 19:27李齐亚
公关世界 2023年1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李齐亚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革命始于农村,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不过当前我国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没有对红色资源深入利用。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需要在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利用,进而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焕发光彩。基于此,本文从乡村振兴视域下传播红色文化的意义入手,讨论红色文化传播助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阐述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如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传播红色文化,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播手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全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需要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创新外在表现形式,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激发红色文化活力。当前要继续发挥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媒体融合为乡村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全新机遇和挑战,而媒体融合的时代下需要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支持,提升红色文化传播质量,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传播红色文化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多元价值,需要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重视资源整合,集合多方力量,进而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长期以来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手段陈旧,而在融媒体时代下需要对各种媒体资源整合,打破单一的媒介形态,加速红色文化内容产出,进而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整体来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播红色文化具有以下意义:

(一)培育乡土人才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开始大量涌入,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很大难度,所以需要留住人才,通过农村资源自我发展,提供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让个人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从人才培育的角度讲需要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真正留住人才,可以将红色文化作为传播手段,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促进对外开放,提升创业的吸引力在,再如借助乡村的新面貌吸引人才资源与创业者。最终通过红色文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1]。

(二)打响乡村红色文化品牌

通过新媒体技术的支持,我国具有红色资源的地区需要加强品牌建设,以此带来经济效益,不过形成文化传播品牌具有长期性,必须明确发展定位,整合地区生态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而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的深入结合。与此同时,需要将乡村的红色文化品牌作为宣传对象,促进红色文化深度发展,让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传播效力,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传播平台,进行将二者融为一体,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三)助力乡村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巨大的思想价值与教育价值,所以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需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通过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红色文化的发展。新时期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促进和红色文化之间的交流,进而拓宽宣传覆盖面,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文化传承。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将地域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充分融合,促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比如将丰厚的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结合,进而打造更加完备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2]。

二、红色文化传播助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

(一)促进产业兴旺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产业兴旺是重点,部分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需要龙头产业参与市场,将红色文化资源推向市场,进而打造新兴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产业模式,促进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需要促进红色文化传播,进而赋能农业、旅游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文化基础。

(二)培养红色人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始终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发展革命老区的关键。传播红色文化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让群众了解党经历的苦难与辉煌,进而发扬革命传统,带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为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3]。

(三)推动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可以为群众提供生态宜居的环境,所以新时期需要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并且配套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同时要积极探索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路径,让红色文化结合田园风光,让生态旅游和红色文化的教育元素结合起来,为当地群众提供具有浓郁红色氛围的生活环境。

(四)建设乡风文明

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可以打造良好的乡村文化,进而从这一层面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借助红色文化可以实现礼仪文化浸润人心,用资源德化人心、用文明实践凝聚人心,进而利用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群众的文化底蕴,实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五)提升治理效能

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文化不仅具有教育作用,还可以将其作为治理乡村社会的重要资源,所以对其挖掘与借鉴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需要通过文化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当地群众带来实惠,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红色文化下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最终提升治理效能[4]。

三、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一)传播与宣传深度不足

当前部分革命老区在宣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发展,未能将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结合,所以在宣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缺乏特色与感染力。从传播途径上看,主要是采取说教式的方式,并且带有明确的政治性和目的性,也不利于群众接受与理解。

(二)群众对于红色文化關注与理解不足

我国的红色文化年代久远,尤其是青少年对相关内容了解不足,将红色文化视为革命文化,甚至认为学习红色文化没有实际作用。事实上,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对个人发展、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密切。红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已经进化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文化,其中抗洪救灾精神、航天载人精神都是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延续,需要通过有效途径转变人们的思想[5]。

四、如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传播红色文化

(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新时期,红色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方面起到了理论支撑作用,可以净化不良风气与言论,所以继承和发展传统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时代发展,引导群众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说明的是,文化自信不是将文化和自信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基于文化发展的前提下熟知文化基本内容,把握文化发展方向,最终对文化价值的认知。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深入研究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进行专题研究,实现广泛传播与重点宣教结合,并且关注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此外,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好艺术形式这一载体,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加强新媒体的应用

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还需要与时代同步,采用先进的传播方式,当前红色文化被新时代赋予更多的内涵,而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让红色文化在数字时代“活起来”。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与接收较为缓慢,主要是依托讲座、场馆参观等传统形式,导致示范效应不强。新时期可以利用新媒体,其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代入感强、艺术效果震撼等优势,能吸引年轻一代把握红色文化。为此要科学制定红色文化挖掘与传播计划,将受众特点作为红色文化传播重点,并且对媒体资源加以整合,制定好发展规划,对本地红色文化的亮点深入挖掘,制作网络宣传精品。通过利用新媒体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宣传,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信息化建设,并且需要发挥微信、微博、短视频、微电影的作用,多角度展示红色文化精髓,不仅能生动的宣传红色文化,还能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扩大受众群体,助力乡村振兴[6]。

(三)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红色艺术创作把红色党史题材和艺术元素结合起来,进而形成形象鲜明的艺术经典。需要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而描绘党的红色历史,探索多种艺术表达方式,让红色历史更加鲜活。要点如下:其一,重视地域性与典型化。在挖掘地域性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实地采风、访谈笔录等形式,进而提炼地区红色典型事件与历史事件,做好地方专题研究,提炼不同红色时代的内涵,进而丰富创作内容,将艺术作品的地域性与典型性结合。艺术作品要贴近群众,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创作的红色艺术作品要追求客观与主观表达结合,保证具有故事性和形象性,让艺术作品更有鲜活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进而书写与弘扬红色精神。比如利用革命老区的红色歌曲、舞蹈、美术作品,典型作品包括红色歌曲《保卫黄河》、红色舞蹈《洪湖赤卫队》、红色电影《红色娘子军》,红色美术作品《开国大典》。近年来,诸多的红色艺术作品中融合了时代元素,结合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让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感[7]。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小事衬托,大事浮出,也就是从普通人的视角见证社会发展,这一途径让作品贴近大众,让群众感受更加深刻。艺术家们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塑造了普通群众的典型,之后深入挖掘与展开联想,用小故事揭示新时代。红色艺术创作只有从生活中提炼题材,之后强化细节表现才能让艺术形象更加生动饱满,拓展作品的艺术深度。比如红色影片《建党伟业》《八佰》等都引起了强烈反响,而《我和我的祖国》更是从小人物的视角进行宏大叙事,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宣扬了将国家利益凌驾于个人价值上的崇高信念。再如《高高山上一头牛》弘扬了赤牛坬人负重奋进、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颂扬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情系家乡、心系百姓的品质。

(五)完善舆情监控机制

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过程中注重新媒体平台建立的安全问题,关注群众互动和信息反馈,及时修改信息资源。要点如下:其一,加强对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正能量引导,需要地方部门对红色文化传播进行舆情监测,完善信息收集途径,打造双向沟通机制;其二,在革命老区安排红色文化传播舆情信息员,全面负责和红色文化传播有关的信息收集工作,之后汇集舆情信息,便于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关注重点反馈情况;其三,相关部门也要注意舆情监测,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保障红色文化在网络空间传播合法传播,比如及时跟进具体事项,有效协调办理的事件,之后通过政府网站和权威媒体向受众公布结果,增强双向互动,进而促进红色文化传播[8]。

(六)促进文旅融合

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可充分融合地域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促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老革命区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并且自然资源丰富,通常保存着大量历史文化遗产,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可以结合红色文化,创造出完备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此外,可以通过红色旅游、红色衍生品惠及革命老区群众。地区红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可自行结合本地红色资源,选择典型性的资料重点宣教。

结语

综上所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革命老区发展带来了帮助,需要对丰富内涵的红色文化深刻挖掘,做好传播工作,让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能碰撞出多重火花。在融媒体时代下,需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新媒體的应用,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此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舆情监测机制,促进文旅融合,进而让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助力,提升地区知名度,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雅婷,谢天翔.红色文化传播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困境与突破——以江西革命老区为例[J].记者摇篮,2023,11(8):27-29.

[2]岳庆英,肖涵.乡村振兴下桂北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0):21-23.

[3]望萍,黄鋆,刘珩.乡村振兴背景下双高院校服务乡村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国际公关,2022,11(24):115-117.

[4]赵楠.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乡村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J].文渊(高中版),2021,23(12):432-433.

[5]黄琳庆,刘韶瑞.地方红色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研究——以桂林红色文化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22(3):79-83.

[6]钟之.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探析——以沙洲村为例[J].大众文艺,2021,23(8):227-228.

[7]张喜龙,李雯,侯薇.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困境研究——以保定冉庄为例[J].农村青年,2022,11(12):21-23.

[8]方樱帆,宁碧波,张宇.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范式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5):128-132.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