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模式音乐课堂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2023-12-05 09:08郭若萱王晶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育心理健康

郭若萱 王晶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自身的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因此极易导致心理问题。音乐教育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传统的单模式音乐课堂与创新的多模式音乐课堂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不同模式音乐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程度,发现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更加积极的干预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模式音乐课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心理健康;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9-0055-04

一、研究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得到了重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因此对初中生进行音乐教育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因材施教,以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了解相关音乐知识、音乐曲目及其背后的人文故事;让学生感受音乐释放的魅力,并体会音乐曲目的优美。当今是网络社会,多媒体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学生更喜欢接受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对于传统的单模式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不能充分满足新时代下的教学目的和观念。这时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崭露头角,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但把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应用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中,目前国内未见报道。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教学模式音乐课堂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情况, 本文研究了不同教学模式音乐课堂对学生心理的触动程度,并以学生为主体,探寻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测试主体

项目小组成员编制了“初中生音乐课堂教育与心理健康关联调查表”。本项研究于2022年3月到6月开展,选择河北省石家庄市两所中学中的20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一所中学实施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参与人数100人(男生50人,女生50人)(平均年龄14岁),另一所中学实施单模式音乐课堂教育,参与人数100人(男生50人,女生50人)(平均年龄14岁)。所有研究对象为随机组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维普网”中进行文献搜索,查找并整理国内外有关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以及初中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献。

2.問卷调查法。在音乐课结束后的课间发放调查表200份,每位学生需要认真填写,在下节音乐课上课前由每个班的班长收回,以保证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主观评分的内容包括对音乐课的喜爱程度;是否愿意主动参与各个音乐游戏;是否愿意主动视唱练耳;是否愿意主动展现自己;是否觉得自己开朗了、爱笑了以及是否愿意主动完成音乐教师留下的课外作业等。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包括学习、自我、人际、适应、情绪五方面。学习方面主要包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自我方面是能面对来自外人对自己的评价;人际方面是指与外人之间的交流无焦虑情绪;适应方面包括融入周围环境;情绪方面包括情绪稳定,能进行情绪调节。进行主观评分采用Likert四级评分的方式,分别使用1~4分进行评估:完全可以干预4分,大部分可以干预3分,一部分可以干预2分,完全不可以干预1分。收回问卷200份,有效率100%,所有数据做到了真实可靠。

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录入以及统计学分析:应用百分比分析不同模式音乐课堂教育是否对初中生的心理干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的方式,分析多模式音乐教育对初中生的心理干预程度是否与单人单乐器的传统单模式教育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三、研究结果

(一)初中生对音乐课堂效果的评价情况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初中生对多模式音乐课堂的评价百分比远远高于单模式音乐课堂。初中生比较愿意接受多模式音乐课的教育。初中生在多模式音乐课堂中,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游戏,而在单模式音乐课堂中,学生则属于不积极不主动。初中生通过多模式音乐课堂的熏陶和教导,性格和兴趣都有所改变,甚至促进了文化成绩的提高。

(二)音乐课堂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如表 2所示,多模式音乐课堂的主观评分高于单模式音乐课堂的主观评分,这说明多模式音乐课堂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大于单模式音乐课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初中生在单模式音乐课堂中的学习、自我、人际、适应、情绪五方面均与多模式音乐课堂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对这五方面不同模式的差异进行了两两比较,由此具体分析出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受不同音乐课堂模式的影响。

四、分析与讨论

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合理组织与规划教学,由此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从而达到真正陶冶青少年审美情趣,培养青少年音乐素质的目标。音乐课堂能否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衡量一个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随着我国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多,教育教学改革也向多模式教学发展,艺术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如何构建多模式教育成为教学改革中面对的新课题。多模式教育已在多学科中应用,特别是美术教育,但对于音乐教育的多模式教学研究还很局限。现阶段一部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施传统的单模式教学,通常仅用单一乐器进行授课,因此远不及多乐器组合给学生带来的视觉以及听觉上的震撼。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是教师有针对性进行的实践性教育,形式多样,既是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有机结合的互动教学,又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帮助学生获得最佳音乐学习效果的教学。多模式音乐课堂教学可应用多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来让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感悟并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多模式音乐课堂提倡因材施教,能以音乐故事感染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情绪,进而使其积极参与、自然融入音乐课堂,并克服心理障碍。

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以及较强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音乐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如此既可提高初中生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又可让音乐成为舒缓学生压力,放松身心,指引其走上心理健康之路的动力。这样一来音乐课堂就成为了初中生增强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场所,以及初中生智商和情商提高的重要途径。

多模式音乐课堂上单一教师采用多样的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应融入思想教育。即音乐教师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含义。比如借助歌词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以学唱流行歌曲《孤勇者》为例,教师可鼓励学生查阅网络资料以了解该歌曲创作的情感,让初中生感悟奋斗者的力量,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不轻易放弃,为梦想而战的毅力,这就使音乐教学得以升华。在进行《红色娘子军》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欣赏《洪湖赤卫队》电影,使其在感受洪湖水优美自然景观的同时,体会音乐的魅力,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还有利于學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音乐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其树立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建立了思想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歌唱比赛,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团体合作精神,即与人交往无焦虑,如此可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从容大方的健康心理。

多模式音乐课堂上两位或多位音乐教师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用音乐独有的方式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可使音乐课成为中学生解压的手段。即首先多位音乐教师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去演奏同一首歌曲,来让学生体会不同乐器的音乐之美。例如两位教师可用手风琴和二胡分别演奏《赛马》,然后进行二重奏,如此有利于帮助学生忘却其他课上出现的困倦、疲惫、压力、苦恼,恢复良好情绪,同时学习音乐的专注力也能大大提高。其次两位教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加强心理辅导。例如一位弹奏钢琴,另一位视唱练耳,并随机选择学生加入其中,如此可保证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少部分学生因自身音乐天赋的缺陷,在课堂上不敢展现自己,有很强烈的自卑感。对此音乐教师需要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其提高自信心。例如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表扬,促进其对音乐的醒悟,并激励其找回自尊,展现自己的优点,由此学生可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良好情绪。同时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创建相应的教学视频,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而优化学习效果。

从调查数据来看初中生比较愿意接受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且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干预作用也大于单模式音乐课堂教育。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作为一种创新教育,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力,同时还能够将初中生的心理疏导到健康的层次,因此值得推广发扬。

本研究仍有一些不足:第一,虽然采用了两个学校同年级的初中二年级学生提供的数据进行研究,但是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是否对不同模式的音乐课堂评价具有差异,没有进行分析;第二,本研究并没有分析性别是否对不同模式音乐课堂的评价存在差异;第三,由于数据量的限制,结果的随机性增强,统计的检验力下降。

总之,多模式音乐课堂教育使得音乐课堂具有更强的感染力,甚至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干预作用。对此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模式音乐课堂的功能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干预,如此既可以让每一位初中生都爱上音乐课堂,达到提高其音乐素养的目的,又可以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蜕变成健康阳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梅霞.音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探微[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6):2.

[2]李健华.浅谈音乐教学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2):1.

[3]俞国良,王   勍.社会转型:少年初中生心理健康结构与特点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1):7.

[4]徐   蕾.多模式教学改革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改革的影响研究[J].智库时代,2018,(27):2.

[5]王   娜.论融合外国经典体系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构建[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7):2.

[6]于文浩,张豫丽.翻转课堂的施动主体:教师的价值和正能量——访“翻转课堂先行者”乔纳森·伯格曼[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3):7.

【责任编辑 韩梁彦】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音乐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