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定位有尺度,家校共育促成长

2023-12-09 13:46
考试周刊 2023年45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助力

关 青

一、 引言

加强教育互动,依靠家长的情感关怀、教师的文化引导,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的方向。新时期的教师应积极发挥网络技术的价值,进而构建家校共育的全新教学模式,实现家长与学校的有效交流,助力学生成长。文章以小学生的发展实况为切入点,展开了推进家校共育的实践性探索,希望给予广大教师一些教育教学参考。

二、 新时期青少年心理特点与矛盾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由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十分明显,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各类信息的传输方式趋于广泛,孩子们极其容易出现“早熟”的状况,在孩子们心理健康状态发展过程中产生相应的矛盾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维度:

(一)学生心理“封闭”和“开放”的矛盾

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产生“封闭”的心理,表现在他们不愿意向他人(包括师长、同学)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即使是对自己的父母,也会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封闭”的心理通常会让学生非常孤独。但同时,学生也会具有“开放”心理,他们正处于充满活力以及朝气蓬勃的阶段,精力充沛又渴望释放。在这一视域下,青少年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实现对信息的辨别,展开正向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联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借助网络促进家校共育。

(二)求知欲和辨别能力间的矛盾

小学时期,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建立认知的阶段,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尤为强烈,容易接受一些新知识和观点。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匮乏,整体的识别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有时会全盘接受所有信息。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不同平台衍生出来的信息、广告、浏览页,真实性是无法辨别的,会赋予学生直接性的认知,而学生很难进行全面和适当的评估,会良莠不分、真伪不辨,使得不良信息影响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

(三)性心理中的矛盾

青春期的学生呈现出了渐进的生理成熟,但是,心理方面的发展却尚未成熟。阶段性的调研充分证明,青春期的孩子们会产生更多的性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性有好奇心和敏感性,对性冲动的困扰,以及如何与异性友好交往的困惑等。因此,青少年面临的问题是认知缺陷造成的无法厘清科学生理知识的界限,导致许多与性别有关的心理矛盾产生。

总而言之,青少年往往是社会上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的讯息,但是也经常处于心理矛盾中。

三、 以家校共育为主线,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在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都会被认为是教师的责任和工作部分,很多家长在主观上认为:教师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以及教学方法,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是学校方面的事。在这一错误思想的限制之下,很多家长完全忽略自身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扮演起了一个类似“局外人”的角色。但是从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看,仅仅依靠教学所制定的原则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往往无法起到较好的效果。

立足于学生成长的经历与环境,家长是他们最常接触的角色,对学生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言传身教,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辅导,尤为重要。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往往可以构建一种协同育人的机制,以营造出全方位的教育氛围。

因此,在网络时代,基于家校共育选择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尤为重要。家长与教师之间通过合力,可以使教育本身变得更具有针对性,进而促使学生在有效的点拨与指导下,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健康的态度,自然而然地改善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实践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隔阂的消除。

双方的经验交流,也可以使双方真正了解孩子成长的各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方面可以联系家长所给出的学生特点,来设计具体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给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等,有助于家长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如果在应用过程之中出现了不良的反馈,也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进行调整与纠正。而在网络时代,各类先进技术的运用则可以为家校共育提供有效的契机,为双方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助力。

四、 发挥信息平台的智能性,建立家校合作平台

先进平台的开发以及运用,往往可以为教育教学带来有效的助力,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更加便利。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教师应积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展开对信息平台的实践尝试与探索,充分发挥出其本身的智能性,并将其融入教育全过程中,实现家长、教师之间相互的深度沟通,促使家长成为教育过程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进而立足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配合学校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促使孩子们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自我控制能力等,助力学生的成长。

阶段性的观察与调查研究充分证明,信息平台的开发能够帮助教师家长之间达成优秀的交互,其最核心的优势在于: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是,教师可以在参与教学工作的同时,运用空余时间实现与家长交流,实现科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建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等。而对家长来说,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之下,也可以运用这类线上软件,结合教师的引导,选择合理的方法展开对孩子的观察,实现对他们心理状况的把握等,改善传统意义上信息闭流的情况,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进阶。

因此,在实践过程之中,广大教师应积极做好线上平台的开发以及运用工作,打造出更加优秀的交流模式。结合最常用的微信群聊来论述,教师可以对这一软件进行新型的加工,将其打造成为一种资源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实现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核心在于向家长渗透更多心理健康的教育经验,指导家长展开交流。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群聊开发资源共享的模块,对接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体的形式是在微信群组织中上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实现多方面的有效渗透,比如,规则意识、挫折教育,进而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达成由内而外的教育效果,改善以及创新形式,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

另外,为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师可以运用群文件的形式,投放有关联的资源,使得家长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形成有效的方法,去契合学生认知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但教师需要注意,他们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是广泛多样的,不仅仅是学习压力方面,而是涉及生活、家庭、与人相处等,要引导家长全面转化原来的教育方式,在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最后,教师也可以运用微信平台来打造反馈机制,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释,并且实现整合等,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发挥出线上平台的价值。

五、 彰显网络技术的交互性,构建家校互动活动

深化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于增强家长与教师互动,实现教育经验之间的交流等。阶段性的实践证明,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要家长之间的深度联系,家长结合教师所给到的主题,观察孩子的状况,及时给教师反馈性的意见,这样对孩子们的全面成长,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广大教师也应充分运用家长所产生的教育思路,寻找契合的点,设定教育目标,用以构建一种合力教育机制。在这一背景下,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则可以及时地提供助力。教师则需要重新审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开发创新,消除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的隔阂,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长。

设计互动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教育活动,往往需要使各个主体,即“家长、教师、学生”在同一空间之内共同参与,因此实际推进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则可以有效打破空间限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开展。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论述,在进行学语文教材《搭石》一课程的延伸教育中,教师则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来推进活动。具体的形式可以是:以“过河”为主题,引导学生和家长在户外环境中用木制方块在脚下搭建桥梁,一次只能移动一座。方块,父母必须背着孩子快速前进,脚不能脱离木块,否则游戏失败。这些有趣的活动加强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他们的亲子关系。而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则可以及时地渗透心理教育理念,如“认识到木块石头的重要价值,理解在游戏中包含的奉献精神”。

在与父母共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他们的默默奉献,进行密切的情感交流,感受父母“伟大的爱”,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感激之情。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活动感悟,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实践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是重要角色,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心理成长。

六、 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定期学习

沉浸式的氛围打造,往往是升华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辅助。因此,基于网络技术所打造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则可以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发展提供助力。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分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等,从更加契合他们实际需要的角度来实现资源搜集并整合,形成系列性、整体性的资源库,促使家长发挥主导作用,陪伴学生共同学习等,在实现深度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带给学生正向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克服困难的品质,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等,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

学校与家庭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环境,而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应该更加全面,教育理念更加科学,这样才能够助力学生的成长。尝试设计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资源,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心理维稳状态,也可以使家庭中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更加科学与合理,使学生在定期的参与中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比如,以《伯牙绝弦》这一故事为例,这个故事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一文章中主要讲述了俞伯牙以及钟子期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真诚情感,向小学生展示了友谊的重要价值,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建立与人交往的积极心理。所以,这类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重点。故事本身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促使他们达成主动积极和专注的状态参与学习,建立更加完整的心理健康知识体系。

又如,以《风筝与纸船》这一童话故事为例,其中的松鼠和小熊是一对好朋友,但是因为小事生气了,他们每天都在想对方,但羞于主动道歉,最后,他们通过放风筝、堆放船只来和解,更是体现了朋友的珍贵。再如,以《白居易与刘禹锡》这一历史故事为例,其中的“白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刘禹锡去世时,白居易不仅哭了,他还写道:“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白居易对朋友的赤诚之心。

同时,教师也可帮助家长选择童话、寓言和绘本中的故事,将其转化为剧本,在家庭中渗透,也可以在校园中运用表演戏剧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友谊和包容的重要性。在戏剧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指导家长承担教育责任,并结合童话、历史故事场景,添加空白词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戏剧表演之后,研讨活动也需有效推进,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友谊重要价值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乐于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重视他人的情绪和观点,平等地交流学习。

七、 构建心理健康档案,把握动态成长情况

全面精确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建立在动态成长情况之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把学生动态或心理变化记录在档案中,达到状态监测的目的,使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其措施包括:记录学生的心理特征或表现,简要归纳学生不同时期的个人生活状态,或是提交的心理咨询内容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记录保管必须建立完整的机制,由专人负责,必须准确客观地呈现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变化,不应随意改变。在基本信息记录上,更是应涵盖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早期教育、学生病史、教育经历、家庭成员的心理测试、诊断和病史等。因此,遵循管理、科学教育的原则,收集信息,创建档案,网络技术呈现出了重要的运用价值,有助于实现精确教育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立足于学生的动态成长情况,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展开个性化方案的制定,达成适时心理疏导。

再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做到正视现实,又要与家长合作,予以引导,改善学生消极的思想或情感,有针对性地展开健康教育,防微杜渐,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八、 结论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模式的运用,是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网络技术开发则可以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作为教师,应分析学生心理的矛盾,进而以家校共育为主线,立足学生成长的经历与环境展开心理健康辅导,与家长合作构建一种协同育人的机制,以营造出全方位的教育氛围,逐步设计出具体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促使孩子们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逐步建立克服困难的品质,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等,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助力
家校距离
助力成功七件事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