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高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3-12-09 15:19尚冰冰
经济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数字经济

尚冰冰

引言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互联网和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应用和广泛普及逐渐催生出数字经济这种新的经济业态,对各行各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近年来对数字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将发展数字经济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劳动力市场而言,数字经济的出现加快了就业结构的转变,其带来的就业替代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也愈发明显。根据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发布的《2023 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就业》报告显示,数字经济带动了就业结构的深度调整,预估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会带动4.49 亿的就业人数。此外,根据2022 年9 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在新增的158 个新职业当中,与数字经济有关的就有97 个,可见数字经济在我国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与数字经济有关的岗位人才需求量也在急剧攀升。在此背景下,探讨数字经济对高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于优化和完善高校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经济和就业质量

(一)数字经济

1.数字经济的定义。数字经济是与传统经济相对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源于信息化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具体指的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识别、筛选、存储、使用等操作,完成对数字信息的优化配置及创造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 年)》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突破50 万亿元,占GDP 的比重也从2021 年的39.8%上升至41.5%,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

2.数字经济的特点。相比传统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不受时空限制。数字经济并非单独存在于某个国家和地区,而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系为一个整体,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数据的快速搜集与分析,实施传递与共享,其快捷性远超传统经济形态。二是渗透性比较强。数字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各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渗透性都比较强,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并加速了三大产业的融合趋势。三是附加性比较高。附加性主要指的是经济附加值,在数字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其产品定价策略与传统经济学的定价策略自然有所不同,通常知识和科技含量越高的产品,其附加值也就越高。四是边际成本递减。传统经济模式下产品生产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即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生产成本也会不断增加,而在数字经济模式下,由于产品依赖数字技术,而数字技术只要研发成功便可重复使用,每生产一单位的技术产品,只是对研发结果的简单拷贝,生产成本也会逐步减少。

(二)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一般指的是从业者对于实际工作岗位的满意程度,其中主要包括对工资待遇的满意度、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对个人发展前景的满意度等。对就业质量的分析能够了解从业者工作状态、企业经营状况以及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等信息。而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高校教育目标、企业岗位要求及学生自身所学专业的契合程度。一般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与高校培养目标越接近、越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且与所学专业对口,那么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就越高。

二、数字经济对高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一)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高校学生的就业结构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广泛应用,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为深远,使得高校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多地集中在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服务业化趋势将会更为明显。与此同时,企业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知识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会不断上升,这也会促使高校对现有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增设一些符合时代发展、企业需要的新专业,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这样不仅优化了原有的高校学生就业结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二)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

数字经济展现出的无限活力激起了民众广泛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校大学生作为充满智慧和创新意识的一代,对新技术、新模式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创新创业的主要群体,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降低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门槛。相比传统的创新创业模式,高校学生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接受和应用程度也会更高,这会帮助他们突破传统商业模式的束缚,不断开创新出的商业模式,不仅实现自身价值,也会推动高校就业质量的提升。

(三)数字经济有利于开辟高校学生的就业空间

在传统经济环境下,高校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往往集中在与专业对口或一些“喜闻乐见”的岗位上,可选择的就业空间相对有限。而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其中融合的信息技术种类繁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这必然也会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1]。比如大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质检师等,正是数字经济创造的新岗位、新职业,无疑给高校学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使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行业、领域和岗位职业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各大高校也日益重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工作,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在数字人才的供给方面仍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数字人才的需求。

(一)学科专业更新缓慢,与数字经济发展要求不一致

对于数字经济时代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技术等,需要具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支撑,而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科专业设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校缺乏数字经济意识,没有看到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数字经济对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现有的学科专业仍偏向传统,除个别信息化课程、信息化专业之外,基本上没有设置与数字经济直接有关的课程与专业,以致于高校毕业生很难从事与数字经济有关的行业,限制了学生的未来发展空间。

(二)人才培养观念落后,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在传统人才培养观念中,知识和能力培养始终被摆在核心位置,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这种培养模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却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讲,数字经济是数字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外,往往还要具有除专业技能以外的多项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数字经济时代为企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多贡献[2]。然而很多高校缺乏复合型人才培养观念,过于注重对学生本专业单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关联技能对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性。

(三)产教融合渠道不畅,学生素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从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于学生实习环节的组织安排情况来看,产教融合渠道不畅的问题比较明显。一方面,学生实习内容与专业课程相脱节,很多高校只是要求学生完成既定的实习任务,而对实习内容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匹配,是否达到深化知识、锻炼能力的目标等,并没有更多细致化、指标化的考核,只要撰写实习报告即可“过关”;另一方面,企业与高校在学生实习方面的沟通不够细致,没有制定具体、详尽的实习合作机制,导致双方对于学生实习的目的、动机并不一致,高校虽然有意让学生进行锻炼,但企业可能只是为了应付高校,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研发、生产和管理等具体工作事务当中,而只是让他们从事一些基础性的辅助工作,整个实习过程犹如走过场一样,学生难以从中有所收获。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高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一)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增加数字经济学科专业比重

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工作,首先应该从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入手。针对目前高校学科专业更新滞后的问题,高校管理者应该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劳动力市场对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点和需求量,然后进行全方位科学研判,根据办学目标,对当前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优化,除了继续强化本校优势学科以外,要适度增加与数字经济有关的学科和专业,不断加大数字经济学科专业在整个专业结构中的比重[3]。而对于学科专业所用的教材,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根据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补充、更新。同时,高校应该围绕新学科建设,强化多学科的横向交叉和融合,促进各学科的优势互补,进而使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完善、更加合理。

(二)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健全数字人才培养机制

通常,高校的人才培养观念与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有着密切联系。在传统人才培养观念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程度较低,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要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的质量,就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训能力为中心,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高校教师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使他们多接触和学习与数字经济有关的教学新思维、新知识、新方法、新经验等,把数字经济融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存储、应用数字信息的能力[4];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增进对数字经济知识和数字信息技术的了解,并通过相关案例资源深化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灵活运用。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厘清和解决在就业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5]。

(三)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高高校学生数字经济素养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而言同样如此,唯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养。因此,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首先,高校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布局[6]。高校应该围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设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并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定期安排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增进学生对自身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以及对企业岗位人才实际需求的了解,激励他们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订单制、学徒制等方法,形成对高校学生的协同培养,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同步发展。

五、结语

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个阶段,高校学生都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后备力量,而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未来,而且与高校教学工作、企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面对数字化人才短缺的情况,高校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推动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加快实现产教融合发展,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胜任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数字变变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