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京口实践”

2023-12-09 18:37
江苏教育 2023年41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学校

仲 伟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位于镇江市主城区,区域教育工作整体呈现“底蕴丰厚、资源丰富、样态多元”的稳定良好态势,但同时也面临“发展不够均衡”“与群众期盼不够匹配”“城乡教育生态落差”等持续挑战。集团化办学正是教育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从规模带动走向质量驱动的重大转变。

2013 年,京口区在义务教育阶段启动“学校共同体”建设,目标是建成6 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由1 所组长学校和2 ~ 3 所成员学校组成,重点在集体备课、团队教研等方面开展校际合作。这种以“共研、共备、共学、共进”为主要特征的“共同体”建设形式,带有当前集团化办学的部分特征,在薄弱学校托底帮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面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京口区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育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京口区坚持“布局优化、师资培养、质量提升、特色发展”四大工程同向发力,先后通过“两区一线”教育布局调整、“三名”工程实施、区域“跟踪式”质量管理实践等专项行动,持续改善区域办学基础条件,竭力推动区域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学有优学”“学有优教”的迫切需求。

一、坚持“利于成长、旨在成全”的价值导向

集团化办学的推进不在于集团的形式,不限于集团的规模,而要切实将满足人民群众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服务学生全生命周期健康成长作为办学立校的根本任务。为此,京口区首先将集团化办学结构性、功能性设计作为重中之重予以先行考量。

1.统筹多方力量,绘制新蓝图

2019 年年初,京口区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共同体”建设经验总结座谈会,接受教育专家理论指导,收集学校校长的意见建议,倾听各类教师的体会心声,梳理各方面的资源,形成了“用价值追求引领、用文化力量聚合、用实践行动创生”的集团化办学工作导向,并由京口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 促进京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优化集团布局、创新管理制度、完善考核体系三个方面整体协同推进,京口区教育局以配套项目实施、评价评定等办法,将全区所有学校纳入集团化管理,实现集团化办学区域全覆盖。同时,制定区域、集团两级集团化办学三年行动计划,纳入“十四五”教育规划予以部署推进。

2.立足现实条件,构建新格局

京口区集团化办学工作不是零起点,而是在过往“共同体建设”基础上的再出发。在小学阶段,京口区以公平均衡为原则,调整建立“由1 所区内理事长学校领衔、3 ~ 4 所理事学校参与”的覆盖城乡、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集团基本架构,成立了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镇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镇江市红旗小学教育集团。在初中阶段,京口区以务实求进为原则,促成两所初中学校分别跨区域加入镇江市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和江南中学教育集团。

目前,京口区集团化办学呈现“多型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即以“名校办分校”为主要形式的“一体发展型”,基于集团内理事学校之间开展校际合作的“共研共训型”,由领衔学校与薄弱学校全方位深度共建的“牵手协作型”,以及初中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的“跨域联合型”。这些合作方式因地、因势制宜,分类、分层组合,通过日常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共赢。

3.对照目标需求,增添新动能

一方面,京口区引智聚才,组建三级智库,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省内教育专家顾问团队,定期为京口区集团化办学问诊把脉;与省内知名教育集团开展深度合作,与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行政跟岗、教师互访、课程共享等合作机制;组建由本地特级教师、资深校长和管理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开展日常指导督查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功能建设,各教育集团成立理事会、监事会机构,开展决策决议、监督建议工作,制定集团章程,搭建工作管理网络,建立理事学校定期议事、教师一体化研训等机制,为集团常态化运转提供制度保障。

二、倡导“谋于‘行合’、勿在‘趋同’”的办学文化导向

集团化办学是凝聚人、发展人、惠及人的一项教育改革举措。在推进发展过程中,京口区注重思考“如何让大家想到一起、干到一块”,又注意避免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

1.促进文化融合,在文化的一致性中凝聚办学共识

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通过积累和引导,可以展现一种集体人格。因此,在集团化办学之初,京口区就将集团文化的提炼与创设作为首要工作予以推进,意在通过以学校文化的一致性聚合思想理念,具化文化符号,促进集团各校文化共融生长,形成美美与共、教育大同的美好愿景。

例如,红旗小学教育集团各理事学校都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形成了各自的办学主张与文化品牌。红旗小学的“棋”文化、京口区实验小学的“和美教育”、桃花坞小学的“墨趣”文化、香江花城小学的“家天下”乡土文化,以及学府路小学的“养正教育”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因此,红旗小学教育集团将“和合”确立为集团文化标识,用“力合聚本,循规致和”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统领集团各项工作。

2.保持文化独立,在文化的独特性中彰显办学特色

纵观全区各所学校,有些学校面积不大,却有着百年历史;有些学校尽管地处背街小巷,也有过“高光时刻”;有些学校在城市化进程中旧貌换新颜,甚至异地新建,但文脉赓续始终。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保持校园文化独立,才能最大程度滋养一方校园的师生,这既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发展传承的新期待。

3.推动文化创生,在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发展格局

在集团化办学启动之初,京口区教育局便组织各教育集团和工作组,深入研究、多方论证,从切实提升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高度出发,优化集团化办学整体布局,充分考量文化积淀、发展进程、办学特质等多重因素,融聚情结纽带、文脉新生、行动共鸣等核心文化特质,形成了以文化融合为媒的集团化新发展格局。

例如,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的中山路小学和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都是江苏省“STEAM”课程基地,敏成小学是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谏壁中心小学的“躬勤”劳动教育特色鲜明,该集团便以“全课程育人”理念为指引,构建面向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课程、面向家长的家校融合课程、面向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面向管理的创新与行动力课程,这些课程成为集团文化创生的新载体。

三、落实“起于共建、重在共生”的实践行为导向

共建、共享既是集团化办学的逻辑起点,也是具体工作的落脚点,“建什么”“如何享”对集团化办学花开落地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践中,要更加突出过程性“共生”,要在项目孵化、管理赋能、队伍锤炼中让“共生”可见可触可感。

1.项目孵化:集聚一群人,让实践更具主动性

京口区采取项目孵化的方式,围绕集团化办学总体目标,以“规定+自选”的形式,着力推动“3+X”项目建设(“3”即“拔尖人才培养、学校内涵发展、教学质量提升”三大规定项目,“X”即各教育集团的自选项目),并有针对性地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分别对各项目的工作目标、行动任务及运作模式予以规范界定,建立区域、集团、学校三级项目实施与管理网络。其中,京口区教育局成立区级项目服务组,分别由人事科、教育科和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开展研判、协调、评估工作,各教育集团实行理事学校项目领办机制,按照“行政推动、专业主导、名师领衔、骨干带动、辐射参与”方式,广开“才”路,成立项目工作组,推动具体工作落实,进而形成“成事中成人,成人中成事”的良好氛围。

2.分布管理:发展一批人,让实践更具贡献力

集团化办学迅速实现了物理空间层面的集聚效应,让资源调配有了更多自主性和灵活性。既坚持理事长学校对各理事学校的统筹引领,又充分尊重各理事学校的管理自主权,成为集团化办学实践的升级之举。京口区以“3+X”项目管理为主线、扁平化管理为辅线,构建“分布式管理”网络,教育局、集团、学校之间互动协作,各理事学校校长负责项目独立运行,依托各集团专业委员会、名师工作室、教育资源中心等基本组织形态,探索“平行年级联盟”“学段学科协同”“项目骨干领衔”等机制,引导教师全面参与。例如,镇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建有“五彩石”学院,涉及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班主任工作和家校协同四方面工作,分别由四所理事学校校长负责运行,实现名师跨校使用,业务骨干统筹培养。应该说,目前集团化办学已从“火车头”牵引模式,转向“动车组”管理模式。

3.合理赋权:调动一批人,让实践更具能动性

集团化办学既要关注当下需求,办出家门口的好学校,也要目光长远,培养一批服务京口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好教师、好校长,切实扛起京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因此,京口区完善集团化办学从“聚变”到“裂变”的再生性集团发展机制,赋予教育集团更多自主发展和内部管理权限。一是在京口区编制委员会的支持下,增加理事长学校校级领导和中层职数,专门用于集团化办学工作;二是优化集团内部人事流动方式,引导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向欠优学校流动、城区骨干教师向城郊学校流动、欠优学校青年教师到理事长学校和特色学校跟岗;三是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用于集团日常运转和考核奖励。2023 年,京口区优化了资金使用办法,赋予集团创新项目资金审批权限,进一步激发集团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下一阶段,京口教育将继续深化探索和实践,推动教育人才不断涌现、教育资源不断集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学校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学校推介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