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五国体育文化简析

2023-12-09 00:32鹏,彭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老挝柬埔寨缅甸

王 鹏,彭 健

(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澜湄合作(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LMC)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沿岸的中国、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联合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该区域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发展.自澜湄合作启动以来,六国共同携手、团结奋斗,推动这一新型次区域机制的高水平发展,为该区域人民带来了实际的利益[1].LMC构建了“3+5”合作框架,即确定了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以及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合作方向,成功实施了许多惠及民生的项目,为全面长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但是现阶段体育合作在LMC政策体系内并未作为优先领域.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LMC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表示,LMC已经从快速拓展期进入全面发展期[3].合作框架也从“3+5”发展为“3+5+X”[4],体育界需要抓住拓展“+X”的时机,尽快纳入LMC的政策体系.

澜湄流域地区的跨境民族多达20多个,部分民族跨越国境参加本民族的体育活动,极大促进了国家间的体育交流与发展[5].本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区民族跨越国境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事实为依据,梳理澜湄五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历史与传承和现代竞技体育水平,为促进我国与湄公河国家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理论依据,加快LMC机制框架中的体育合作,发挥体育的独特价值,助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

1 澜湄五国简况

1.1 泰 国

泰王国,旧作“暹罗”,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与阿曼达海,国土面积为51.30万平方公里,是东盟创始成员国之一,同样也是“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支点.从古至今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早在元朝时期,就有中国陶瓷工匠来到泰国传播制陶工艺.泰国大城王朝时期,许多东南沿海民众来到泰国谋生,与当地老百姓水乳交融,播下了中泰友好的种子[6].泰国文化以佛教文化为主体,融合了中国、西方等国外文化,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性、较高的张弛度,以及泰民族的稳定性和紧密性,对泰国的独特性、民族性和国家独立性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7-8].

1.2 越 南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海岸,国家面积约为32.96万平方公里,东面溯临南中国海,陆地与柬埔寨等国家接壤,隔北部湾与海南省相望,是东西文明的交汇地[9].越南共有54个民族,分布在不同地区,复杂多样的传统文化习俗使得越南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绝大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通过在庙会和民间活动表演得以流传和发展.越南民族文化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风俗习惯和地理优势,成为了越南武学和武道诞生的沃土.越南武学和武道是在“人文”和“尚武”的生活哲理上形成的,是越南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指南之一.越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产生的,主导着越南文化的发展,具有文化结构的民族性、来源的多样性、文化内容的包容性和文化交流的主动性等特征[10].

1.3 缅 甸

缅甸位于东南亚最北端,缅甸的国土形状像一个长尾巴的风筝,面积约为67.66万平方公里,沿着马来半岛向南延伸,北部与中国接壤,而东部则与老挝接壤,西部与孟加拉国接壤.缅甸的种族是多样性的,一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掸族等.虽然缅甸没有正式的官方宗教,但是缅甸文化深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近十分之九的人口信奉小乘佛教,绝大多数缅甸人和掸族人都是佛教徒.佛教不但是缅甸人的宗教信仰,而且还是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经文,尤其是《吉祥经》,是缅甸人民的生活哲学[11].佛教文化最引人注目的表现是缅甸许多寺庙和寺院的宏伟建筑和雕塑,特别是仰光、曼德勒和蒲甘,缅甸中西部古王国(骠国和孟国)的遗址等.缅甸文化吸收了印度、中国、西方等文化,殖民时期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随着民族主义的增长和重新获得独立,聚集了新的力量,传统文化仍占据主体地位.

1.4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靠近泰国湾,陆地面积为18.1万平方公里,被泰国,老挝和越南包围.柬埔寨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但有100万至200万柬埔寨人居住在城镇,多居住在首都附近.柬埔寨人口以高棉族为主(85%).其余的人口由占族、中国人、越南人和一些生活在东北部的小民族社区组成,被称为“高原部落人民”,但他们属于不同的部落,如Phnong,Tomphoeun和Kroeung[12].柬埔寨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历史上经历过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也遭受过其他周边国家或民族统治入侵,即便在近代也遭受过法国的殖民统治,一直到1950年左右才取得了独立[13].柬埔寨文化由印度、中国以及其本土文化融汇而逐渐形成,印度教、佛教以及神王合一的崇拜作为主要特征贯穿其发展[14].

1.5 老 挝

老挝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南部,是五国中唯一的一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其主要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等,约占80%,国家疆域形状宛如一朵盛开在中南半岛北部的荷花.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49个民族和160个团体,统称为老挝族.老挝人最早信奉泛灵论,此后逐渐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转信奉小乘佛教[15].老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老挝人主要生活在低地河谷,种植湿稻,其他大多数民族则生活在高地,以旱稻耕作、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的农业为生.老挝拥有悠久的历史,可分史前社会与傣族移民、兰香(老挝-泰王国)、与暹罗的战争、法日的殖民统治、二战与老挝的独立、美国援助与共产主义的进步、中立的幻觉、老挝的秘密战争、共产党的接管、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九个阶段[16].老挝作为我国邻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以佛教文化为主,形成的文化具有共存性、多元化、兼容并包等特征,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为社会安定、政局稳定提供了保障.

2 澜湄五国主要的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所有体育活动的总称,且满足传统性的需求,通常在特定地区流传,之后再扩展至其他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历史性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凝聚了国家和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与认同.

2.1 泰国泰拳

泰拳是泰国的民族传统运动,是一种武术,起源于军事用途,可追溯到13世纪素可泰王国时期.泰拳被称为“八肢艺术”,因为它利用了8个接触点,即拳、肘、膝盖和踢腿.这与拳击和空手道等其他站立格斗运动有所不同,但与缅甸的缅拳(Lethwei)、老挝的老挝拳(Muay Lao)和柬埔寨的高棉拳(Bokator)类似.泰拳作为现代格斗运动,从泰国传统武术中汲取元素,于20世纪初首次正式化.这项运动受到英国拳击的影响,拳手们还放弃了用绳索缠绕的双手(“Kard Chuek”),并开始在比赛中戴拳击手套[17].

如泰国历史所记载,第一支泰国军队诞生于保卫王国的需要,士兵们被教导武装和非武装战斗.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武术发展为今天的泰拳,它的历史与国家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经常斗争和打仗,泰拳逐渐在斗争中发展和创新,在实战中检验和改进.古代泰拳更多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存工具,在国家个人受到威胁时用以自卫,战争以后,泰拳通过作为军事训练与娱乐得以存续.泰国人们爱好武术之风,每当寺庙庙会或重大传统节日时,泰拳常作为重要的表演节目,泰国人以打拳、看拳、赌拳为乐.由于泰拳独特的异域风情、神秘的拜师仪式与紧张刺激的表演,使得泰拳既是泰国民族传统体育,同时也是风靡世界的格斗运动[18].

2.2 越南武术

越南武术是由越南人民创造的,一方面来源于战争,另一方面来源于庙会和民间活动,以及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越南武术是越南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越南在经历了四千年建国护国、祖先抵抗外侵的过程,慢慢在积淀了深厚传统历史中诞生出来的特殊战斗技术、使用兵器技巧以及相关武术思想流派.越南武术是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以传统思想为导向,以儒家哲理、医学为理论基础,同时融合东方哲学,体现了阴阳说、五行的整体观念,还包括动与静、刚与柔之间的辩证关系[19].

根据研究,越南武术起源于高棉武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柬埔寨吴哥时代或更早的时期.越南武术经过长期的交流和融合,在此过程中逐渐吸收了多种武术文化的精华,如马来的班卡苏拉(Pencak Silat)等,形成了具有宗教性、实战性和融合发展性的特性.如今,越南武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六个门派:北河、平定、南部、引进中国、引进于其他国家以及当代越南的竞技武术.该体系下面有50多种不同的武术门派,总共约有363套武术.其中,越武道是越南本土最具影响力的武术形式之一[20].

2.3 缅甸藤球

早期东南亚历史学家将藤球(Chinlon)视为大型“节日和娱乐”中的一种流行游戏,直到殖民时期欧美文化的融入藤球才被定义为体育[21].Chinlon也被俗称为“脚踢的排球”运动.其规则要求双方运动员在一个类似羽毛球场地上进行比赛,同时采用足球和毽球的技术,将藤球踢入对方场地内得分,同时还要防止对方将球踢入本方场地.历史学家Anthony Reid在对游戏的一般性讨论中将Chinlon视为“一种非竞争性的运动,并且是最具东南亚特色的运动项目”[22].

关于Chinlon的发源地,东南亚的多个国家都声称是起源于本国,但是缅甸人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在本国的历史上建立了Chinlon时期.当代的旅游手册、流行杂志、政府网站和报纸都将Chinlon的起源追溯到Pyu文明(第一至第八世纪),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古代缅甸的第一个政治文化[23].另一个关于Chinlon的文献资料证明了它起源于13世纪蒲甘的“古典”王国,当时一位国王在晋升王位时被一位“暹罗”雕塑家赠送了一件象牙Chinlone,国王对这件礼物非常满意,于是下令用藤条制成,以便皇家年轻人可以演奏,由此Chinlon被流传,被编入法典,并与缅甸国家和社会的起源紧密相连[24].

2.4 高棉武术

高棉武术(Bokator)又称为Lobokkatao,是一种古老的柬埔寨武术,由吴哥军队制作并发展为近距离的战斗系统,以帮助高棉帝国从9世纪到15世纪保持对该地区的控制.高棉武术被认为是东南亚战斗形式之父,因其武器技术而受到尊敬,并被雕刻成致命的战斗工具,以帮助粉碎帝国入侵的敌人.与跆拳道运动不同的是,高棉武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战场上获胜,这就意味着它包括各种膝盖和肘击、胫踢、降服和地面格斗等.与东南亚其他武术相同的是,高棉武术的动作也是起源于动物的风格,如老虎、马、鹰等,将动物作为艺术的基础.

柬埔寨曾经历真腊、扶南和吴哥等朝代,在这些战争和政治变革中,拳术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有证据表明,9世纪时期就已经存在一种与柬式拳击非常相似的流派.这种拳击流派与东南亚其他流派如老挝拳、泰拳、高棉拳等均属于同源.严格来说,高棉武术已经不再存在,而是已经演变成了东南亚各国如柬、泰、缅、老、越等的不同形式和流派[25].

2.5 老挝拳击

“Muay”一词来自梵语mavya,意思是“拳击”.自古以来,徒手武术一直是东南亚的一部分,吴哥时代的高棉人练习了一种类似于跆拳道的风格,由于当时的吴哥王国统治和控制了印度支那的大部分地区,因此泰拳很可能是从早期的高棉人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老挝拳击(Muay laos)常被贴上“泰拳小弟”的标签似乎是错误的,但也有历史学家声称老挝拳击起源于泰国北部.老挝拳击也是一般的泰拳,也被称为“八肢艺术”.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时期,泰拳被认为是残酷和不文明的,直到法国人试图通过增加定时回合,拳击台和西式拳击手套来减轻伤害.

老挝拳击起源于15世纪,作为军事战斗的一种手段.拳击手(nak muay)使用他们的拳头,肘部,胫骨,膝盖和脚,努力击倒对手.用脚和腿绊倒和迫使对手跪下也是允许的,但是禁止击打头部或在对手未站立时击打,整个运动实际上是高度仪式化的.学徒只有在证明自己致力于这项运动之后才能向大师学习,用一些仪式来标志一个拳击手的成熟和纪念他的第一次战斗.传统上,在比赛开始前,双方拳击手都会表演一个舞蹈和仪式,以感谢他们的教练和荣誉精神.整个比赛都伴随着音乐,随着比赛进行,音乐声音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快[16].

2.6 澜湄五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区域特征

历史上,澜湄五国以湄公河作为纽带,在同一地理区域共生共存.跨境民族大部分国家以佛教文化为主体,同时受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极强的“多元性”特征.在此背景下,各国家之间相互交流和影响,在民族体育文化方面也得到了发展.例如老挝将泰式及欧式风格结合创造出本土风格;越南武术同时受到高棉和中国武术的影响并发展出自身特色;藤球作为澜湄国家共同认可的体育项目,在民间游戏的基础上受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而成为亚洲独有的运动项目,被缅甸视为代表性运动项目,成为构建“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育文化元素.基于澜湄五国文化特点,其民族传统体育兼具东西方融合之美,该区域已成为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性、多元性、竞技性和娱乐性等特征.这些优势条件使得澜湄流域国家能够更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合作.

3 澜湄五国现代竞技体育

现代体育的全球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奥运会等大型赛事是现代体育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各国在现代体育全球化进程中若要站稳脚跟,竞技体育强国的建设是必然前提.对于体育强国建设的评价体系,我国学者借鉴“目的树”等分析方法,推演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6个评价维度,进而确立了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竞技体育评价维度将“运动员在大型赛事中取得奖牌的数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26].赛事奖牌的分布特征包含了国家分布、项目分布等主要信息,通过分析奖牌分布的信息,能及时对项目发展阶段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找出优势和劣势的地方,综合评价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现代竞技体育作为世界性文化之一,拥有数量最多的专业组织协会,制定了普遍认同的竞赛规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高度契合.以澜湄五国在第18届雅加达亚洲运动会和第31届越南东南亚运动会上取得奖牌的数量和项目特征,对其竞技体育实力进行分析,可为竞技体育合作提供依据,助力“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

3.1 澜湄五国主要赛事获奖数量的总体特征

雅加达亚运会上,泰国共获11金16银46铜,越南4金16银18铜,柬埔寨2金0银1铜,老挝2银3铜,缅甸2铜.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上,越南共获205金125银116铜,泰国92金103银136铜,缅甸9金18银35铜,柬埔寨9金13银41铜,老挝2金7银33铜.对现有奖牌数量进行对比和分析,澜湄五国竞技体育水平呈现出两个层次,泰国越南处于第一集团,而缅甸、柬埔寨和老挝整体水平较弱处于第二集团.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凭借“东道主效应”在此次东南亚运动会上傲视群雄,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泰国(见图1、图2).

图1 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澜湄五国”奖牌榜 图2 第18届雅加达亚洲运动会“澜湄五国”奖牌榜

2022年东盟统计年鉴发布东盟各国GDP总量,2021年泰国GDP 5 058.9(亿美元),越南GDP 3 619.6(亿美元),缅甸GDP 728.6(亿美元),柬埔寨GDP 271.7(亿美元),老挝GDP 196.4(亿美元)[27].从各国获奖数量和GDP总量来看,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

3.2 澜湄五国主要赛事大项的获奖分布特征

亚运会是现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四年一届,而东南亚运动会仅仅是东南亚地区11个国家举行的两年一届综合性地区体育赛事,因此分析澜湄五国在亚洲运动会上大项的获奖分布特征更有意义.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澜湄五国获奖项目各有异同,相同的是东南亚传统项目如:班卡苏拉、藤球和拳击等是澜湄五国的重点获奖项目,现代体育项目中的滑翔伞、举重和柔术也有突破.不同的是,澜湄五国获奖的项目数量从26个到2个不等,其中泰国以绝对实力靠前、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太弱,越南较强.泰国奖牌涉足26个大项,其中跆拳道、藤球、滑翔伞、水上摩托、射击、场地自行车6个大项获有金牌,表现最出色的是藤球共获4枚金牌.越南奖牌涉足14个大项,其中班卡苏拉、赛艇和田径3个大项获有金牌,表现最出色的同样是东南亚传统项目班卡苏拉.柬埔寨的柔术和水上摩托小有突破,而老挝和缅甸则平平无奇(表1).

表1 第18届雅加达亚洲运动会“澜湄五国”获奖大项分布

4 结 语

体育文化与各国的民族构成、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承载着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折射出国家的精神特质,是推动澜湄流域体育合作的基础.本文从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两个维度分析了澜湄五国的体育文化特征,总结了澜湄五国的国家简况、民族文化等内容,列举了各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梳理了项目的起源与发展.最后以澜湄五国在近一届雅加达亚洲运动会、越南东南亚运动会上的获奖数量特征和大项获奖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各国现代竞技体育的实力格局.以上研究基于LMC,对澜湄五国的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探析,随着合作领域的拓展和深入,体育学界需要对区域体育文化系统研究,为创新体育合作模式和推动澜湄体育人文合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老挝柬埔寨缅甸
柬埔寨·贡布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柬埔寨筹组新航空公司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