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中缅跨境马拉松优化策略

2023-12-09 00:39吴明林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瑞丽马拉松赛两国

吴明林,冯 强

(1.曲靖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2.曲靖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0 引 言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和睦而居.习近平在2020年初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时指出中方愿同缅方积极推进务实合作,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同缅甸发展战略对接,使双边互利合作结出更多硕果,造福两国人民[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近年来,随着中缅关系不断升温,两国从高层至民间交流活动日趋频繁,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正逐步形成.马拉松运动作为集竞技性和群众性等特征于一体的运动项目,能够较好地营销举办地城市、带动体育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5].国家出台的《“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发展方案》(2017—2020年)文件中“关于培育体育旅游重点项目中提到沿线国家要合作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可见发展中缅跨境马拉松对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对创建中缅经济走廊[6-7],弘扬中缅传统胞波情谊,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国睦邻友好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中缅跨境马拉松赛事概述

1.1 办赛历史

中缅跨境马拉松的成功举办在推进中国“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交流倡议的同时,为促进中缅两国体育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自2016年的“边境马拉松”起,赛事就充分展现了两国边境人民的人文风貌和运动热情.2017年12月31日,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马跑两国”,在2016年首届中国瑞丽马拉松的基础上,将赛事正式更名为“中缅瑞丽-木姐国际马拉松”,起点设置在中国瑞丽市,终点设置在缅甸木姐市.

中缅瑞丽-木姐国际马拉松由中国田径协会、缅甸联邦共和国卫生与体育部体育运动司、云南省体育局、缅甸田径协会、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缅甸木姐地区政府联合主办,至今已举办了4届(表1).

表1 历届中缅跨境马拉松

1.2 赛事项目

自2017年开始,中缅瑞丽—木姐国际马拉松正式与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共办,加入健康中国马拉松系列赛[8].赛事以“一马跑两国、科技马拉松”为主题,与缅方携手合作,打造中国首个跨国马拉松,赛事项目和线路都精心设计.项目包括全马(42.195 km)、半马(21.0975 km)、8 km跑和2 km亲子跑四个项目,如表2所示.比赛路线有4.2 km赛道位于缅甸境内,运动员需要两次穿过两国国门.参赛运动员凭号码布从中国瑞丽市入境缅甸木姐市,完成“一马跑两国”.2018年和2019年的中缅瑞丽—木姐国际马拉松增加了欢乐跑个人赛(3 000人名额)和团体赛(100支团体1 000人名额),并将缅甸境内的赛道分别提升至7.5 km与12.3 km.赛事项目、线路设计增强了赛事可参与度与趣味性,丰富了每位参赛运动员对中缅边境人文、自然风光的体验感.

表2 历届赛事项目及里程设置

1.3 赛事规模

自从第一届瑞丽边境马拉松成功举办以来,直至后面连续三年举办的中缅瑞丽-木姐国际马拉松比赛,在四年间赛事不断总结创新,凭借赛事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前所未有的跨国体验,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参与和持续关注(见表3).参加赛事的人数和分布从最初的中缅两国2 200人到2019年33个国家和地区将近10 000名参赛选手.运动员报名资料审核通过后,由组委会统一为运动员免费办理相关出入境手续.2019年赛事报名数接近10 000人次,成为西南边疆乃至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重大跨国体育赛事品牌之一.

表3 历届赛事参与人数及范围

1.4 奖项设置

从赛事奖项设置情况(表4)中可见,历届赛事除了常规获奖运动员获奖励之外,特设“中缅胞波奖”特别照顾缅籍运动员,促进中缅友好社交往来.并且奖牌采用当地特色的红木和翡翠制作而成,分别由完赛运动员和前几名的参赛运动员获得[7].在欢乐跑项目上也设立了团队和个人奖,提升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参加人群的广泛性,并且也给予相应优秀个人及团体适当的奖金与奖品.赛事独特的奖励机制为推动两国边境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倡导、实施边境民族全民健身工程奠定了基础.

表4 赛事奖项设置情况

1.5 赛事保障

中缅跨境马拉松赛事保障系统得到全面提升(见表5),有效化解了马拉松赛事的风险.中缅跨境马拉松作为国内少有的科技马拉松赛事,每届比赛都积极利用最新的运动科技手段获取跑者数据,服务于跑者需求.赛事组委会同时邀请国内一流的体育运动公司全程参与到整个赛事保障中,研制出的马拉松、超长耐力赛运动营养补给粉作为赛事补给.特设营养粉补给站,为运动员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赛事组委会也在交通、住宿、旅游方面为运动员及广大参与者提供众多福利保障,大大增强了参赛人员的赛事体验.

表5 赛事保障

2 举办中缅跨境马拉松的价值分析

2.1 拓宽中缅交流空间,创造良好边疆政治环境

中缅跨境马拉松拓宽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格局,加深了与邻国缅甸睦邻友好的关系.“一马跑两国”的创新性为中缅两国交流提供了全新渠道,在四年的发展中不仅吸引了中缅周边国家的积极参与同时受到众多海外国家及地区人民的热情追捧,鲜明的地域性与国际性共同成为跨国马拉松的重要特征.

中缅跨境马拉松的举办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在空间地域、赛会模式、以及赛事筹备上都获得了突破和创新,充分展现了两国政府政治互信、经济互通和文化相通新型国际关系.近年来,中缅两国都以全媒体同频共振形式,全方位、多语种、广覆盖地提升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力,从而获得两国官方与民间的双重响应,不仅得到两国民间团体对于赛事的大力支持和志愿服务,也让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以赛事为媒介加强了两国高层间的对话与交流.

中缅跨国马拉松所创造的开放性的国际交流空间,成为多元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相融共生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两国人民易于接受的运动打造出区域性国际重大品牌赛事,取得了巨大经济与文化传播效应,加深了中缅70多年的“胞波”友谊,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者,为创造边疆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示范.

2.2 打造体育旅游城市形象,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中缅跨境马拉松赛事作为中国瑞丽与缅甸木姐城市文化的一种文化标识,为重塑城市旅游形象提供了保障.两国人民因为城市马拉松的举办而关注城市马拉松,因为关注而激起参与其中的信念,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而彰显了城市健康积极的精神形象[8-9].依托中缅跨境马拉松赛事的特色优势,改善了两座城市的旅游环境和生态质量,在休闲与健康、自然与人文、国际与区域的多重互动中呈现绿色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同时也将带动边境地区基础建设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自中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以来,国内外参赛选手和游客对缅甸与木姐的交通可进入性与两座城市的绿化、景观、餐饮、卫生、酒店、健身设施等城市基础性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跨境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刺激了两国边境城市文化产业,学术会议、商业展销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带来了潜在的发展机遇,为两座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同时,中缅跨境马拉松赛事平台的搭建,充分发挥了德宏州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主动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挖战略空间.

2.3 弘扬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促进区域文化认同

借助瑞丽—缅甸木姐国际马拉松赛事所搭建的交流平台,西南边疆的多元民族文化有了对外推介的新窗口和新平台,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展现出跨境民族文化同源共生、休戚相关的历史连接.赛事举办积极地响应中国“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交流倡议,促进了中缅两国体育文化交流与认同感,对于发展人民体育事业、加强对缅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赛事举办的同时,中缅两国还举办跨年晚会,届时除中缅两国外,还有泰国、老挝、印尼、尼泊尔等国的民族特色节目展演,为参赛运动员、游客们呈现了一场多民族国家特色的文化盛宴.跨境民族同根同源在马拉松赛事的助力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缅两国之间的外交隔阂,增强民间的融合,充分展现了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为两国间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4 推动区域全民健身,提升边境地区社会幸福感

中缅跨境马拉松赛事积极响应了中国“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倡导,以马拉松这项全民参与的大众运动为载体,丰富了中缅体育文化的交流合作内容和方式,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德宏瑞丽的对外开发水平.马拉松项目的国际化和参与人群的广泛化,举办的实效性成为现代城市赛事项目举办的首选.与此同时,马拉松坚持不懈的精神内涵成为城市公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力量.当一个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马拉松赛事,不仅能够让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充满对于运动和生活的热爱,也能让更多的外来游客及周边人民更期待用脚步来丈量这座城市,马拉松运动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参与运动、体验运动的热情,进而促进城市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也加强了中缅两国边境地区群众的环保思想,两国人民在积极参与赛事之余也自发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接待、维护秩序、清理卫生、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营造两国同心协力共办赛事的良好氛围,也提升了两国边疆地区公民素养与归属感.此外赛事还将结合科学运动、环境保护等环节丰富内容、升华主题、营造和谐健康的赛事氛围.

3 中缅跨境马拉松的优化策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提到的“五通”之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可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是社会和谐、国家进步与世界繁荣的源泉.体育是促进国际关系,实现国家间交流最直接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要认真总结梳理一带一路中缅跨境马拉松举办的经验,以政治互信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抓手,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断优化赛事举办的内容和方式,提升赛事举办的能力,扩大交流与合作方式与内容,全面推进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建设,积极探索国际体育赛事举办造福两国人民的中国方案.

3.1 全面拓展赛事合作空间

中缅两国高层与边境地方政府应与赛事组委会、赛事执行方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前四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赛事举办的政策、法律、法规、服务、保障等,为中缅国际马拉松系列赛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积极的组织服务,使之成为政府宏观引导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市场运作良好的地标性赛事发展模式.中缅双方要切实加强合作,不断提高中缅跨境马拉松赛事的组织水平、文化内涵、服务质量、奖项设置范围与市场推广,以赛事独特的风格,为我国与周边国家搭建体育外交桥梁.凭借中缅跨国马拉松赛事扩大我国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交流交融.用跨境体育文化交流进一步拉近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的联系,提升国家形象,为与周边国家一起同心戮力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良好铺垫[10-11].

3.2 推动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中缅边境地区大部分处于民族聚居地和欠发达地区,中缅双方应该继续以举办跨境马拉松作为契机,积极改善两国边境交通和公共设施服务条件,特别是作为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主要边境城市瑞丽与木姐的可进入性.加大对公共设施、医疗条件、餐饮住宿、城市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增加外来游客数量,扩大市场,提高瑞丽与木姐的知名度与城市形象,也可以在本地增加大量就业岗位,提升就业率.致力于打造瑞丽-木姐体验旅游城市形象,完善跨境体育旅游政策与服务,构建中缅边疆地区体育旅游产业体系,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12].

3.3 促进马拉松与民族文化融合

马拉松文化的内涵就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长期坚持马拉松锻炼,可以锻造人格,磨炼意志,提升心智.参加马拉松比赛,是实现自我价值观的外在体现,体现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由与健康.以此同时,中缅两国边境世代居住的景颇、傣族和德昂等众多跨境而据的民族,本是同根同源,在历史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举办中缅跨境马拉松与当地民族节庆文化(景颇族目瑙纵歌、傣族泼水节)结合,在赛事主题、纪念品、赛道线路、民俗志愿者以及赛事相关活动中将中缅边境的民族风情、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以新颖的形式充分展现出来,促进当地边民的民族认同感[13],进而加强文化的影响力并使其辐射到境外,维护中缅边境纵深区域的和谐、稳定与环境[14-15].

3.4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理念

当前,中缅瑞丽-木姐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加入“人民体育,健康中国”马拉松系列赛之中,在办赛意义与赛事目标上进一步融入了全民健身的实践内涵与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指向[16].在历届中缅跨境马拉松赛事上主要是从全马、半马、家庭和团队这几个方面设立赛事项目与奖项,对参与人群的范围以及参与者自身条件都有一定的限制.在赛事上可以加入老年人健步走、残疾人轮椅马拉松等项目,拓宽赛事参与人群范围.在半马以及温馨跑项目中可设立学生组,与中缅双方教育部门一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马拉松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坚韧的品质,也为两国将来马拉松及中长跑运动的开展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从调动参赛的积极性上下功夫,不断丰富赛事内容,扩大赛事参与性,有助于更多的人们有机会来了解参与中缅跨境马拉松赛事,从而理解马拉松文化精神、内涵,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品质,最终拓展边疆地区人们的生活空间,提升人们体质,创建良好、积极的社会环境.

“一马跑两国”是中缅两国人民共同举办的具有历史性、创造性的体育赛事,应该继续定期举办.中缅跨境马拉松比赛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我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和铸牢中缅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瑞丽马拉松赛两国
马拉松赛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luation of Post-Marke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China
Local Existence and Global Nonexistence Theorems for a Viscous Damped Quasi-Linear Wave Equations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Enlightenment from WHO Pharmacovigilance i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