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2023-12-10 03:58☉陈
小学生 2023年2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陈 青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固化呆板,弱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单元课文为核心、以课外阅读为延伸、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短板,调动起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内涵与特征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主题为切入点,通过整合单元课文内容或链接课外文本开展的广泛性阅读、系统性阅读、整合性阅读教学活动。主题阅读教学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文主题确定阅读素材,形成较为完善的阅读教学知识体系。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相比,主题阅读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单元课文为核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编排若干篇文章,这些文章之间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为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提供了教学素材。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下,要将单元内的所有课文视为一个阅读教学整体,站在单元视角规划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单元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二)以课外阅读为延伸

主题阅读教学强调教材内课文与教材外阅读材料的有机整合,以课内阅读主题为主线,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材料,构建起一种多元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读语文教材,透彻领悟教材内的课文主题,根据主题推荐其他阅读材料,保证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主题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要始终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课内外文章进行自主阅读,促使学生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精读、略读、默读、诵读等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审美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传统的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依靠教材文本进行教学设计,没有结合其他学习材料开展阅读活动,使得学生的阅读材料较少,缺乏串联多种学习材料的经验和能力。而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教学,能够围绕主题整合零散的文章或片段,在阅读过程中贯穿主题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不断积累学习经验。

(二)落实学生阅读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在一节课内教学一篇课文,反复讲解课文涉及的知识点,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丧失了主体意识。而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在一节课上接触更多的文章,打破传统课文学习的固化模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和阅读鉴赏多篇文章,有助于为学生带来阅读新鲜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在阅读课堂上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经过中低学段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了多种阅读方法,在高年级语文教学开展的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中,能够将所掌握的多种阅读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和运用,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四)提高教师阅读教学能力

主题阅读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利用更多的时间开展广泛阅读,不断扩充教师自身的阅读量,为拓展主题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资源打下基础。同时,主题阅读教学还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主题,围绕主题调整重组课文教学顺序,使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更加合理。由此可见,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主题情境,营造主题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部分文章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加了学生阅读理解难度。教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出文本中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内容。在主题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真实、生动的阅读情境,快速吸引学生走进文本表达的情感世界。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重温革命岁月”,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课文,这些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现代生活,使得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难以想象出文章描述的情境,无法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向学生播放有关“革命岁月”的纪录片、影视剧片段等,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年代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满腔热血,以及人民群众对新中国诞生所展现出的自豪激动情感。以《开国大典》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央视《国家记忆》栏目中有关开国大典的真实影像资料,让学生亲眼所见开国大典上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设身处地感受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主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基本操作,在备课环节制作好与主题相关的课件,剪辑相关影像片段,为学生再现文本表达的情境,进而拉近学生与主题阅读内容的距离。

(二)引入群文阅读,探索主题阅读深度

群文阅读是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单元课文主题的认知,顺利实现主题阅读教学目标。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遵循“1 +X”的教学思路,将教材编排的文章作为“1”,选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同体裁文章,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主动完成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为“万物有灵”,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课文。本单元的主题阅读任务为:初步了解文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概念性知识,而是要带领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自主发现和理解语文知识点,进而完成主题阅读任务。以《白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白鹭》为主线,串联起同主题的文章,如《石榴》《杜鹃》。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共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立足于《白鹭》文章内容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梳理出作者描写白鹭外形和不同场景的语言,初步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第二阶段,教师引入《石榴》阅读,这篇文章对石榴外形进行了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教师可以运用对比阅读方法,让学生对比阅读《白鹭》第三自然段与《石榴》第二自然段,找到异曲同工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第三阶段,教师组织开展迁移性学习,将《杜鹃》作为课后阅读练习,让学生结合《杜鹃》的创作背景分析写作特点,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文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主题阅读教学是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这与群文阅读教学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在主题阅读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方法,转变以往硬性灌输语文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群文对比阅读理解单元主题内容,掌握单元主题教学知识点,从而提高主题阅读学习效率[1]。

(三)延伸课外阅读,丰富主题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单独依靠课堂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可能会打乱教学进度安排,挤压其他课文的教学时间。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围绕课内阅读主题确定课外阅读材料,从而使主题阅读教学形成课内与课外于一体的教学模式[2]。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为“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大名著片段,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四大名著形成初步认知,了解四大名著的文化内涵。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依靠课内有限的教学时间无法让学生对四大名著有更多的认知,所以教师可以安排课外阅读活动,围绕“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主题,并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水平,向学生推荐四大名著的经典阅读片段,包括《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真假美猴王》《火烧赤壁》《空城计》《共读西厢》等片段。教师将阅读资料上传到学习群或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下载资料,开展课外阅读。之后,教师还要利用学习群与学生保持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预留出15 分钟让学生分享课外阅读成果,谈谈自己对名著片段阅读的感悟。

在课外阅读环节,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资料,保证课外资料与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有着密切关联,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教材单元主题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扩充学生课外阅读量。

(四)重组课文编排,连贯主题阅读文本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通常会按照教材顺序安排主题阅读教学,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课文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对教材的灵活应用。为转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深入钻研语文教材,找到大单元主题与单篇文本主题的交叉之处,将存在主题交叉的不同单元文章进行整合教学,节省阅读教学时间,给学生带来主题阅读教学新鲜感。

例如,五年级下册一单元的主题为“童年往事”,其中一篇文章《祖父的园子》,与同册第八单元主题“幽默与风趣”中的《童年的发现》存在体裁相同、主旨相似的特点,教师可以重新编排课文教学顺序,将两篇文章重新确定为“童年趣事”主题进行阅读教学。《祖父的园子》为精读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在祖父身边发生的趣事。而《童年的发现》为略读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想象力。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其乐无穷的童年世界,通过开展主题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对主题阅读素材的分析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文本结构脉络,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发展。

主题阅读教学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对课文编排的敏感度,从而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教师应详尽分析高年级语文四册教材内容,找寻课文编排的规律,重新组建阅读学习资料库,提高教材资源利用率。

(五)开展阅读实践,创新主题阅读活动

在传统的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文字阅读教学为主,让学生阅读大篇幅的文章,使得主题阅读教学略显枯燥,易增加学生阅读群文的压力,久而久之降低学生对主题阅读的兴趣。为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创新主题阅读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有趣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主题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语文构建与运用能力发展。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为“异域风情”,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等课文。在这一单元中,课文内容都是关于世界文化的介绍,期望通过本单元学习带领学生领略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在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针对单元主题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主题为“我是小小讲解员”,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亲身旅游经历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家乡或国内名胜古迹的资料,让学生阅读资料后整理出一篇导游讲解稿,之后扮演导游角色,向其他同学介绍国内的自然人文景观。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单元主题诵读大赛,让学生自选与“异域风情”相关的文章进行诵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再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诵读者,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主题阅读实践活动是阅读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实践路径,教师要结合单元阅读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引导学生养成课后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合理采用主题阅读教学方法创建高效阅读课堂,发挥出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优势,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精心设计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保证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