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策略的小学英语教学路径探索

2023-12-10 03:58倪程程
小学生 2023年29期
关键词:句型教师应词汇

☉倪程程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融入“写”的元素,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效应,促使学生在读与写相互作用中实现综合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理念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一些教师对于课程目标设计不完善,片面强调阅读能力发展,忽视写作任务的设计,同时在写作中缺乏阅读背景的支撑,导致读写分离,影响了学生英语素养发展。针对此,教师应结合英语课程实践,对学生读写结合策略进行探究。

一、基于读写结合理念,设计教学指导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在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指明方向,并从微观上指引学习行为,以达到读写结合的预期结果。英语课程在学生眼中,是一门陌生且有较大学习难度的课程,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不只涉及对单词、短语、句式和文章的理解,还包括语境分析、文化认知和情感表达。任何一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匮乏,都将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围绕读写结合制定教学指导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即注重阅读过程中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基础;注重写作过程中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灵活性;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化的差异性。在读写课程教学中,真正体现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引导作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出来,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英语素质发展和学习能力构建。例如在小学英语译林版三上“Project1:My family and friends”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读写结合要求设计如下目标:根据所制作的卡片内容,综合运用前四个单元所学的词汇、日常用语和句型等语言知识,开展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并展开英语阅读;能运用Hello/Hi,I’m…This is…He’s/She’s…He’s…/She’s my…来打招呼,并能够根据写作任务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人和朋友的短文;根据写作要求展开自主阅读,并拓展职业、形容词、动词等词汇,如teacher、student、policeman、doctor、farmer、worker 等,充实写作内容。从教学目标中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先读后写、以读促写的内容,能够充分发挥阅读开阔视野思维,拓展知识层面,为写作提供素材等作用。尤其是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与阅读理解,设计口语表达与写作表达任务,对阅读结果加以呈现,帮助学生丰富相关阅读积累,更利于学生内化词汇、音标、语法、句型等知识,外化听、说、读、写和译技能;根据写作内容展开拓展阅读,让学生在写作中将“If you want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and friends,what will you read?”留在脑海中,并在目标的驱动下调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提高阅读与写作的针对性,实现英语综合发展目标[1]。

二、根据阅读教学指导,奠定英语写作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意识生成和学习能力构建的关键时期,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写作是内化知识应用的方法。但是写作在学生的眼中是枯燥乏味,且有难度的学习项目,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存在抵触意识,尤其是选材困难、语言的欠缺、写作技能的匮乏,更加剧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阅读教学指导,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也就是说,在小学英语阅读指导中,教师需在词汇、句型、篇章的学习中渗透“写”的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拉近学生与写作的距离,降低写作的难度,打开写作的大门,使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提炼知识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当增加写作表达训练难度,促进学生夯实写作基础。

例如在Cinderella的阅读指导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做好词汇学习,为写作提供“支架”。故事中出现了prince、fairy、why、because、clothes、let、put on、before、have to、try on、fit等词汇,教师应要求学生听懂、会读、会写,并针对why、because、put on、have to等高频词汇进行造句,如:Why do you make things so difficult for yourself?(你为什么这样跟自己过不去)We couldn’t understand them because they were talking in English.(我们听不懂他们在讲些什么,因为他们说的是英语)He put on his coat and went out.(他穿上外衣出去了)The child has to learn hard.(这个孩子不得不努力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运用所学词汇写句子,帮助学生突破词汇难关,确保写作过程中语法准确,语言丰富。其次,做好句子解读,提炼语境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框架。解读句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在句子层层推进中故事的脉络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十分重要。在Cinderella 的故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辅助学生理解,例如,Why can’t Cinderella go to the ball in the palace?(灰姑娘为什么不能去皇宫参加舞会)Who helps Cinderella,and how?(谁帮助灰姑娘,如何帮助灰姑娘)What does the fairy say to Cinderella,when she puts on the new clothes and shoes?(当灰姑娘穿上新衣服和鞋子时,仙女对她说了什么)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逐渐完成故事的架构,并把握呈现剧情变化的关键句子。教师围绕句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结构,并指导学生学习将句子连成篇章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写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2]。最后,要求学生进行故事复述,实现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过渡。复述故事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Cinderella 的故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故事复述的关键词,如抓住故事的时间点,为学生提供时间线索:once upon a time/one day/before midnight/the next morning,引导学生整理思路,思索故事内容以及表达方式,尽量将所学内容融入其中,并适当想象拓展,将所说内容记录下来,而这对于学生重新理顺故事情节、锻炼口语、提升归纳总结思维能力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引入关于Cinderella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熟悉西方文化,了解西方人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方式。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编写一个关于Cinderella 故事的新剧本。这样一来,既能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使学生在创新中持续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三、加强英语写作训练,实现从读到写转变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教学需兼顾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教师需关注这几个方面的培养,找准英语教育的落脚点。阅读和写作是学生的英语思维发展和应用能力构建的核心,要求学生在大量练习中丰富学习体会,汲取学习经验和技巧。尤其是在读写结合目标要求下,教师应围绕阅读过程设计写作任务,给予学生更多输出知识的机会,以强化训练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在《Protect the earth》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依据这一主题为学生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准确表达情感,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读写结合过程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写前“热身”,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设计“free talk”环节,要求各小组选择话题Save energy、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Don;Don’t dump the rubbish in the river 等话题进行口语交流,在语言输入与输出中为写作做好准备。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运用,从语言框架到丰富表达,形成完整的篇章,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技能的运用,情感态度的升华,学习策略的提炼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例如教材中“look and write”环节给出了六幅图片,要求学生填空,并结合之前的对话讨论进行补充,说一说为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做,如在文中加入We should save water,because there is not much water in many places.We only have one Earth,it is our home,以充实写作内容,提升写作效果。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梳理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整合语言,合理设计不同内容之间的衔接过渡,以保证作文的整体效果。同时加大情感教育力度,尤其是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当前水资源紧张情况,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意识,确保作文内容蕴含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换作文,并相互评价、自我评价。阅读自己或者他人作文,不仅是一次阅读的训练,还是一次交流沟通、相互学习、自我反思的好机会。尤其是在阅读他人作文的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找寻作文内容中是否存在错用、误用和乱用语法的问题,从中巩固词法、句法和语法应用,让文字表达更准确,更有逻辑。在发现错误后,要求学生认真修改,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写作质量。

四、注重课后活动设计,提升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在小学英语读写结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在学生课堂阅读中对写作活动的指导,还应重视学生在课后对写作的探索。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课内读写结合中获得的知识、技巧,需要在课外不断巩固,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新单词、新句型、新语法,并依此展开英文写作。在读写结合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对于课内话题为学生设计练笔任务,以加强学生对句型和词汇的使用。例如在《Holiday Fun》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明确本课时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围绕Mike和Liu Tao的对话,设计“What did mike do on holiday?”“What did Liu Tao do on holiday?”等问题,让学生分析文章脉络,提炼文章大意,并口头复述Mike 和Liu Tao 的假期经历。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还原Mike 和Liu Tao 的假期生活,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了解新词汇的含义、新句型的用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视频情境中提供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扩写和续写文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阅读效果,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扩写和续写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一些新词汇,但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师精力有限,教师不可能辅导全班学生使用新词汇,所以教师可允许学生在写作中用熟悉的汉语词汇代替陌生的英语词汇,然后在课下让学生通过查找英语词典,自主完成相应的词汇学习任务[3]。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仿写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关话题的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例如在“Holiday Fun”的话题探究中,教师在课后指导中,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以自己的假期活动为素材进行描写,并尝试运用学习文章中的句型和词汇丰富写作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如英语绘本等,要求学生在课外广泛吸收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值得注意的是,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如果材料中存在较多的生僻词汇,或是较多的复杂句型,很可能给学生学习带来巨大的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契合英语学科特点,是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课程目标的设计,将读与写融入到学生素质构建中来,并在阅读指导中渗透写的元素,在写作训练中体现读的引导,进而在读与写的相互作用中,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句型教师应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典型句型大聚会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