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2023-12-10 03:58顾怡雯
小学生 2023年29期
关键词:导图文章作文

☉顾怡雯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和延展思维的训练工具,其主要运用图形和文字等诸多形式清晰梳理展现各元素的关系,提高使用者学习或工作效率,具有简便高效等技术优势。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及优势,灵活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和使用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升其作文水平,并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及特点

(一)内涵

思维导图,又被叫做心智导图,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思维训练工具,由20 世纪60 年代的英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最早用于记录笔记,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在教育领域大放异彩。思维导图主要以图文结合的结构形式,将抽象的内容立体化呈现出来,使得读者能够快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1]

(二)特点

1.发散性

思维导图属于一种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于一体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并非单一直线向的思维方式,而是像树状或网状般持续延展形成的多元化思维路径。思维导图的中心词是整座思维导图的开端,也是中枢,所有的分支都是从这个中心词延展和发散出来的,而分支也可以做另一个独立的中心点,不断地展开延伸发展,以此充实内容结构,拓展思维认知。[2]

2.可视性

思维导图主要由关键词、线条、图像、色彩、符号等具有指向性的文本要素构成,可呈现出各类信息的关联性,使思考过程变得清晰有序和一目了然。

3.独特性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同个体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截然不同,因此在使用思维导图时,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所形成的思维联想也各不相同,运用线条、颜色和图画的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思维导图具有独一性、自由性和多元性。

二、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着诸多优势和作用。首先,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的思维模式,其特立独行的思维路径,势必可以激活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其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思维导图属于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可以文字、图片、数字、线条等多元素展现文本结构,可在激活多感官系统的同时,快速有效地解析写作主题,降低作文难度,提高写作效率。最后,思维导图是一种快速高效的记忆工具,学生可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和阅读知识,通过系统整合来实现课内外拓展延伸,以此积累多元化的写作资源。[3]此外,思维导图还有助于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从多角度对事物展开分析和探究,以此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发展。

三、以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以思维导图梳理作文立意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不知道怎样写或写什么,不少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写作任务,通常演变成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整个写作过程如同“挤牙膏”“拼积木”一般,写出的文章通常有着逻辑不通、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等诸多问题,文章整体质量较差,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作文立意不明确,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明确作文立意视为教学一大重点,指导学生记录想要写的内容和相关要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让写作思路清晰明朗起来,进而在写作时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这一作文题目中,在学生动笔写作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她)为什么让你觉得印象深刻,他(她)身上有着哪些特点?……在笔者的实践课堂上,学生通过确定这个有特点的人到底是谁,再根据自身各不相同的生活经历,给出了“爸爸”“妈妈”“爷爷”“姐姐”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根据学生给出的人物主体,笔者将其设为思维导图的第一层级关键词,并引导学生围绕人物要素展开发散联想。由于学生提出的人物形象与自己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发散联想起来也更为真实和轻松。例如,有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由“我的妈妈”发散出“形象”“性格”“爱好”“特点”四个分支,通过整理相关要素,进行了如下作文:我的妈妈个子瘦瘦小小的,是一位端庄温柔的女士,她跟人说话总是和颜悦色的,从不爱与人争执。在闲暇时,妈妈喜欢写毛笔字,画油画,还喜欢看书。在爸爸的眼里,她就是个“仙女”。但是,如果我犯了错误,妈妈就会完全变了一副模样,会非常严厉地让我反思自己,让我说说自己哪里错了,该怎么改正错误,啊,看来人的性格真是复杂啊!

(二)以思维导图选择优质素材

众所周知,一篇作文的质量高低与作文素材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当下写作学习中,不少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所选择的素材大多千篇一律,所叙述的内容也是多有相似,写作模式枯燥且俗套,缺乏应有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对此,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作文素材进行选择,由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快速有效地展开写作。

以三年级下册《国宝大熊猫》这一习作主题为例。在作文教学中,人物、动物的刻画是作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通常要求学生对于耳熟能详的人、事、物展开刻画描写,而国宝大熊猫是我国的重要保护动物,学生也非常喜欢熊猫可爱软萌的形象。在实践课堂上,笔者就将熊猫这一形象设立为作文素材,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对熊猫的刻画描写。具体来说,笔者先指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标注刻画的对象,明确关键词后,从不同方面展开选材描写,如熊猫的外表、熊猫的习性、熊猫的饮食等,这些都是极富探讨价值和趣味的素材,学生刻画起来也相对较为容易,这也使得文字中抒发的情感愈发细腻,进而使学生写出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文章。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写作素材的选择。优质的写作素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活力,打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呈现出清晰有序的行文思路,使得整篇文章的写作愈加高效快速,且内容充实、饶有趣味。

(三)以思维导图构建作文框架

在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后,就面临着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布局展开作文的问题,即如何构建作文的框架。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良好的谋篇布局能力,导致在实际写的时候,过于侧重某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反倒将真正重要的作文立意抛之一旁,使得文章的可读性大大降低。为此,教师可将思维导图灵活运用在作文教学中,通过选择优质的作文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写作灵感,并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和发散性特点,引导学生将所想到的写作灵感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利用,理清行文叙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形成条理练达、清晰有序的写作框架,从而写出别具一格的优秀文章。[4]

记叙文是语文作文学习中的一大重点内容,十分考验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情节叙述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若是相关能力稍有不足,很容易出现文章层次颠倒和词不达意的情况。为帮助学生高效写作,教师可灵活地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建立层次分明且井然有序的行文路径,使作文内容更具可读性和连贯性。以三年级上册《那次玩的真高兴》这一习作主题为例。小学生有着好玩的天性特点,因此对于各类游玩经历往往印象深刻,于是在布置这篇作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最高兴的一次游玩活动。在笔者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对此十分激动,便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的游玩项目,有的说自己去爬山了,有的说去海边了,有的说去上海迪士尼乐园了,等等,在讨论完毕后,笔者就鼓励学生动笔写作。

就以某位学生的《那次玩的真高兴》作文来说,这名学生写了自己去黄山游玩的故事,虽然内容十分充实,但缺乏良好的叙事节奏,他将去爬山前的装备准备、晚上失眠和路上塞车等情节进行大书特书,同时,在登山过程中更是事无巨细,几乎介绍到了每一个路过的景点,更是婆婆妈妈地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琐事,满篇文章看起来洋洋洒洒,却没有说到重点上,内容驳杂繁复,完全是想到哪写到哪。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读完他的作文后,以思维导图做出了指导,要求学生以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规划文章结构,对文章的重要内容做重点叙述,省略无关轻重的内容,加强文章的条理性和叙述的严谨性。于是该名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整篇文章分为三大段,起因改为了:“中秋节到了,爸爸妈妈说这一次我们出去过一个不一样的中秋,并且他们还说对我保密,但我其实早就知道了!我们要去爬黄山!”接着再由一个箭头指向经过,该名学生简单记叙了一下来的路上堵车了,导致他本来愉快的游玩心情丧失了一大半,然后又因为黄山的瑰丽风景而心旷神怡,同时描述了登山过程的艰辛和途中看到的山河风光,作文的最后,重点描写了登上山顶后一览众山小的共情感受。修改后的文章主次有序,情感丰富适当,行文质量较高。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创作上的自由性,也要给予适当的作文引导。许多学生在作文时,虽然有着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如果不能分清文章的主次顺序,缺乏章法地大写特写,反倒让文章内容显得臃肿,缺乏可读性。而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便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展开写作,以导图分清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理清事物的主次发展,准确把握作文的详略内容,营造层次分明的写作框架,以此提高写作效率和写作质量。[5]

(四)以思维导图积累写作资源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更要灵活地利用思维导图“以导促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学生的写作方式。具体来说,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资源积累较少,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写作训练时,可适当降低训练难度和强度,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写作资源。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陀螺》一课时,教师可将同一单元之前学过的《牛和鹅》拿出来作为对比对象,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找出这两篇文章的共通之处和不同之处。因为学过《牛和鹅》,学生已经理解了事物的两面性,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他们将从《牛和鹅》一文中得到的体会和感受与《陀螺》结合,很快梳理出了本篇文章的行文框架和叙事脉络,得出文中的陀螺虽然不好看,但是它有着强悍的战斗力,帮助主人公击败了一干敌手,这与《牛和鹅》中表达的事物的两面性不谋而合。无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和提高,积累的写作资源也愈加丰富多样。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思维导图良好的认知。因此,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写作指导,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作文立意、选择优质素材、构建作文框架、积累写作资源等,以帮助学生克服习作中的畏难心理,增强其习作信心,使其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写出内容充实、趣味十足,且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导图文章作文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第6章 一次函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