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实践与设计

2023-12-10 17:44韩晔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相关工作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落实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地融为一体。本文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部分核心课程为载体,分析了将思政要素融入其中的实践探索与规划设计,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和举措,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是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骨干特色专业,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各类影视传媒机构和游戏动漫制作公司就业。作为媒体从业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的文化素养、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都是至关重要的。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媒体从业者,也能提升该专业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基本情况

(一)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原则,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使其能够胜任各级电视台、各类影视动画制作机构、文化传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岗位。该专业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使其具备从事影像拍摄、数字影音编辑、三维设计、动漫游戏设计制作、VR设计、平面设计以及数字媒体制作等相关工作的能力。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将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成为知识型、发展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专业,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其课程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中,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两种:

专业核心课: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安排在第一、二、三、四学期。通过这些必修课程,学生能够完成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专业(技能)方向课:主要是第四学期开设。在这个学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为影视拍摄制作方向课和游戏动漫制作方向课。与专业方向课程相配套的还有无人机航拍、3D手绘美术设计等专业课程。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以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自己在所选择方向上的技能和才能。

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现状及问題

(一)课程覆盖面窄,多数局限在理论课中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课程仍停留在个别课程上,尚未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全部专业课程中,而且多数课程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层面。通过课程诊改报告和教案检查,可以发现,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课程更多地融入了课程思政,且融入程度更合理,而技能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比较单一。例如,以熟练软件操作为主要目的的专业课几乎没有涉及课程思政的内容。此外,个别企业聘请的专家教师对于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意识还相对淡薄。同样,也有一些课程未能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内涵,仅重视形式而无法正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

(二)思政元素植入生硬,环节较为突兀

在教学设计方面,一些教师将课程思政设置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甚至将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作为课程思政的时间,这明显将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另外,一些课程思政元素的植入方式也显得突然,并与授课内容毫不相关。主要原因可能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容了解有限,认为只有口号喊、政策宣读才是课程思政。尤其是在实践类课程中,一些教师不论教学内容是什么,每堂课的思政元素都是呼吁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然而,他们未能将思政元素在课程中进行迁移、提炼、引申以及案例分析的潜移默化,也没有成功地达到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目的。

(三)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缺乏地域化和校本化内容融入

在思政元素的挖掘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了寻找与本专业、本课程相关的思政素材的重要性。然而,有时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较远,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挖掘一些本土化和校本化的事件、人物和故事,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

(四)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目标不明确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中需要进行全面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而不仅仅是孤立地在课程中添加一些思政内容。目前,一些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可能缺乏明确的目标,无法清晰地界定学生所需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这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评估标准。与此同时,一些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也可能只关注某些特定的内容或者重点章节,而忽视了整个课程的系统性。这导致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传授,缺乏连贯性和深度。

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分析

本部分以本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核心专业课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设计案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核心专业课包括: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实用美术设计、图形图像处理、VR全景摄影、影视编辑等。部分核心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如表1所示。 下面以其中三门课程为例,解读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

(一)《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了解数字媒体的发展脉络;掌握数字媒体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作品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方式,包括镜头、剪辑、音效等元素的运用;掌握三脚架、照相机、摄像机等基础设备的操作;掌握常用的数字媒体输入、输出设备;认识主要的应用软件。

在第三章《数字视频技术》章节,带领学生认识和熟记各类常用的音视频线是目标之一。教师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教学实施:①导入环节:播放一个关于教师在大教室里讲解PPT的视频,然后给学生展示一段拍摄的老师上课的视频。通过观察这些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通过线材连接的。②讲授环节:给学生展示常见的音视频线,让他们亲自看到线材的实物、触摸材质,并进行插入设备的实际操作。在插入线材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孔位,保持细致耐心,以避免设备或线材损坏。③总结提炼:帮助学生总结和提炼常见音视频线的名称、特点和适用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要求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做到知行合一。

第七章《行业前沿》和第八章《岗位职业篇》旨在通过案例和视频介绍数字媒体领域的虚拟现实、动作捕捉和人机交互技术,展现了科技创新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同时,帮助学生梳理这些领域所需的核心技能,对应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通过介绍行业的领军人物或专家的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并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二)《实用美术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

实用美术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素描基础知识、素描绘画步骤及基本技法、透视和结构原理、色彩的视觉心理、色彩的调和、色调的变化和色彩的设计等知识。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掌握造型方法和空间透视能力、色彩造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马克笔和手绘板进行绘制。 该课程的课堂应当将审美教育融入思政内容中。通过深入赏析、评论和临摹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课堂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提炼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同时,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艺术人文素养。

在讲解《透视和结构原理》这个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国古代建筑风景图作为范例。通过步骤示范和指导,学生可以绘制出正确的透视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介绍中国古建筑中飞檐、斗拱、柱础等结构特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之美,引导学生热爱、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由于实用美术设计需要使用美术实训室,每节课结束后,学生需要清理铅笔屑、橡皮屑、美纹胶等,并整理画板、画架,保持实训室的整洁。此外学生还需要将范画挂在墙上,供其他班级学习和欣赏。这个清理的过程同时结合了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理念。完成这些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促进他们对美育环境的维护和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尊重。

(三)《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案例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Adobe Photoshop软件的操作。通过学习软件的使用技巧、绘图工具、照片调色方法、常用滤镜的应用以及基本的图文排版技巧和常用特效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平面设计软件的能力。在软件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一个挑战,因为對于这样冷冰冰的计算机课程来说,很容易让思政的融入变得生硬机械。在这门课中可以尝试采用一些通用的思政方法,并结合特定的知识点开展有特色的思政教育。例如,在讲解PS软件操作时,标尺和参考线是画布界面中重要的显示元素,它们提供了作品中图像摆放位置的经纬线和尺寸依据,有助于提高作图的规范性。另外,在自由变换工具(Ctrl+T)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布置样图来分析如何使用自由变换工具调整图标的大小,使其达到预期效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改变原图比例的操作错误,或者虽然比例正确但位置与原图有差别的情况。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告知标尺和参考线的位置和快捷键,并强调作为平面设计师,规范作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此外,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可以举例“视觉中国国旗事件”,强调设计过程中对具有国家形象标示意义的图标如国旗、国徽等应保证其比例、颜色和形状的正确性,以免触犯法律。同时,正确使用规范的国家标识元素也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课程案例选择上,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并使用学校的“龙腾精神”视觉元素作为操作对象。通过设计与学校宣传栏相似的版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整个学期的软件授课中,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反复修改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学生创作环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在举一反三的练习课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通识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合适的环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教学,并为培养德技兼备的数媒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势在必行。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往往会就职于各级各类电视台、融媒体公司、文化传播机构等,作为媒体从业者,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融入他们的作品中,而这些作品通常会广泛传播。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在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部分核心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中。通过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展示了两者的协同过程。希望能为后续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本,供相关教师参考,为培养德技并重的数字媒体从业人才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韩晔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

参  考  文  献

[1]刘金亭,刘旭飞,徐栋梁.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9):143-144.

[2]张光帅,李娜. 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2):66-69.

[3]王轩,宁金成.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科技与创新,2020(8):91-92+95.

韩晔(1985-),女,回族,吉林,硕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职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编导、虚拟现实制作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