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武术长拳训练方法分析

2023-12-10 15:17沈彩云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长拳训练方法

沈彩云

摘 要:本文主要对中职武术长拳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长拳的技术特点,其次,分析长拳在中职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最后,通过对长拳训练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中职生的长拳训练方法,包括基本功训练、技术练习和对抗训练等。

关键词:中职武术;长拳;训练方法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中职学校的武术专业是培养武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长拳作为中职武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中职武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拳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拳法,对于学习其他武术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对中职武术长拳训练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中职武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通过对长拳训练方法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长拳的特点和训练要点,为中职武术专业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培训,促进他们武术技术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1 长拳的运动特点

第一,舒展大方。长拳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通过各种动作来增强身体的柔软度和协调性。运动员在练习长拳时,要求动作流畅自然,不僵硬、不生硬,身体各部位需协调配合,使整个动作看起来舒展大方。例如,练习直拳时,手臂要伸直,肩部放松,腰部微微转动,腿部协调配合,整个动作要舒展大方,不要有僵硬的感觉。此外,在长拳的练习过程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动作可以帮助身体更加舒展。例如,练习“弓步击拳”时,要求身体向前倾,一条腿向后伸展,腰部和腿部配合,整个动作要求舒展大方。

第二,快速有力。长拳是一种注重实战的武术拳法,动作要快速有力,具有攻击性和防御性。例如,练习勾拳时,要求手臂快速弯曲,肩部和腰部配合,整个动作要求快速有力,具有攻击性。在练习防御动作时,也要求动作快速有力。例如,练习“横扫千军”时,要求手臂快速横扫,肩部和腰部配合,整个动作要快速有力,具有防御性。此外,在长拳的练习过程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动作可以帮助身体做出更加快速有力的动作。例如,练习“弹腿”时,要求腰部和腿部配合,使整个动作表现得快速有力。

第三,节奏鲜明。长拳注重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要求动作之间有明显的节奏感,使整个动作看起来更加流畅、自然。在长拳的练习过程中,动作要求节奏鲜明。例如,练习“左右横扫腿”时,要求左右腿交替横扫,动作之间要有明显的节奏感,不要出现卡顿或停顿的情况。此外,在长拳的练习过程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动作可以帮助身体表现出更加鲜明的节奏感。例如,练习“踢腿”时,要求身体快速跨步,腿部快速抬起,整个动作要节奏鲜明。

2 中职武术长拳训练方法

2.1 基本功训练

第一,肩臂功训练。肩臂功是通过压、吊、绕环等方法来增强肩关节、腕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增加上臂、前臂的力量,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长拳动作要领准备必要的素质。肩臂功练习的方法主要有正压肩、侧压肩、后压肩、握棍转肩、俯撑、倒立、单臂绕环、双臂前后绕环、双臂左右绕环、吊肩、压手腕等。例如,正压肩动作路线为身体面对肋木;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直于体侧,两手心向里,两指尖向下;目视前方。左脚向左侧跨一步,与肩同宽;两手向前握肋木,与肩同宽,两虎口相对;目视肋木。上体向前俯,头向下,目视下方;稍后,上体稍向上抬起。压肩时,要挺胸,两臂要伸直。力点要集中于肩部。正压肩时易犯的错误为:压肩幅度小、拉不开。压肩时,发力点未集中于肩部。压肩时屈肘。纠正方法为:压肩时,先要调整身体与肋木的距离,使两脚与肋木的距离保持手臂长; 随后,两臂尽力向肋木撑伸。压肩时,上体尽力向下撑拉,使头在两臂下面,两肘伸直,两手心向下,握紧肋木。教练提示压肩时,振幅应逐渐加大。压肩时,力量应由小到大,避免拉伤。练习时,应保持两臂固定不动,使上身尽力向下压。

第二,腰功训练。腰功主要是培养腰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加大腰部的活动范围。在手、眼、身法、步四个要素中,腰是较集中体现身法技巧的关键部位,同时腰是贯通上下肢体的枢纽,腰部的训练很重要。腰的练习方法主要有前俯腰、侧俯腰、拧腰、涮腰和下腰等。以下腰为例,动作路线为:上体正直,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直于体侧,两手心向里,两指尖向下,目视前方。左脚向左侧一步,与肩同宽,两脚尖向前,目视前方。两肘伸直,跨两手心向前、指尖向上,目视前方。上体向后、向下;两肘伸直,两手随着上体动作向后、向下,两指尖向后;头向后仰,下巴上抬,目视后下方。两膝微屈,两手将要落地时,五指分开,两手触地,随后,两手用力撑地,两指尖向前;上肢与下肢成桥,目视两脚跟。下腰的动作要点是: 下腰时,要挺胸、挺髋、抬头。当手触地时,腰要向上顶,两脚跟不得离地,两肘要伸直,屈腕部。易犯错误为:手、脚间距离较远或两膝、两肘过于弯曲使上肢与下肢未成桥;下腰时,脚跟离地; 下腰时,两肘明显弯曲。纠正方法为:下腰时,两手尽量靠近两脚跟,挺胸、挺髋,腰向上顶,两脚全脚掌着地,两膝尽力伸直,两肘伸直,抬头,用两掌根撑地。另外,初练者下腰时,可由同伴托腰保护进行练习。下腰时,两手指尖与两脚跟逐渐靠近,不要两手指尖与两脚过快地靠拢,避免腰部受伤。下腰后,同伴可将练习者的两膝缓缓向前推或练习者自行将两膝尽力伸直,以提升下腰效果。

第三,腿功训练。腿功主要是培养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加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撑、拉腿部各韧带。在手、眼、身法、步四个要素中,腿是集中体现下肢技巧的关键部位,腿功的训练非常重要。腿功练习的方法主要有正踢腿、侧压腿、仆步压腿、竖叉、抱膝控腿、正搬腿、侧搬腿、盘坐压髋和横叉等。以正踢腿为例,基础动作为:上体正直;两脚并步站立;两肘伸直,两掌分别向两侧推掌,两臂与肩同高,右掌心向右侧,左掌心向左侧,两掌指尖向上;目视前方。左脚向前上一步,左脚尖向前,重心前移,落于左腿上;目视前方。右膝伸直,右脚尖勾起,右脚向前、向上至头上方踢起;随后,右脚面绷平,右脚向前、向下落于左脚前,右脚掌着地;目视前方。动作要点为:正踢腿时,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立腰;左膝关节要伸直;右脚尖要勾起绷落或勾起勾落;要快起腿、轻落腿;右脚尖要踢到前额或头上方。中职生做正踢腿动作时易犯错误为:头不正或左腿、上体不够挺直;左脚的脚尖外展或右髋部向前送出;右脚的脚尖勾得不够紧;落地时,右脚掌着地的声音过大;正踢腿时,右脚尖高度未到前额或头上。纠正方法为:正踢腿時,头正,颈直,挺胸、立腰,左膝伸直,头向上顶;左脚全脚掌着地,左脚尖向前,重心落于左腿上,左膝伸直,膝向上顶;挺胸、腰向上顶,收腹,两肩、两髋正对前方;右膝伸直,右脚尖用力向里勾至右脚尖向后,右脚跟向上撑。正踢腿落地时,头向上顶,腰向上顶,左膝向上顶,右腿肌肉保持紧张控制下落的速度。正踢腿前,要压好腿;踢腿时,要充分撑拉右腿后侧韧带。

2.2 技术训练

长拳攻防技巧和应用技巧的练习方法如下。模拟实战: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战的方式,练习长拳的应用技巧。在模拟实战中,学生之间可进行对抗,或者与教练进行对抗,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技巧应用能力。沙袋练习:沙袋是长拳练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学生可以通过沙袋练习,提高自己的攻击力和防御力。在沙袋练习中,学生可以练习各种拳法和腿法,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对抗练习:对抗练习是长拳应用技巧的重要练习方式之一。在对抗练习中,学生之间可进行对抗,或者与教练进行对抗,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应用技巧和实战能力。

2.3 对抗训练

确定对手:在实战模拟中,首先需要确定对手。对手可以是其他学生,也可以是教练。对手的水平应该与学生相当或略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确定场地:在实战模拟中,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场地应该是一个开阔的空间,没有障碍物和危险物品。同时,场地的地面应该平整,以免影响学生做出动作和保持姿势。确定规则:在实战模拟中,规则的制定非常重要。规则应该明确、简单、公平,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可以包括比赛时间、比分计算、禁止动作等。开始对抗:在实战模拟中,学生可以根据规则开始对抗。在对抗中,学生应该尽可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和战术,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教练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应对能力。总结训练:在实战模拟结束后,学生和教练应该对训练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在对抗训练时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取得的进步等。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從而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和应对能力。在实战模拟中,学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尽可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和战术。同时,教练应该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3 结语

中职武术长拳训练方法的分析,对于中职学生武术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应该注重基本功训练、技术训练、对抗训练的方法,同时注重身体的锻炼和保养,以此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力量和灵活性。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耐力和集中力;锻炼其反应速度,增强其实战意识等,旨在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献钊, 薛文贡.“健身长拳”的攻防技法教学探析[J]. 体育教学,2019(10) :66-68.

[2] 文武. 中职院校的专项化武术教学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9) :48-49.

[3] 吕玫媚. 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以“武术: 新编长拳”第二单元为例[J]. 现代教学,2022(S2) :46-47.

猜你喜欢
长拳训练方法
长拳运动员运动前补糖措施研究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浅谈长拳发展的历史流变
中职院校的专项化武术教学探讨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钢琴视奏训练方法探析
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
警察院校长拳套路教学方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