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2023-12-12 03:39石太斌
种子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气候气象灾害

石太斌

(西吉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宁夏 固原 756200)

玉米的原产地在北美洲的墨西哥,16世纪开始出现在我国,并很快在很多地区种植。如今,玉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的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可见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更好地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益,需要对玉米生长中所需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对各种气候条件的要求,采取相应的调节方法,以实现玉米增产增质。

1 玉米的生长特点

玉米属于禾本科草本植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土壤的酸碱性与地形地貌条件影响较小,只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并做好灾害防治工作,就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生产效益,这也是玉米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原因。玉米的种植需要经过多个生长阶段,每个生长阶段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如果未能达到玉米生长对气候的要求会影响收成。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玉米生产大国,种植玉米的地域范围很广,从黑龙江到海南、从台湾到新疆都有玉米种植。加之玉米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玉米。

2 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2.1 水分条件

在玉米生长期间,对水的需求比较大,如果不能确保玉米在生长期获取足够的水分,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所以,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保证水分充足。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存在差异,通常出苗期以外的生长阶段都需要获取充足的水分。一般情况下,500 kg 玉米在生长中需要超过400 m3的水,降水量需要达到500~600 mm,否则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玉米拔节孕穗阶段,玉米茎叶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并且干物质不断积累,增加对水分的消耗,因此必须要做好该时期的水分补充工作,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土壤中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75%左右;玉米大喇叭口期,对水分要求比较高,做好该时期水的供应工作,才能满足玉米植株的生长代谢;玉米乳熟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明显下降,如果出现干旱天气,也要及时补充水分,否则会影响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

总之,玉米生长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并且会随着生长阶段的变化不断变化,只有保证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才可以保证其产量[1]。这就要求种植人员结合气候条件,做好灌溉工作。

2.2 温度条件

温度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并且在不同生长阶段,玉米对温度的要求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玉米在生长期间温度不能低于10 ℃;在出苗期,温度不能低于10 ℃,同时不能超过25 ℃。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温度超过35 ℃,高温使水分蒸发变快,玉米无法获得充足的水分,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灌溉,会使其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枯萎的情况。授粉阶段温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不利于授粉。玉米籽粒长成阶段比较理想的温度是20~24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

2.3 光照条件

作为一种喜光植物,玉米对光照的需求较大,充足的光照是其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否则会影响玉米生长,导致其产量和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在进行玉米种植作业时,应结合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给予适当光照。一般在出苗期,玉米每天需要8~12 h 的光照,加快玉米有机质的生长,使其质量与产量得到提升[2]。

2.4 气象灾害影响

绝大多数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如涝灾、霜冻、干旱等。以玉米为例,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霜冻,这就要求种植人员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把握播种时间,以免遭遇霜冻,影响玉米正常发育。玉米的产量受干旱影响,尤其是在玉米抽穗之后,干旱会影响玉米的授粉,从而导致其产量降低。玉米生长虽然有较大的水分需求,但如果玉米根部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其根部难以正常呼吸,导致根部缺氧,出现涝根的情况,这样不仅不能促进玉米的生长,还可能影响其成活率。所以,涝灾需要引起相关种植人员的重视,要根据涝灾的严重程度,及时排水,以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3 气象灾害对玉米的危害

3.1 高温干旱

我国的玉米种植范围广泛,在一些玉米种植地区,夏季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导致玉米干旱。如果播种时期出现干旱天气,导致玉米的播种时间延后,将直接影响玉米的成熟时间。如果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持续干旱天气,会导致玉米植株矮小,产量和质量下降。干旱天气或高温天气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抽穗期、吐丝期以及乳熟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一旦出现干旱天气,会增加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2 低温冻害

在我国东北玉米种植地区,每年4—5月气温逐渐回升,但还会出现寒潮和低温天气。如果温度突然下降,正处于播种出苗时期的玉米遭遇低温冻害,会导致玉米烂种,甚至导致幼苗死亡。如果日平均气温不足12 ℃,将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玉米成熟期延迟。

3.3 大风

我国有些玉米种植地区会频繁出现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在春季,玉米正处于播种期到出苗期,大风会破坏地膜,导致地膜对土壤的增温保墒效果下降。在玉米出土之后,大风天气会导致叶片干枯,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3.4 霜冻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如果地表温度降至0 ℃以下,会导致农作物遭受霜冻灾害。在我国有些玉米种植地区,每年10月是玉米大面积收获时期,霜冻对玉米的危害比较小。如果在播种季节出现霜冻,将直接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玉米生长。

4 玉米种植要点

4.1 选种与整地

选择优良品种种植是保证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关键一环。在选种时,需要因地制宜,尽量选择抗逆性强、适应能力强的品种,确保种子由正规厂家生产。此外,要通过有效整地,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虽然玉米对土壤酸碱性、地形地貌没有较高的要求,但应尽量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也便于后期田间管理[3]。

4.2 种子的处理与播种

选好种子、完成整地之后,并不能直接播种,要先对种子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减少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先将购买的种子进行晾晒,然后挑出其中有虫洞、干瘪的种子,剩下的种子用烯唑醇等药物拌种,接着将其在温水中浸泡12 h 左右,最后捞出,放在湿润毛巾下催芽。为确保玉米产量与质量,应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同时,在播种时要对深度进行控制,保证播种株距合理,这样有助于玉米获取足够的养分与光照。

4.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要进行松土灭茬、灌溉、施肥与病虫害防治。首先,松土灭茬是为了避免土壤水分快速蒸发,导致玉米出现死苗、枯苗的情况。其次,灌溉是为了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不能出现缺水的情况。再次,施肥是为了保证土壤养分充足,使玉米可以获取足够营养,促进幼苗生长。最后,病虫害的防治是玉米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无法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使玉米产量与质量降低,难以获得良好的种植效益。

5 气象服务

玉米种植效益会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所以有关人员务必要做好气象服务,以降低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产生的不利影响。

5.1 积极开展专题气象服务

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方法会有一些不同,所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由当地农业部门、气象部门等单位组织开展玉米产业种植服务的专题调研活动,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实地,与当地玉米种植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建议与需求,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基于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调研与分析,及时制作相关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并通过电视广播、抖音、微信,手机短信等渠道向当地种植户提供服务,降低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4]。

5.2 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遇到气象灾害时,当地气象部门、农业部门应及时为种植户提供帮助。如干旱时指导玉米种植户采取灌溉等措施,保证玉米正常出苗,并且根据具体气候条件,指导农户及时灌溉浇水。只有采取合适的气象灾害防治对策,才能保证玉米种植效益。

5.3 建立玉米生产区气候观测站

应结合玉米产业的发展和当地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建立田间气候观察站,定期了解玉米生产区域内的气候变化情况,做好气候监测。当地气象部门应与农业部门积极合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本地区玉米种植调研工作,了解气候变化对当地玉米产业带来的影响,分析近几年玉米种植的气候指标,以便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及时规避自然灾害,为玉米的生长营造良好的气候条件,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5.4 构建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我国一些玉米种植地区易受各种气象灾害影响,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关工作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重视现代化气象监测设备的应用,如气象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并且加大对网络信息技术和传统媒体的应用力度,第一时间将气象灾害的信息传递给种植户,如气象灾害出现的时间和危害程度等,引导农民有针对性地预防气象灾害。

为了减轻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要做好气象灾害的观测、预警工作。应采取多种方法不断提高气象灾害观测水平。有些气象灾害具有突发性,通过及时观测,并分析气象灾害发生之后的数据不断改进,提高数据准确性。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要做好预警工作,减少农业经济损失。在我国主要玉米种植地区,应该对现有预警系统进行完善,并重视对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确保农民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防灾减灾工作。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和农业部门的合作,构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措施。可以在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群众学习气象灾害方面的知识,了解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使农民在出现气象灾害时能冷静应对,将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降到最低。

5.5 提高玉米种植的防灾能力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要做好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工作。结合种植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最好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具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的特点。应从正规的厂家购买种子,如果种子的质量差,也会影响抗倒伏能力。气象部门应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为气象灾害的防御提供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

5.6 开展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当地的气象部门应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玉米种植地区,做好调研工作,与农户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对气象服务产品的实际需求,并且宣传气象服务对玉米产量质量的影响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让广大种植户能够深入认识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应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提供专题气象服务产品,通过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气象服务来指导玉米种植,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6 结束语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关键。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应重视研究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以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玉米生长中对光照、水分、温度等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气候条件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会影响玉米的质量与产量。所以,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调节,对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有着积极作用,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的关键。

猜你喜欢
气候气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气象树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大国气象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美丽的气象奇观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