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基金收益下单?

2023-12-12 22:26卜振兴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 2023年11期
关键词:底层业绩收益

卜振兴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不能区分业绩基准和产品业绩,不能正确认识绝对收益和年化收益的关系,不能对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产品做客观比较,对产品费用了解得不清晰,并容易将历史业绩等同于未来收益等。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需要正确认识产品历史业绩,了解不同产品业绩特点,关注净值回撤风险,切勿追涨杀跌。

1998年,国君证券和南方证券相继发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为居民投资理财拓展了新的渠道,也丰富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产品类型。自全市场第一笔公募基金发行至今,已经过去了近25年。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4家,合计管理公募基金规模净值27.48万亿元,管理产品数量11221只。

在这么多形态各异,种类不同,数目繁多的公募基金中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对于投资者而言的确是项艰苦的工作。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发行的股票数量一共5306家。公募基金的数量是股票数量的2倍多。可以说,从数量上看,选择一个基金的难度甚至超过了选择股票的难度。一般投资者在选择公募基金的时候,是通过以下方法:一是选择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类型的产品,但是考虑到目前有144家公募基金公司,如何评价和选择基金公司也是一个难题。二是选择明星基金经理,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场共有3402位基金经理,从如此多的基金经理中选择合适的经理也存在很大难度。三是根据过往业绩选择基金,其实这也是前两种方法不能回避的选项,但是如何正确看待公募基金的过往业绩则是一个技术活。

●从业绩表现评价基金的误区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可以通过基金的过往经验挑选基金,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一般投资者有很多的误区。

第一,业绩基准不等于投资收益。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会被产品的业绩基准吸引,但是根据监管要求,业绩基准只是投资机构根据资产的业绩表现对产品收益做出的测算,并不构成产品业绩承诺。公募基金产品自发行起,就实行净值化管理,与资管新规前理财产品实行的刚性兑付模式不同,净值化产品要求资产的收益实时反映到产品收益上。因此,公募基金是不能违规承诺刚性兑付,即按照业绩基准进行兑付的,同时,產品的业绩表现本身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业绩基准没有任何用处。业绩基准测算需要有合理的依据,并受监管检查;另外,业绩基准也是基金公司内部考核基金经理的重要手段,对基金经理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对于初次发行的产品,一般没有历史业绩参考,我们要根据产品资产配置的类型、比例等自主判断业绩可能实现的概率。对于再次打开申购的产品,我们可以主要参考历史业绩表现,作为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

第二,年化收益不等于绝对收益。产品业绩的展示方式有很多种,我们一般接触得比较多的是年化收益和绝对收益。绝对收益的概念比较好理解,就是投入本金后实际能够拿到的收益。年化收益是在绝对收益基础上,做的年化处理。比如一个2个月定开的产品,如果2个月内的绝对收益为0.5%,看起来收益水平并不高,但是,年化下来就是假定该产品每2个月获得0.5%的收益,全年一共有12个月,那么全年的收益就是6%。该产品的绝对收益是0.5%,年化收益6%。年化收益采取了一种简单的趋势外推方式,投资者比较容易理解。之所以采用年化收益的方式,主要也是为了实现收益披露的标准化,能让不同的理财产品收益之间能有可比性。因此,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要有所区分。

第三,不同类型产品收益不具有可比性。投资者在购买基金产品时要区分不同的产品,在做比较时要选择相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比较。根据底层资产的不同,基金产品可以分为:债券型基金(底层资产主要是债券)、股票型基金(底层资产主要是股票)、混合型基金(任何一种大类资产的占比都没有达到80%以上的绝对水平)、另类基金(底层资产主要是商品及衍生品)、货币市场基金(底层资产主要是货币工具资产)、QDII基金(底层资产主要是海外资产)、FOF基金(底层资产仍是公募基金,又称为基金中的基金)等不同类型。

按照投资资产的种类又分为主动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以股票基金为例,这里面就包括普通型股票基金(直投股票)、被动指数型基金(跟踪指数)和增强指数基金(绝大部分跟踪指数,但是有一定的偏离,占比很小)。

按照期限又可以分为短期基金和中长期基金等,例如债券里面有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不同底层资产的收益表现是不同的。以债券和股票为例,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是衡量债券市场整体走势的一个指标,近三年的年化收益率4.21%,年化波动率仅0.77%。万得全A指数是衡量整个A股市场的一个综合指数,近三年的年化收益率为-2.9%,年化波动率高达16.97%。不同资产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第四,不同期限的产品收益有差异。公募基金产品在业绩展示期限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展示期限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公募基金产品在业绩展示的时间上有不同的形式。例如有展示近7天年化收益的,有展示近3个月的,近半年的,今年以来的,也有展示成立以来的收益的。由于展示的期限不同,收益率的可比性就有待商榷。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不能只比较收益高低,还需要关注产品是在多长期限内实现了这些收益。

第五,管理费的收取影响产品业绩。对于基金产品而言,除了看收益率的变化,也要关注各项费用的收取,一个基金产品收费前和收费后的收益还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般而言,基金产品的费用包括:托管费、销售费、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等。其中申购赎回费用,基金产品间有明显的差异。为了防止客户频繁申赎对产品流动性管理带来的冲击,公募基金产品一般按照申购期限收取不同比例的赎回费,投资者购买时要注意这些条款。除此之外,管理费方面,公募基金产品一般收取固定管理费和浮动管理费。固定管理费的收取比较简单,一般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浮动管理费是超过业绩基准以上的超额收益部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按照比例划分,这么设计可以激励基金公司有更多的动力获取超额收益。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要关注这些费用的条款。

第六,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承诺。根据产品的过往业绩选择产品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中也存在问题。例如,投资者会根据产品的短期业績进行投资决策,当产品业绩表现亮眼时,会马上买入,而当产品业绩下跌时,又会急于卖出,追涨杀跌,不断操作。最后反而是一买就跌,一卖就涨,尤其是对于净值波动较大的股票型基金表现得更是如此。我们以股票基金为例,市场风格是在不断切换的,很多主动管理的基金会有明显的行业风格,当板块轮动到持仓行业时,产品业绩自然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但是随着股价上涨,市盈率等指标也会逐渐增高,到达一定阶段后,必然有调整压力。而对于跌幅比较大的板块,在经历估值修复后,在产品上的表现就是净值上涨。因此,过多盲目追涨杀跌对投资者而言可能会很受伤,持有体验会很差。

●如何合理挑选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挑选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依靠过往业绩选择公募基金本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挑选公募基金对于投资者而言至关重要。

第一,正确认识过往业绩。一是要正确区分产品业绩和业绩基准,两者都不构成对产品未来收益的承诺,业绩基准对基金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激励,而过往业绩是对产品经理运作能力的体现和反映。二是要区分绝对收益和年化收益的关系,并能够通过绝对收益换算成年化收益,或者通过年化收益换算成绝对收益。三是在比较产品业绩时要选择同样的时间段,让数据具有可比性。四是要关注产品的各项费用,尤其是申购赎回费和产品管理费的收取方式和方法,避免由于申赎条款的不熟悉额外增加投资成本。

第二,了解不同产品的特点。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基金分成了不同的类型。从大的分类上看,主要是按照底层资产和产品运作期限做的区分。这里面尤其需要关注按照底层资产对产品做出的分类。底层资产不同,产品的表现就不同。我们以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这两类最常见的基金为例,他们的底层资产主要是投向固收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从这两种资产的特点来看,债权类资产收益水平不及权益资产,但是回撤幅度远小于权益资产。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就需要明白,购买股票型基金有大概率能获得很高的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很高的风险。投资者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不能单独看到某只产品短期业绩很好,收益很高,就盲目买入。实现产品风险与个人风险偏好保持一致,这就是所谓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第三,关注业绩回撤风险。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依据基金产品的收益做出是否购买的决策本身是没有问题,但是这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原则,即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获得的收益越高,可能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多,因此投资者不能仅仅关注投资收益,也要关注投资风险。这里面包含的风险很多,例如债券的信用违约风险、股票的退市风险,除此之外还有市场波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率很低,仅有0.31%,上市公司退市率仅0.44%,两者均不超过1%。投资者感受最多的是债券、股票等资产价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衡量市场波动的指标有很多,包括最大回撤,最大涨跌幅等。这些指标极易被投资者忽视。市场风险的波动可能更多是给投资者带来体验上的变化,产品的收益是给客户提供的实际收益。有些投资者可能偏好最终获得的收益,对中间净值的波动并不太在意。有些投资者更关注净值的波动,希望产品的整体表现比较稳健。更多的投资者可能希望能够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取得平衡。衡量风险收益的指标也有很多,比如夏普比率、索提诺比率、特雷诺比率、卡玛比率等,投资者接触比较多的是夏普比率,一般我们会选择夏普比率较高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均衡。

第四,切勿盲目追涨杀跌。产品业绩是产品历史运作情况的反应,客户根据历史业绩的情况操作,极易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这是因为投资者是在假定当前的业绩表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会重现,但是这种简单的趋势外推需要有一定的假设条件,例如投资经理没有发生变化、投资风格没有出现调整,最关键的是底层资产还能完全重现历史的收益。这种假定条件还是非常苛刻的,其中最难实现的是市场还能继续延续原有趋势。我们经常告诫投资者不要追涨杀跌,其实这对于投资者还是挺难的。这种理性的投资和决策需要建立在对市场走势的分析和判断上。因此,投资者理性投资最核心的还是要对产品的业绩走势有一个基本判断。基金投资本身对于投资者的要求比较高,要么相信委托人的判断,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要么自己对市场走势有一定的判断,能够选择更适合市场走势和市场风格的产品。

从我国资管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公募基金的运作比较规范,公募基金的投资者也比较成熟。理财投资和一般的银行存款是不一样的,遵循着高收益高风险的基本原则,基金投资本身对于投资者的要求就比较高,投资者需要根据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产品业绩、市场走势等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猜你喜欢
底层业绩收益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