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市场竞争态势分析及发展策略建议

2023-12-12 01:40武艺李然
国际石油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东南接收站

武艺,李然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分公司)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2020年12月,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的能源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强调要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要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这些举措将加快能源转型,推动天然气行业可持续发展,对天然气节能减排、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后疫情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步入企稳回升期,“双碳”战略、环保政策持续推进,天然气管道“全国一张网”初步形成,推动我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多气源”“多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最集中的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能源发展势强劲足,未来有可能成为我国天然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本文对当前东南沿海地区(选取广东、广西、浙江、福建4省为例)天然气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态势进行阐述,并做波特五力模型与SWOT分析,就该地区天然气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1 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市场现状

1.1 经济发展状况

广东省地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航运枢纽,是我国重要的海上交通要冲,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通道;2022年GDP总值达到12.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与南亚、南太平洋地区、中南半岛的重要贸易通道;2022年GDP总值为2.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核心地带,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相接,厦门市在我国对外贸易和海上运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2年福建省GDP总值为5.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7%,首度突破5万亿元关口。浙江省便利的港口通商条件,为其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2022年GDP总值为7.7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

1.2 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

2019年12月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集团)成立,标志着我国“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企业(以上三家公司简称三大石油公司),和以大型城燃公司、非油央企、地方发电集团等为代表的下游天然气用户,共同开拓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市场。伴随辖区内基础设施的公平开放,以大型城市燃气公司、地方发电集团等为代表的非传统能源企业开始探索液化天然气(LNG)海外独立采购,并成为国家管网集团的托运商,形成了三大石油公司以外的中国LNG采购新团队(简称第二梯队),极大地推动东南沿海地区“多气源”“多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其中,尤以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更具特点、独树一帜。

1.2.1 广东省

2021年,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全省一张网”“大工业用户直供”等政策相继出台,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供气路径选择。广东省内资源供应呈现“多气源”“三线六站”“多主体”的竞争格局(见表1),资源价格市场化进程加快。“三线”指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二线、粤西支线和海上天然气管线,设计总输气能力627亿立方米/年,主干管网3630千米,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六站”指国家管网集团粤东、迭福2座LNG接收站,中国海油大鹏、金湾2座LNG接收站,东莞九丰、深圳燃气LNG接收站,总接收能力2160万吨/年。

表1 广东地区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

近几年,广东省天然气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全国第一大消费市场。2022年广东省天然气资源消费量约为354亿立方米(见图1),超过江苏省,居全国第一位。中国海油在广东省占据市场优势地位,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紧随其后。广东省的天然气消费量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供气结构以发电、工业燃料为主。

图1 2017—2022年广东省天然气消费情况

1.2.2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或自治区)有中缅、广南(广州至南宁)等天然气支干线管道和LNG外输管道,共计2311千米,以及国家管网集团北海、防城港2座LNG接收站,总接收规模达700万吨/年。广西“缺煤、少油、乏气”,作为能源输入型地区,一次能源构成以水电、煤炭为主。除崇左以外的地市已全部通管道气,但县级管道气覆盖率仅为23%。

近几年,广西天然气消费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十三五”期间消费量年均增速约为22%。2022年该区天然气资源消费量约为29亿立方米(见图2)。供气结构以工业燃料用气为主(占比约50%),超6成消费量集中在南宁市等北部湾片区。中国石油在自治区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剩余市场由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供应。

图2 2017—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然气消费情况

1.2.3 福建省

福建省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在5.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省境内已建成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约1552千米,在建天然气管道约527千米,属于国家管网集团和中国海油。目前已投产LNG接收站有中国海油莆田LNG接收站,建设规模为630万吨/年;在建的有国家管网集团漳州LNG接收站,一期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

2022年福建省天然气资源消费量约为57亿立方米(见图3),资源供应主要来自于莆田LNG接收站和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气。中国海油占据福建天然气市场主导地位,剩余市场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供应。天然气消费量集中在泉州市(约占全省消费总量的一半),用气结构以工业燃料为主,其次是发电和城市燃气用气。

图3 2017—2022年福建省天然气消费情况

1.2.4 浙江省

当前,浙江省天然气“多气源、一环网”格局已基本形成,包括五大供应商(三大石油公司、浙江能源和新奥燃气)以及八大气源点(西气东输一和二线、川气东送、东海气以及新天煤制气等)(见表2)。省内干线和支线管道长度约为3860千米,管道气通达市、区、县82个,除部分山区和海岛外,基本完成“县县通”。

表2 浙江地区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浙江省天然气呈现“量松、价跌、开放、竞争”特点。中国海油是浙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主体,其他市场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浙江能源等供应。2022年该省天然气资源消费量约为180亿立方米(见图4),杭州市是天然气消费主力军;用气结构以工业燃料和天然气发电为主。

图4 2017—2022年浙江省天然气消费情况

总体上看,以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地区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未来经济、能源尤其是天然气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要区域,也是各类市场主体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同台竞技、同等竞争、公平竞争的最佳舞台。

2 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2.1 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辖区总体竞争态势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一种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所使用的工具。本文通过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综合分析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市场面临的复杂竞争态势(见图5)。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天然气新格局新变化加速东南沿海市场重构,东南沿海地区的天然气市场已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态势,经营环境发生巨变,行业变革一触即发。

图5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1.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东南沿海地区由国内大型城市燃气公司(深圳燃气、佛山燃气等)、非油央企(广东能源等)、发电企业(华电集团等)组成的第二梯队逐渐发展壮大。随着管网等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第二梯队独立采购意愿强烈。国际LNG供应商壳牌、道达尔能源等与第二梯队签署LNG长期协议,利用LNG接收站向东南沿海地区供应资源,加剧市场竞争。

2.1.2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市场呈现多元发展态势,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民营和外资企业并立,竞争关系趋向复杂。三大石油公司在资源配置、营销策略方面面临的竞争加剧,但合作空间也巨大。城市燃气企业(昆仑燃气、新奥燃气等)在终端经营权方面竞争激烈,几乎无空白市场。

2.1.3 替代品的压力

能源的清洁替代是全球一次能源供应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未来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也将逐步扩大。电力作为集中化清洁能源,其清洁、绿色的属性为国家所倡导,并将持续推进。新能源的“宠儿”氢能,也是天然气主要替代品之一。

2.1.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乌克兰危机深刻改变了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和贸易流向。北溪管道爆炸、美国自由港(Freeport)LNG接收站爆炸、澳大利亚罢工风波等事件抬高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高气价在短时间内仍会持续,抑制全球市场供需。中东资源国在亚太、欧洲买家中寻求新的平衡点,议价定价能力持续增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采购商获取低价资源难度增大。

2.1.5 购买者议价能力

资源供应企业与多家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燃气、工业用户(佛山燃气等)签署中长期气量合同,价格公式主要与国际油气价格挂钩,进而锁定下游用气量,稳固市场份额。下游购买者切换供应商灵活性增强,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转变,买方议价能力增强。

2.2 运用SWOT模型分地区分析辖区内天然气市场情况

2.2.1 广东省

机遇:在“双碳”目标导向、能源转型进程中,广东省能源保障体系建设给天然气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按照“全省一张网”理念,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完成主干管网“县县通工程”,提高天然气供应及储备能力。

优势:资源供应企业可根据用户地理位置,利用国家管网集团LNG接收站及管输通道的灵活配置资源,降低管输成本,增加供气路径灵活性。同时,可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热、电综合能源项目以及风、光、气一体化新能源项目。

劣势:天然气市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广东省超过一半以上的管线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因管道设施建设滞后,天然气发展较慢,终端用户用气价格较高。例如,湛江目前仅为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天然气管道覆盖,深圳、粤东LNG资源输送至湛江地区需经广东管网(0.1982元/立方米)、广西管网(0.1982元/立方米)两条管道,要支付两笔管输费用,大大增加了管输成本。

竞争威胁: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以及基础设施实行第三方准入制度促使更多供应主体进入终端市场。三大石油公司及第二梯队企业加大力度签署海外长协LNG资源,用户可通过国家管网集团下载省内省外各路气源。预计2025年广东省LNG接收站累计接收能力可达4000万吨/年以上,省内资源供应存在过剩风险。

2.2.2 广西壮族自治区

机遇:《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自治区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形成千万吨级天然气接收储运基地;天然气接收能力达到2500万吨/年,储气能力达到30亿立方米[3]。伴随自治区向海经济发展,北海地区将陆续引进信义玻璃、新福兴玻璃、太阳纸业、玖龙纸业等一大批高端工业用气大户,2025年后将成为天然气市场需求的主要增长点。

优势:“十四五”以后进口LNG资源将大量上岸,资源供应企业可利用北海、防城港LNG接收站窗口期接卸资源,供应路径选择更为丰富。

劣势:自治区内气价承受能力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政策支持力度少;省内管网覆盖率低,一定程度制约了行业发展;高油价、高气价抑制自治区内市场的增长;新能源电车冲击压缩天然气(CNG)汽车行业;天然气车船和远洋加注缺少政策支持;优质地区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已划分完毕。

竞争威胁: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加速,下游终端市场开拓难,多元化市场竞争残酷激烈;资源供应企业互联互通常态化,通过海上LNG接收站冲击自治区CNG市场;南宁市及周边CNG市场迅速萎缩,车用CNG销量下降。

2.2.3 福建省

机遇:福建省《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现代清洁能源的主体能源之一[4]。2022年至今,福建省有近7个地级市出台了天然气顺价销售政策,率先提出天然气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成为了行业标杆。

优势:福建省为国家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试点地区,资源供应企业可自主选取供气渠道,拥有较多自主权,销售价格市场化程度高,可与用户协商定价,依托气源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开发更多用户。

劣势:与经济水平相当的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能源消费以煤炭、电力和石油为主,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例低。省内多个地市实施“一城一企”政策,供应商开展大用户直供几乎无市场空间,城市燃气已瓜分完毕。天然气消费分布不均衡不充分,终端用气价格高,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国家管网集团干线管道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竞争威胁:基础设施公平开放、西气东输三线与海西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资源供应企业可采购省外海气资源补充市场缺口;天然气市场百花齐放,竞争环境前所未有。

2.2.4 浙江省

机遇: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长三角一体化定位为国家战略,提出完善天然气主干管网布局,推动沿长江清洁能源供应通道建设[5]。《浙江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2025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300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提高至12%以上[6]。

优势:浙江省经济发展快速稳健,用气需求主要增长领域包括玻璃、印染、化工等工业和燃气发电。浙江省将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逐步构建气电与新能源融合新模式。

劣势:浙南地区地势以丘陵、山区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用气需求量不高(仅占全省天然气需求量的20%)。浙南地区缺乏稳定气源,管网设施少,多数在山区中的城镇管道无法铺设和覆盖。浙江省处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的末端,资源管输成本高,利润空间小。

竞争威胁:浙江省境内气源丰富;省政府将大力推动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同时,政府将重点推进新建LNG接收站项目。2025年前,预计宁波LNG三期项目将投产,同时新增宁波穿山LNG、温州LNG接收站以及嘉兴、台州等LNG应急调峰储运站,预计2025年LNG接收站累计接收能力可达到4100万吨/年。“十四五”末,省内天然气供需逐步宽松,资源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3 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市场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3.1 经济发展态势影响天然气行业发展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好转,并将“稳增长”放在了首位。一定要确信的是,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管控放开后,2023年一季度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形势呈现出“脉冲式”增长。但是,受国际环境恶化、中美竞争加剧、产业链转移、库存积压、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贸易出口订单锐减等影响,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速放缓,天然气消费量下降。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区内经济复苏雪上加霜,陶瓷、纺织、铝型材、建材制造业订单量的持续减少,进一步抑制了天然气消费需求。

3.2 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遭遇国际大环境的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的重大论断。当前国际形势进入前所未有的激变期,美国霸权对全球能源市场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在西方“一级制裁”下,全球贸易流向趋向“阵营化”“区域化”。欧洲寻求中长期替代俄气,“脱俄倚美”趋势显著。油气资源集中的中东、东非地区定价话语权增强,在亚太、欧洲买家中寻求新的平衡点。当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正在加快规划建设LNG接收站。据不完全统计,东南沿海地区在建、远期规划建设的LNG接收站12座有余,全投产后可新增接收能力4000万吨/年以上。同时,东南沿海地区供气企业大量签署国际LNG长协,未来将成为我国消纳进口LNG资源的重要区域。LNG资源易于运输、灵活性强且安全高效,能迅速响应能源市场供需变换,可充当冬保时期“削峰填谷”的“调节器”。但是,自乌克兰危机以来,澳大利亚罢工风波,北溪管道和美国自由港管道爆炸,中亚天然气冬季高峰期短供、断供事件持续引发民众对进口气稳定可靠性的担忧。供气企业从国际市场获取有竞争力资源及资源成本管控难度大幅增加,对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造成挑战。

若三大石油公司、第二梯队企业各自为战,无序采购进口LNG资源,将不利于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易成为海外供气企业、国外金融资本重点围追堵截和利用的对象。另外,个别企业以经营利润为中心,减少或不承担应有的保供和民生供气责任,在现货LNG价格低廉时大量买进造成资源过剩,在现货LNG价格高昂时大量转售造成用气紧张,这些做法对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产业链的供应稳定造成严重冲击。

3.3 天然气与发电行业协同发展面临更高要求

以广东地区气电发展为例。广东地区工业用气、发电用气占比较大,在夏季其他省份处于用气低谷时,广东地区可承担一定的调峰作用。截至2022年10月,广东地区已建成气电装机容量3262.4万千瓦,规划“十四五”末全省气电装机达到6397.8万千瓦。广东地区燃气电厂是重要的用户侧季节性调峰资源,电力需求呈现“夏季顶峰发电需求旺盛,冬季发电需求相对平缓”的特点,天然气发电在保障该地区夏季电力供应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广东地区电力交易运行主要为现货市场,电厂用户进行电力现货报价时无法控制开机数量及发电量,导致获取实际用气需求滞后,使得申报气量与实际用气量产生偏差,供气企业无法及时满足发电企业变更气量的需求。

4 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4.1 坚持产业协同发展,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广东地区,其经济实力强,工业制造业底子厚,玻璃和陶瓷等工业用气规模大,天然气发电产业发展成熟。为推动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高质量发展,辖区内供气企业一是要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避免无序、盲目采购LNG资源,造成东南沿海地区供气失衡;二是要主动向国家层面汇报,推动国家层面压实各方主体的保供责任,努力筹集资源优先向迎峰度夏和冬季保供高峰期倾斜;三是在广东、深圳地区试点探索气电运行协调机制,广泛参与电力市场现货交易,使辖区内气电发展更加突出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4.2 优化资源供应结构,提速天然气行业市场化进程

东南沿海地区所处地域气候、经济发展、能源转型以及市场发展环境与国内其他地区显著不同。辖区内供气企业要“以不变应万变”,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和挑战时刻保持警醒,要有居安思危、见微知著的意识。做好全球不确定风险防范,以及国际势力围追堵截、暗中渗透的有效应对。东南沿海地区LNG接收站众多,进口LNG价格与国际油气价格深度挂钩,受国际油气价格变化频繁波动的影响较大。辖区内供应企业要做到海外权益资源、商业进口资源、长短期资源的合理搭配,加强LNG国际贸易、海运商务运作,提高资源获取能力以及谈判议价能力,积极构建多元、稳定、高弹性的资源供应体系和供应结构(见图6);积极参与国内LNG期货交易规则和产品设计,助推国内LNG期货交易上市,推动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市场化进程提速发展。

图6 全产业链资源组合优化

4.3 维护良好的企地关系,推进天然气与新能源共同发展

东南沿海地区资源供应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为促进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行业有序发展,辖区内供气企业一是要维系好与当地政府、与同业者、与用户的关系,努力服务当地经济;二是要加强沟通,不恶性竞争、不打价格战,变“竞争”为“竞合”,探索互供互保,实现互利共赢;三是要加强与国家电网、电力集团的合作力度,引导气电业务快速发展;四是要与国家管网集团建立密切联系,合理利用LNG接收站窗口,保障供气运行平稳畅通;五是要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构建有地区特色的冷热电综合能源、天然气制氢及风光气一体化新能源项目的开发。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东南接收站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LNG接收站的发展趋势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LNG接收站工程项目设计进度的控制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东南早报》伴我成长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LNG接收站贸易交接在线取样技术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沿海地区主要指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