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评价

2023-12-12 10:44张慧李艳花刘江龙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围山科普活动科普

张慧, 李艳花, 刘江龙

(1.湖南省林业事务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肆玖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地质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重要类型之一,具有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展地学知识的科普教育[1]。近年来,地学科普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2]。文冬妮[3]、唐果林[4]探讨了桂林喀斯特世界遗产的地学科普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构建了地学科普旅游的产品类型。王莉等[5]探讨性开发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的差异性产品、创建立体营销模式。吴宇辉等[6]采用SWOT-AHP模型对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探究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不足以及今后开发的侧重点。温雅煖[7]通过应用VR、体验AR以及全息影像等新型技术,增设景区地质公园体验馆,建设景区地质遗迹博物馆,规划科普旅游线路等,构建了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模式。高艳[8]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对北京市5处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全面分析。徐若兰[9]、李黎[10]、刘鑫洋[11]、张丽华[12]、何小芊等[13]在游客感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公园科普旅游产品的类型、技术、线路、地质博物馆等。沈博伟和陈斌[14]对四川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线路SWOT进行了研究。张晓瑞[15]基于模糊数学和Dijkstra算法对神农架地质科普旅游线路进行了设计。还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地学科普旅游的解说系统构建[16-17],或者从环境解说视角进行研究[18-19]。这些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地学科普旅游产品的开发。此外,有研究对地质遗迹或地质公园科普旅游进行了资源评估或综合评价。陈炜[20]、何哲峰[21]采用不同方法对科普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罗伟等[22]、刘晓静和梁雷科[23]、沈宏洁和赵临龙[24]从不同角度对地质公园科普旅游进行了综合评价。但目前缺少对地质公园的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评价的相关研究。

湖南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以第四纪冰川遗迹和花岗岩地貌为典型特色。对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科普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可以对大围山的地学科普教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丰富地学科普教育的产品,促进大围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旅游的新发展。同时对其他地质公园有示范作用,有利于地学科普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建设与推广。

1 研究区概况

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东北部,九岭山脉南段北侧,连云山东南侧,浏阳河上游,顶峰海拔1 607.9 m。大围山是湖南省唯一的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级地质公园,也是在中国东部继江西庐山后建立的又一个第四纪冰川遗迹国家地质公园[25]。大围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种类丰富,类型多样,以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角峰、鱼脊峰、冰斗、冰窖、冰坎、冰桌、U形谷、葫芦谷、悬谷、冰臼、羊背石等景观为主体,伴有花岗岩石蛋地貌地质遗迹等[26]。且景观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具有较高的观赏旅游价值。

大围山地质公园在地学科普教育建设项目上,主要是建设以大围山地质遗迹为主的游步道以及科普线路,现已经建成四条科考线路和三条科普教育线路。同时针对园区内的地质遗迹展开针对性的活动,以达到地学知识普及的效果。这些线路设计都是围绕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充分展示了大围山的地学科普工作成效。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因子的确定

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参照前人类似的评价指标体系[27-28],结合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学科普教育现状,评价因子的选取首先遵循了系统性、代表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确定了地质博物馆、地学研学路线、科普标识牌、科普商品、科普活动、科普对象6个一级评价指标因子以及20个二级评价指标因子。

图1 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效果评价指标模型Figure 1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effect of geo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in Daweishan National Geopark

2.2 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判别矩阵,采访了五位专家学者,对各层因子进行层层比较,确定各因子间的重要性之后,再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CR≤0.1,则表示判别矩阵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就要进行不断的修正,直到检验的结果符合CR≤0.1的要求,从而得到了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综合评价指标因子权重(表1)。

2.3 评价指标体系解构

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评价指标模型共分为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其中20个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具体阐述与说明。

表1 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效果评价指标因子权重及指标解释Table 1 Factor weight and index interpretation of evaluation of geo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in Daweishan National Geopark

2.4 评价指标因子的无量纲化评分

在对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评价时,由于各大评价指标均有自己的量纲,不具备可比性,因此需要对其中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2)。

表2 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Table 2 The dimensionless evaluation index of geology popularization in Daweishan National Geopark

3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根据大围山地学科普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公园特色,设计了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教育效果的调查问卷,先期在网络上对曾经到过大围山地质公园的游客展开问卷调查。2021年国庆假期,在大围山地质公园内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大围山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整体量化得分75.760 9分(满分为100分),分数中等偏上,说明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学科普教育工作与建设在整体上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完成了大部分有关地质公园规划的地学科普系统建设(表3)。

表3 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评分表Table 3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geo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in Daweishan National Geopark

总分100分,各个项目分数满分100,根据表1权重关系计算总分。综合量化评分,对地质博物馆、地学研学路线、科普标识牌、科普商品、科普活动和科普对象六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地质博物馆”指标权重计算得分26.065 1分。第一,大围山地质博物馆距离西大门检票处约370 m,距离西大门游客中心约7 km,并未处在大围山主道路上,而是与栗木桥健身步道起点一起位于岔路道中,相对来说,地理区位较差。第二,面积不大,约665 m2且只有一层,有一个专门的科普演示厅,博物馆内排版内容也比较丰富,科学性比较强,但是没有固定的科普演示时间,博物馆内讲解员一般由市场部的人员担任,旺季时候才有讲解与管理。很少有人会单独前往地质博物馆参观游览,博物馆的整体得分较差。

“地学研学路线”指标权重计算得分21.308 9分。景区内游步道包括栗木桥景区森林康养步道、船底窝景区登山步道、花海观光步道三条主要游步道,四条科考线路推荐以及三条科普旅行线路推荐,地学科普线路种类比较丰富。地学科普线路基本覆盖园区内地质遗迹,说明大围山地学科普线路设计合理,总体得分较高。

“科普标识牌”指标权重计算得分7.366 3分。据现场调查,大围山科普标识牌数量达100块以上,内容丰富有趣,采用多种形式来讲解科普知识,通俗易懂,处在需要介绍的地质遗迹边,起到良好的科普效果。同时,科普牌的形式多样,造型变化多姿,包括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旗帜形的、叶子形的等,材质采用木料、石材、合金材料、混凝土等。建设工作做得很完备,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科普效果,得分较高。

“科普商品”指标权重计算得分6.010 5分。科普商品涉及公园内可以携带或者分享的能达到地学科普效果的书籍、视频等,游客中心的调查表明,大围山的相关书籍、视频比较少,内容较笼统,个性化不强。比如浏阳市的相关商品较多,而针对大围山景区的比较少。大围山的导游图宣传手册相对书籍与视频而言,要多一点,景区周边的出租车、饭店都会有不同的导览图用来向游客介绍大围山,但科普商品的整体得分较低。

“科普活动”指标权重计算得分8.739 8分。大围山内活动有杜鹃花节、自行车赛、登山赛、林木竞技赛、爱鸟活动等,每年开展关于地学科普教育的活动比较少,参与人数更少,主要通过其他活动带动大围山的地学科普宣传,如何加大大围山地学科普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是目前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大围山的科普活动指标得分中等。

“科普对象”指标权重计算得分6.270 3分。科普对象指标本意是为了解大围山地学科普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是否设置了游客特色活动或比赛项目,实际检验大围山对于游客产生的一些科普效果,通过调研发现,几乎没有相关科普活动。而对社区居民、职工、管理层了解其培训情况,看景区内部人员是否身体力行去了解大围山的地学科普知识,从而带动身边人去学习相关知识,但是调研发现,主要的培训对象是景区内职工,尤其是市场部人员,而针对其他人员的相关培训比较少,因此,科普对象得分较低。

通过实际情况对景区的六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发现,地学研学路线、科普标识牌两个指标得分较高;科普活动指标得分中等;地质博物馆、科普商品、科普对象三个指标得分较低。

4 结 论

对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估,通过系统的分析,选取了地质博物馆、地学研学路线、科普标识牌、科普商品、科普活动、科普对象6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20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评价指标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别矩阵,根据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通过实际情况进行赋分,得出各项指标的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评分情况。

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整体量化得分75.760 9分,分数中等偏上,其地学科普工作与建设在整体上达到了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地学研学路线和科普标识牌两个指标得分较高;科普活动指标得分中等;地质博物馆、科普商品和科普对象三个指标得分较低。

猜你喜欢
大围山科普活动科普
湖南:浏阳市大围山镇水果年产值超亿元
科普活动结硕果 广泛好评树品牌——2023年湘科普“四进”活动精彩不断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大围山之恋(外一首)
风景秀丽的大围山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