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施策力推东海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2023-12-14 19:17臧峥峥
新农民 2023年33期
关键词:综合利用秸秆

摘要:东海县通过探索秸秆产业化发展路径,一手抓秸秆禁烧,一手抓离田综合利用,综合利用领域不断拓宽。本文结合当前秸秆利用现状,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可促进秸秆利用效益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秸秆;全量还田;综合利用

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东海县本着“区域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原则,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组织及农户参与、乡镇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储运体系,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1 工作成效

1.1 秸秆利用现状

东海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全县耕地面积为12.3万hm2。2022年全县作物种植面积

17.428万hm2次,其中小麦7.92万hm2,水稻6.52万hm2,玉米1.65万hm2,花生1.03万hm2、大豆1500 hm2、山芋1600 hm2;年各类农作物秸秆138.18万t,秸秆可收集量为109.71万t,秸秆综合利用量为106.43万t,2022年东海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5%以上。

1.1.1 秸秆肥料化利用

秸秆直接还田是使秸秆发酵而转化为土壤养分的主要途径,也有利于土壤培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促進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1.2 秸秆饲料化利用

全县2022年末存栏大牲畜4.5万头,羊11.3万头。全年饲料化利用比率为14.12%。东海县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山芋、大豆等农作物秸秆饲养牲畜。

1.1.3 秸秆燃料化利用

东海县农作物秸秆主要以燃烧发光发热的化学形式作为燃料利用,这部分秸秆利用量约占秸秆生产总量的0.92%。

1.1.4 秸秆基料化利用

水稻、小麦、玉米秸秆主要以鹿茸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基料为主,连云港如意情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基料化利用比率为5.18%。

1.1.5 秸秆原料化利用

东海县农作物秸秆集中在青湖镇东、西丰墩、西五河等村,秸秆以编织为主,并逐渐发展成为规模,主要用于设施农业保暖等方面,2022年秸秆原料化利用比率为2.21%。

1.2 秸秆收贮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东海县全县每个乡镇至少秸秆经纪人提供一个收储场地,每个建制村提供至少1个秸秆临时收储点,组织经纪人做好秸秆的地头收集和转运工作。通过组建经纪人队伍,建设乡镇两级秸秆收储场(点),目前,全县建设秸秆收储场65处,其中“五有”综合利用企业26个。通过秸秆生物质发电、饲料化利用、稻草编织等利用途径,实现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全县焚烧秸秆从有到无,秸秆禁烧工作扎实开展。

1.3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1.3.1 环境质量大大改善

近年来,秸秆禁烧是各级政府头等大事,禁烧工作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政府禁烧工作进展较为缓慢。通过开展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解决焚烧秸秆问题。东海县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的殊荣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称号。

1.3.2 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通过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项目的实施,农业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在项目乡镇开展秸秆还田和深耕补贴,农户将秸秆直接粉碎深耕还田,加深土壤耕层、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使地力下降得到遏制,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有升,物理性状有所改善,实现了农民节本增收。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1.3.3 提高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力

通过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种植农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组织的能力提高;秸秆收储体系发展也得到进一步壮大,从原来的小打小闹变成规模发展;同时,加快了东海县土地的流转及托管进度,土地流转和托管面积由原来的30%提高到56%。

2 经验总结

2.1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及有关县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乡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二是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任组长,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个行政村村委会主任担任。三是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四是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规划、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督查考核等工作,并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进行调研和论证,确保东海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2 强化舆论宣传,营造秸秆综禁良好氛围

各乡镇、街道办组织流动宣传车2~3辆,工作日流动宣传,在县域内主干道路口、街道等人口密集处张贴宣传秸秆禁烧标语,并发放秸秆还田明白纸;精心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宣传方案,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和墙体标语、横幅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和报道。

2.3 抓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

为全面完成省级秸秆还田指标,县政府出台了《东海县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办法》。根据规定按计划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种植户,按25元/667m2的标准进行补贴;对犁耕还田的农机作业者除省补

25元/667m2外,县财政补贴20元/667m2,实行犁耕的不再向农户收取作业费。根据县政府的要求,各乡镇也都相应出台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方案,建立了责任制度,明确责任,明确奖惩考核措施,明确补贴标准。对本乡镇境内的作业机械进行统一调配,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效率,减少窝工现象。县农业农村局成立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在政策的执行上,严格按照省文件要求,做好四个规定动作:政策告知,还田确认、核查公示、补助发放。

2.4 完善储运体系,畅通秸秆出路

扶持秸秆收储与运输、加工以及利用环节。建立以收储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主体参与,乡镇街道政府监管的市场化收、储、运体系,发展并壮大秸秆收、储、运经纪人队伍。

2.5 坚持规范化建设

秸秆多种形式利用企业或个人,场地租赁、车间建设要求达到场地租赁有合同,车间内原料区、成品区、生产区要求隔离明显,生产设备电力安装符合供电部门要求,达到安全生产。生产设备的订购合同、发票及项目运行供货合同、生产台账等资料齐全并及时上报。严格制度化考核,申报参加补贴的经营主体须经所在村、乡镇把关通过。秸秆多种形式利用企业或个人,提供的项目建设相关资料、生产区硬件条件、生产规模要达到项目建设要求,经农业、财政以及第三方事务所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奖补。

2.6 强化技术引导,促进秸秆利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结合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项目,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地参观考察等培训活动,各职能部门举办了秸秆快速腐熟堆肥、青贮、氨化、生物气化、设施栽培等多项技术培训,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二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组织村组干部、秸秆收储负责人和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服务队,深入乡村、田间,实地进行示范指导,树立一批秸秆利用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推进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健康发展。通过有效的培训和指导,把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新途径。

3 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东海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虽然周边县区较高,但在利用方式上仍然是以秸秆还田为主,水稻、小麦、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程度不高,利用层次低,产业链不健全,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利用效益不高,秸秆利用产业布局有待优化,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3.1 注重秸秆还田而忽视其他形式的秸秆利用

秸秆禁烧是最近几年政府的重大事项,为了防止出现焚烧秸秆现象,各级政府均将秸秆禁烧的希望全部寄托于秸秆还田,认为秸秆还田可以最有效地解决秸秆禁烧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秸秆机械化还田质量仍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秸秆还田的耕层较浅,一般还田的耕层在20 cm左右,没有进行深翻,而深翻需要35~40 cm,一是深翻的成本高。二是深翻需要的时间较长,而种植下茬的时间紧张,来不及深翻。

3.2 公众认知较低,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

一是广大农户习惯于将农作物秸秆焚烧,认为草木灰是肥料可以培肥地力。二是农户认为秸秆焚烧可以解决当前田间杂草严重问题,即认为一方面焚烧秸秆可以烧死杂草。另一方面可以烧死草籽,减少田间杂草基数。

3.3 秸秆综合利用亮点少,缺乏产业化带动

一是缺少秸秆综合利用的龙头企业,几家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年实际利用秸秆大多在1万t以下。建成的固化成型企业、秸秆收贮加工点项目,仍处于小规模、低层次水平,未能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农作物秸秆收贮成本高、利润薄,市场服务体系一时难以形成,社会资本投资秸秆开发利用积极性不高,产业化发展受到制约。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没有形成规模,区域特色不明显。秸秆作为畜禽饲料仅限于部分镇规模牛、羊养殖场;草制品编织仅集中在青湖镇的部分村,规模较小;秸秆用于食用菌栽培未能推广形成规模。三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缺乏,一些关键性技术尚未突破或不成熟,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各项技术之间集成组合不够,秸秆利用效益难以有效提升,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

4 解决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乡镇、街道政府作为秸秆禁烧责任主体,应该进一步加强领导,乡镇、街道政府主要领导负全责,与年终考核挂钩,狠抓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工作落实、统筹规划,实现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目标。二是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形成一个整体,推动工作有效落实。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科学编制规划,详细分解任务,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有序实施。

4.2 完善政策服务体系

一方面加大政策及配套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金融资本的投入,逐步形成社会资本投入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对利用秸秆发电、使用固化成型燃料等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对无污染、技术含量高、生产附加值高的新型加工企业,根据规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再一方面是各金融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对农作物秸秆及其产品的运输车辆,给予农产品绿色通道待遇免收车辆通行费。

4.3 加快技术创新,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支撑

提高秸秆利用效益和综合利用水平,科技进步是关键。一是应大胆创新,推进秸秆还田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二是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校、推广部门、相关企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秸秆利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提高科技水平。三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形成农机与农艺相配套、融合。四是加强示范推广,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优势作物的秸秆综合利用,在重点乡镇、街道建立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定期不定期组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参观学习,

互动交流。

4.4 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广大农户认识水平

充分利用观摩会、微信群等新型宣传手段,在各乡镇、街道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让广大农户及社会团体充分认识秸秆的危害性以及秸秆還田的优点,广大农户人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红微.农作物秸秆处理的农民行为研究--以河间市为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2] 张丽莎,张明良.西华县秸秆综合利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35-236.

[3] 倪圣亚.盐城市秸秆利用现状及途径(上)[J].农家致富,2009(22):46-47.

[4] 石蕾,柯耀胜,钱生越.南京市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机化,2010(3):38-40.

作者简介:臧峥峥(1976—),女,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综合利用秸秆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漫游记》诞生记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环境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检测中的综合利用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