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导向的物流专业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2-14 07:39杨志鹏李方敏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物流

杨志鹏,李方敏,张 璐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州 510550)

一、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共舞的时代,更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的时代。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形成的一种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具有综合性突出、实践性强的优势,对于提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尤为重要。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是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动力。

物流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且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型人才。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笔者所在单位物流专业为顺应职业型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构建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物流专业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物流行业发展对职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购物方式的改变,物流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词汇,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血脉”、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静脉”,涉及企业的生产、供给、仓储、运输、配送、搬运、流通、加工等诸多环节。在这一背景下,物流行业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目前,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5000 万,是服务业的主要就业渠道之一。2010 年,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对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到2020 年需要仓储、邮政业、交通运输等高技能型人才167 万。①58 同城招聘研究院在2022 年初发布的《2021 中国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年度报告》显示,2021 年前三季度全国招聘需求整体较2020 年同期增长64.78%,仓储、邮政业、交通运输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在五月份的时候供求比更是高达46.52%,企业纷纷加入“抢人大战”。①58 同城招聘研究院.2021 年中国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年度报告[EB/OL].http://baijianhao.baidu.com/s?;d=1720919743096740713&wfr=spider&for=pc.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物流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每年递增8000~10 000 人,而在北京、南京、上海、武汉等一些发达城市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更多、人才质量要求也更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分析,物流行业人口缺口将近120 万人。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3 年10 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EB/OL].2023(11).http://www.chinawuliu.com.cn/xsyj/202311/02/619404.shtml.在严峻的人才需求形势下,起步晚、成熟度不高的物流业亟待高质量人才补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承担起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职业型人才的重任,坚持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培育大量的后备补进人才。

(二)物流业智能化发展对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随着“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全面开启和国家战略、物流行业的转型与数字化升级发展要求,我国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将成为构建国家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点。然而,现阶段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专业出身的从业员工更是少之又少。物流人才的需求仍然面临很大缺口,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亟需优化,尤其是在物流行业智能化改造、智慧化升级以及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等方面需补齐人才。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型、创新型人才成为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港口等行业争先抢聘的对象。因此,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着力打造高效的物流专业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物流行业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三、以产教融合导向的物流专业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贴近市场和企业需求,培养真正能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经过多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在物流专业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四驱四共”人才培养模式。“四驱”是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国家层面)为驱动,把经济发展方针和政策作为设定专业定位的重要依据;以物流行业发展需求(行业层面)为驱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学校定位和发展需求(学校层面)为驱动,建设具有职业本科层次水平的省级重点专业;以学习任务和工作项目(专业层面)需求为驱动,建设有特色的物流专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四共”是指与物流行业企业通力合作,联手打造“共定、共建、共管、共教”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采用“四共”模式,可以实现精准育人、精准对接,建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形成职业能力标准与教学内容相对接的局面。

(一)共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物流不等于快递,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输业,而是拥有高科技的服务型行业。物流行业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于制造企业、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等这些不同企业而言,对于物流的操作模式、技术规范、管理方法及运输方式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为了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学校坚持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携手企业对行业领域需求进行大量调研与分析,明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方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人才需求计划引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行业领域主要包括物料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配送、客服、管理等岗位,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物流高端人才紧缺,尤其是在仓储、配送和客服等方面缺口较大,而普通人才却就业困难,这也是国内绝大部分物流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困境。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基于合作企业岗位需求,将物流专业职业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仓储、配送和客服三个模块,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面向岗位群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其岗位工作内容包括:

基于以上三个模块的工作内容,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了以“技术平台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二)共建:对接行业发展战略,搭建实训——就业培训基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培养适应物流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型人才搭建了“绿色通道”。学校以产教融合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满足现代物流行业人才发展需求为目的,以“经济性、实用性、真实性、先进性”为基本原则,对接物流行业发展战略,与合作企业共同搭建了实训——就业培训基地,配备物流行业企业岗位所需使用的真实设备、软件等,以促进学校育人模式和物流设备、技术与企业需求的同步发展。

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训——就业培训基地主要由智能仓储中心、智能运输配送调度中心、大数据监控中心、智能客户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心五个部分组成。

1.智能仓储中心

近年来,智慧物流加速发展,其中以智慧仓储的发展尤为典型。在传统的物流中,人工分拣操作模式,不仅占地面积大、分拣效率低,且出错率高,而智能化、无人化、低成本、高效率的仓储方式成为物流行业的共识。目前,智慧仓储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广泛运用,还需要有足够的物流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在实训基地设置了智能仓储中心,主要分为入库作业区、电子标签区、智能分拣区、智能包装区等,同时,还融入了无线定位技术、无线射频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高层货架穿梭车、AVG 小车、智能叉车等先进的物流运输设备,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熟练地掌握仓储各个环节的技术,并能创造性实现货物的出入库、分拣、存储等作业。

2.智能运输配送调度中心

在智能物联网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货物资源配送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和数字化,需要进行合理的运筹规划,才能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完成从用户下单到仓库配货、调度车辆、安排运输的整个物流配送,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为了契合岗位要求,利用智能运输配送调度中心,为学生设置了运输沙盘区、实时监控区、调度作业区等,让学生可以完成货物资源的运输配送、车辆跟踪与定位、实时调度等方面的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

3.大数据监控中心

WEI Hao, XUE Qingpo, ZHANG Guorui, et al. Heavy metal pollution degree and its risk assessment of farmland soil in the downstream of a uranium tailings pond[J].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2018(6):132-139.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物流行业有序经营运行的重要前提。目前,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擅长大数据分析、设计和运用的高端人才缺口较大,学校与合作企业联手搭建了大数据监控中心。该中心配有服务器终端、显示器终端、可视化大屏等硬件设备,同时还配备了物流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实现对电商物流、商业物流、工业物流、冷链物流等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学生依托大数据监控中心,可以进行物流系统的开发、设计、分析与运营,切实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

4.智能客户服务中心

企业自建客户服务中心,在运营上更能体现企业的专业特色。伴随着物流行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对服务的定位,不断完善和优化客户服务体系,并逐渐朝着专家型、创新型、数字型和智能型的方向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物流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搭建了智能客户服务中心,主要由智能排队、智能沟通、自动语音导航系统等模块构成,重点培养学生灵活应对客户咨询、回访、投诉、救援等岗位工作能力。

5.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心

该中心主要分为学生创作及作业展示区、设备工具区和讨论交流区,其中,学生创作及作业展示区主要用于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中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制作作品及作品的展示;设备工具区主要用于存放学生在实践工作中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及设备等;讨论交流区主要用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校或企业教学活动。

(三)共管: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提高育人实效

1.共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当前,我们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迫切要求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双方按照政府主导、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理念,积极构建打造集产、学、研、用、创于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进“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等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互惠共赢,形成紧密型共生关系,拓展推动物流专业和课程的数智化改造,为物流行业数智化转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培养有数智化领导力、数智化运营能力、数智化发展潜力等关键能力的职业型人才。

2.共同构建需求驱动的育人体系

在以仓储、配送和客服为重点的物流专业职业型人才培养计划中,基于合作企业对物流工作的专业化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基于物流岗位需求驱动的育人体系,将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道德素质贯穿于育人体系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四)共教:打造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最忌脱离实际,要让学生围绕市场、跟着项目学。学校为教学量身打造生产线,生产教学紧密围绕项目展开,实现“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融合”,破解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教学与人才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1.以职业为导向,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

为实现“理实一体化”,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增设10~12 课时的教学实践课,以改变传统育人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局面。以职业为导向,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并将之贯穿于学生学校学习的整个阶段,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同时,依托实训——就业培训基地,改革物流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开设形式,调整课程时间,增强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同发展。

2.以项目为驱动,让企业项目进课堂

学校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持续推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以课程工作化、工作课程化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一方面,让企业专家进课堂,让企业项目进课程,实现“学中做”;另一方面,把课程搬进企业,让教师、学生进驻企业,实现“做中学”。这样,打破专业、年级、班级壁垒,长期持续开展项目实战,突破学期课程局限,实现深层次能力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结语

从传统快递到当天即达、从国内直达到海外互通、从人工化操作到智慧化管理,物流行业正在引领新经济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物流人才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只有坚决贯彻落实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才能打通职业教育瓶颈,切实促进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为持续建设良好的专业发展生态系统发挥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物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