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引导式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023-12-15 06:01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23期
关键词:罗森塔尔下肢康复

王 帅

( 朝阳市中心医院骨外三科, 辽宁 朝阳 122000 )

下肢骨折属于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疼痛或(和)肿胀以及下肢功能障碍是患者主要症状表现,患者往往因受疼痛的折磨以及长期生活无法自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身心健康不佳[1]。 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类患者的重要手段,可实现对骨折情况的改善,为下肢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其中围术期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术后康复效果的重中之重[2]。 然而,既往常规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以及系统性,加之患者普遍存在个体差异,从而可能引发过度干预或干预缺乏等情况,进一步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3]。 罗森塔尔效应属于一种新型心理干预模式,主要是通过赞扬、期待以及信任等一系列心理暗示,促使患者的自信以及自尊得到明显改善,继而促使其健康行为的改善,最终为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4]。 目前,国内关于该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研究鲜有报道。 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罗森塔尔效应引导式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方案支持。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 年1 月12 日—2020 年2 月15 日收治的87 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纳入研究。 将其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作观察组43 例和对照组44 例。观察组男性25 例,女性18 例;年龄20 ~83 岁,平均年龄为(48.92 ±10.85)岁;股骨颈骨折20 例,胫腓骨骨折20 例,跟骨骨折3 例;接受文化教育年限5—16 年,平均为(8.36 ±1.70)年;体质量指数19 ~30 kg/m2,平均为(23.22 ±2.61)kg/m2;发病原因:坠落伤16 例,车祸伤23 例,其它4 例。 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18 例;年龄21 ~85 岁,平均年龄为(49.13 ±10.77)岁;股骨颈骨折21 例,胫腓骨骨折21 例,跟骨骨折2 例;接受文化教育年限5—16 年,平均为(8.25 ±1.66)年;体质量指数19 ~30 kg/m2,平均为(23.10 ± 2.60)kg/m2;发病原因:坠落伤15 例,车祸伤24 例,其它5 例。 2 组上述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比性较高。 本研究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悉并核准。 (1)纳入标准[5]:所有受试者下肢骨折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均为成年人;均可正常交流沟通;小学及以上学历,可正常交流沟通;入组人员均于同意书上签字。 (2)排除标准:合并其它部位骨折者;神志异常或伴有精神疾病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严重病变者;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或失访者;合并重大感染、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入院宣教,病情检测,生活指导以及术后康复指导等。 观察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罗森塔尔效应引导式护理干预。(1)建立护理小组:组员包括护士长1 名,专科护士4名,主治医师1 名,康复师1 名,心理咨询师1 名。 要求所有成员工作年限均在5 年以上,且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护士长的职责以组织和协调护理措施制定和实施为主。 主治医师的职责以诊治疾病为主。 康复师职责以指导患者康复锻炼为主。 心理咨询师职责在于心理疏导。 对小组成员均实施统一培训、考核,且在考核满意后上岗。 (2)传递期望:①入院后第1 天和受试者进行面对面访谈,时长15—20 分钟为宜。 主要内容是耐心倾听,鼓励患者倾诉烦恼、不良情绪等。 并采集患者成长历程以及人际关系等,明确其需求以及情绪状态。 协助患者明确相关影响因素,促使其对明显存在的现有问题实施体验以及理解。 ②护理小组定时每天经由微信公众号推送健康知识,内容包括骨折疾病的相关知识,发病机制,治疗方式,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等,可配有相应的图画和视频。 保证语言的通俗易懂,并强调言语,行动,感觉,情绪等康复方式对预后的影响。 患者可通过微信咨询不理解的内容,并由小组成员进行准确的解答,直至其完全接受为止。 ③每天于微信群中选取1 例患者完成经验分享,患者可在线进行讨论、交流,以获取内心疑问的答案,继而换其内心对疾病康复的期待以及信心。 (3)期望内化:①每天由康复师以及护士对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如手术前后康复功能训练以及情绪管理,于此过程中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并指导其完成情绪改变的记录。 对患者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其的错误及时纠正。 ②要求护士在开展护理操作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接受疾病存在的事实,掌握疾病恢复过程相关知识。 (4)信息反馈:每天针对相关知识以及康复知识进行针对患者的提问,包括术前准备,术后饮食、体位以及引流管固定的方式等。 同时,要求患者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解答,针对错误认知以及偏差理解等地方予以及时的纠正。

1.3 评价指标

分析2 组在恢复时间,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其中心理状态的评估主要是通过Connor- Davidson 韧性量表(Connor - Davidson Toughness Scale,CD-RISC)[6]实现,主要内容涵盖乐观,坚韧,力量3 个维度,共25 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0 ~4 分,得分越高预示心理状态越佳。 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通过医院自制自我行为管理量表实现,涵盖疾病监测,情绪管理,自我护理,用药依从性4 个维度,评分越高预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7]。 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生活质量的评估借助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 -36)实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总体健康4 个维度。 每个维度评分均为百分制,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睡眠质量的评估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实现,得分越高预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工具选择SPSS 22.0 软件,对计数及计量数据的表示借助(%)和()实现,并开展χ2/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判定标准即P<0.05。

2 结果

2.1 2 组恢复时间评价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长为(47.39 ±10.43)天、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34 ±0.78)天,以及住院康复时长为(9.22 ± 1.67) 天,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58.12 ± 15.62) 天、(4.51 ± 1.24) 天、(11.43 ±2.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1。

表1 2 组恢复时间评价对比(,d)

表1 2 组恢复时间评价对比(,d)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骨折愈合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康复时长观察组4347.39 ±10.43*3.34 ±0.78*9.22 ±1.67*对照组4458.12 ±15.624.51 ±1.2411.43 ±2.19 t 3.7595.2545.284 P<0.001<0.001<0.001

2.2 2 组CD-RISC 评分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各项CD - RISC 评分分别为(13.20 ± 2.37) 分、(35.18 ± 6.28) 分、(25.94 ±2.3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64 ±2.30)分、(31.15±6.10)分、(23.18 ±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2。

表2 2 组CD-RISC 评分对比(,分)

表2 2 组CD-RISC 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 <0.05;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乐观坚韧力量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439.35 ±2.2013.20 ±2.37#*28.50 ±6.3435.18 ±6.28#*20.72 ±5.3125.94 ±2.30#*对照组449.47 ±2.2311.64 ±2.30#28.56 ±6.3931.15 ±6.10#20.80 ±5.3423.18 ±2.19#t 0.2533.1160.0443.0360.0705.733 P 0.8010.0030.9650.0030.9440.000

2.3 2 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对比

观察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9.22 ±2.05)分、(12.16 ± 1.45) 分、(11.30 ± 1.30) 分、(10.55 ±1.8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34 ±1.20)分、(9.18 ± 0.66)分、(8.92 ± 0.93)分、(8.16 ±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3。

表3 2 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对比(,分)

表3 2 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疾病监测情绪管理自我护理用药依从性观察组439.22 ±2.05*12.16 ±1.45*11.30 ±1.30*10.55 ±1.83*对照组447.34 ±1.209.18 ±0.668.92 ±0.938.16 ±1.12 t 5.23512.3849.8397.366 P<0.001<0.001<0.001<0.001

2.4 2 组术后并发症评价对比

2 组各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均P>0.05)。 见表4。

表4 2 组术后并发症评价对比(n,%)

2.5 2 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为(78.59 ±7.25)分、社会功能为(74.88 ±7.29)分、躯体功能为(75.21 ±7.24)分、总体健康评分为(74.51 ±6.97)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8.57 ±6.28)分、(67.59 ±6.21)分、(67.58 ±6.90)分、(64.17 ±6.02)分,而PSQI 评分为(8.27 ± 0.58) 分, 低于对照组的(11.06 ±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5。

表5 2 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对比(,分)

表5 2 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 <0.05;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时间观察组(n=43)对照组(n=44)tP心理功能干预前45.28 ±5.2045.49 ±5.300.1870.853干预后78.59 ±7.2568.57 ±6.286.895<0.001社会功能干预前46.27 ±5.1746.95 ±5.290.6060.546干预后74.88 ±7.2967.59 ±6.215.025<0.001躯体功能干预前48.50 ±6.2948.61 ±6.350.0810.936干预后75.21 ±7.2467.58 ±6.905.033<0.001总体健康干预前46.19 ±5.1046.35 ±5.160.1450.885干预后74.51 ±6.97*64.17 ±6.027.411<0.001 PSQI 评分干预前16.27 ±1.0616.43 ±1.070.7010.486干预后8.27 ±0.58*11.06 ±0.8417.988<0.001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继而引起康复效果不理想,加之大部分患者的医学知识认知水平不高,骨折后往往因担心预后及疾病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等,继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性情绪[8-10]。 而负性情绪的出现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应激反应,集中疼痛症状,不利于康复护理配合。 另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11-13],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普遍需长期的康复训练,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伤口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可能延长患者住院时长,继而加剧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压力。 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关注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其干预效果受限[14],由此可知,如何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亦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日益提升,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始逐渐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需求,并逐渐将心理康复视作机体功能恢复的关键,通过心理康复促进并推动机体功能康复,充分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促使患者主观能动性的提升,积极参与治疗和护理,进而达到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罗森塔尔效应亦被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其本质是通过给予患者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提升患者自信心,明确自我康复目标,并通过积极配合康复干预以实现预期目标。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康复时长均短于对照组。 这反映了观察组干预方式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促进骨折愈合。 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干预方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情感护理,通过加强医患之间沟通交流,促使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以及健康需求,从而通过系统性健康宣教,鼓励发挥患者主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促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逐渐提升,为后续的干预奠定了重要基础,最终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15]。 此外,观察组干预后各项CD-RISC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这提示了观察组干预方式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 分析原因,可能是该护理干预的优势在于加强了对患者疾病、手术等相关知识的宣教,从而避免了患者因对上述知识未知而引起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陈蓉[16]等人的研究报道发现: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这为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与上述研究存在差异的是本研究纳入对象包括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及跟骨骨折患者,这为罗森塔尔效应引导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外,观察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这说明了观察组干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究其原因,该干预方式予以患者较多的关心以及关注,充分尊重患者,鼓励并认可患者的训练成果,对于错误的行为以及认知进行及时纠正,从而可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以及决心,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了康复效果。 另有相关研究报道表明,罗森塔尔效应的信息反馈可有效强化患者的疾病康复信念,并通过为患者灌注疾病、护理、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对患者提出较大的期望,继而有利于患者的护理、康复锻炼依从性,达到提高康复效果的目的[17]。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了2 组各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 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护理干预可通过分享成功案例,促进患者之间的经验交流、分享,并对其康复锻炼成果正面肯定,进一步提升了其执行管理疾病以及积极配合康复干预的决心,避免了因不良行为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 这与颜巧观[18]等人的研究报道相吻合,证实了观察组干预方式可显著改善骨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 考虑原因,罗森塔尔效应引导式护理主要是通过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传递希望,更为全面且具体地掌握患者健康需求,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患者形成理想的自我康复信念,提升康复信心,对生活质量及睡眠治疗的改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罗森塔尔效应引导式护理通过对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予以肯定,从而有助于其各个康复目标的逐步完成,减少疾病对其睡眠质量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罗森塔尔效应引导式护理在促进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效果较佳,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 然而,本研究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量偏少以及单中心对照研究等,从而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倚。 故而,为了获取更为客观真实的数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尽量增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对照研究。

猜你喜欢
罗森塔尔下肢康复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罗森塔尔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斯特钢琴体系的传承与发展—论罗森塔尔与达尔贝特的钢琴演奏及教学(上)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世间依然留有罗森塔尔的传说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学术交流工作手记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小饼干的大道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