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讨

2023-12-18 20:18周玉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6期
关键词:龙岩文化遗产数据库

周玉华

(龙岩图书馆,福建 龙岩 364000)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推动文化大国建设的基础与关键,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非遗保护与传承涉及到多个领域、不同主体,公共图书馆正是其中的重要主体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作用

首先,发挥图书馆优势。图书馆相较于其他单位、组织与个体而言,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泛体现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现代多媒体资源、专业人才资源、专业技术、专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这是其他主体所难以企及的。在诸多优势的共同作用下,公共图书馆往往能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中发挥难以取替的作用,为非遗在现代社会的综合保护、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有效弘扬提供支持。

其次,强化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实践。非遗保护与传承之所以会受到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关键就在于其有着重要意义。而公共图书馆参与到非遗保护与传承之中,往往能强化相应的意义实践,依靠图书馆本身的职能作用提供专业化的支持与保障,同时有效延伸和深化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为新时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有力支持。

最后,保障实践可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属于对实体物质的依赖性相对较少的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难度较大,实践中往往会面临可行性偏低的问题。而公共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能大幅提升和强化实践可行性。公共图书馆能通过收集图书和文献、开设地方阅览室、建设非遗数字资源等方式,依托于资源收集和展示对非遗进行有效保护与多样化传承,并能基于完成教育任务、辅助其他非遗研究机构的任务、针对用户开展共性和个性需求服务的任务、提升非遗生命力的任务等进一步在实践中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事业的良好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存在的不足

(一)非遗资源库建设不到位

建设非遗资源库是公共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础和支撑,也是凸显图书馆资源优势、职能作用的关键。但是部分图书馆目前非遗资源库建设并不到位,既存在实体资源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也存在数据库建设水平低的问题,导致自身难以有效、充分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之中,容易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境地。尤其是资源载体少而不均、地方特色非遗资源建设不足、数据库质量低、数据库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数据库功能缺失严重、数字资源的整合度与共享度低等问题的存在,会严重限制图书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中的作用发挥。

(二)服务条件支持不足

良好的服务条件,是支持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服务的关键。部分图书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缺乏良好服务条件,难以有效开展非遗服务工作。目前较为常见的服务条件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空间受限、设施设备简陋、和非遗传承人合作难度大等方面,任一方面的问题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开展非遗服务。部分图书馆在多个方面无法保障服务条件,自然很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带来有力支持。

(三)交流合作不紧密

非遗保护与传承涉及到不同领域和主体,实践难度巨大,仅凭图书馆自身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图书馆必须和其他组织、机构展开交流与合作,才能共享资源、形成合力,支持非遗事业的良好发展。不过目前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明显不够紧密,导致力量过于分散、无法有效集中,无法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可靠支持。尤其是不同图书馆馆际交流与合作的不到位,更是严重限制了图书馆职能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非遗事业良好发展。

(四)非遗服务体系不完善

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服务是直接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尤其体现在文化传承与弘扬方面。不过目前不少图书馆没有形成完善的非遗服务体系,难以保障服务质量,导致非遗服务对受众的吸引力有限,对非遗传承与弘扬的促进作用也较为有限。具体到实践中,则主要包含服务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对读者需求的充分了解、服务过程缺乏互动性、服务宣传不到位、服务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图书馆渠道的有效传播、传承与弘扬。

(五)数字化程度低

进入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不仅自身需要逐步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也要积极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转变。然而当前部分图书馆数字化程度并不高,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基础建设不到位,数据库建设质量低,数字化功能单一,对VR 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水平的提升带来充分支持。

三、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

(一)巩固资源基础

(1)基于社会定位优势整合资源。公共图书馆本身作为事业单位,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定位优势并能为相应的非遗资源收集、整合提供支持。图书馆应当明确自身社会定位,并基于此合理开展非遗资源整合工作,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资源体系,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专业优势,对海量优质资源尤其是文献资源进行采集、整合与管理,尽可能提高管理水平,依靠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强化资源管理,面向社会各界获取相应的支持、合作等,持续拓宽资源来源渠道与途径,逐步形成相应的资源体系。而进入信息化时代,则需要发挥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在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既要整合数字资源,又要通过包括图片、视频、知识库等在内的各种形式展示非遗资源,以丰富的资源支持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

(2)丰富馆藏非遗资源载体。新时期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馆藏非遗资源载体,不能局限于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固然是非遗资源的重要载体,但往往并非一手资料,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图片等进行展示。图书馆需要在巩固文献资源库的基础上,持续拓展非遗资源形式,尽量借助一手资料向读者准确传递非遗的内涵、价值、特点、韵味等,而非仅仅依靠文字抽象地向读者简单介绍非遗。譬如龙岩图书馆便对地方非遗资源进行了整合,并根据资源本身性质和特点对资源载体进行了拓展,既通过文献资料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借助视频、模型、动画、剪影、录音等不同载体形式直观而生动地呈现了非遗的本色,让读者能直观而深入地感受非遗魅力。

(3)加强非遗特色资源建设。非遗资源的建设既要不断拓宽范围,又要凸显地方特色。这样既能逐步树立起非遗品牌,又能为地方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支持与保障,从根本上避免民间非遗失传。图书馆需要因地制宜地深挖本地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着重加强非遗特色资源建设,对地方特色非遗以及民间非遗进行全面整合,致力于构建起符合地方特色、满足地方受众需求的非遗资源体系。譬如龙岩图书馆就基于地方实际情况,对包括龙岩烊鱼制作技艺、新罗咸酥花生、采茶灯、龙岩沉缸酒传统酿造技艺、龙岩斜背茶制作技艺、浮竹岭纸竹帘、龙岩山歌、龙岩巧头等在内的地方特色非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相应的地方品牌,为符合地方受众需求的特色化非遗服务工作开展带来了支持。

(4)落实非遗数据库建设。进入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建设非遗资源库不仅要对整合实体资源,还要建设数据库,利用数字化资源支持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在新时代的良好开展。公共图书馆应当基于共建共享原则建立数据库,对非遗资源采集标准加以规范,确保包括筛选范围、更新周期、质量要求、权威性与可靠性等方面均符合要求,进而形成系统化的数字化资源体系。对数字资源进行采集优先级划分,通常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全面采集,即对非遗数字资源进行全方面的采集、保存与管理;第二个等级为基本采集,即对非遗数字资源的主要、基础部分加以采集和保存,仅有少部分被排除在外;第三个等级为部分收集,即只针对非遗数字资源的部分加以采集;第四个等级为额外采集,即将非遗数字资源作为额外、少量采集的部分。另外图书馆还需要对数据库技术标准加以规范,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统一标准确保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有效性,同时保障非遗数字资源能真正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支持。

(二)强化服务条件保障

对服务条件加以保障,是支持图书馆参与非遗服务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强化资金支持。图书馆参与非遗服务需要大量资金。不管是采集非遗资源,还是组织开展非遗活动,又或者是更新数字技术,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图书馆需要构建非遗服务资金专项管理机制,在面向社会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的同时规范资金的保存和使用监管,尽可能保障资金充足。其次,强化人力支持。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馆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必要从人员招聘、培训层面着手强化管理。然后,强化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图书馆应当积极深入民间联系非遗传承人,主动进行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开展多样化的非遗活动,在传承人的支持下更为真切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譬如龙岩图书馆和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的非遗传承人取得联系,双方共同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做出努力,由图书馆出资拍摄不同山歌曲目的演唱视频并保存、宣传和推广,开展相应的唱山歌活动,为龙岩山歌的广泛传播带来支持。

(三)推动馆际交流合作

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馆际交流合作,主动与其他组织、机构尤其是图书馆展开合作,从而强化资源共享、提高合作水平,通过强有力的协作共建高质量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图书馆与其他组织、机构间可对非遗资源进行共享,互通有无,有效打破资源壁垒,有效构建系统化、丰富化、共享化的资源体系。整合不同组织、机构、单位的优势资源,联合开展各色各样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合作活动,让非遗活动的组织开展能覆盖更多受众,吸引更多读者参与,进而更好地促进非遗传承。

(四)健全非遗服务体系

对非遗服务体系加以健全和完善,是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的关键。制定图书馆参与非遗服务的管理机制,引导广大读者主动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设置相应的服务互动机制与反馈机制,允许读者在阅读以及其他互动中有效互动、积极反馈。健全非遗活动设计与组织机制,拓展活动主题与形式,既要凸显地方非遗特色,又要强化非遗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尽可能带给读者良好体验。完善宣传机制,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宣传和推广,让广大读者能有效了解图书馆的非遗活动,进而吸引读者主动参与。在拓展非遗活动形式方面,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依靠贴合读者需求的方式改善受众活动体验。例如龙岩图书馆组织开展非遗活动“龙岩沉缸酒传统酿造技艺”时,便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设计了包括录制视频、现场直播、VR互动、现场参观、酿造技艺学习与体验等在内的多样化活动形式,鼓励读者们通过不同方式积极参与,带给受众们良好活动并改善非遗传承效果。

(五)探索数字化发展道路

公共图书馆需要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道路,借助数字技术支持非遗保护与传承。图书馆应当以加强信息基础建设为前提,做好数据库建设工作,以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作为数字化发展的根基。一方面,对图书馆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加以完善,既要为读者提供最基本的资源检索和获取服务,又要提供包括线上互动、需求反馈、个性化服务等在内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持续为非遗传承赋予新的可能,通过大数据技术、VR 技术等各种技术更好地发挥数字化优势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弘扬。

四、结语

综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以及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保障其有效落实。公共图书馆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准确把握自身在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作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发挥自身优势参与非遗服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读者群体中广泛传播与弘扬。

猜你喜欢
龙岩文化遗产数据库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数据库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童迷黑白秀
数据库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
数据库
龙岩全面推进“九措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