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00、N400在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疑似精神障碍者中的应用

2023-12-18 08:45毕玉蕊蔡昌群李业平韦克诚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戒毒波幅精神障碍

毕玉蕊,曹 娟,张 军,蔡昌群,李业平,胡 峰,韦克诚,李 桦

(1.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科,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 安徽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安徽 宣城 242000)

当前我国吸毒问题形势严峻,据2021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1],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是我国吸毒人群滥用的“头号毒品”。杜颖等[2]调查研究发现,戒毒人员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较早较多出现精神症状,受精神症状影响,可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给戒毒所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多数需及时送外就医。王思远等[3]指出,戒毒人员中伪装精神疾病时有发生,耗费大量诊疗资源,给戒毒所管理秩序带来严重影响。传统的多道生理测试仪、大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可用于伪装诈病的识别,但存在假阳性率、时间分辨率差,导致测谎结果不能作为证据直接采用。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耗时短、操作简便,在我国法医鉴定实践中,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4](Self-reported Scale of Brief Psychopathic Symptoms,SBPS)用于辅助识别伪装或夸大精神障碍,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5](binomial forced choice digit memory test,BFDMT)用于辅助判断伪装智力低下。此外,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具有很高的测谎特异性和时间分辨率,研究[6-7]表明,P300波幅和潜伏期,N400峰值、平均幅值、中值频率作为特征向量可有效进行谎言区分。本研究以吸食新型毒品中疑似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SBPS、BFDMT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测,并进行ERP测试,以期为甄别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提供有效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0月1日~2022年11月1日在安徽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戒吸食新型毒品疑似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入组条件:①年龄≥18周岁,男女不限;②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病史;③近两周未使用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等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④入所戒毒期限<6个月;⑤右利手,自愿同意参加,签署知情告知书,并能配合完成各种测试者。入组63例均完成SBPS、BFDMT检测,由两名具备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资质的精神科医生基于SBPS、BFDMT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者进行精神检查,一致评定伪装者30例(伪装组);一致评定非伪装者25例(非伪装组);评定不一致的8例被剔除。

1.2 研究工具

1.2.1 SBPS 该量表由25个条目构成,多为精神科临床少见的症状,包括幻觉因子6个条目,被害因子6个条目,夸大因子6个条目,神经症因子7个条目。条目选“是”记1分,选“否”不记分。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划界分为13分,得分≥13分判为“有伪装或夸大”,<13分判为“无伪装”,SBPS是检测主观夸大精神症状的有效评定工具。

1.2.2 BFDMT 该测试包括24个条目,容易条目和困难条目各12个,指示正确记1分,总分24分,容易条目得分≤11分,或者困难条目得分≤7分,或者总分≤18分可判断为伪装,BFDMT是用来检测伪装记忆或伪装智力低下的量化工具。

1.2.3 实验仪器 德国Brain Product公司生产的32导联电极帽(BrainAmp MR32)脑电ERP分析仪。

1.3 研究方法

1.3.1 自制调查问卷收集 入组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

1.3.2 ERP检查 以国际标准的10/20系统为参照电极,通过电极帽上的电极采集皮层电位,采集32个电极,记录EEG数据,要求电极与皮肤间电阻<5 kΩ。

1.3.2.1 P300检测 采用oddball实验范式,标准刺激为数字“1”,偏差刺激为数字“2”。标准刺激出现概率为80%,偏差刺激出现概率为20%,刺激呈现时间均为200 ms,两次刺激间隔800 ms,总刺激数为200次。要求受试者对偏差刺激作出键盘反应,对标准刺激不作反应。

1.3.2.2 N400检测 采用语义违反实验范式,视觉刺激由10对汉语句子组成,语义匹配句式为目标词与句子逻辑关系是正常的,语义不匹配句式为目标词与句子逻辑关系不正常。以词(高频词)为刺激方式,按顺序逐个呈现3个词语构成1个句子,每次出现和间隔时间均为1 000 ms,要求受试者按鼠标判断是否符合逻辑,提示时间为300 ms。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分析 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伪装组以无业者居多(60%),非伪装组以自由职业居多(68%)。见表1。

表1 两组人口学资料比较

2.2 专家判定与SBPS、BFDMT判定结果的比较 在SBPS中,所有得分≥13分共22例,非伪装组7例(31.8%),伪装组15例(68.2%)。BFDMT中,总分≤18分共3例,非伪装组2例,伪装组1例;容易条目得分≤11分共10例,非伪装组4例,伪装组6例;困难条目得分≤7分共3例,非伪装组2例,伪装组1例。两组在总分、容易条目分、困难条目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专家判定与SBPS、BFDMT划界分判定比较

2.3 P300、N400波幅和潜伏期比较 非伪装组P300、N400潜伏期均长于伪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300、N400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P300、N400波幅和潜伏期比较

2.4 BFDMT、SBPS得分与P300、N400相关性分析 两组P300和N400潜伏期、波幅与BFDMT、SBPS总分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两组P300和N400潜伏期、波幅与BFDMT、SBPS总分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黄亮[8]研究发现,新型毒品组精神障碍占比高于传统毒品组,新型毒品成瘾者已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占据较高的比例。随着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增多,漆靖等[9]指出,部分戒毒人员故意伪装或夸大精神障碍以逃避强制戒毒教育,因此如何科学、快速甄别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中疑似精神障碍者十分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些因素不能甄别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值得注意的是,吸食新型毒品的无业者更倾向伪装精神障碍。崔熠可等[10]研究发现,无业者是吸食新型毒品罹患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因此,在甄别吸食新型毒品伪装或夸大精神障碍时应多关注无业者。

国外研究[11]指出,神经心理学评估是检测伪装或夸大认知障碍不可或缺的,本研究结果显示,以SBPS总分13分为划界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区分吸食新型毒品中疑似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伪装或夸大精神症状,误判率与漆靖等[9]研究相似,高于黄志彪等[12]对普通精神科患者的研究,提示疑似精神障碍戒毒人员SBPS总分高者不一定存在伪装,但仍需警惕SBPS总分<13分者伪装精神症状,检查者应当对勾选SBPS“是”选项的条目进行精神检查,核实精神症状,以防对条目理解错误而误选,或因精神症状影响胡乱作答。BFDMT测试结果提示伪装智力低下者在疑似精神障碍戒毒人员中比较罕见,与本研究入组标准中排除了智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有关,既往研究[13-14]报道,颅脑损伤者受赔偿心理驱使,在伤残鉴定中伪装智力低下者多见,而强制隔离戒毒者并无赔偿需求,因此伪装智力低下者少见。

虽然相关神经心理学量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伪装(包括智力低下)或夸大精神症状,但评定结果易受外界或自身因素干扰产生测验误差,因此不够精确。ERP技术因具有很高的测谎特异性和时间分辨率,克服了多道生理测试仪和fMRI技术的弊端,可以反映大脑高级思维活动在精神科和测谎研究领域广泛应用[15-16],但在甄别疑似精神障碍戒毒人员伪装精神障碍的应用鲜有报道。从原理上来看,ERP测谎技术主要涉及记忆的再认和欺骗反应两个认知加工过程,用于测谎的ERP成分主要集中在P300和N400,测谎指标包括波幅、潜伏期、波面积和头皮分布剖面图等[17-18]。由于本研究对象均为强制戒毒人员,为确保研究对象配合顺利完成相关测试,本研究仅实施了简单的oddball实验范式和语义违反实验范式,选择波幅和潜伏期作为测谎指标。结果显示,ERP的P300、N400潜伏期能区分非伪装组与伪装组,但在波幅方面,两组间P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iang等[19]研究发现,欺骗性反应比真实反应诱发的P300波幅更小结果不同,与Moreno等[20]研究发现,虚假的谎言增强N400波幅也不同,可能与本研究ERP任务难度小有关。此外,两组P300、N400与BFDMT、SBPS总分不相关,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小有关,今后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感谢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李毅主任、贾晓健博士对本文提出的宝贵建议。)

猜你喜欢
戒毒波幅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开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经分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布范围研究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考虑传输函数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较式纵联保护原理
频率偏移时基波幅值计算误差对保护的影响及其改进算法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