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23-12-19 01:15毛景宇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毛景宇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复杂的国际形势背景下,西方各种思想浪潮和先进科技直接冲击着国民的身心,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在我国快速崛起的同时,西方国家对国家制度完全不同的我国产生极高的警惕性,试图利用经济、科技等手段全面渗透,特别是意识形态。为应对这一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开展将成为必要性的事情。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无可比拟,是重要生力军,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国家必须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采取以理论为切入点,配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完成学生的三观塑造,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

一、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新媒体内涵

所谓新媒体指的是不同时间段内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当然新媒体并非绝对性定义,在时间推移中新媒体渐渐也会成为旧媒体[1]。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指的是人们交流信息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接受、传播、制作与互动的平台。新媒体中计算机十分重要,属于核心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目前的新媒体技术展现出多样化形式,包括户外媒体以及掌上媒体等类型,每一种媒体技术的优势都不同。可以明确地是所有时代的新媒体都是当时科技最先进的媒体技术[2]。自步入现代社会以后,新媒体的代表者则变成了网络技术。当前国际上界定新媒体时候的参考对象为媒介性、功能性与技术性[3]。

综上新媒体是一种对于各种现代技术充分利用,有着更强大的传播能力,使用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数字信息等技术,依靠数字互动平台,将网络电视、手机、电脑等设备作为输出端口,可以让民众交互、实时获取与传递数字信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在总结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认识。从本质的角度来看,其身为社会主义制度,反映的是国家与社会对于人、社会、国家的具象化认知,体现了国家对于意识形态与本质的追求,也是人们面对社会主义时内心最真挚与本质的理解,在社会主义形态、制度、运动与学说中都有体现,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内在追求与价值驱使,属于稳定性社会概念。

不论是深远意义还是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不言而喻的价值,透彻、精准地理解其概念是必然且必要的事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由三部分组成。

1.价值与价值观

当前学术界对于价值本质的理解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看法,比如需要说与意义说。虽然有着不同的观点,但价值本身的概括性与普遍性依旧有极高的哲学范畴[4]。价值是人们在同外界物体关系满足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的是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是介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认知价值关系是价值观的前提,需要人们在特定条件中,享用、创造与改变世界形成稳定观念,对于人类行为与价值活动的引导具有重要影响。价值观和人类价值认知有着密切关联,同时也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关[5]。价值观具有指导个体行为的作用,反映的是个体需求与认知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必须重视引导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包括变动性强、数量大、符合社会发展原则与需求,是对人类文化优秀基因的继承,包括尊老爱幼、在阳光下运行权利、为民服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为沃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成为指导民众实践的理论[6]。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一致,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明确导向[7]。二者在相辅相成中才能更好地达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在此过程中不可以偏废,必须做到双管齐下。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积极影响

1.大学生教育渠道得以增加

当前中国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凭借其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被大学生所追捧和青睐。高校教育人员利用新媒体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并且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很多方面的理论都有涉及,包括大学生未来发展、国家改革、时事热点、未来趋势以及历史背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标。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快速、宽泛地利用新媒体获取知识[8]。直接转变了过去的教育形式,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特色。故此使得教师获得了更多机会,能够投身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用所属网站、QQ、微博以及微信等工具达到预期教育目标。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养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凭借其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分享性等特点,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日常生活。新媒体有着多种多样的便利性优势,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获得各种咨询,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发声发力,畅所欲言,不再局限于现实中的职业角色、地位与身份[9]。靠着独到见解与犀利点评参与到社会热点与国家大事点评,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呈现出全新面貌。

(二)消极影响

1.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新媒体信息流通十分迅速,极大地缩短了信息更迭周期。从某些角度来看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从实质性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却深受负面影响。因为网络中的各种不实信息和负面信息很有可能会误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10]。不实和负面信息的无障碍传播导致不法分子趁机介入,容易加剧社会不和谐与不稳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质量。

2.加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难度

新媒体凭借着高效率的信息传播能力,让各种信息在网络中得以快速流通。很多年轻人在各种网络信息的冲击下,无暇顾及优秀文化与价值观学习、认识与理解。疏远传统文化不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此外,大学生缺少足够的社会阅历,没有很强的信息筛选与辨别能力,盲目跟风容易误导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三、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引导

当前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与教育工作中所面对的环境十分复杂,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确保教育工作有效性。虽说很多高校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展开了各种尝试,但经常暴露出忽视线上线下互补、融合教育的问题。二者相脱离导致很难获得最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12]。在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脱离背景下,无法达成高校的预期计划以及目标。虽然许多高校意识到了该问题,并做出了很多全新的尝试,但依旧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舆论宣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枯燥的内容,而是和民众息息相关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各方各面都有体现。不论是正能量图片还是鲜活的文字与事例,都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13]。当前很多高校只是简单地宣传国家政策与方针,没有使用足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欲望的教学手段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舆论宣传引导效果不佳。

(三)文化熏陶

培育价值观过程中新媒体技术需要和周围环境相互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很多高校虽然积极使用新媒体技术,但没有营造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导致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很多高校所创的宣传网站只宣传,不在意内容趣味性与丰富性,吸引力不足。学校的教育工作人员不善于使用信息技术,无法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14]。高校所创建的校园网站、QQ群,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功能局限于信息推送,并没有成为价值观培育引导的有效工具。

新媒体具有共享性、自主性与开放性,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各种网络法律,随意转发与评论,出现严重的网络失范问题。高校没有约束学生的行为,没有营造相应的环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以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

(四)实践养成

很多高校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实践活动重要性。虽然许多高校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使用机遇,将其用于教育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强化价值观教育影响力,可目前仍有大量高校没有重视社会实践工作,即便开展社会实践,也无法保障工作时效性。许多学生虽然学习与理解各种理论知识,但没有外化知识变成自己的行为。内外化脱节问题十分严重,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16]。

(五)缺乏健全的新媒体管理评价制度

在传统媒体的管理中,我国一直在使用许可证制度,在意识形态的维护以及舆论导向的引导中效果十分突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不需要有关人员与机构的审核,故成为信息监管极大的阻碍与难题。当前国内的新媒体管理机制并不健全,政府方面的管制工作不够严格[17]。新媒体相关政策滞后问题十分严重,种种因素限制了新媒体的发展,无法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此外,当前高校考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效果时仅仅将学生宿舍卫生、学习成绩当做标准,无法体现成绩的隐性价值观,教育重视度有限。许多高校辅导员没有投入足够精力创建高校新媒体平台,也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约束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法。

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作为新时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应扮演先锋角色发挥带头作用。不过想要行动顺利必须依靠具有指导性的思想,以理论的层面切入,让价值观工作有据可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18]。大学生需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以国际层面来看,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精神文化互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虽然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国内文化变得更加丰富,但也有许多不良风气严重对民众的认知、判断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很多年轻人出现崇洋媚外风气[19]。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出现政治麻木、反感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面对此情此景高校应加强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

从国内层面来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叙述。

(一)国家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意识形态的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身为中国青年精英分子的大学生,需要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在实践学习中发挥表率性的作用,在积极向上的品行态度中影响周围,实现正能量传递。对于当下社会的全方位深化改革,新媒体在国家价值观传播、国家资源整合、提高国家凝聚力方面作用变得越发突出。大学生身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国家有必要及时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从而减少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被误导的概率。

(二)社会发展

虽然市场经济的确能够极大地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但市场经济带来各种歪风邪气严重影响了青年人的三观。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很多大学生逐渐成为高分低能之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帮助大学生判断言行举止对错,实现大学生三观素养的有效培养,对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个人发展

身为高等教育直接受益对象,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大学生凭借着丰富的知识,往往能够成为影响身边人的重要风向标和角色。如果大学生可以用成熟稳重、积极乐观的心态走进工作,必然会在社会中以大学生为中心,将正能量辐射至周围,成为抵抗社会歪风邪气的重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下,学生走进党章背后,理解党的精神以及对大学生的任务使命要求,坚守信仰与理念,服务社会发展,秉承新时期理想信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名优秀大学生的必备工作。

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一)创新教育形式打造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新时代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学校应将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三观塑造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必须坚守阵地,将思政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战场,实现党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为我国培养与输送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

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迎来许多难题,高校有必要充分利用契机,将困境扭转为机遇。依靠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彻底打破知识垄断局面,创建开放教育环境,让所有人都能创造、共享与获取知识,成为教育生产者、知识消费者。思政教师需要在大学课堂中利用新媒体媒介,将思政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使用慕课、动漫课堂、微课等方法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慕课即开放式、大规模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使用慕课优势与特点,整合与开发资源。教学前将教学视频发布到慕课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观看,前置学习知识,利用线下机会与线上渠道同其他师生交流。在预热中对知识建立初步印象,这样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动漫是一种寓教于乐、内容精悍且短小的载体,所以高校可以利用动漫课堂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师甚至可以动员学生一起为动漫作品重新配音与剪辑,制作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频。在动脑动手中,师生新媒体使用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同时也能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与具体,便于学生理解与吸收。思政教育中还可以使用微课方法,教师将某个特定知识点使用网络教学形式,准备充足的试题、课堂训练、素材以及电子教案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如通过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讲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使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图表,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与直观。

(二)加强媒介素养建设组建高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师队伍

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思政教师是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思政教师是党最新政策、路线、方针与理论传达者,也是高校学生三观的引路人与指导者。为保障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就需要提高高校思政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包括思政教师的媒介素养与政治理论素养。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有了许多获取信息的途径,教师需要积极使用新媒体手段,保障自身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依靠新媒体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深入学习新媒体领域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凭借敏锐嗅觉挖掘社会热点问题,将其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主动使用论坛、空间、博客、微信群等渠道和学生展开热点问题交流,利用网络平台讨论和研究学生关心的就业、成长、情感、生活与学习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疏导压抑的内心。使用网络对话渠道,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电影、微视频提高教学魅力。

虚拟网络环境中脱离教师监管与限制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也能利用网络渠道随意获取所需声音、图片和视频。为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可以用主题班会形式增强学生自律素养,配合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动漫课堂。同时应积极使用混合教学以及微信公众号,将各种实践活动、教学视频与教学案例发布到网络,延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网络渠道辅助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营造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大学生每日有大量的时间在校园中度过,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还是建设新时期校风文明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校园文化可以积极引导与塑造学生正确三观,激励学生向上向善、讲道德、守规则。高校对此需要给予足够重视,通过网络建设、广播电视以及学校报刊等途径完善校园文化相关设施,做好校园环境整治,展现新媒体时代特色校园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践行与培育创造良好条件。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无处不在,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帮助大学生形成深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理解,并将其作为可行、可知、可感行为准则。注重校园优秀文化教育建设,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体系,为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支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需要高校使用网络平台将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到一起,依靠传统文化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

高校可以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如设置网络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相应学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与认知度。此外也可以开设和传统文化联系紧密的网络公开课,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传统文化。高校可以利用论坛、微博、微信以及校园网平台进行传统美德宣传,设置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如乘坐公交车时遇到扒手怎么办,遇到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学生在评论中交流和讨论,形成正确价值观点与思想观念,完成教学成果巩固。平时学校的管理工作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利用,比如可以用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活动中全程使用新媒体技术跟进,使用网络渠道传播优秀作品,扩大传统文化活动影响力,使校园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四)深入实践过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同外化的深度互动

在教学中实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诸如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社会调查可以带给学生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用于民生体验,在深入社会中感受国家真实状况,用身边人的故事激励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立刻变得鲜活与具体,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认知,加深理念理解深度,将理念用于自我行为的约束。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重视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与渠道,用全新的形式、理念和载体寻求全新的教育思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入活力与生机。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使用符合大学生特点与兴趣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想真正发挥价值观作用,必须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实践中领悟与感知,将其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在落实、落下中下足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与学校办学情况,按照大学生容易接受各种信息事物,思维整体活跃,能够充分使用网络渠道与工具特点,将新媒体技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实践教育过程,指导学生创作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包括微语录、微评论、微视频。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微实践活动,通过微创业过程展现大学生能动性。

(五)建立保障与监管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

首先必须从法律层面出发,做好新媒体相关法律立法。应采取法律手段控制新媒体中的信息类型和内容。考虑到新媒体有着非常复杂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提升洞察网络领域风险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早发现、早预警、早行动。高校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所属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网络信息平台管理,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严把内容发布关,坚决防止不当有害信息通过上述媒介平台发布。严厉打击新媒体中各种恶劣、虚假的不良信息,遏制不良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严查不良信息传播者责任,把不当思想言论和负面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在打击网络犯罪时需要使用先进技术手段,通过立法方式惩罚不良信息传播行为,并鼓励和保护反犯罪技术开发,利用法律途径约束行为,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便利了人们寻找有用的资料,另一方面加剧了人们的隐私泄露,故法律层面需要明确规定信息传播频率,更好地保护大学生一类的新媒体用户。此外还要用法律手段控制新媒体信息的覆盖范围。因为网络中的很多信息并不适合大学生浏览,使用法律手段明确界定大学生新媒体信息浏览与传播覆盖面很有必要,可以让缺少社会阅历与辨别能力的大学生获得更好的保护。

其次必须建立完善的新媒体监管制度。新媒体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多角度出发,全面提高信息监管力度。高校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积极配合国家“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网络管理员需要加强校园网浏览信息监管力度,及时阻止校园内的各种虚假信息、谣言信息传播,以防各种虚假信息导致校园内动荡。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校外力量,靠着校外群众的配合,全方位立体化监管网络信息平台的内容和流通情况,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应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包括网络论坛中的各种价值观发布审核要求、内容形式与传播方法,在摇篮中扼杀不法分子,防止其应用网络论坛和平台影响社会稳定性。政府部门组建现代化专业团队,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实与开展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应有价值,确保网络媒体监管工作有效性。采用专业化管理团队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应鼓励网民主动揭发举报网络不良信息,配合政府工作共同监督网络不良问题。

最后需要建立激励制度,调动学生主动参加实践与学习。依靠奖励制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与塑造学生优良品德。在动力刺激中,改变学生的作风和行为,让学生能够保持高尚的道德涵养,从原本的“他律”变得“自律”,形成高尚素养。学校可以用设置奖学金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并践行优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结语

社会主义国家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必要按照当前大学生需求以及新媒体技术使用状况,提出可行性的创新使用对策,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减少甚至是规避新媒体负面影响,通过完善的培育模式与路径,在实践中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依靠层层制度保障,确保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