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动态地图的应用研究

2023-12-19 01:15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八国联军历史素养

马 娜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022年4月新修订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信息时代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和交流[1]。而历史动态地图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历史地图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体现。动态地图的运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效运用历史动态地图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动态地图运用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实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之前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期,单纯依靠教师的文字描述难以使学生融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及深刻地认知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历史动态地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辅助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包含时间和空间两个基本要素,时间可以通过文字表达,但空间仅有文字描述则会显得很呆板、空洞,不易使学生理解。古人读史有“左图右史”之法,今人学史有“图文并茂”之说[2]。历史地图和历史文献及资料相互对照、相互补充,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历史动态地图创新了历史地图的形式,在历史地图原有的功能上增加了动态性,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某一时期事件的空间变化过程,有助于学生形象地了解这一时期发展的时空特征,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掌握历史知识。历史动态地图的使用,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与历史史料及材料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过程,分析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历史动态地图,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情,能够辅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

地图作为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落实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疆域变化不一,尤其到了近代,我国领土被大量割占。这一情况如果单靠教师的语言来讲述,显得很平淡,不能给学生以强烈震撼。运用历史动态地图则不然,历史动态地图可以展示近代我国领土如何被一点点割占,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历史动态地图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理清历史中的年代、空间、事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历史规律。运用历史动态地图可以创设空间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有意识地将历史事件与空间特点相联系,扩展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拓宽思路,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三)对接中考,顺应考题变化趋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往死记硬背知识点以及“死读书”“背多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当前的初中历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根据所给出的地图信息判断该图所反映的时间、地区以及事件,并根据自己所判断出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下一步的历史题目解答。相较于原来初中历史试卷中大多以文字形式出现,需要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而提取历史信息以完成作答的历史试题,现在的中考试题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课堂中运用历史动态地图能够锻炼学生的识图读图以及归纳辨别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衔接中考,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发及使用历史动态地图的策略

历史地图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和工具。而历史动态地图能将历史地图动态化,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的过程。为了使历史动态地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充分发挥其优势,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选取和运用历史动态地图时采取一定的策略。

(一)动态地图的开发选择策略

教师应汲取专业知识,提升绘制动态地图的能力。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方法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历史教学中动态地图的有效使用得益于教师对历史动态地图的制作与选用。历史动态地图是历史地图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4],对其进行选取和制作使用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使用电脑绘图软件以及教学软件。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历史动态地图资源,积极探索制作历史动态地图的具体步骤,广泛搜集历史动态地图资源,充实历史动态地图资源库。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学科网等途径下载历史动态地图资源,也可以通过各种绘图软件进行历史动态地图的绘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动态地图绘制能力。

教师选取的历史动态地图呈现的内容要准确。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选取使用的历史动态地图首先应该要体现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其次,作为地图本身要有科学性与严谨性,动态地图中的历史方位、比例尺、图例以及线条的类型要进行严格审核,不能在历史地图的选用上出现内容差错,否则不仅会在教学过程中误导学生,还会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产生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例如,在讲《马关条约》的签订这一子目中割让土地这一部分内容时,运用历史动态地图显示割让的土地时,方位以及板块要准确,要准确无误地标出被割占的土地,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了解历史事件,客观分析《马关条约》签订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选取的历史动态地图要有适用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动态地图要尽量简化地图中的地理因素,突出历史内容[5]。除此之外,历史动态地图的制作不应过于复杂,要便于老师操作与掌控。如果操作复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精力用在历史动态地图的操作上,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过于复杂的动态地图,难免会喧宾夺主,使学生过分专注于多媒体效果,而忽略了对历史地图内容本身的学习。因此,历史动态地图的制作与应用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要讲究适用性。

教师选取的历史动态地图要有针对性。教师在选用历史动态地图进行教学时,应当在纷繁多样的历史地图中选取与教学目标最吻合、与教学内容最符合、与学生学情最匹配的动态地图来辅助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在一堂课之中运用的历史动态地图应当适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进程,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地选取和使用历史动态地图,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教师在选取历史动态地图时,要注重动态地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时空观念素养是较高水平的要求,教师应当通过对历史动态地图的专业化训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所处的具体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学生可以依托地理空间,思考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起因结果,挖掘地图中的隐藏信息,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立体。加强时空联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动态地图的使用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动态地图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辅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对于历史动态地图的使用要注意采用以下策略:

教师应带领学生解读动态地图,启发学生思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性的实现,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把人变成工具。这体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示历史动态地图之后,要对历史动态地图进行解读[6]。例如,对历史动态地图中的历史符号标记进行解释,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形势或贸易路线趋向等。此外,教师在上课前要针对历史动态地图的运用设计好教学方案,注意分析历史动态地图中的隐藏信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挖掘历史动态地图中的隐藏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应该提出怎样的问题,为了便于问题的解决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应该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开辟怎样的活动空间,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应该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创造怎样的氛围,以及如何在课后继续延伸学生的思维活动等。

教师在运用动态地图教学时应注意搭配多种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202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式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具体的、形象的、动态的、多维度的历史情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7]。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情以及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手段和方式,将历史动态地图与历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历史教学的方式。历史动态地图的灵活运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及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讲《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这一课时,将情境创设与历史动态地图的展示结合起来,多媒体展示《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动态形势图》,这一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受到视觉和情感上的强烈冲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动态地图的运用要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联系。历史动态地图作为历史教学重要的教学工具,起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8]。教师在选取和运用历史动态地图时,应该综合考虑,谨慎选择。所选的历史动态地图除了有其本身包含的符号、图例、指示、颜色等基本元素之外,还要便于学生提取隐藏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信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历史动态地图时,不仅要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也要明确点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对历史事件加以思考,了解历史事件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也可以将历史动态地图的展示与相关史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史料分析与史料实证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在讲述疆域变化相关内容特别是中国近代疆域变化时,教师运用历史动态地图演示我国领土是如何一步步被割占的,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动态地图的选取与应用应该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动态地图的应用——以《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为例

本节以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为例进行教学设计。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使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了解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关于八国联军的学习,主要分为三部分: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的暴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历史动态地图主要用于学习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这一部分,具体设计如下:

环节一:选取制作历史动态地图。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下载有关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过程的相关历史动态地图资源,并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借助PPT、Flash等软件修改制作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动态形势图》。教师在选取制作这一相关历史动态地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紧贴教学目标。《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动态形势图》中应准确标注出城市的地理位置,要有比较清晰的图例,对于八国联军的侵华路线要用比较显眼的颜色动态展示出来,使学生在观看历史动态地图时能够置身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创设情境,培养时空观念。在制作过程中要尽量简化地理因素,着重突出历史内容,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环节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时局图》,利用漫画图来导入该子目。教师提出问题: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各阶级再次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农民阶级再次站到历史舞台,他们为此做了哪些抗争?在新的背景下,他们能比太平天国运动进步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环节三:新课讲授,提出教学问题,引入动态历史地图。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的材料研读,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性质,并思考回答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性质和主张。教师进而提出:面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政策?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以及材料,找出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并列表格说明怎样看待这一口号?然后,教师引导过渡: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1900年5月底,外国列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呢?我们借助历史动态地图一起来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入历史动态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环节四:讲解动态地图,启发学生思维,辅助解决历史问题。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动态形势图》,带领学生梳理八国联军侵华全过程。根据时间线索,通过历史动态地图呈现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6月,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与此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遂对外宣战。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这一动态形势图的展示,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时间轴,对于历史事件的掌握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梳理完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之后,教师进而提出问题:“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发生义和团运动,也就不会发生八国联军侵华,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得学生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总结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通过呈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动态地图,既可以通过动态展示每一阶段的定位,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又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的整体把握,体会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又能够引导学生建立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侵犯的意识。教师也可以顺势引出《辛丑条约》的签订这一教学内容。在讲述八国联军的暴行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图片和史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环节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注重总结反思。

教师在新课结束后,要及时地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讲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时,通过历史动态地图展示侵华战争的关键节点及地理位置,利于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历史动态地图的运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这一新颖的方式会使学生长时间沉浸在这一子目的学习中,无法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历史动态地图的解读上,做到主次分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历史地图作为初中历史课程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其应用应该得到加强。历史动态地图是历史地图形式上的创新,运用历史动态地图渗透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不管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还是教师在操作应用方面都有待提高。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历史动态地图教学时,应当从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情及需求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八国联军历史素养
李秉衡:奋勇抗击八国联军的“百世罪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专业阅读推动课堂教学:视角 灵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
感受原味历史 追寻本真课堂 提升史学素养——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