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2023-12-19 22:27肖娜龙伟周煌金元宝陈宏晖袁学明谢毅强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现代农业

肖娜 龙伟 周煌 金元宝 陈宏晖 袁学明 谢毅强

肖 娜,龙 伟,周 煌,等.吉安市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18):-83.

摘 要 为推动江西省吉安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构建,梳理了吉安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现状,分析了吉安市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构建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性服务新体系、推进“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发、探索构建农业标准化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江西省吉安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26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十四五”是推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依托乡村区域特色资源,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2]。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集合农业农村全过程、全链条、全产业的新型标准体系[3]。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提出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的战略目标。江西省吉安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在农业生产方面拥有天然优势,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较快。吉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标准化生产主体,高标准创建一批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树样板、立标杆,辐射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展示部省共建“吉安形象”。

1 建设现状

1.1 强化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

吉安市围绕井冈蜜柚、泰和乌鸡、香菇、茶叶、井冈小龙虾及井冈稻米等特色农产品,制订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1)创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目前,吉安市有15家生产主体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7家生产主体正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创建完成7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别为遂川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永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油茶、早熟梨、西瓜)标准化生产基地、永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扁萝卜、辣椒、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创建省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吉安市已完成8家省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充分发挥了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农业标准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1.2 加快农业标准制修订

1)清理、规范农业标准。全面整理吉安市农业标准,对过期失效的市、县级农业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其中31项确定为废止,24项确定为制修订或转化为省级、市级地方标准。2)制订地方标准。农业农村相关标准占吉安市地方标准的90%以上,主要制订《泰和乌鸡》《吉安红毛鸭》《吉安牛》等相关的地方标准58项,解决了吉安市农业有产品无标准的难题。3)制订江西绿色生态团体标准。出台了《江西绿色生态 井冈蜜橘》《江西绿色生态 板鸭》《江西绿色生态 安福金兰柚》等6项“江西绿色生态”团体标准。4)制订“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团体标准。制订《井冈小龙虾》《井冈蜂蜜》等12项“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团体标准,有力地支持了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井冈山”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建设。5)制订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制订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狗牯脑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泰和乌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干商州枳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干䅉禾贡米》等6项地理标志国家、地方和团体标准。

1.3 推进“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吉安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充分发挥吉安市农业产品品种多样、声名远扬的优势,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地标,助力農业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吉安市积极宣传当地地理标志品牌,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2023年,吉安市组织江西井冈山品牌运营公司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选送“泰和乌鸡”参展,进一步提升了“泰和乌鸡”知名度。通过积极组织指导“泰和乌鸡”“狗牯脑”地理标志商标权利人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许可,吉安市有13家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正全力推进。

1.4 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先行先试

1)加大农产品品种培优力度。建立健全井冈软粘、井冈蜜柚、遂川狗牯脑茶等地方特色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同时加强吉安牛、峡江水牛、赣中南花猪等濒危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2)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推进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挥调度中心建设,乡镇统一按“四有三开展”标准建设;并配合探索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向乡镇基层延伸服务,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绩效评价和风险预警“一张图”。3)大力培育生产经营主体。吉安市深入开展龙头企业“强链争先”行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数稳定在470家左右,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420家。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高质量标准依托不足

1)农业标准结构不合理。吉安市现有的农业标准主要集中在产品品类上,生产、储运、保鲜环节的标准较少,没有在农业产地环境、投入品减量、生产过程、资源利用、品质提升及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标准。2)农业标准更新制定较慢。吉安市清理废止了30余项过期失效的农业标准,但对绿色有机生产的标准体系建设更新制定较慢,对吉安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作用也在弱化。

2.2 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不足

1)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度不够。2022年,吉安市出台的《吉安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4年)》涉及农业农村的内容较少,缺乏针对县、乡发展的指导性政策。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结构失衡。从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结构来看,当前吉安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耕收环节,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而产前和产后环节明显投入不平衡,在金融保险、绿色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高端服务方面投入不足、发展较慢。

2.3 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较慢

吉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培育工作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面临不少困难。1)品牌创建起步晚,名气小。吉安市的农业品牌开发起步相对较晚,市场认知度还不够高,大多数处于“有品无牌、同品多牌、有牌无名、有名少量”的阶段。2)生产主体数量少,体量小。全市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偏小。3)营销推广力度小,成效低。主要体现在专卖店、直销点等彰显品牌价值的专门销售渠道建设不足,宣传方面投入不够。

2.4 农业标准化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吉安市尚未形成统一的农业综合标准化绩效评价体系。效果评价的开展主要依据《江西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从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及服务对象满意度9个方面进行项目绩效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成本低、易组织实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评价方式单一、易流于形式,对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只是大概测算和评估;同时缺乏差别化效果评价指标,无法体现具有特色的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的内涵。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质量控制技术标准

按照“有标贯标、无标补标”的原则,加快制修订符合吉安市实际的农业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的指导作用。围绕井冈稻米、井冈蜜柚、泰和乌鸡、吉安红毛鸭、井冈红鲤及遂川狗牯脑茶等特色农产品,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根据农产品地方特色,重点支持青原区、井冈山市、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遂川县、泰和县、安福县及永新县开展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综合体和示范基地。此外,还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的交流合作,加大农产品技术创新,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地方标准。

3.2 构建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性服务新体系

1)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体系。按照“乡速测、县定量、市监督”的工作定位,构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其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同时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2)完善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机制。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出台地方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大宗农产品生产保险等保费补贴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奖补政策的支持,做到重要农产品和粮食产区投保全覆盖。此外,还要加强农业金融服务发展,成立多方协作的“金融支农联盟”,利用信贷、期货、担保、基金等金融工具,强化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作用。3)抓好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新兴业态,为农产品线上销售奠定坚实基础。引入专业农村电商龙头企业,与吉安市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产销对接;依托国内知名电商直播平台,积极开展网络直播带货。4)建立高速农产品运输通道,推选重点农产品生产主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吉安市农产品专馆,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

3.3 加快推进“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发

1)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一企一策”帮扶,重点扶持井冈红茶、金田粮油、奕鲜农业等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主攻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实现“井冈山”农产品主攻产业提档升级。2)依托企业制定品牌标准。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制定井冈稻米、茶叶、蜜柚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操作规程,推行从品种培育到生产、管理、储运、销售的全过程质量标准,保障农产品品质稳定。健全“井冈山”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使其有“标”可依、有“准”可循,保证“井冈山”牌农产品的质量。3)建立品牌使用进退机制。品牌授权方面,明确授权与退出机制,严格执行标准,确保“井冈山”牌农产品质量统一,严厉打击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4)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覆盖全市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授权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种、管、收、储、运、销全程可追溯,做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以高品质铸就好品牌,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3.4 探索构建农业标准化评价体系

随着吉安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项目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运用好绩效评价结果是提高标准示范区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4]。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全面、完善的农业标准化效果评价体系有利于巩固项目建设成效和提高发展水平[5]。1)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的农业标准化效果评价的制度和规范,将绩效评价工作纳入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2)借鉴成功经验。学习和吸取其他省、市较为成功的经验,改进和优化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效果评价工作。3)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特色农产品自身特点及生产销售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定期了解农業全产业链综合标准化情况,持续评价全产业链标准化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希艳.北京市推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探索与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1(6):72-77.

[2] 高云,周丰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问题和建议[J].物流科技,2021,44(2):151-153.

[3] 初侨,燕艳华,翟明普,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3):8-15.

[4] 赵金鹏.甘肃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5] 金爱民,于冷.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28-36.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