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触媒理论的当阳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2023-12-19 22:27杨梦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9期

杨梦

杨 梦.基于触媒理论的当阳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J].南方农业,2023,17(18):-189.

摘 要 乡村水系是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开展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河湖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以湖北省当阳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为案例,结合触媒理论,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提供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农村水系;触媒理论;水系整治;水美乡村;湖北省当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60

开展乡村水系综合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水美乡村“生态宜居”的必然要求,是水利助力乡村振興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湖北省当阳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为案例,结合触媒理论,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综合治理水系,营造水美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1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引入触媒理论

1.1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背景

农村河流是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是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农村居民的美好生活密切相关[1]。近年来,湖北省各地相继组织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清洁小流域治理、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建设、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等工作,提高了农村河道防洪能力,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但这些项目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相对较单一、治理系统性不够,多数乡村河流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萎缩、水体污染、生态退化、水系割裂问题,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1.2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中引入触媒理论

1.2.1 触媒理论概念

触媒,含义与化学领域的“催化剂”一词相近。催化剂指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不消耗、不改变其本身性质的物质,通常以小剂量使用。1989年,《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中首次出现“城市触媒”的概念[2]。该概念认为在城市建设中策略性地引入新元素,会激发或带动原有其他元素发生改变,新旧元素相互作用,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城市化学连锁反应,即触媒效应。一个具有良性触媒作用的设计能够给城市发展带来持续、渐进的影响,促进城市的正向发展。

1.2.2 触媒理论在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可行性

农村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特色,农村河流是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触媒理论具有系统性、关联性,能够通过促进旧元素的激发碰撞,创造新的元素。触媒作为一种刺激与引导后续开发的元素,能促使农村生态宜居环境持续、渐进地改革[3]。

通过水系综合整治,形成良好的触媒点,带动周边区域连锁式发展,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将触媒理论引入农村水系治理,是一个新的探索路径,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整治路径

2.1 挖掘地域资源,构建点状触媒

在开展相关工作前,需要对农村水系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包括流域状况、水文气象、地质情况、山水资源及历史人文等。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寻找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触媒点要素,是成功激活触媒效应并最终实现积极发展的关键。培养原始触媒点,激活原始触媒点,能够为农村水系注入强有力的生命力,带动周围区域相关元素发生改变。

2.2 系统治理水系,形成线性触媒

通过激活原始点状触媒,可培养具有潜力的线性触媒,扩大原始触媒辐射范围,对触媒要素进行策略性的塑造和引导,形成农村水系的整体布局。发展线性触媒的方法包括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防污控污和景观人文等综合整治措施。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能够使各个具有潜力的触媒与原始触媒点发生共振、联合,从而形成线性触媒。

2.3 构建周边联系,带动片区触媒

形成触媒点和线性触媒不是最终目标,因此,在完成线性触媒的塑造之后,新旧元素的触媒作用仍在进一步发挥,不断激发周边触媒要素产生积极的触媒反应,促使农村生态宜居环境持续、渐进地改革。通过乡村水系综合整治,充分带动和促进周边产业和旅游的发展与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建设[4]。

3 整治意义

3.1 当阳市农村水系基本情况

当阳市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东北部,沮漳河中下游,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包括沮漳河、玛瑙河和鲁家港三大水系,其中沮漳河为主要水系。关于当阳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范围的选取,结合当阳市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发展布局,综合考虑整治需求,选取文化底蕴深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沮漳河右岸的玉泉河及其入汇的百里长渠水系作为试点区域。

3.2 当阳市农村水系建设意义

当阳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农村河流水系存在的脏、乱、差问题仍未从源头上得到系统治理,因此,需要对农村水系实施综合整治。

1)提高防洪能力、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玉泉河、百里长渠等农村河道防洪能力低下,汛期漫溢、垮塌时有发生,洪涝灾害造成的沿河居民经济损失逐步加大,防汛抢险投入日益增加。因此,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这一角度来说,开展农村水系统治理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

2)加强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强化水域岸线管理。玉泉河多年来未实施清障疏挖,河床淤积堵塞,河道内苇草丛生;百里长渠岸坡坍塌、渠道淤积,灌排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废弃跨河建筑阻水明显,行洪排涝不畅。为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需要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善水域岸线。

3)实施农村水系生态修复、改善人居环境。玉泉河上、中游河段河道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需要集中连片规划治理,以改善其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可以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发掘,建立具有历史人文、生态特色的乡村文旅结合试点,分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 整治策略

4.1 挖掘地域资源,构建点状触媒

1)分析周边村落情况,构建美丽乡村触媒点。通过挖掘原始触媒点、扩展河流的休闲活动空间、吸引周边居民参与滨水活动,能够激发滨水区域的活力,从而引发触媒效应。玉泉河的发源地新店村,以生态休闲、乡愁情结为卖点发展旅游业,带动周边居民就业;木店村为玉双乡村振兴示范区,同时是省级美丽乡村,该村开发了度门寺禅文化、万景湖等旅游项目,打造了环线旅游带;玉泉村是省级美丽乡村,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打造了集登山、园艺观光等内容于一体的旅游名村。

2)分析人文资源,构建地域文化触媒点。选取具有文化背景的原始触媒点进行激活,利用其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形成触媒反应。玉泉山被誉为“三楚名山”,其上的玉泉寺及铁塔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可作为佛教文化景点发展;玉泉花海位于玉泉村,以四季赏花为理念,吸引有自然景观观赏需求的游客;度门寺坐落于当阳市王店镇,是佛教圣地,李白、孟浩然、张九龄、贾岛及元稹等著名古代文人曾在度门寺留下诗词数十篇,苏东坡在谪居黄州期间也曾来度门寺谈禅问道,文化渊源极深。总体来说,河流沿线的佛寺文化和诗词文化丰富,且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一定影响力,

4.2 系统治理水系,形成线性触媒

4.2.1 水系连通

1)河道纵向连通。本研究以整治沮漳河水系支流河道为例。该河道集雨面积均较小,河道淤积萎缩严重,河道内存在较多的拦河坝、断面较小的过路涵、支流入干流河口等,局部水系连通性差,水流不畅通。通过重建水闸、疏挖渠道、与季家湖通渠等水系连通措施,将玉泉河、百里长渠、季家湖、新港河、沮河及沮漳河连通,形成水系网络;通过拆除阻碍行洪的拦河坝、漫水桥及过路涵等,对拦河堰、漫水桥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水生生物的洄游环境。

2)河塘连通。针对河湖水系割裂、堵塞、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特别是玉泉河、小庄河、高峰排洪港,河道两岸堰塘与河道阻隔、连通性差的问题,采用河道开挖、涵管沟通、新建小涵闸设施等建设与改造措施,恢复河流、塘堰、湿地等水体的自然连通。对连片的塘堰进行开挖,扩大水面,打造湿地;对较集中塘堰新建小涵闸及涵管进行连通,河道与塘堰之间采用小涵闸连通,塘堰与塘堰之间采用涵管连通,保证河道与塘堰之间的水系连通[5]。

4.2.2 河道清障

玉泉河水系属山区性河流,洪水的发生具有峰高、量大、汇流时间短的特点,峰型以单峰居多。干流及小庄河河道宽度较窄、水较深,河道两岸村庄、人口密集,安全隐患较大;由于存在一些拦河堰,较多河段常年有一定的常水位,且水流流速低。支流河道较窄,村民为灌溉蓄水,围垦河道改造塘堰或扩大塘堰面积导致河道过流断面缩窄,影响行洪。针对这些问题,可使用挖掘机结合渣土车进行清障,拓宽河道,提高流速,降低洪水带来的损失。

局部河段芦苇生长茂密,严重影响行洪。依靠割草船可清除水面芦苇,但无法彻底阻断其繁殖。建议配合河道清淤彻底铲除芦苇根系,采用挖掘机结合渣土车的方式清障。局部河段村庄节点处还有乱堆乱扔现象,同样采用挖掘机结合渣土车的方式清障。

4.2.3 清淤疏浚

玉泉河、小庄河河道宽度较窄、深度较浅,局部河段较宽处可新建少量围堰;且考虑到农村水系所涉河道水流流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枯水期流量较小、水深较浅,具备干地施工条件,因此,河道清淤疏浚拟采用干土挖掘清淤方式。

河道蜿蜒曲折,有较多凸岸,且河道内存有一些拦河坝、漫水桥和大规模的采砂场,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抬高了洪水水位,加剧了沿岸的洪水灾害。为了满足沿岸对防洪安全的需要,主要对局部淤积严重的河段,以及拦河坝上、下游淤积区、沿河采砂场的堆料区和开采区均严格按照防洪安全宽度进行疏挖,扩大河道行洪断面,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对塘堰淤积按照设计塘底高程进行清除处理。

4.2.4 岸坡整治

护岸护坡结构根据项目区河流特点、保护对象防洪需求及现场岸坡形态综合选择,以实现水美乡村建设目标。在重点打造的人口密集河段采用预制混凝土台阶式护坡、仿木桩护岸、联锁式植草砖、自嵌式挡土墙等;在两岸多农田、目前岸坡稳定性较差的河段,采用格宾石笼挡墙或雷诺护坡。在坡比陡于1.0∶1.5的河段使用格宾石笼挡墙或浆砌石挡墙;在坡比较缓,且岸顶后能适当占地的河段选择雷诺护坡或联锁植生块护坡;在原有渠道损坏段选择与原来一致的护坡形式。

4.2.5 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对河道内湿地区域进行植物改造,搭配水生或喜湿植物;对护砌的河道生态岸坡采取覆土复绿措施;在岸坡管护不到的地方设置绿化带,种植草皮、灌木、乔木等,保持河道、岸坡和岸顶的植物多样性;对河道两岸的荒废地,结合乡村振兴规划,采取人工抚育、补植等措施种植植物。

4.2.6 景观人文建设

景观人文建设以玉泉河、小庄河、百里长渠及其支流为建设载体,结合地域性河流特征,整合河流周边山、水、林、田、湖、塘及堰等自然元素进行特色景观营造。1)挖掘玉泉山、度门寺、一口印、百步梯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串联起沿线的玉泉寺、玉泉花海、度门寺、季家湖等景观文化节点,以不影响安全性和实用性为前提,丰富现有水利工程的文化意境。2)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农旅经济、历史文化,打造农旅融合区,同时结合创新类文化及水功能需求进行文化设施建设,打造“绿水青山皆如画、村歌社舞织乡愁”的当阳百里人文景观生态长廊,形成“一带两廊,水潤当阳;四区七景,幸福城乡”的当阳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景观布局。

4.3 构建周边联系,带动片区触媒

以玉泉河、百里长渠及其支流为脉络,将当阳市农村地区聚合成一个整体,并以沿河村落为节点,开展水域岸线并治,通过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和田园风光;通过将山水等自然风景资源与玉泉村、木店村、新店村等村镇融合,增添乡村振兴新动力,建设水美乡村。

5 结语

通过构建点状触媒、形成线性触媒、带动片区触媒,当阳市着力打造水安于民、水兴于业、水富于民、水美于民的水美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原园,杨晓茹,黄火键,等.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与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19(9):29-32.

[2] 韦恩·奥图,唐·洛干.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M].王劭方,译.台湾:创兴出版社,1994.

[3] 翟辉.乡村策划:寻找乡村触媒[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31(2):15-17.

[4] 李原园.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促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J].中国水利,2021(12):4-6.

[5] 袁茜.山地城市河流与湖库健康度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