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画面语言在《深海》中的运用

2023-12-19 10:23刘庆立许凯乐
工业工程设计 2023年6期
关键词:光影深海动画电影

刘庆立,许凯乐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212013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现象级作品,以9.56 亿票房成绩获得巨大的成功,吹响了国产动画影片“归来”的号角,让观众看到了国产电影升起的冉冉曙光。自此以后,《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系列作品不断涌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这类电影的爆火,许多动画电影导演都看上了中国经典故事与经典IP形象这块“香饽饽”,开始争先恐后地沿用传统IP形象与故事进行改编与翻拍。这也导致观众出现了一定的审美疲劳,一些打着国产经典动画电影的劣质影旗子片,大多数缺乏原创思维与思考,实则是披着“经典”的外套,内里填满了空虚与乏味。

在这样的电影风气与背景之下,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国产原创电影《深海》就犹如一剂强心剂,给国产电影又重新注入了活力。影片将镜头转向现实主义的表达,讲述了一名名叫“参宿”的少女在海底世界追寻探索,邂逅了一段奇特的生命旅程的故事。影片故事完整,引人入胜,制作精良,美轮美奂,视觉呈现细腻丰富。影片在画面语言上有着特别的设计,切换自如的镜头,画面中出现的经典的中式构图,绚丽的光影和缤纷的色彩,再加上身临其境的音乐与配音,对影片内容叙事、画面呈现、内涵表达和主旨探讨都起到了强有力的塑造作用,从而完成了这部令人赞叹的影片制作。

一、构图构筑画面骨骼

构图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美术,是绘画的专用名词,伴随着绘画艺术的成长,逐渐发展到多个领域并被利用。在电影里构图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元素。对导演来说,构图是安排好各个画面元素之间的联结关系,组合排列的先行条件,也是突出主题、表现视觉美感和表达主题的重要元素。导演往往会通过主观设计画面的构图,来传达画面的内容与信息,一些特别的构图更是有着对整个电影叙事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一)构图的叙事应用

《深海》中运用了多种构图方法的结合,采用了对称构图(见图1),对称构图可以使画面对称、稳定、平衡,还能表现丰富的画面内容。通过这一构图,向观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整体环境,渲染了主角初入深海大饭店时的平和与热闹,与之后海精灵冲入饭店爆发,大肆破坏后的场景形成对比,推动叙事发展。

图1 深海大饭店内部整体环境

影片中还多次运用了三角形构图,在力学中,三角形被认为是最稳定的形状。而当这一理论被运用到影视作品之中,则可起到表现人物间微妙关系的作用。如图2 所示,主角与深海大饭店“员工”水獭走在一起的站位形成一个三角形,暗示着主角在为了弥补自身犯下的错误而留在大饭店里打工。在与大饭店中各位“员工”的相处中,关系已经从开始的被众人嫌弃转变为被大家所喜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连员工都对主角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那么老板更是原谅了主角先前犯下的错误,并且早已认可她成为大饭店的一份子了。

图2 主角与水獭

(二)构图的视觉美学

当人们深入探讨电影构图的特点时,不难发现它在许多方面都受到了绘画和摄影领域的画面设计元素的启发和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构图元素的选择上,还包括了构图元素的演化和扩展。电影构图不仅仅局限于呈现可见的人物和景物,它还深刻地融合了形状、光线和色彩等元素。这种抽象性的元素看似与构图毫无关系,实则也是构图设计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元素之间共同的联结,增加电影画面的深度和多样性,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沉浸在电影世界中,感受到影片情感和主题的更多层次。与静态艺术相比,电影是一种动态的媒体形式,因此它的构图也具备了独特的动态性。电影构图不仅受到被摄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影响,还受到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和速度的影响。这为电影制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手段,使他们能够通过摄影机的移动、追踪和切换来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以更好地传达故事情感和节奏。此外,正是因为电影构图的动态性,使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在一个场景或单个镜头中传达更多的信息和情感。观众通过镜头的变化和构图的巧妙运用,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整场景的搭建。这使得电影具有强烈的叙事性,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电影构图不仅是绘画和摄影的传承,还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在画面创作中的优先性注定了它所不可被轻视的地位,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而在电影《深海》中,构图更是处处为中国民族风的画面内容所服务,电影中大量的对称构图,展现宏大的环境符合中国建筑大气磅礴的美学特点,给予观众视觉上强力的冲击。

二、光影塑造画面肉体

光影在动画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41年万氏兄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有声黑白动画片《铁扇公主》横空出世,引发了全国上下的轰动。在那个条件艰辛,没有彩色电影的黑白动画电影时代。导演仅凭黑白颜色加上光影的塑造就让整部影片变得栩栩如生,扣人心弦,直到今天依然让人啧啧称叹。可见,光影设计在动画电影中的重要性,影响着画面氛围,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甚至在特定的场合,被赋予的具象化特征。众所周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被不透明物体遮挡后,光线照不到的地方便形成了影子,因此光与影是密不可分的。光线从性质上分为硬光和软光,硬光指光源不经遮挡直接照射,它的方向明确,也叫“直射光”,被照射物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明暗反差大,有着良好的造型能力。软光指光源被遮挡后,间接照射形成的光线,他没有明确的方向,又叫散射光,被照射物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反差小,层次过渡细腻。从照明方向上分为顺光,逆光,侧光,顶光和底光。从功能上又分为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和修饰光[3]。

(一)光影营造画面氛围

通常在一个画面中会有多种光线组合出现,让画面显得更加自然生动。而动画电影作为主观人为的产物,则会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因此在光影的设计中也有着其区别于一般影视作品的地方。在《深海》中,光线的设计贯穿了整部电影。影片故事发生在阴暗的海底,在人们的常识中,海底很难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导演却用夸张、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将五彩的光引入幽暗的海底,赋予了整片海洋生机。如图3所示,南河与参宿初次见面时,两人擦肩而过,五彩的光线从南河的后侧方斜着打下来,将整个环境点亮。硬光的逆光具有勾边的效果,可以突出被受物体的轮廓。海底的水滴透明无色,在光线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反射着绚丽的光芒。两人初次见面,是在一个光线充足、熠熠生辉的环境下发生的,光线在这里营造了一种美好平和的氛围。

图3 南河与参宿初次见面

(二)光影推动情节发展

光影也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目的。观众跟随着特殊灯光的指引,可以了解和预测到前后发生的事情。如图4所示,运用了彩色的顶光,打在喝醉的食客脸上。在这种梦幻的灯光照耀下,食客的表情都显得呆滞迷醉。彩色的灯光在这里有着引导的作用。在人们的印象中,彩色的灯光多常见于酒吧等娱乐环境中。这里既承接了之前的剧情(食客们在食用了南河特制的用水精灵汁水制作的疙瘩汤),又自然地引出影片接下来的剧情(在一众食客们沉浸在梦幻欢乐的氛围之中时,殊不知水精灵暴怒,危险已经悄然而至)。在画面中,光影配合着其他视听语言一同更好地指引着观众理解剧情。往往通过一些特殊的画面语言,观众就能自发地对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

图4 酩酊大醉的食客们

(三)光影刻画人物形象

光影在角色构建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光源投射在主角身上,营造出独特的灯光效果时,这并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画面,更是为了塑造了角色的视觉特征。从而向观众传递关于角色身份、性格和内在世界的信息。通过光影的运用,角色可以被赋予更加深刻和生动的形象,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在特定情境下,导演通过主观调整光线的明暗程度或扩展光的照射范围,可以传达角色所处环境的氛围和情感状态的波动。这种技巧不仅增加了视觉戏剧性,还有助于深化故事情节,引导观众更深入地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4]。《深海》中,参宿来自一个重组家庭,从小缺少家庭的关爱与温暖。在长期缺爱的环境下,参宿性格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最终患上了抑郁症。而影片并未从开头就直接说明参宿的经历与遭遇,而是多次通过塑造阴暗的环境与光影向观众暗示她的情况。如图5 所示,运用了从高测光,光线从画面右上方打下来,清晰地展现了参宿地面部肌理。脸颊上的淤泥和伤痕清晰可见,仿佛是真人的皮肤,具有强烈的写实感,刻画了参宿多舛的命运和童年不幸的遭遇,让人心疼不已,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味道。

图5 参宿的幻想

(四)光影的象征作用

在《深海》的片尾,参宿陷入了深深的幻境,当以第一视角带入主角时,头顶巨大的灯光如同一个手术灯打在主角的脸上(见图6)。周遭围着的人群配上背景音中监护仪发出的“滴答...滴答...”声,不由自主地让人联想到此刻主角正处在生命危险的边缘。在这样有特定限制的环境当中,光影还起到了象征的作用。

图6 参宿的幻境

三、色彩注入画面血液

光线赋予了画面肉体,而色彩给画面注入了血液,使得苍白的画面瞬间变得鲜活红润。冯小刚导演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色彩具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基本属性。动画电影中的色彩绝不是对自然颜色的简单还原。创作者通过对色彩的主观控制,对现实进行再创作。将色彩与形象、主题、内容、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主题,创造氛围意境的作用。色彩赋予影片画面斑斓的层次感、无尽的感染力,更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架起电影艺术家与鉴赏者之间的心桥[5]。

(一)色彩创造氛围意境

在动画电影中,场景中的色彩服务于绘本的剧情和角色,由此来达到烘托画面氛围,调动读者感情目的。《深海》中,当深海大饭店的老板南河独自一人在房间时,画面整体色调呈现出冰冷的蓝色(见图7)。蓝色有着营造沉静,冰冷氛围的作用,在画面中,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光是蓝的,地板也反射着冰冷的光,甚至连书桌上的台灯也发着幽暗的蓝光。这些元素都能够反映出男主此时内心情绪的低落与挣扎,回想到自己童年不幸的经历和追梦道路上的坎坷与颠簸,皆与这蓝色相呼应。再者,这个故事的大背景是建立在海洋这一环境的基础上,那么整体蓝色时刻提醒着观众故事发生的环境,不至于让观众跳戏。当观众看到这一画面时,特别是在经历了前面欢快喜悦的庆祝情节之后,立刻又被带入了冰冷的海水之中,前后的反差不由得让观众感到同情与揪心,观众的情绪也随着色调的变化由紧张转为放松,由此可见,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之大,在营造整个画面氛围的这一环节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图7 南河独自在房间

(二)色彩表达主题思想

在《深海》中,原本是幽静阴冷色调的海底,影片创作者却赋予它五颜六色。在孩子眼中,海可以是任何的颜色,创作者以孩童的视角,在影片中还原孩子梦中的海。实则这七彩的海底世界都是习惯了与命运抗争的参宿为自己创造的乌托邦,童年的悲惨经历让她对现实充满抗拒,没办法在现实中寻找到她的童年,就只能在幻想中实现。而影片中出现的深邃昏暗的海,更像是参宿内心世界让人溺亡的心海,早已对现实世界失望透顶的参宿选择一头扎进深海,而善良的南河即使自己满目疮痍,仍然向参宿传递着希望。

(三)以“红色”为线索贯穿电影

每一部动画电影的用色都极为讲究,这并非仅仅为了呈现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其在传达深层象征意义方面的关键性元素。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电影色彩象征性的定义被明确定位为“选择特定颜色以隐晦地传达某些概念和思想”。同时,梁明所著《电影色彩学》将电影中色彩的象征性分为三种,包括独立象征、局部象征和整体象征。色彩在电影中的应用绝非简单地模拟客观现实,而是一种富有深度的艺术元素。每种颜色都具备其独有的特质和象征意义,能够引发多层次的情感共鸣。这种独特的象征性应用赋予了色彩在电影中更为深刻的含义,更好地为创作者在传达主旨内容上服务。

动画电影领域中,色彩的运用相对实拍电影更具有创新性。它可以是真实世界的客观色彩,也可以是完全虚构的色彩,其变化与情节、角色及环境的需要密切相关,呈现出高度的灵活性。这些色彩的变化不仅丰富了视觉体验,还具有深刻的情感感染力,使它们与剧情的发展、角色的情感状态及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连。这种色彩的情感影响力使得动画电影中的色彩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叙事工具,有助于传达故事的情感和主题,将观众带入一个由创作者所制造的精密宇宙[1]。

《深海》中有一种颜色从头至尾贯穿整部影片,那就是红色。“红色的丧气鬼”“红色的卫衣”(见图8~9)总在剧情关键的时候出现,将影片带向高潮。红色在这部电影中代表着紧张与不安,鲜红的丧气鬼只有在参宿感到紧张不安与垂头丧气时出现,是站在主角对立面的存在。而红色的卫衣则是参宿现实生活中的着装,是离开的母亲留下的衣物,参宿整天把自己裹在妈妈的红卫衣里,红卫衣就如同一个隔离外界的“保护罩”将参宿与外界隔绝。久而久之,这种过分的自我防卫也变成了参宿的执念,阻挡着她与外界交流,因此患上了抑郁症。于是,在参宿的幻想世界中,红色的卫衣变成了将一切毁灭吞噬的丧气鬼。在与丧气鬼对抗的过程中,南洋的陪伴与帮助对应着现实中小丑对参宿的救援。当环境中的参宿与南洋战胜了丧气鬼的那一刻,现实中的参宿也被小丑所救起并被成功抢救。在经历了这一切以后,参宿的心魔终于被打败,生命之火又重新燃起。

图8 参宿身着红色卫衣

图9 参宿被丧气鬼包裹

(四)水墨画着色风格下的国风特色

50年代中后期,《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传统水墨动画的先驱,以大师齐白石的鱼虾画作为灵感来源,以精湛的技巧还原了小蝌蚪的形象。通过巧妙运用浓淡墨色,呈现了丰富的层次变化,使画面更具叙事性和艺术感染力,彰显了传统水墨动画的艺术魅力。随后,影片《牧童》的诞生则更加精进了传统水墨风格动画的创作与实践。影片以田园风光为背景,通过娴熟的技巧,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远山若隐若现的写意之美。运用虚实相间的淡墨技法,赋予立体造型更为丰富的层次感,栩栩如生。再后来,水墨动画巅峰之作《山水情》则以其唯美的画面表现水墨意境。云雾缭绕的山水自然景色与水声、风声、笛声相互融合,使观众沉浸其中,深刻地领略国风水墨的出神入化,引发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7]。

电影《深海》作为现代动画电影,制作团队以创新先进的制作方式,结合了三维立体技术。将传统水墨风格运用到画面的着色之中,着力体现水墨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张力。画面着色犹如水流般灵动自然,尽显水墨魅力。团队以信息化软件及技术为媒介,为传统水墨元素提供了技术的升级与革新,形成无穷的图层变换,叠加与深入让水墨动画的制作如鱼得水。影片从头至尾的水墨风格,不仅使画面变得优美和谐,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片独具风格的出彩之处,同时也充分反映出民族文化与国产电影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让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在这部电影中大放异彩,激发和强化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四、结语

通过对《深海》电影中画面语言的分析,人们可以看到构图、光影和色彩等视觉要素的精彩运用,为电影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在构图方面,电影运用多样的构图方式,创造了丰富的场景效果,并通过摄影机角度的变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画面组合的方式也巧妙地展示了场景切换和情节转折,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光影的运用在电影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光线,电影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氛围和情感表达。明暗对比的运用帮助突出关键情节和角色的影响力,加强了故事的张力,后期添加的效果则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进一步吸引观众的目光。色彩的运用也是电影《深海》中的亮点之一。通过选择不同的色调,如温暖色调和冷色调,电影创造了独特的情感氛围,有效地传递故事的主题和情绪。具有象征意义、符号化的红色物体贯穿整部影片,给影片增加了神秘色彩,引发观众的猜测与思考。水墨画的着色更是将整部影片升华,充满东方魅力的画面别具一格。色彩在电影中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是表达角色特征和情节发展的有力工具。

电影《深海》中画面语言的运用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中国动画的艺术魅力。通过构图、光影和色彩等视觉要素的精心运用,电影在情感表达和故事叙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深海》所展示的画面语言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通过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触动着观众的心灵。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为中国动画行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猜你喜欢
光影深海动画电影
向深海进发
光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光影
动画电影
深海特“潜”队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光影之下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