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12-20 18:39王萌杨丽华刘媛媛任红丽李宏彬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2期
关键词:诊断学医者医学影像

王萌 杨丽华 刘媛媛 任红丽 李宏彬

[摘           要]  依据教学标准,对接岗课赛证,重构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内容。立足课程特点,进行“三维度、八元素”思政设计,做到课程中的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相统一;遵循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中心,学校医院深度合作,“双境双师”协同育人,将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实施课程思政,构建课程思政评价,培养学生医者精神,提高课程思政综合育人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32-0045-03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为统领,在各类专业课的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模式。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利用各种影像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助图像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改变,以达到诊断疾病目的的一门科学。着力培养学生对不同检查设备所成影的影像诊断思维,临床综合素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对疾病的鉴别判断能力,使学生具备“发现病变、辨别病变、诊断病变”的能力。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如何将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隐性能力,注重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依据标准要求,重构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标准,对接岗课赛证,将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内容重构为八个平行学习模块,即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模块、呼吸系统影像诊断模块、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模块、消化系统影像诊断模块、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模块、泌尿系统影像诊断模块、生殖系统诊断模块和乳腺影像诊断模块等八个模块。学校医院共建“双师”课堂,不断挖掘和整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结合教材中专业教育与医学教育的“五个对接”,即与人对接、与社会对接、与临床过程对接、与先进技术和手段对接、与行业准入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基于数据分析,掌握学情特点

依据前导课程、模块学习测试结果与行为数据,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对医院实境学习感兴趣,希望对比学习影像。大部分学生存在“三难”问题:影像图像为二维重叠或断面影像,人体组织器官为三维结构,二维三维对应难;不同病变因病理差异,形成不同形态及灰度的影像,病灶影像区别难;相同疾病表现为不同影像“同病异影”,不同疾病表现为相同影像“异病同影”,影像鉴别诊断难。

(三)明确人培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结合医学影像技术岗位需求,参考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医学影像诊断”赛项要求等,确定“识影像、会检查、能诊断、有担当”的教学目标及“各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与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的教学重点。基于学情分析,确定“各系统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为教学难点。

(四)立足课程特点,进行思政设计

以“健康中国,医者担当”为主旨,立足课程特点及本模块知识架构,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进行“三维度、八元素”思政设计,思政设计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标准、融入教案,培养学生医者担当,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三个维度,即个人修养、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个人修养——如何做人,即:①道德情操: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②健全人格: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心理、哲学、艺术、性格和体质等。③智力: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推理、逻辑和思维等。职业素养——如何做事:认识论和方法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坚毅,勤奋,视野开阔,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为党和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等。“八元素”即:①不怕困难,勇于探索。②团结协作,不断学习。③以人为本,安全至上。④精益求精,吃苦耐劳。⑤履职尽责,爱岗敬业。⑥大胆创新,科学判断。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⑧文化自信,爱国奉献。将“三维度、八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医者担当,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同时,课程中做到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相统一,厘清课程各模块的思政目标,并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活动(见文末表1),从而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二、高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遵循认知规律,安排学习项目

以岗位所需工作能力为导向,遵循认知规律,每个模块安排实施“识正常影像”“拍优质影像”“辨基本征象”“诊常见疾病”能力递进的学习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医学职业资格证考核内容融入教学内容,用相关真题检验学习成效;学校医院共同组织技能大赛,与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对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以我国知名影像专家成长史、援鄂毕业生事迹等思政材料,运用多种方式,润物无声,将“健康中国,医者担当”培养贯穿始终。

(二)突出学生中心,组织教学流程

课前以学习任务单引导预习和积累。课中以“情境导入、新知导学、影像导析、实践导练、巩固导用”五个环节内化和巩固,将校内虚拟仿真练习与医院影像设备操作相结合,电子读片与胶片读片相结合——虚实结合,双师示范教学与学生操作实训相结合——教练一体,小组合作式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模块的影像诊断。课后拓展知识深度,提升创新能力。学校医院深度合作,“双境双师”协同育人,医院设课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医教协同。合理配置学校医院的教学与医疗资源,校院双师共同授课,内容与岗位相对接,实训与临床相统一,联合组织影像技能大赛等各类专业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虚实手段结合,有效化解重点难点

五级递进深入,强化教学重点。以五级递进的方式,逐级深入强调教学重点。在线读片,运用在线虚拟技能训练系统读片练习,熟悉影像征象。虚实结合,电子读片与胶片读片相结合,影像图像与解剖模型相结合,分析影像成因。互助训练,应用典型病例影像片库,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式训练,明确影像特点。临床实操,运用医院PACS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强化训练,对比学习正常与异常影像,掌握影像表现。智能考核,通过影像诊断训练考核系统进行智能化考核,巩固提升。多种方法资源,破解教学难点。根据“强调自主学习”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以“观影像、学征象、思表现、比差异、判疾病”五步,“动眼观察影像、动脑思维判断、动口分析问题、动手书写报告”四动的“五步四动”诊断法等方法,应用在线学习平台、影像诊断训练考核系统及PACS系统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及资源,破解教学难点。

(四)明确思政主线,方式灵活润物无声

围绕影像人的医者担当,助力健康中国,以讲故事、看视频、听劳模报告、师生对话交流等方式,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等思政元素融入学习项目。通过“识正常影像”提升个人修养。将“拍优质影像”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辨基本征象”中培养追求影像品质、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在“诊常见疾病”中以文化自信,激发家国情怀,培养勇于担当的医者精神。

(五)重视学以致用,创新应用服务社会

针对传统观片灯不能多角度观察影像诊断片、公众担忧影像检查辐射等问题,引导学生创新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影像诊断看片装置、智能辐射预警系统。指导学生开展科普创作,创建微信公眾号、视频号,参与“科技之春”医学影像诊断知识科普等志愿服务,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

三、高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的评价及效果

(一)着力以评促学,构建多元评价

构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医院评价等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并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平台获取课前学习数据,调整教学策略。课中经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及平台数据,综合分析目标达成情况。课后由临床专家对学生诊断技能进行评价,根据反馈优化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评价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获得感,评价内容包括个人修养、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医者精神及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融合效果。

(二)学习兴趣提高,核心素养提升

学校医院共建双师课堂为育人主阵地,依托医院工作环境,学生应用最新影像设备进行学习,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任务完成率显著提高。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岗位,沉浸于临床情境,参与其中,深切体会到影像技师所担负的责任,积极主动服务患者,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提升了作为影像人的医者担当,职业荣誉感显著增强,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

①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SZX217)。

作者简介:王萌(1973—),男,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医药卫生、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诊断学医者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