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运动干预模式对戒毒人员体质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12-21 09:24郑听雷
应用技术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戒毒康复训练体质

马 强, 文 镌, 郑听雷

(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警体技能训练部,合肥 230031;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体育教育部, 上海 201418)

研究发现,强制戒毒隔离人员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人,而通过基础的医疗戒毒方式配合不同的运动干预方式能较好地促进戒毒人员改善体质健康[1],从而达到降低他们在脱毒后复吸概率的目的。应不断创新强制戒毒隔离人员的康复训练方式,帮助其掌握康复训练手段,改善其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能力,最终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被视为有望引领未来科技的技术产品之一[2-5],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探索一直是各界的热点。调查发现,目前该技术已应用在毒瘾评估测试以及毒瘾治疗过程当中,而使用VR 技术作为运动康复手段在国内尚处于尝试阶段。本文通过利用VR 技术服务强制戒毒隔离人员的戒断后期的康复工作,根据VR 特点制定科学的康复阶段运动处方,以探讨VR 运动对强制戒毒隔离人员体质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其康复提供新的促进手段和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强制戒毒所男性戒毒人员,筛选标准为完成生理脱毒进入康复训练阶段;经医院体检证明无明显疾患;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活动,对符合实验对象入选要求的所有戒毒人员进行国民体质的测试及体适能的测试,其中国民体质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反应时、闭眼单足站、坐位体前屈、纵跳、俯卧撑、台阶实验;体适能测试项目为身体成分、心肺耐力、力量测试。其中身体成记录体重、脂肪量、肌肉量、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与等级、体成分评分;心肺耐力测试记录两级负荷功率及心率,单腿下蹲个数、俯卧撑个数、1 min 卷腹个数、八级平板支撑计时时间。根据体适能测试结果将入选人员分为体质健康达标人员(体适能评分大于60 分)和体质健康不合格人员,从体质健康达标人员中随机选取60 人作为实验对象。所有受试者在实验周期内均为统一膳食,统一作息。将实验对象随机分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名,2 组受试者基本材料见表1。

表1 受试者基本资料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subjects

通过表1 可以得知,参训戒毒人员在训练开始前的基本情况的对比结果。结果显示,2 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3 个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认为2 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采用VR 运动干预模式进行康复健康恢复训练,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运动干预训练,例如进行健步走、小球类和太极拳训练等。

1.2 研究方法

1.2.1 运动干预方案的制定

实验组训练方法:在运动干预训练开展时,对实验组成员进行分组搭配,每2 名康复对象组成1个训练小组,共用1 台VR 设备,VR 设备型号为Sonic VR 一体机(共15 台)。训练人员使用的VR 设备主要是头戴设备和手柄,其质量分别为462 g 和80 g;每2 w 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一次各组训练的人员搭配;VR 运动训练内容为太极拳套路训练、乒羽网球训练、健步走训练;每组训练人员1 人使用VR 设备训练,另1 人采用模仿的方式跟随训练习;练习时训练人员务必跟随VR 运动课程指引完成相关动作;同组训练人员交替使用VR 设备训练,时间为15 min/次,每w 进行3 次不同项目的训练。每次30 min。各VR 练习项目内容严格遵守运动处方要求,对运动频率、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进行实时监控。

对照组训练方法:根据对照组成员身体素质特点制定运动处方,进行传统体质健康训练,安排健身操、乒乓球、健步走练习。详细安排见表2。VR 运动干预内容为设备自带课件内容,节奏强,趣味度高,其难易、快慢程度与运动强度成正相关;VR 技术的沉浸式环境体验对使用者的感官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参与者在使用中将出现明显的眩晕、站立不稳的现象,在运动干预正式开始前已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过尝试性练习,避免因不适应症状导致大量无法进行运动干预的情况出现。初期干预时,每次练习控制好时间,注意学员的身体反应,如果有觉得很累的学员,应让其在规定区域内适当休息;如有实验组成员出现VR 不适应症状,应提醒其注意动作的幅度和节奏的掌握;每次练习后加强自我监督,将《自我感觉评定表》交给执勤警官并随机发给一些学员,要求早上填写,并及时回收,根据反映情况分析学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当出现状态不好时,对运动负荷做出调整。干预过程中,学员出现身体不适时,第一时间让其停下,问清原因并记录。

表2 运动干预方案Tab.2 Exercise Intervention Program

1.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所采用指标,在运动干预实验前后使用各类测试仪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关测试指标的收集。身体形态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身体机能指标包括肺活量;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包括握力、俯卧撑、纵跳、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并收集多巴胺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excel 统计所得数据,并利用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T 检验,*代表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1 身体形态训练结果

通过表3 数据发现,使用VR 运动干预模式进行体质健康促进能起到与正常运动干预手段一样的健身效果,强制戒毒隔离人员在完成16 w 康复训练后体重指标有所下降,与运动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传统运动干预的效果差异性不大。

表3 康复训练人员16 w 训练前后身体形态的变化Tab.3 Changes in body shap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ersonnel before and after 16 weeks of training

2.2 身体机能训练结果

经过16 w 的VR 运动干预模式训练后,实验组肺活量指标平均值为(3 411.32±536.19) mL,比运动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见表4),采用传统运动干预模式在16 w 训练后的肺活量指标平均值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不明显,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数据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康复训练人员16 w 训练前后身体机能的变化Tab.4 Changes in physical func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ersonnel before and after 16 weeks of training

2.3 运动能力训练结果

经过16 w 运动干预后实验组的握力为(46.32±5.91)kg,对照组握力为(43.15±4.88)kg,VR 运动干预模式下握力值增加显著(P<0.05),且与传统运动干预模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俯卧撑为(19.9±11.0)个,对照组为(19.2±10.6)个,2 组在干预后都有显著增加(P<0.05),组间对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纵跳上增加不明显(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干预后的坐位体前屈为(12.21±5.01)cm,闭眼单脚站立为(11.67±3.87)s,相比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实验组的选择反应时为(0.48±0.10)s,与干预前有明显提高,但和对照组干预后的数据差异性不大(见表5)。

表5 康复训练人员16 w 训练前后运动能力的变化Tab.5 Changes of exercise ability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ersonnel before and after 16 weeks of training

2.4 干预前后多巴胺指标对比

如表6 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运动干预后的多巴胺指标均高于干预前(P<0.05),同时组间对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6 康复训练人员16 w 训练前后多巴胺指标的变化Tab.6 Changes of dopamine indexbefore and after 16 week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3 分析与讨论

VR 运动干预模式对强制戒毒隔离人员体质健康促进的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使用VR 运动干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康复方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根据康复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体质状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在实际工作中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了使戒毒人员体能水平逐步恢复,并最终达到国民体质健康标准的康复目标,采用的康复手段重复率高,创新度不够,运动处方内容调整空间逐渐下降,导致戒毒人员参与康复的积极性逐步下降[6],间接影响到其康复训练效果。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VR运动干预模式在原有的运动干预基础上,利用VR技术的互动性使康复练习不再是传统训练的被动练习,充分发挥戒毒康复人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感受虚拟的运动场景,更进一步激发自身运动的欲望和兴趣,极大程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7]。

本研究中,通过运动干预模式16 w 的练习,2组受试者训练后均在身体形态和各项运动能力方面得到了改善,这与当前大部分关于运动干预模式对戒毒人员有促进作用的研究结论一致;采用VR运动干预模式的受试者在肺活量数据上优于传统运动干预模式的结果(P<0.05),心肺功能提高效果优于传统运动干预模式。不少研究发现VR 技术在运动过程中,能提供更形象、更直观的训练场景内容,能刺激康复参与者的运动感官,激发其参与练习的兴趣。因此在戒毒康复运动过程中,康复学员在进行太极拳练习或球类练习时会更为主动地按康复课程中的动作要求和运动量要求完成康复练习,从而达到持续达到运动处方要求的目的,当运动项目有效练习时间越长,锻炼者运动收益越高,进而达到提高阶段性体质健康康复的效果;同时参与跟随练习的学员也有更多的互动体验,提高了康复练习的趣味性,令规定时间的康复训练不再枯燥。

使用VR 运动干预的实验组在握力、俯卧撑训练后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戒毒学员在VR 场景下进行康复训练,必须最大限度使用双手将手中的VR 握柄挥动起来,以达到模拟场景中的动作效果。在这过程中双手需紧紧握住手柄,从而达到练习握力的目的;同时康复学员在练习过程中握住手柄大幅度挥动上臂做各种动作,比如VR 乒羽网的动作练习时,戒毒人员在进行康复练习时参与度较传统乒羽网项目练习更高,这让上肢力量练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上肢力量的提高对戒毒康复人员后期返回社会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8]。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练习对人体的柔韧性有着严格的要求,迈步如猫般舒展,起步、落步轻灵,动作连贯流畅,经常按要求进行太极拳练习有助于人体柔韧素质的提高。VR 运动干预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参与者使用控制遥控感应装置以达到完成模拟动作的目的,VR 系统能检测到运动中动作幅度大小从而给参与者各种动作变化的指令。相比传统运动康复手段,使用VR 技术练习太极拳动作的过程中,康复学员能更好地要求完成对应动作的练习,当动作幅度过小时系统立即会提示动作未完成,相当于每个康复学员都配备了一名随堂康复教练进行指导,练习时能最大限度地将每个太极拳动作按要求做到位,从而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因此实验组在身体柔韧性数据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本次实验过程中使用的VR 遥控装置只配备了手柄。这就意味在练习时,康复学员上肢练习的参与度及锻炼效果均优于下肢,因此在纵跳测试数据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不论在实验前后还是组间对比均并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VR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后期有望采用更先进便携的VR 设备进行康复运动训练,比如配备跑道的VR设备,让学员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手脚并用,进一步完善下肢力量的练习效果,让戒毒人员完成治疗返回社会后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感。

经过16 w 的VR 运动干预的实验组学员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这种情况得益于VR 技术的特点。目前大部分的VR 设备都由VR 眼镜和遥控手柄组成[7,9]。在使用VR 设备进行运动过程中,使用者全程佩戴VR眼镜,计算机系统通过VR 眼镜向使用者呈现各种模拟内容,因此在使用VR 技术进行运动时,参与者在使用初期会出现平衡感下降、头晕的现象,这是大脑平衡机制的一个适应过程[10]。经过长时间的VR 练习,戒毒康复学员从刚开始对VR 场景的不适应,到后期完全适应的过程中,眼脑配合能力得到了不断刺激,专注度也得到改善,同时技术动作得到高质量的反复练习与巩固,相比传统的运动康复手段,VR 技术能进一步促进戒毒康复人员掌握运动技能,帮助其返回社会后能自主完成锻炼,恢复身心健康。

运动对中枢多巴胺系统有着积极影响[11-15]。运动对中枢多巴胺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动能够有效地调节由于药物成瘾诱发的神经适应性,例如强制戒毒隔离人员长期高水平自愿运动能够在大脑产生与吸毒后类似的效应,这种大脑奖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可以降低吸毒成瘾人员对毒品的渴望和复吸。通过VR 运动进行康复练习,戒毒康复人员可以更便捷地参与各项运动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运动收益。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康复人员在运动干预后的多巴胺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反映出VR 运动干预模式能给戒毒人员带来更丰富的运动获得感和满足感,在运动后能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和合成,进一步刺激大脑奖赏系统生成类似吸毒的欣快感,长期正确训练能达到降低戒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对于预防康复人员复吸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 语

与传统运动干预模式相比,VR 运动干预模式得益于现代技术优势,在康复过程中给康复对象带来更全面的锻炼体验,使强制戒毒隔离人员康复训练后在上肢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收益更高;且在康复过程中可获得更多满足感,达到降低强制戒毒隔离人员对毒品渴求的目的,对于其预防复吸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VR 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应早日完善强制戒毒隔离人员的运动干预模式,与专业计算机软件企业合作,制作全面的、适应戒毒康复需要的VR 运动干预课程课件,提高戒毒康复工作的成效,进一步服务国家的戒毒工作,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猜你喜欢
戒毒康复训练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