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在一起”的力量
——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如何进阶

2023-12-22 09:08杨川源
传媒评论 2023年7期
关键词:联播观察点协作

文_杨川源

6月初,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之际,12家市县新闻机构在浙江广电集团“Z朋友”融合传播协作会上,领到了“川源蹲点工作室——基层观察点”的牌子,吹响全省蹲点人集结号的同时,一场被命名为“扎根行动”的媒体深度融合改革随之开启。

设置“观察点”并不新鲜。而这次,新打法“在一起”一改本位主义视角,首次实施“地方联播提升工程”,垂直在当地“联播”中开设“蹲点专栏”,常态化以“阵地”对接“阵地”,以“队伍”带动“队伍”,减少地方媒体上联播中的“贴牌”加工,打造基层宣传的“专精特新”,真正把“水”浇到“根”上。

在一个普遍追求速成的全媒体时代,如何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在调查研究的实战中,强化记者的专业价值,让新闻宣传的“船”在内容生态体系的“水”上真正“高”起来,这不是附加题,而是主流媒体融合十年后主动进阶的必答题。

主动求变中的“进”与“退”

新闻采访的本质就是调查研究。融合传播时代人人都是记录者,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记者。调查报道的深入性、贴近性、典型性和推动力,是检验一家媒体新闻业务能力的硬指标。进一步深化贯通省市县联动新闻协作体系,是为调查研究开源的必然之举。

当前快节奏的融合传播,再造传播流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记者采编的心态,蹲点报道长期存在4 种典型现象:匆匆忙忙,视而不见,装模做样,急功近利。很多记者没到现场就已经凭想象写好了文稿,到了现场就是让被采访对象对号入座,速成规定内容,不交流,不倾听,想当然;更有记者出发时就把得奖当成去基层采访的终极目标,患得患失。这些时常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可能在短期会提升工作效率,却给基层队伍建设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新闻协作“虹吸”效应加速了基层内容赛道的不畅,抑制了新闻协作过程中省市县三级记者能力、思路的贯通。以新思路回应进阶新需求是内容生产、队伍建设、舆论阵地巩固的刚需,迫在眉睫。融合传播背景下的主流媒体新闻协作要创新,首先就是要用新方法回应新需求,找到汇聚信息,迸发传播力的新支点。

“基层观察点”就是撬动基层新闻内生动力这个“支点”,以“点”发力,提升原创浙江故事、浙江典型的挖掘能力,让基层观察点成为走进问题、推动发展、凝聚人心的有力支点,撬动基层新闻队伍的内生动力。“基层观察点”的发力方向就是努力做到三个“深”:角度深,充分结合大走访、大调研,践行“四力”;扎根深,把传统通讯员、联络员机制用起来,建立“骨干记者网、基层干部网”两张网,让更多部门“一把手”、乡镇街道基层干部能理解新闻宣传,主动参与新闻宣传;传播深,建立省、市、县联动的分发矩阵,开发具有不同“在地性”的融媒产品,在不同受众群体中放大传播声量。通过这样的努力,让基层的触角向前“进一步”,小我的利益和格局向后“退一步”。

守正创新中的“取”与“舍”

从走转改,到大兴调研之风,党的新闻观从未脱离过群众。守正创新,就必须有取舍,取的是有料、有情、有用、有心,舍的是惯性、成见、懒惰和想当然。“深入”是获取传播内容的根本,调查研究是记者的立业之本,更是巩固阵地,弘扬正气的根本方法。做好调查研究,首先就要群众了解你,就得下决心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特别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不断开辟上下沟通的路径,更及时精准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蹲下去”,说到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需求,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

为了放大带动效应,我们尝试在首批基层观察点,开放蹲点报道全产业链,开放协作协同的网络,让蹲点报道从上直插到下,让每一个基层观察点都能成为观察基层问题、研究基层发展的“专精特新”。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找到转话语的方法。新闻不能光强调是什么,还要讲清楚为什么和怎么办。讲清楚这两点,需要围绕问题转。基层观察点是打造基层IP 的一个“工坊”,不是一个“VIP”。首批12个基层观察点不享受任何特权,而是一次主动走出舒适圈的艰苦历程。各级记者扎下去,把基层好新闻捞上来,丰富提升各级联播主流传播力,打出浙江宣传的新品牌。

因此不仅需要提升《浙江新闻联播》中蹲点观察的视角和方法,更要首批带动12个基层观察点所在地地方新闻联播开设蹲点专栏,解决各级新闻单位蹲点选题“等、碎、缺”的问题。这背后既有蹲点蹲不深,也有站位不够高等等问题。要强化地方记者的蹲点调查意识,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摸索解决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治理,同时为省级优质新闻上送开源,实现良性互通和常态化的贯通,共同讲好基层故事。

机制支撑中的“破”与“立”

越深入基层越知道基层的真实需求,越知道改革的落点在哪儿更有效。改革的现阶段,我们面对的依然是“拆篱笆“的问题,依然是“你的我的”“破、立”之间的问题。新闻协作升级,不是把自己越抬越高,圈地跑马,而是要把自己更彻底地放进基层,融入基层,以“在一起“的定力,在“利他”中探索可持续可发展的共赢。

蹲点工作室实体化运作不过短短5个月,步步下探基层的改革背后,平台支撑,体制机制支撑清晰可见。电视新闻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团队工程。把编辑部设在基层,把团队压在基层,把作风带到基层,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建团队,稳团队,提升团队,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上下贯通的制度体系。

基层观察点是业务实战的一个“赛道”,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赛制。一个月间12 个基层观察点已经有3 家在地方“联播”常态化开设出了“蹲点专栏”,连通省、市、县三级主流传播平台,共策划,共开发,共传播,探索建立蹲点报道垂直贯通赛道;其次就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调查研究,真正指导改革,推进改革。破除新闻协作中长期存在的约稿“等靠要”,动员基层专业部门、专家团队,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强化基层“在地性”优势,加强融合素养培训。

“水涨”才能“船高”。牵头建设这个网格化基层宣传队伍,已经有3 年多的时间。我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在一起”,把山区、海岛,都市、乡村的蹲点团队凝聚起来。唱主角的是全省91个县市区自己的骨干记者。“在一起”就是要打造一支“变革型组织”,抱着一种俯下身做好调研的态度,瞄准基层宣传痛点、堵点摸索一套打法,让每一个记者都成为新闻改革的参与者。

调查研究的内容是媒体专业属性的根基,不管媒体融合以何种方式推进,也不管互联网的风口吹向何方,优质的内容,深入的调查,贴近的表达,共鸣的启迪,都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氧气和水。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在升级报道理念、创新报道方法、改进报道手段、提升报道效果上下功夫,才能做好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猜你喜欢
联播观察点协作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团结协作成功易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协作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协作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法治思维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机制*——以河南省原阳县留守儿童学校为观察点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