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以至千里把握碎片化时间“等待经济”要创新不要“躺平”

2023-12-22 11:13陆杨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时尚北京 2023年12期
关键词:商家消费消费者

文:陆杨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快节奏下的现代社会,让碎片化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在居家生活、商业消费的各个环节,“碎片化时间消费”正在成为新的潮流,孕育新的商机。其中,线上消费市场如在线购物、视频app、有声阅读、简书、喜马拉雅电台等,开始抓住碎片化时间精准收获私域流量,逐步将潜在消费群体转化为忠实消费群体。而在线下,越来越多的实体商业也开始聚焦碎片化时间,以共享游戏主机、迷你唱吧、跳舞机、抓娃娃机、心愿盒子、共享按摩椅等为代表的无人值守服务设施逐步渗透到各大消费场景中,让人们在“等待时间”的过程中释放消费力。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关注并积极进入“碎片化时间消费”领域,新消费模式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等待经济”成为城市生活消费新秀场

在等待心理理论体系中,很多共性现象都是当下都市人群普遍的状态。比如,无所事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干的等待感觉要长;不确定的等待比已知的、有限的等待时间更长。人们在从事某件事情,或参与某项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等待,往往会产生很大的焦虑、烦躁感,这时“等待经济”恰恰可以满足人们在这种碎片化时间中的情感愉悦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外界环境的刺激则是消费需求产生的重要前提。

客观来说,在过往,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同样有各种休闲娱乐的情感和消费需求,但受制于经济发展和技术应用水平,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消费场景屈指可数,而且成本往往不菲。而碎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碎片化需求的满足,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处于“焦灼、烦躁”状态的人可以用很小的成本获得便捷畅快的愉悦感。以迷你唱吧为例,随唱随走,它带给消费者的是瞬时触发,而且还有很浓郁的社交属性。消费者在完成歌曲录制后,还能通过线上分享传播,与他人产生互动,强大的社交属性也更符合当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随着共享游戏主机、共享按摩椅、迷你唱吧、抓娃娃机、饮料机等“等待经济”产物成为碎片时间消费的主流平台,消费者传统的批量式供给、排量式消费模式也逐步受到冷遇,这也进一步催生了市场商机的兴起。尤其是在各大商场、综合商业体,“等待经济”也成为吸引客流、提升业绩的一大助力。以商场、影院、酒店大堂等常备的抓娃娃机为例,这是女性、儿童、情侣等群体消费的热点。这些项目占地不大、投资不高,场地拥有者可以和项目通过比例抽成等模式深入合作,这种风险小、回报稳定的共赢局面,也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热度,形成了更多的城市生活消费新秀场。

互联网新业态促进“等待经济”兴起,移动支付成为“催化剂”

从“等待经济”的消费模式不难看出,随机性消费特征明显,“扫码消费”成为主流。而互联网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等待经济”不断开辟新赛道,让消费者有了更多元的选择。移动支付的普及化推广,更是成为“等待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因为有“过渡性”“随机性”的特点,消费者对于碎片化消费的时间要求更短,服务模式和交互流程要求更简化。而对于商家来说,既要关注物理空间的共性,比如消费场景的人流量、等待区域的布局等,更要针对消费者的不同诉求提供特定的、片段式的消费方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网络具备了高网速、低延时的基础,进一步缩短了“等待经济”消费时间内的等待时间。与此同时,消费者仅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无门槛对接商家提供的各种商业产品和服务,再加上便捷的移动支付,消费者在碎片时间里的消费效率大大提升,自然乐此不疲。

总体来说,要在碎片化时间里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商家提供的“等待经济”服务项目或商品必然要具备瞬间式触发、情感式交互和便捷式愉悦三大特征。一方面,相关项目要规避物理空间、场景氛围的制约,满足不同时间段短时期内快速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些项目要具备瞬时触发消费者心感的能力,以便捷的方式快速唤醒消费者情绪,以强大的交互性激发消费潜能。此外,为了让消费者获得便捷式的愉悦感,相关消费场景与服务内容必须做到“因人而生动”。基于此,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说,未来碎片化时间消费的割裂现象将更为明显,以移动设备为核心与链接,要不断满足新的碎片化消费需求,就需要不断搭建更多的碎片化消费场景。

引流容易圈粉难,凸显长期价值需体现个性化

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等待经济”已经全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调动起令人意想不到的消费潜力。不过,随着市场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消费者的猎奇感、尝鲜感逐步淡化,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也表示担忧:碎片经济会不会沦为“一次性”消费?抓住碎片消费,一定能实现“躺赢”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等待经济”的随机性、不确定性至今没有改变。选择这些项目的消费者从根本来说并不是奔着项目而来,只是为了打发等待期间的时间而已,因此这些项目本身就缺少刚需性,对于很多消费场景如商场、影院,只是锦上添花的存在。一旦项目内容长期不更新,或者相关服务价格超出消费者的预期值,就会迅速受到冷遇,直至退出市场。

与此同时,基于很多消费者对碎片化消费采取“顺手而为”的态度,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在产品和服务上打折扣,这就导致项目体验不尽如人意。而碎片化消费最为注重的就是内容细节,包括创意、服务在内,都是加分项。如果在这些细节上无法展现出超越传统商业模式的优势,最终只能沦为难以长久的“一次性消费”。

目前的商业消费市场,细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消费特性和购物习惯越来越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体现在碎片化消费同样如此。尤其是从消费主体来说,以“Z世代”和“M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是目前“等待经济”的核心消费群体,他们对于相关项目的要求体现在“逆反、求新、多变”三个关键词上,对于内容、创意和服务的要求更高。如今,“等待经济”市场供大于求已经成为事实,如果不能在定制化、个性化、多元化上体现出差异化优势,只能被市场所淘汰。

聚焦碎片化体验背后新趋势,消费者依然是市场主导

从根本来说,“等待经济”兴起的背后,是消费趋势的变化,随着碎片化体验时代的来临,广大商家更要对准消费市场的空白点,通过提供新选择去收获消费者的新肯定。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从经营理念到方式方法,商家都要跳出既有思路,瞄准新兴市场,挖掘新需求、打造新亮点。

可以说,近几年“等待经济”的持续升温,既为很多商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在无形中积淀着市场风险与挑战。因为一方面,这个新风口与移动互联网经济产生了很多新交集,开辟了很多新赛道。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释放的消费潜力,每一个新赛道都链接一个庞大的市场。另一方面,“等待经济”没有过高的技术门槛,投入成本不大,让进入、复制和推广相对变得容易,这就导致行业跟风现象非常严重,并且很难通过传统法律或专利去设置品牌壁垒,这让长期经营者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如何更加精准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多元、高体验度的消费需求,这是碎片化体验背后新趋势带来的新课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住的一个核心:以消费者为主导。比如,汽车消费历来有“金九银十”的旺季惯例,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中秋、国庆假期出游,往往会利用碎片化时间看车去规避假期,针对这种趋势,在汽车销售普遍承压的大环境下,北京市丰台区推出的汽车促消费政策就做了针对性调整,其第二批汽车消费券发放周期被拉长到了一个月左右,充分考虑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这为当地汽车产业起到了明显拉动作用。

无论是内容创意,还是服务模式,“等待经济”都有很多值得创新升级的切入口。比如近两年来,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科技的兴起与推广,就为“等待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可融入元素。甚至,“等待经济”还可以跳出娱乐的框架,延伸到学习、社交等更多消费场景中。未来,以提升碎片化消费新场景的交互性为契机,更多基于情感式传达、人际圈层互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乃至新业态,都足以衍生出更大的市场,也为碎片化体验创造更丰富的场景空间,带来更多元的价值回报。

猜你喜欢
商家消费消费者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国内消费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新消费ABC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