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联合监测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3-12-22 12:47叶天湛
微创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脑氧脑电谵妄

叶天湛

(江门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省江门市 529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确诊时肿瘤大多已经侵犯浆膜,或转移至远处淋巴结、肝脏等,或侵犯周围器官,发展为中晚期肿瘤[1]。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常见手段,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临床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良好的麻醉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适量增加麻醉药物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获得较好的麻醉结果[3],但是药物用量过大可能会造成麻醉药物过多积蓄在体内,导致术后苏醒延迟、谵妄等并发症的发生。脑氧饱和度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脑局部缺血、围术期脑血管不良事件相关,是反映脑氧供需与脑缺血关系的可靠指标[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联合监测术中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进一步加强全麻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管理质量,旨在分析联合监测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5]:(1)术前经超声检查确认无远处脏器转移;(2)术前经肠镜、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且均行择期手术;(3)术后可接受本研究所采取的客观评价者。排除标准[6]:(1)存在交流、视觉或听力障碍;(2)术中发现肿瘤广泛转移或腹腔广泛粘连;(3)合并精神分裂、抑郁等精神疾病或存在酗酒史、药物滥用史;(4)有腹部大手术史;(5)并发肠梗阻、穿孔等急性疾病,术前接受过放疗、化疗者;(6)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7)因其他原因无法放置脑氧电极。选取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9~76(57.86±3.05)岁;体重指数(22.55±1.72)kg/m2;分化程度:高分化13例,中分化27例,低分化10例;术后病理分期:Ⅲ期19例,Ⅱ期16例,Ⅰ期15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7~75(56.82±3.75)岁;体重指数(23.16±1.88)kg/m2;分化程度:高分化14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0例;术后病理分期:Ⅲ期20例,Ⅱ期17例,Ⅰ期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分化程度、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术前检查:组织活检、结肠镜、盆腹腔CT/MRI、肺功能、左心功能、心脏彩超、胸部正侧位X线片、常规腹部彩超、常规心电图、肿瘤标记物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125、CA199、CA72-4等]、血型鉴定、乙肝五项、免疫三项、凝血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三大常规等。术前将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的基础疾病加以控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贫血状态,确保癌症无其他脏器的远处转移。常规禁饮禁食,开放静脉通道,行全身麻醉,麻醉常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视术中情况选择性使用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

1.2.2 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建立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 mmHg,置入腹腔镜,根据镜下观察情况调整腹腔镜焦距,在腹腔镜监视下,在腹部两侧分别将套管置入trocar孔,建立工作通道,然后再置入直径1.2 cm套管,探查腹腔、病灶位置,同时判断腹腔内是否存在脏器转移、肿瘤是否侵袭浆膜,以及确定肿瘤部位,充分暴露结肠系膜。将乙状结肠系膜游离,再分离直肠间隙,将直肠断端应用肠钳夹住,将气腹暂时关闭,留取肿瘤组织,将结肠离断,最后将病变处肠管离断。再将断端吻合后,缝合,完成手术。

1.2.3 术中监测 对照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及其电极探头均由Covidien公司提供,型号为ISVISTA Monitoring System,脑电双频指数值为40~60。观察组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脑氧饱和度联合监测,脑氧饱和度监测仪及其电极探头均由Somanetics公司提供,型号为(INVOS5100BTM)INVOS cerebral oximeter sensors。脑氧饱和度仅仅是记录,无法观察绝对数值,术中保证脑氧饱和度≥95%。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及手术时间)、术中用药情况(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苏醒期指标(Ramsay镇静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与谵妄情况[7-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x±s)

2.2 术中用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中用药情况比较

2.3 苏醒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苏醒期指标比较 (x±s)

2.4 MMSE评分及谵妄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 h、12 h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vs.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谵妄情况比较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其治疗方式首选外科手术切除,该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9]。良好的麻醉效果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与麻醉药用量密切相关。传统全身麻醉术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再根据既往的经验给药,导致镇痛药物使用过量、过少的情况时有发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明显,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更高[10]。因此,需要更精准地监测麻醉深度,以提高麻醉质量及手术安全性。

脑电双频指数是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重要指标,在麻醉领域应用广泛[11]。但临床发现,单纯依靠脑电双频指数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还应联合其他监测指标,以帮助临床医生与麻醉医师综合评估麻醉质量,进而提高围术期安全性。研究[12-13]显示,脑氧饱和度是一项较重要的指标,与患者的脑部安全联系较密切,与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密切相关。无创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细小的位置进行检测,通过监测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实时反映脑组织的氧供需关系。故联合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和脑氧饱和度,可增加麻醉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术中联合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和脑氧饱和度,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改善镇静效果,且可缩短自主呼吸恢复与拔管时间。

谵妄是外科手术后(多为全身麻醉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多发生于全麻手术后72 h内,是一种急性的、可逆的暂时性神经功能紊乱状态,患者表现为明显的意识紊乱、认知功能障碍,且可能伴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精神活动力下降等症状。研究[14]显示,11%~51%的患者在手术后会发生谵妄,而且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4 h、12 h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联合监测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可加快患者的智力状态恢复,降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全身麻醉药进入体内可能会导致大脑功能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可逆的,随着药物在体内代谢清除,麻醉作用也会逐渐消失。可见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与麻醉药的用量密切相关[15]。联合监测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可以更精准地把控麻醉深度,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麻醉对大脑的抑制作用,促进患者术后苏醒,同时也避免麻醉过深引起的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监测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改善镇静效果,缩短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加速术后的智力恢复,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脑氧脑电谵妄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对小儿先心病患者围术期脑氧饱和度的观察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谵妄的治疗经验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进展
“谵妄便是清醒者之梦”①——后人类时代的谵妄电影(delirium cinema)指南(上)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